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鄉鎮初中的優秀老師是怎樣流失的?他們去哪兒了?

2020-09-15 語文阿里之門

一所農村鄉鎮初中,曾經在全縣初中教學質量評估中穩居前三名,成為市縣重點高中的生源地,在當地譽為全市唯一的一所農村重點初中。可短短十年時間,已成「殘花敗柳」,不再有昔日榮光,今年中考全縣評估排名幾乎墊底。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反差,主要原因是優秀的老師幾乎流失殆盡,剩下的老師拼命支撐,心有餘而力不足。

十多年前,我曾經在這所學校裡任教十多年,並分管教學業務。粗略算了算,這所鄉鎮初中裡一百多人的老師隊伍中有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近7人,縣級骨幹老師10多人,另外還有一批市縣優質課獲獎者,獲有縣級以上教學業務榮譽表彰稱號的老師將近一半。

那時候的學校教學力量在當地農村初中裡首屈一指,讓周邊許多鄉鎮學校羨慕不已。憑藉著優秀的升學成績,學校吸引了周邊鄉鎮縣區很多學生前來借讀,高峰時外學區借讀學生就有1000多人。

後來我因故離開了學校,到教育局上班,又輾轉下海到深圳,轉眼就是十多年。

今年,當我親戚的孩子就讀這所初中時,我很想給孩子選個好的班級。對這所學校老師知根知底的我卻犯難了,因為我看到的老師名單裡大多是當年教學水平非常一般的老師,卻不見了那些當年的優秀老師。問了問知情者,才知道當年的多數老師早已調走或離職了。

這位知情者,是我以前同事,在這所學校工作20多年,他告訴了我,這所初中的優秀老師是如何流失的,他們的去向在哪裡。

1、借調到其它單位。有兩位好老師先後借調到縣教育局工作,一個做文秘,一個做教研員。還有一個借調到鎮政府,現在做司法所長。還有兩個不知道使的什麼招,乾脆從政到縣城某局裡上班,有一個還做了小領導。

2、上調到城裡學校。先後有5位老師或調或考聘到市重點中學任教,有將近20位老師抽調到縣重點高中、縣一中等縣城學校,還有幾位調到周邊高中。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在學校任職的校長調到某所縣城新中學任校長時,一下子帶走了5、6個優秀老師。

3、下海經商。還有幾位教學水平不錯的老師都選擇了自動離職,到外地經商打工。

4、辭職到民辦學校。其中有一位省級骨幹教師選擇到南方某市一大型民辦學校任教,第二年回來辦了辭職手續,並且帶走了一位市級骨幹老師、一位縣級優質課一等獎獲獎老師。

知情者跟我算了一下,十多年來,以前的優秀老師差不多走了有四五十個,剩下的大多屬老實本分,教學水平一般的老師,他們儘管也人心思動,但苦於沒有較好選擇,所以才勉強留下來。

這幾年,陸陸續續也進了一些年輕老師,但大多是將學校做跳板,過渡了一下後,有的進城了,有的離職了,留下來的也基本上「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所鄉鎮初中,當年最紅火時有2500多個學生,150多位老師,如今只剩下不到500學生,老師只有不到60人了。

這所鄉鎮初中的變遷,只不過是現在很多地方農村初中的一個縮影。

鄉鎮初中老師流失的原因是什麼?

1、城區學校不斷擴張,鄉鎮初中成了「輸血庫」。

近年來,很多地方縣城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不斷投資興辦起新興學校,不少原有學校也紛紛擴容。這些學校在吸引不少農村學生前去就讀的同時,也成為拼命榨取鄉鎮學校教師資源的「吸血泵」。因為鄉鎮學校老師相比從外地招聘的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不用花費培訓費用,工資又屬於同一財政區域,簡直是物美價廉,何樂而不為?而鄉鎮老師有了進城機會,自然趨之若鶩。

