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教師行業被認為是最穩定的職業,多少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在一個學校,一個講臺,勤勤懇懇就是幾十年。他們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人,拿工資,老了有退休金,治病可以報銷,覺得很滿足,從來沒有改變的想法。
《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革新實施方案》出臺,全國高校和醫院將中止事業單位革新,保留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單位的屬性,但是取消其編制。
雖然中小學還沒有明確提及要取消編制,但是不代表將來不實行。那麼,如果取消編制,給中小學尤其是公立高中帶來什麼影響?
讓我們先搞清楚什麼是事業編制?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簡單說,就是民間流傳的:體制人,旱澇保收。
有了編制,就意味著在編的人,可以享受一些福利:基礎工資、崗位津貼、績效工資、住房公積金補貼、退休工資,醫療保險補貼等等。如果沒有了編制,就與自由職業者一樣,養老金,醫療保險與繳納多少相關聯,沒有政府的補貼。簡單說,就跟體制外的人一樣。
沒有了編制,公立學校工資水平又低,還有多少人會像以往一樣堅守呢?
下面就看看最近幾年公立學校老師流失情況:武漢大學一個研究中心調查一個鄉鎮中心學校的數據顯示,最近5年來該校新招聘的鄉村教師流失率達45.5%,而留下的一些老師也是在等待調走時機,處於「人在心不在」的狀態。
他們為什麼沒有留戀,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第一年,他們根本就沒有進編制,工資又低,所以走得毫無牽掛,義無反顧。
更嚴重的是,最近幾年,一些在學校已經工作了十多年的教師,也開始跳槽。他們的理由是:等到我們老了,就是養老金制度了,還不如趁年輕去掙點錢養老。
難怪一位高中校長感慨,每年暑假,人走的七零八落,只好年年招人,年年缺人。
他們去了哪裡?大部分還是去了學校,只是條件待遇更好。
他們有的本來就不一定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因為有了編制,工作相對穩定,在父母親屬的勸導下勉強接受這個工作,現在編制沒有了,就沒有繼續的理由。很多人選擇繼續深造或者考公務員。
哪些拖家帶口的中青年教師中的優秀教師,他們也是流失的主幹,這些優秀教師的大面積出走是學校最不捨得的一個群體。他們年富力強,有經驗、有幹勁、責任心強,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年華,所以,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紛紛尋找待遇高,區位位置好的學校,或者到培訓機構,或者自行創業辦補習班。
不能點名的一個學校,每一年老師流失非常嚴重。從中可以推測未來如果真的取消編制,學校留下的會是哪些人?
覺得有升遷希望的大大小小的領導:他們是主宰者,收入也滿意,日子過得風光體面,關鍵是很有盼頭。所以他們留下來,學校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樣。對於那些走的人,他們同仇敵愾,用一個聲音說話,一個態度面對。
你說,誰不愛自己的家呢?自己家被嫌棄怎麼會有好態度?
所有後勤人員:包括辦公室打掃的某某太太,圖書館裡的某某夫人,某某處的某某的妹妹……他們是學校忠實粉絲,與學校共存亡,因為他們就是寄生在學校這個軀體上的寄生蟲。他們中有的人甚至原來是某某廠的工人,不知道怎麼搞進來的。
家屬在當地工作的:這樣的老師之所以不走,主要是愛人在當地當公務員,不願意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剛剛進來的年輕人:年輕人中的一部分因為千辛萬苦考進來,珍惜這份工作,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出去闖的底氣,暫時也留下了。
快退休的老師: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再去折騰,混幾年退休。
於是,每一年開學,校長都會說,為了學校發展,今年淘汰了一些不適合咱們學校工作的,為了增加學校活力,輸入新鮮血液,又新進一批優秀教師……
當然,希望將來即使取消了編制,公立學校的領導們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留得住人,招得來優秀的學生。達到大旗不倒,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