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的「前世今生」
風水的產生,我想是伴隨著人類祖先【在人類祖先起源的問題上,有兩個概念,人科的起源和現代人的起源。】從樹上下到地上來就開始的,原始人類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大樹,來到了地面上,第一需求一定是安全需求,而在當時的自然條件下,山洞無疑是最好的避難所。第二需求一定是溫飽需求,包括食物、水、和陽光。於是,原始人類自然而然的就要選擇背風向陽、有水的地方居住。而水草茂盛的地方肯定也是動植物豐富的所在,這樣也便於原始人類漁獵,取得能夠活下去的基本資源的地方。
漢朝時期,風水術才真正的興起。《後漢書·袁安【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傳》中記載:袁安父親去世,母親叫袁安找人相地,在途中遇一書生,問袁安何事?袁安告之乃為父尋葬之事。書生遂指一地曰:葬此地當世為上公。須臾不見。開始袁安覺得很奇怪,但還是將父親葬在了書生所指的那塊地上,葬後果然世代興隆。可見在兩漢時就有了風水吉兇的說法,同時風水術也具有了明顯的迷信色彩。湖北省【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江陵鳳凰山墓的裝飾上就用了闢邪用的石人、石獸【石獸是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獸形石雕,屬於建築特色。】等。其墓出土的鎮墓文中亦有「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歸陰、生人歸陽」等語。還出現了《移徙法》《圖宅術》《堪輿金匱》《宮宅地形》等有關風水的書籍。而久負盛名的風水經典之作《葬經》傳說也是出現在這個時代,作者名叫青鳥先生。魏晉南北朝時風水相宅之術較漢代更有發展。出現了管輅【管輅(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德州平原縣)人。】、郭璞【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漢族,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等風水大家、宗師級人物。《三國志·魏書·管輅傳》中說:管輅西行,路見一座公墓,依樹哀吟、精神不樂。有人問其故?管輅說:樹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後來果然應驗了。管輅亦因佔墓有驗而名聞天下。現在風水界流行的《管氏地理指蒙》傳說就是管輅所作,不過,斯已作古,已經無法驗證了。
郭璞先生的事跡則更為神奇,讀者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找《葬書》在其注評中有詳細記載。南朝宋明帝【明帝,中國古代皇帝諡號之一。】是個非常迷信的人,其不管是搬床、修牆還是其它什麼變動的事情都必須先祭神祈禱才行,他聽說蕭道成【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紹伯,小名鬥將,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的祖墳有五色雲氣【五色雲氣,拼音是wǔ sè yún qì,漢語詞語,釋義是五臟之氣。】,就派人暗中在墳的四角釘上鐵釘,可是蕭道成最後還是當上了皇帝。這說明風水也並不是萬能的,還是修德、修福報才是上策。隋朝宰相楊恭仁【楊恭仁(568年-639年),名綸,又名溫,字恭仁,以字行,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非常相信風水,他在遷移祖墳時,請了很多風水師替他相地,其中有個叫舒綽【舒綽,東陽人,稽古博文,尤以陰陽留意,善相冢。】的言地下埋有一物,掘之果驗,得到重賞。與舒綽同一時代還有一位風水大師,名叫肖吉,著有《相地要錄》等書,其曾給皇后擇地,但皇帝對他不感冒,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於是他就預測說隋朝的運數不會長,結果被他言中了。唐朝是一個文化、經濟的盛世,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張說、浮屠泓【浮屠泓,祖籍黃州(湖北黃岡),善陰陽算術。】、司馬頭陀【司馬頭陀, 為宋哲宗時南康府人,原姓劉名潛,曾任官至司馬(掌管軍政官名,位在將軍之下,參預軍事計劃),以之代稱,頭陀則為 祖師出世之號。】、楊筠松【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為「楊救貧」。】、丘延翰【丘延翰 字翼之,曹魏毌丘儉之後裔。】、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師。其中以楊筠松最負盛名,他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弟子盈門。其時風水盛行,不僅是富庶的南方,即使在貧瘠的西北,沙漠地帶也一樣流行風水之術。當地流行一本《諸雜推五姓陰陽宅圖經》,書中提倡房屋向陽、居高、臨水的原則。宋徽宗相信風水,所以風水術在宋朝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賴文俊、陳摶、吳景鸞、傅伯通、徐仁旺、鄒寬、張鬼靈、蔡元定、歷伯韶等一大批風水名師。明朝時期,風水大家輩出,風水著作也特別多,開國軍師劉伯溫著有《批肝露膽》《玉尺經》《堪輿漫興》等多部名著。民間也有不少風水名師著書立說,如蘇州風水名師胡舜申曾著《吳門忠告》陽宅高手周仲高、浙江【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餘姚【餘姚市,浙江省轄縣級市,位於中國浙江省寧紹平原。】的胳用卿、金溪曾易明、江西婺源徐繼善、曾著《陽宅秘訣》《雷霆心法》等書。還有一些僧侶道人,如江西安福的達僧,著有《撼龍經》浙江高僧幕講僧、非幻和尚【非幻和尚是寶陀庵住僧,諳熟儒典,精通地理 , 曾應召相天壽山,皇帝賜以金紫.明成祖在永樂十八年派遣使者祭其基,贈「五官靈臺郎僧」。】等也聞名一時。這些和尚都精通儒典,熟請地理。他們自命清高、不甘寂寞,大多受到皇家重視。非幻和尚曾受明成祖派遣祭墓,封為「五官靈臺僧」曰。
縱觀歷史,風水術從先秦時期開始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全國範圍內傳播,唐宋時代是鼎盛時期,明清時代是泛濫時期。解放後處於被打壓時期,很多理論失傳,很多專業人士受到打壓、迫害。而在國外,風水術仍然很受人們的歡迎,甚至,有的國家政府部門都非常重視風水之術,如韓國首都移址,在世界各地請來了400多位風水師為其勘察風水。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風水、周易類的古文化的政策的越來越開明,這門古老的學科在國內也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甚至已經走進了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可以預見:風水,這門古老的自然學科,必將以其神奇但真實的魅力徵服所有迷信科學的下士,為建立和諧社會、建立科學發展觀做出卓越的貢獻。
關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