2、周邊民辦學校的興起,高薪吸引優秀老師加盟。

現在民辦學校的體量越來越大,它們有的其實就是民辦公助,由資方出錢、公立名校管理來共同贏利。這類民辦學校不斷地向優秀老師拋出「橄欖枝」,以高薪酬、高獎勵為手段,並承諾解決老師住房、退休等後顧之憂,對優秀老師具有極大吸引力。

3、鄉鎮初中老師工作環境相對落後,工資待遇不高,鄉村補貼微薄,實在留不住人。

知情者是位老教師,教齡近30年,目前打卡工資5000過點,加上鄉鎮補貼、績效工資,平均每月約為6000多元。而他的侄子之前也在這所學校工作,後來考聘到市一所重點中學任教,雖然教齡比他少了10多年,工資加獎金平均月收入卻近萬元。

他說:「鄉鎮初中老師鄉村補貼每月才200元,誰願意到鄉下來?」

4、鄉鎮初中老師除了正常教學任務外,還有各種負擔。

除了教學壓力外,還要應付各種督導檢查,參加政府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參與各種檢查評比工作。儘管從去年起這類任務少了些,但是周末還是要經常下村參加扶貧工作。

5、鄉鎮初中相對封閉單調,留不住年輕老師。

近年來,這所學校新進了幾個男老師,女老師卻一個沒有,這些男老師神不守舍,其中一個說,連個基本的男女社交圈都沒有,再留在這裡,就要打一輩子光棍了。

長此以往,學校裡老師越來越少,留下來的是「老弱病殘」和實在沒處去值得將就的老師。

馬雲說過,一個單位留不住員工,第一個原因就是錢沒給到位。

一所昔日當地百姓口碑相傳的初中,如今卻淪落為百姓眼中的雞肋學校,其主要原因就是優秀老師幾乎流失殆盡,根源還是在於鄉鎮學校老師工資待遇偏低,導致優秀老師找不到成就感,更難說幸福感。

媒體時常爆出城市學校以年薪幾十萬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新聞,相形之下,農村鄉鎮學校老師嚴重流失的現象令人頗生感慨。農村學校是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主戰場,缺少了優秀老師,其實是對農村孩子最大的不公平。

昨天,媒體傳來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700億元,用於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

