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4日訊(記者 高華生)一個杭州市中學生籃球比賽(女籃)冠軍,四個亞軍,十五個西湖區中學生籃球比賽冠軍,三個亞軍……
交出這麼一份成績單的,並不是杭州的哪所名校,而是地處西湖區龍塢鎮的一所鄉鎮學校——西湖第一實驗學校。這所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目前只有三塊露天的塑膠籃球場,初中部三個年級全部學生加起來也就300人左右,女籃校隊卻在近二十年間打遍西湖區無敵手,在杭州市校園籃球中也稱得上強者,這一切離不開一個「半路出家」的體育老師——周金浩近20年的努力。
年輕氣盛的科班研究生
被周教練的「野路子」折服
「當時周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訓練蠻簡單的。剛來這個學校的時候年輕氣盛,總覺得自己的理念是最先進的,給學生布置各種各樣的戰術,但是帶隊一年之後,發現周老師看似粗獷沒有戰術的打法,反而是先進的。」
西湖第一實驗學校女籃現任主教練趙爽(並不是那位前國家女籃美女),2013年來到西湖第一實驗學校擔任體育老師。她從小打籃球,進了校隊一路都是安徽省的冠軍,2005年參加全國中學生籃球比賽也獲得過亞軍,曾經有機會走職業籃球(女籃)的機會。
趙爽本科讀的是安徽師範大學籃球專業,研究生是廣西師範大學籃球專業,稱得上籃球科班出身。不過,到了西湖第一實驗學校女籃,她發現自己以往的認知似乎要更新一下。
「一開始給隊員講,1號位到5號位,前後各個位置怎麼打。後來發現,(在這裡)還是周老師的打法更合理。我喜歡看武俠書,武術上有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周老師帶隊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快點,快點。再快一點就特優了。」
西湖第一實驗學校的露天塑膠籃球場上,現在還經常響著周金浩催促隊員的聲音。每次籃球課,周金浩總是秒表不離手,像田徑隊教練一樣掐隊員動作完成時間的。
「比如說三分線外低手上籃,左、中、右三個位置,每一個點三次上籃,規定他們六秒鐘一個,54秒完成算特優,一分鐘內完成算優秀,一分十秒內完成算良好,一分二十秒內完成算及格。」
類似這樣的要求都圍繞著一個字——快,「你(在戰術板上)畫畫是容易,但是他沒練到那種程度,打不好的。」
為了讓隊伍快起來,沒體育專業背景的周金浩想了很多自嘲為「野路子」的訓練方法。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球隊沒有前鋒、後衛區分,誰跑在前面誰就是前鋒。
籃球教練原來教語文數學
半路出家時已42歲
1956年出生的周金浩今年六十二歲了,不過有時候學生和他交流起來卻有點「沒大沒小」。
「那個時候不太懂事,覺得叫大周很親熱。其他老師聽到了,有說過說這樣叫不禮貌,周老師說沒事的,就放任我們叫了。」
現在已經是拱墅區新華實驗小學體育老師的葛麗娜回憶說,沒有周金浩老師,她可能不會走上體育老師這條路。
「那個時候我們個子普遍都不高,比我高的也就三四個,最高的也不超過1米65,我當時才1米58(現在1米6多),這樣身高一般認為不適合打籃球。」葛麗娜說。
葛麗娜後來被高中教練特招,高考後就讀溫州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如果不是周老師,我可能不會走體育這條路,畢竟個子太矮了。」
「野路子」的周金浩,讓很多像葛麗娜那樣身體條件並不算好的學生,走上了體育這條路。
「隊員到隊裡第一天,我就跟她們說,有興趣打籃球你就來,沒興趣你可以走。」周金浩說,留下來的,訓練積極不需要教練督促。
包括周金浩自己,他轉行當專職體育老師也離不開興趣。
1998年周金浩42歲,龍塢鎮教育系統發生了一件大事——龍塢中學和龍塢鎮六所完小合併成立西湖第一實驗學校。當時初中部只有一名體育老師,當時的校領導問周金浩:「你來當這個體育老師?」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打桌球、籃球,但是從1972年畢業開始工作,主要教的都是語文、數學。」周金浩說,1998年進入合併後的西湖第一實驗學校之前,自己在龍塢鎮的葉埠橋小學、龍塢中心完小、龍門坎小學呆了二十多年。據熟悉他的同事介紹,那個時候他帶過的班級多次在鎮小升初考試中名列前茅,但是體育課該怎麼教呢?
「我們學校蠻小的,一到九年級每個年級都只有三個班,一個班三十幾個人。學校叫我當體育教研組長,我一直在想:從哪裡突破呢?」
1999年周金浩第一次帶隊參加西湖區校園籃球比賽(女籃初中組),還向小學借了幾個學生。不過,那次她們拿了個第四名,於是籃球就成了突破口。
2000年周金浩第一次帶女籃校隊在區裡拿到冠軍,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2012年他帶領西湖第一實驗學校初中女籃獲得杭州市中小學校園籃球比賽冠軍,那一年他的隊員中八個隊員獲得省一級重點高中保送資格,這對於一個鄉鎮學校來說是巨大的突破。到2016年他退休的時候,16年時間拿了13個冠軍和3個亞軍。
如今周金浩又接受返聘回校帶隊訓練。「在家裡待不住,他們(同事)說,來吧。學校裡也叫我來玩玩(返聘帶隊)。」
62歲的周金浩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最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