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頻出!僅三個月,先後多次登上國際期刊,南京這所高校"厲害了"!

2020-08-22 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

論文作為描述學術成果的工具一直廣受大眾關注,其質量與發表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科研水平。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不斷推進學校&34;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縱向發展,學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研成果不斷湧現。2020年3月以來,南京林業大學又有多項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展現了不俗的科研實力。

《德國應用化學》刊登化工院研究生在非平面芳香化合物領域研究進展

2020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化工學院張綱教授課題組在化學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257)發表了題為&34;的科研論文,從新的視角探索了新穎大曲率分子碗的合成,對獨特結構的雜分子碗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周樂詠為論文第一作者,張綱教授為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唯一作者單位。

該研究進一步拓展了碗狀氮雜三角烯的面,將兩個吖啶酮分子與一個苯環融合得到了具有大曲率、納米船形結構的非平面分子,發現了船底剛性苯環結構由於分子內張力的影響而發生變形,並通過理論計算對船形分子翻轉過程、翻轉能及分子前沿軌道等進行了分析。期刊審稿人對該研究成果給予&34;的評價。研究工作得到江蘇省特聘教授科研啟動項目的資助。

尹佟明教授課題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發表研究論文

2020年4月,南京林業大學尹佟明教授課題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發表了題為The chromosome-scale assembly of the willow genome provides insight into Salicaceae genome evolution的研究論文,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的韋素雲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尹佟明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的支持。

該研究綜合利用三代PacBio測序和Hi-C技術,獲得了一個高質量染色體版本的簸箕柳參考基因組。新組裝的簸箕柳基因組大小為356 Mb,Contig N50為263,908bp,是先前版本的65倍,注釋了36,937個蛋白編碼基因,95.29%的簸箕柳基因組序列能夠掛載到19條染色體上。新組裝的簸箕柳具有更高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將更有助於楊柳科物種比較基因組的研究,並為木本植物研究提供了高質量的基因組資源。

《Horticulture Research》刊發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研究論文

2020年5月,《Horticulture Research》刊發了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題為Fine mapping of the sex locus in Salix triandra confirms a consistent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in genus Salix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精確定位了三蕊柳的性別位點,從而證實了柳屬植物的性別決定機制。

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李薇和教師吳懷通為共同第一作者,陳贏男副教授為通訊作者,李小平副教授和尹佟明教授共同參與完成該論文。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2016YFD06001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00562)、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YESS)以及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支持。

國際權威期刊《Small》刊登化工院學子研究成果

2020年5月,國際權威期刊《Small》在線發表了題為&34;的學術論文(影響因子10.85),對食品、藥品的防偽提出了一種新型策略。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唐國勝和本科生陳龍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Y. Shrike Zhang教授和化工院黃超伯教授為通訊作者。

黃超伯教授團隊經過兩年的實驗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基於氣體輔助、顏色可調控的編碼微球製備方法,通過這些多色的&34;可實現對食品、藥品無汙染、安全、綠色防偽的目的。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一流學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和南京林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創新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化工院荊宇教授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評述文章

2020年5月,化學工程學院荊宇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homas Heine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譯名《自然材料》,影響因子38.887)上發表題為&34;的評述文章。

文章重點討論了二維材料晶格結構與電子學特性之間的聯繫,同時指出電子結構的合理設計,即所謂的能帶結構工程,對於二維聚合物也是可行的。

青年教師楊小飛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綜述文章

2020年6月,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譯名《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5.809)發表題為&34;的綜述文章。理學院青年教師趙呈孝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楊小飛教授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張鐵銳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從設計和合成光催化分解水的共軛高分子科學問題出發,全面介紹了基於不同種類共軛高分子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分解水產氫、產氧和全解水反應的最新研究進展。根據高分子骨架構築基元、分子幾何結構、組裝方式等將共軛高分子光催化材料細緻分類;詳細闡述不同構型共軛高分子的光催化分解水活性及其優缺點;從提高材料光催化分解水效率角度出發,重點討論和總結了基於共軛高分子的光催化材料分子結構設計基本策略和性能優化方法;最後分析討論共軛高分子光催化材料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

