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2020-09-11 筆輝巴渠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


一大早,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作為土生土長的罐壩人,高小明從教生涯已長達27年,選擇回到老家長期任教,其中包含的是他對於這片鄉土的熱愛和對學生的摯愛。在全寄宿制的條件下,年近50的高小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成天圍繞著學生忙裡忙外。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教師 高小明:我們這個寄宿制辦學實際上從星期一早上到了學校到星期五,整個在我們學校不回家這種,其實從吃穿住行啥子方面全程是要我們老師陪同和監護,算得上既當爹又當媽。


由於學校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上,罐壩小學的老師們手把手的耐心教學;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老師們要料理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放棄走出大山為的是讓學生走出大山,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將自己的愛化作點滴,融入孩子們的心靈。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學生 王錫霜:有時候,老師他們發現我們在咳嗽,或者發現我們不舒服的時候,老師們就會立馬聯繫衛生所,帶我們去醫院抓藥,有時候我們頭髮髒了的時候,他們也會立馬在他們的寢室裡面燒熱水,讓我們洗頭,在學校裡,他們不僅僅是老師一樣在教我們學習,也像家人一樣在陪伴著我們。


與高小明一樣,副校長廖通也是罐壩小學的「老保姆男」了,16年紮根山鄉教壇。除了承擔日常的行政工作外,廖校長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崗位,用心用情精細化管理、啟發式教學,為的是斬斷家鄉的貧困代際傳遞,用情懷與責任詮釋著一名人民教師的真正含義。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副校長 廖通:作為我也是當爸爸媽媽的人了,我們就當一個父母。孩子到學校來了,本身就是老師的責任,我做了這一行,肯定就要盡心盡職,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它做好。



三尺講臺,黑髮變白頭;默默耕耘,桃李芳滿園。罐壩小學距萬源城區30餘公裡,四面被大山包裹,全校只有9名教師、20多個學生,典型的袖珍式寄宿制山村小學,但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同等優質教育的理念深深根治在全體教師心中。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寓教於樂,從不言棄,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罐壩小學收穫了無數榮譽,也讓老師們在這裡找到了教育的意義。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副校長 廖通:雖然我在這裡堅守了16年,但我將繼續,是因為,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讓我更加堅定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追求,作為大山深處的教師,我們的工作更關乎著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正是大山深處人民對教育的渴望,給予了我堅守教育事業,堅守山區教育的力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對於罐壩小學的老師來說,堅守和奉獻,只是他們人生寶典的一部分,平凡中的偉大,更在於用愛和教育,一筆一划給大山裡孩子們勾勒出多彩的畫卷,成為孩子們真正的領路人。詩詞歌賦,頌不完他們的崇高價值;加減乘除,算不盡他們的奉獻精神。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老師 曾璇:我作為一名年輕老師,特別是在老教師的帶動下,他們平時在生活上,還有學習當中,都對孩子們有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覺得我們老師也做得非常好,老師也辛苦了。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校長 曹緒偉:學校自2014年秋開始全員住校,為此,教師便既當爹又當媽,除了承擔日常的教學外,還要負責學生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尤其是晚寢的紀律和安全,儘管如此,教師是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深受學生、社會和家長的好評。他們之所以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工作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百倍的教育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為他們驕傲。