青山綠水間,莫讓琅琅書聲漸行漸遠,別讓優秀老師「薪火難繼」。

相關焦點

  • 鄉鎮學校越來越少,農村孩子不上學嗎?答案很明顯,全去了「這」
    相反地,鄉鎮的小學、初中幾乎都沒有什麼人了,即使離家更近,很多家長也不會選擇把孩子放在鄉鎮學校裡。之前有一位鄉鎮中學的老師表示:10年前,當地鎮上還有13所小學,而現在卻只有7所了,甚至其中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只招到了2名新生。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鎮上的學校念書,這是為什麼呢?
  • 河南農村教育現狀堪憂 生源流失嚴重教師短缺
    因為全校有3個半教師(其中一名還負責另一所學校),而學生只有18名,其中一年級7名、二年級6名、三年級5名。「學生不僅想坐哪兒坐哪兒,作業也是當堂面對面批改。」王正宏不無自嘲地說。  羅坡小學位於禹州市區西南約4公裡一條繁忙的公路旁。前幾年,禹州市對該市農村中小學進行了一次布局調整,由於這所學校特殊的地理位置,考慮到學生安全和方便村裡年齡較小的孩子上學,該校成了鎮中心校的一個教學點。
  • 沒有了編制,優秀老師會流失,但學校裡這些人會堅守到底
    下面就看看最近幾年公立學校老師流失情況:武漢大學一個研究中心調查一個鄉鎮中心學校的數據顯示,最近5年來該校新招聘的鄉村教師流失率達45.5%,而留下的一些老師也是在等待調走時機,處於「人在心不在」的狀態。
  • 信陽各城區高中高考喜獲豐收,各鄉鎮高中高考成績如何?
    可以說,信陽各縣區高考成績每年都非常的穩,並且穩中有升,家長和老師們也很期盼這樣的成果,這也是他們辛苦付出的結果,每一個高考學子好成績的背後都離不開家長默默無聞的付出、寒暑不離的陪伴!可是問題來了,城區各個高中喜獲豐收,那麼鄉鎮高中今年的高考成績如何呢?說實話,有進步,但總體非常的不理想,這個結果體現在一本進線人數和本科進線人數上,很直觀也很刺眼!
  • 為何缺老師的總是農村地區,特崗教師都去哪兒了?
    農村教師都去哪兒了?為何缺老師的總是農村地區的學校?很多比較優秀的農村教師在有條件的時候就會選擇離開農村學校,去辦學條件更高、交通更便利、待遇更豐厚的學校,農村缺老師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深圳的一群海歸博士去中小學擔任教師,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是人才浪費。但都願意去大城市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城市學校給老師的月薪是三千多塊錢,又有多少人願意去?經濟基礎同樣決定了一個地區基礎教育的分量和「含金量」。
  • 加斯頓小學老師們哪兒去了
    而今天的加斯頓小學,在管理上更加規範乃至嚴格,完全是出於孩子安全的考慮。畢竟孩子漸漸多了,未雨綢繆,才是更負責任。而老師們的確不太有時間和家長們拉拉家常,也是因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更上一層樓之需要。加斯頓小學的老師們哪兒去了?當值班老師守在校門口,欣然接過家長手中的接送卡,招呼著孩子快跟爸爸媽媽回家去的時候,其他老師並沒有閒著。
  • 昭通各地家長:重點高中錄取制度變了,你家娃打算在哪兒讀初中?
    今年:各學校分配具體招生名額到各縣區市,各區縣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再將具體名額按照相關要求定向細分到縣內各初中學校。用大白話概括一下就是:從前是全縣最優秀的學生去瓜分優質高中分配到該縣的名額,從今年起,是各學校的優秀學生去瓜分定向分配到自己所在學校的名額。
  • 又到開學季,農村學校的學生都去哪了?
    近幾年隨著鎮區的幾所私立學校建設以及城鎮化的進程,學校的學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流失。從2018年秋期開始,學校以每年接近一兩百人的速度銳減。從當初的一千五百人減少到今年的一千一百多人。我所在的學校在鎮上,而全鎮其他22所位於鄉村的小學學生流失更是嚴重。今年開學後學生數超過一百人的學校已經不足5所,大量的學生流失也使得眾多的學校岌岌可危,幾乎要面臨著倒閉的局面。
  • 莫讓「鞭打快牛」成為鄉鎮人才流失的加速劑
    鄉鎮工作條件艱苦、工作環境差、工作內容雜等諸多因素,導致鄉鎮人才流失現象一直得不到解決,現今,鄉鎮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工作質量要求高時限又緊,一些鄉鎮領導嫌使用「慢牛」費心費力,便傾向於「鞭打快牛」,將更多的工作任務交給能力強的人「擔當」,看起來是重用能者,錘鍊強者,實際上卻存在加速鄉鎮人才流的重大隱患,需要警惕
  • 鄉村任教趣事(1)我的門牙去哪兒啦?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從1995年從教以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度過了25個教師節,其中有13個教師節是在鄉鎮初中過的。回想在鄉鎮初中任教的的十多年,有幾件有趣的事情湧上心頭,現講述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男教師去哪兒了?開學了後校長在問,家長也在問