未來,南京林業大學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更好、更快推進國家&34;高校和高水平大學建設。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南林新聞網、園藝研究

相關焦點

  • 僅10天內,重慶這所高校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研成果體現著高校的核心實力。重慶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大力推動學科體系、科研平臺與科研團隊的完善與發展,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斷湧現。近期,重慶大學僅在10天內,就有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Openness on Innovations and Competition》,在經濟管理類國際公認頂級期刊《MIS Quarterly》第44卷第3期(1049頁至1071頁)上正式發表。
  • 成果頻出!短短兩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上海這所高校實力不凡!
    作為國家&34;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持續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僅兩個月,就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相繼報導華東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展現了學校不凡的實力。
  • 短短20天,安徽這所高校科研成果3次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上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在國際著名期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近日,河南這所"雙一流"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Small》(IF:11.459)。博士研究生龐青青和牛株琳博士後為共同第一作者,化學院嶽新政博士、劉仲毅教授,材料學院易莎莎青年教師為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 近日,陝西這所高校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青年教師楊軍華博士在物聯網領域頂級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題為&34;的學術論文。《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是物聯網領域國際頂尖期刊
  • 成果頻出!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持續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僅兩個月,就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相繼報導華東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展現了學校不凡的實力。
  • 安徽這所211高校又獲多項新進展,科研成果4次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近期,合肥工業大學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4篇學術論文,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基於這一發現,團隊發展了一種利用極短雷射脈衝(4-5納秒)進行電子自旋初始化的新方法,該方法在實驗中可以將電子自旋的初始化保真度提高約10%,這相當於在相同信噪比的情況下,實驗效率可以提高約20%。該工作7月1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光學會旗下Photonics Research雜誌上,該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5.720,位於中科院分區I區(物理學)。
  • 河南這所高校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相關成果以"Ultralong and Efficient Phosphorescence from Silica Confined Carbon Nanodots in Aqueous Solu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Nano Today(影響因子:16.582)。
  • 2020年上半年,大連這所高校發表7項成果,涵蓋國際頂級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東北財經大學多年來堅持科研精品化導向,密切結合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追蹤經濟改革的前沿和動態,積極服務國家、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研成果質量顯著提升,科研精品不斷湧現。2020年上半年,學校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陝西這所高校科研成果9次登上國內外知名期刊
    作為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
  • 這所985高校,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增幅居全國前列!
    時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呢?最近,軟科整合了2012-2019年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的發文數據,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南開大學在內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
  • 2019年,他們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一流成果
    「一流成果」「好老師、好學者、好員工」「一流學生、一流成果、一流平臺、一流學科」,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師生及校友服務,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不僅成功構建起「商學+」人才培養生態系統,還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眾多「一流成果」。
  • 僅一個月,中國農大成果多次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研究成果不斷湧現。近一個月來,中國農業大學就有多篇研究論文登上國際著名期刊,彰顯了學校的科研實力。該研究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等項目資助,為植物器官脫落中蔗糖介導的乙烯和生長素互作機制的闡明提供了新的認知
  • 僅1個月內,上海大學6項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推進&34;建設過程中,上海大學始終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開展一流的科研,學校重大學術成果不斷湧現。近一個月以來,上海大學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看吧。
  • 江蘇這所"雙一流"高校在3大國際學術期刊連發4篇論文!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在三大國際學術期刊上連發4篇論文。分別為生命科學學院鍾伯堅教授研究組在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曉教授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生科院胡志剛-郭志剛課題組在知名腫瘤專業期刊Oncogene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 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高校,於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
  • 校園 | 全國高校國內期刊論文排行榜,發文最多的是這所大學!
    由此,我們能夠看到,10年來中國高校論文的生產能力和彼此之間的差異。(文章由微信公眾號學術志 ID:xueshuzhi001 整理 數據來源 :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 )本報告以國內發文綜合指數為總的排名依據,發文綜合指數綜合了期刊論文總數、總的被引頻次,以核心區平均值為參照,得分100代表等於平均水平,得分越高代表高出平均水平的程度越高。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