吳海 委員
一、立足本職工作,精於法律研究
「辦案認真、風格嚴謹、思維縝密、見解獨到」,這是諸多律界同行對吳海的一致評價。作為上海市光大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尤擅法庭辯論的吳海曾獲得虹口區律師檢察官辯論賽最佳辯手,虹口區第二屆「十佳」青年律師等稱號。執業多年,吳海注重團隊文化建設、勇於挑戰、敢於創新。「作為律師,要有一顆為委託人服務的心,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最大化。認真辦好每一件案件,把每一件案件都辦成精品,給委託人一個明確的交代。」吳海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律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他曾收到一名當事人送來的錦旗:「國泰於司法正,民安於律師清。」這短短的兩句,正是對吳海最高的讚譽。
吳海曾代理過關於《天涯歌女》電視劇劇本侵權的案件,接手案件時該案一審判決被告所拍攝的電視劇不構成對原告劇本的侵權。對此吳海深入分析案情,仔細對比了劇本和電視劇的情節、人物關係,畫出了兩者的結構圖,並依據兩者結構的高度相似性申請進行對比鑑定,最終二審法院依據鑑定結論推翻了一審判決,認定電視劇對劇本構成侵權。
在埋首辦案之餘,吳海還注意經驗的總結,所撰寫的《一起「假藥」行政處罰案的思考》《刑事案件中律師應有獨立定位》等文章發表在行業期刊《上海律師》上。他還撰寫過《論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場外交易法律監管的完善》《海洋生態安全與海權觀念》等論文,並定期前往華東政法大學給碩士生授課,將司法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分享給學生。
二、投身社會活動,積極參政議政
政協委員的身份帶給吳海最重要的改變,是思維方式中多了一個維度——換位思考。無論工作、生活、參與社會活動,他都會以抽離自我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
吳海作為嘉賓參加990新聞廣播《市民與社會》時,經常有聽眾打進電話來參與互動,聽眾們非常樂於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這對吳海而言,是一次次雙向的交流,通過聽眾百花齊放的觀點和個人經歷,也豐盈了吳海看問題的維度。
「我發現做不同的節目需要不同的思路」,在介紹做節目的心路歷程時吳海這樣說道:「以前參與較多的是法律類節目,需要用事實和法條做出分析,給當事人明確的回答。而做社會類節目,需要有更開闊的思維方式,兼顧到不同人群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引發思考,如果能推動公共政策的改變當然更好。」
政協委員的身份讓吳海在接觸到眾多社會話題後,不僅僅是發表意見作出分析,還通過撰寫社情民意的方式來推動問題的解決,這對吳海而言也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在民生百態的現實裡去思考自己的責任。
記得一期節目中,一位聽眾朋友打進電話說,因急事在人行道奔跑中被路邊的橫幅絆倒受傷,橫幅的高度低於一個成人的身高。吳海立即將這個情況作為社情民意向政協反映,政協也高度重視這個現象,立即轉發政府有關部門。還有一次討論犬類管理問題,涉及到如何平衡愛狗人士和怕狗人士之間的利益,回來後吳海就撰寫了《關於加強上海犬類管理的建議》。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認識到律師從事參政議政工作有其先天的優勢」,在參加上海市第六屆「十佳」青年律師的演講比賽中吳海自豪地說。律師生涯帶給他的不僅是法律人縝密嚴謹的邏輯思維,還有他對社會現狀多維度、深層面的解讀。小至宗教皈依證的使用、未成年人教育辦班的開展,大至虹口抗戰文化的挖掘和保存、國有土地徵收聽證中律師作用的規範等等,吳海提交的社情民意和提案多有涉獵。
三、寄情山水之間,凡塵了於自然
除了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吳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2019年參與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排演話劇《原告證人》的演出,客串陪審團成員。這是一個與法律專業相關的小角色,但是每次演出都要全力以赴做好細節,這樣才配得上舞臺中心的老戲骨們。
吳海的足跡也遍布祖國的大好河山。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只有真實地走過、看過、經歷過,才能體會到山川之秀美幅員之遼闊。他曾和兩位朋友一起,從上海開車橫穿中國到達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口岸,然後再從新藏線經葉城、阿里到達拉薩。上一個馬年曾前往岡仁波齊轉山,在積雪中徒步翻越海拔5630米的卓瑪拉山口。
吳海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