    開學了,男教師到哪裡去了?新學季開學,沿海發達城市某學校召開全校教工大會,今年新入職的老師在大會上閃亮登場,基本都是重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一共19位新老師,女教師16位,男教師3位,這個比例,算一算,生態真的很不平衡。而這已經算不錯的了,去年這所學校新入職12位年輕教師,清一色的娘子軍,竟然沒有一個男教師。
  • 鄉鎮教育怎麼了?數學90%不及格,60以上就幾個人,家長不擔心?
    生源優質問題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會有一系列的選拔,優者上好的學校,所以各種比較好的學校都在爭奪生源,就留下一些不好的學校給差生讀,而這些教育不怎麼完善的學校就在鄉鎮。所以鄉鎮就是有這個想搞好教育的心,也沒有這個力,所以就只能盡力去做好這些事情,這些孩子成績上來了就上來了,沒上上來也無能為力,所以鄉鎮的生源流失是一個很大的核心問題。
  • 那些在農村小學代課的老師們,他們後來都去哪兒了?
    所謂代課老師,也就是那些沒有編制的老師,他們要麼通過考編來轉正,要麼一直在編制外徘徊,跟有編制的老師做一樣的工作,收入卻不及在編老師的二分之一。關於小學代課老師,我認識的人不少,但是最後能成為在編老師的不多。
  • 解密鄉鎮學校生源流失的原因,是我們教師的失職,還是另有隱情。
    現在鄉鎮學校的狀況是生源逐年減少,而且現在初中畢業的學生中難得有幾個好的苗子,這到底是教師們的懶惰還是另有隱情?今天,筆者跟相關業類人士聊天,從他的口中了解到些真相。在他認為現在的鄉鎮教師不是懶惰,相反他們師資高對學生很負責,在這方面不比城裡的教師差。當問及現在的生源狀況他大倒苦水,其中歸納了幾點。
  • 考不上高中卻能去農村小學當教師,農村孩子不配有優秀的老師嗎?
    有同事回老家後往群裡發了幾張照片:一個孩子在教室讀書,一個老師在教室外一邊生爐子做飯一邊看著孩子讀書。朋友說那是他老家的村小,如今就剩一個學生一個老師了。我們問為什麼?大概是3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安徽某縣有一種定向培訓:初中畢業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可以上中專培訓3年,然後定向到農村小學去教書。當時我家一個遠房親戚就上了那種中專。她中考時只考了320多分。
  • 如果你是北大的博士後,你願意去一所高中當老師嗎?他們就做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被嚇著了:在引進的11門學科的36名老師中,有兩名博士後,5名博士,餘下的全是碩士,而且這些老師全部來自國內一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倫敦大學等。如果你不看學校名字,如果告訴你這是一所重點高校招收的教師,你一點也不會懷疑。
  • 鄉鎮教育怎麼了?數學90%不及格,60以上就幾個人,家長不擔心?
    通過多次的選拔,拔尖的學生差不多都去了縣城,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好學生在鄉鎮,而且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比較一般的。其實在初升高這個階段,基本上就已經定了生源問題,好的學生就去縣城,差的就留在鄉鎮,所以但凡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看重一點的,就會要孩子考到縣城去。
  • 一個鄉鎮初中班主任的自述
    暑假即將結束,學校快要開學,不少奮鬥在一線的教師早已為開學做好了準備,尤其是任教在鄉鎮寄宿學校的班主任尤為辛苦。不僅上課期間有大量工作假期裡同樣需要匯報不少材料,統計各種報表。有這樣一句話說: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就讓他做老師,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做班主任。可見班主任工作是多麼的讓人望而生畏!
  • 鄉鎮初中女籃在西湖區20年無敵手 因有位「野路子」體育老師
    浙江在線10月14日訊(記者 高華生)一個杭州市中學生籃球比賽(女籃)冠軍,四個亞軍,十五個西湖區中學生籃球比賽冠軍,三個亞軍……  交出這麼一份成績單的,並不是杭州的哪所名校,而是地處西湖區龍塢鎮的一所鄉鎮學校——西湖第一實驗學校。
  • 基礎教育階段,好老師去哪兒了?
    最近,豆瓣有一則熱帖,標題是《妹妹寫「燈光澆在小路上」被她的語文老師嘲諷了》。據發帖的友鄰說,妹妹在作文裡寫出了「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水中倒影裡的猴子撈天上的月亮」、「月光澆在碎石路上」、「我醒了,而時間還睡著」這樣的句子,卻被語文老師無情地評為「不切實際,胡言亂語」,打了低分。這位友鄰去找語文老師理論也被「應試」之類的理由駁了回來,實在讓人「又生氣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