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少博學多識,又隨河東郭公學習卜筮。永嘉之亂時,避亂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導徵辟為參軍。晉元帝時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後為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勸阻王敦謀反而遇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贈弘農太守。宋徽宗時追封聞喜伯,元順帝時加封靈應侯。
除家傳易學外,郭璞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他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長於賦文,尤以「遊仙詩」名重當世。曾為《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葬經》作注,傳於世,明人有輯本《郭弘農集》。
受元帝賞識
郭璞喜好經書學術,學問淵博而有大才,但不善於語言表達,他的詞賦自東晉建立以來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陰陽術數及曆法算學。有一個叫郭公的人,客居於河東,精通卜筮之術,郭璞跟從他學習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書》九卷,由此他通曉五行、天文、卜筮之術,能攘除災禍,通達冥冥的玄機。郭璞著有《江賦》,文辭壯麗,為世人所稱道。後來又著成《南郊賦》,元帝見了非常喜歡,任他為著作佐郎。
當時陰陽錯亂,而訴訟刑獄之事大興,郭璞上疏勸諫。過後太陽上出現了黑氣,郭璞又上疏陳事。不久,郭璞遷為尚書郎。數次上書,所言便公益民,對朝政多有匡益。明帝在東宮時,郭璞因才學而為明帝器重,受到輿論的讚美。」郭璞喜好卜筮,門閥貴族們多取笑他。他自己則認為才高位卑,就寫了一篇《客傲》。永昌元年(322年),皇孫誕生,郭璞上疏再言時政,被元帝採納。元帝根據他的建議,大赦天下,改元永昌。
「詞賦為中興之冠」
郭璞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作品雖多涉及玄理,然詞採絢麗,與當時玄言詩絕不相同,通過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現憂生避禍的心情。另有《山海經注》,《穆天子傳注》,明人輯有《郭弘農集》。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
一種是借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他的遊仙詩借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內容。郭璞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於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詩品》稱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文心雕龍》亦稱「景純豔逸,足冠中興,《郊賦》既穆穆以大觀,《仙詩》亦飄飄而凌雲矣。」
為《爾雅》作新註解
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後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在學術淵源上,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郭璞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
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有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注。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注「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採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注,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此外,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其思想內容為後來的風水書所承襲和發揮,以至於有名家稱:要了解中國風水文化,不得不從《葬經》始。LEAD人物君想說,能專注在自己喜歡並感興趣的事情中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也是極其容易有所突破和建樹的,心無旁騖,我們潛心學問的時候,正是需要靜心專一,必將有所成就。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