來源:萬源發布 羅華容 卿召玲

相關焦點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天剛微亮,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
  • 山村老師大山裡一個人的執著堅守
    昨天是教師節,本報推出了「第29個教師節——老師,您辛苦了!」特別報導,其中,堅守山區39年,為學生燒水熱飯的「保姆」老師陳良清的事跡感動了不少讀者。事實上,在那些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條件落後的鄉村學校裡,這樣固執地堅守著的老師還很多,他們很多都是一頭扎進鄉村,從意氣風發的少年一直熬到兩鬢斑白。他們孤獨地堅守著,放心不下學生,他們甚至幾十年捨不得請一次假。當越來越多的「金鳳凰」從山村飛出來的時候,我們也向這些常年默默奉獻著的山村老師致敬:你們辛苦了!
  • 在大山裡堅守的「夫妻學校」
    來自大山深處的教育報導:地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忠誠鎮大山深處的苗本小學是一所目前只有滾錄權、潘明珍夫婦兩名教師的鄉村小學1997年,妻子潘明珍考慮到當地師資力量緊缺,主動申請從周邊條件較好的小學調入苗本小學任代課老師。
  • 大山深處的堅守:一個老師兩個娃
    在霍山縣磨子潭鎮東流河村,磨子潭鎮中心學校金巖教學點裡傳出了悠揚的歌聲。58歲的項發權正在給他的兩個學生上開學第一課。在這個位於大別山深處的教學點,項發權是校長、是老師,也是保姆,還是門衛。不知不覺,他堅守在這裡已經37年了。
  • 【致敬三八紅旗手】支月英:不是希望才堅守 是堅守才有希望
    堅守才有希望,這是她的信念……紮根大山深處近四十年的支月英,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到兩鬢斑白的「支奶奶」,她教育了整整兩代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先後培養幫助1000多名學生走出了大山,而她為了大山裡孩子的希望卻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
  • 堅守深山34年!他成為學校裡唯一的老師
    圖為扈志生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板書。新華網夏銘陽攝9月1日,在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鎮硯臺村硯臺小學,扈志生帶著兩名學生走進教室。放下手中的教材,扈志生在黑板上寫下了新學期的第一次板書。新華網夏銘陽攝今年56歲的扈志生是硯臺小學唯一的老師,而孫曉鋒和扈佳旭是這所學校裡僅剩的兩名學生。2002年之前,硯臺小學有200餘名學生,8名教職工。但由於近些年學苗不斷減少,還有部分學生跟隨家長外出打工就讀,學校裡的老師也逐漸離開了。到2018年9月,只剩下扈志生與一名學生孫曉鋒。今年年初,扈佳旭因為家庭原因回到硯臺小學就讀。
  • 一個年級兩名學生,「麻雀學校」堅守在大山裡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多所農村完小,對日益突出的「麻雀學校」和「袖珍課堂」現象進行了調查。  學生越來越少了  平水鎮中心校上灶完小是一座位於山頂上的學校。7月2日,記者驅車來到該校,遠遠望去,掩映在群山中的校園顯得十分靜謐。走進去,校園裡綠樹成蔭,乾淨整潔。校園的最深處是籃球場,籃球架猶在,只是明顯可以看出,這片地方荒廢已久。
  • 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張桂梅
    最近,2020年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159個考生裡,150個上了本科,其中70個考生過了一本線。這所女中的校長,是63歲的張桂梅。17歲時,她跟隨姐姐到雲南支邊,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
  • 南安山區藏著一所「袖珍校」,這位教師堅守了23年!
    這個教學點很特殊,只有3個班級,23名學生,沒有像樣的操場……然而就是這樣一所「袖珍學校」,卻有一位老師像環繞著村莊的大山一般,守護著孩子們的成長,為他們傳授知識。    他,就是陳雙木老師,用23年的堅守,默默守望山裡娃的求知夢。    昨日,沿著盤旋的山路,記者來到翔雲鎮沙溪村,此時學生已經放假,整個村子安靜得出奇。
  • 大山深處的「點火人」 33年的堅守點燃山村孩子懵懂的讀書希望
    石樓縣和合鄉有一位平凡的老教師,他30多年來堅定不移地駐守在大山裡小學校的講臺上,堅守著人民教師的崇高使命,以一已綿薄之力,傾注全部的心血點燃了山村孩子懵懂的希望之路。他就是今年50歲的馮元元老師。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認可這個「大哥哥」,喜歡上了學校。「我走了,孩子們就沒學上了,我留在村裡,就是想讓孩子們長大後能夠一個個飛出大山。」30多年來,馮元元一個人先後承擔了和合鄉張家山、喬坪、南陀腰、馮家河、馬山5所小學的教學。一直以來,他在學校都擔任著校長、老師、保育員、安全員等多種角色,走到哪兒就把家安到哪兒。
  • 一線支教講述:「袖珍學校」裡的「麻雀課」
    原標題:「袖珍學校」裡的「麻雀課」【一線講述】講述人:揚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教師 程雯曦在祖國的偏遠山區,有很多不足100人的「袖珍學校」學校共80名學生、3名教師,主要開設語文、數學等科目,美育課程幾乎為零。這種情況也是其他「袖珍學校」面臨的普遍難題。支教過程中,孩子們常問我:彩虹為什麼是彩色的?長城是建在雲朵上的嗎?城裡高樓有眼前的山高嗎?他們從未見過樂譜、鋼琴和水彩,也不知道音樂會、畫展和舞臺劇。
  • 【堅守,是他們對大山最好的回報】
    站在學校後面的茶山上,陳洪兵思緒萬千。  陳洪兵回鄉任教已有23年了,他常說,堅守是自己對家鄉、對大山最好的回報。除他之外,這裡還有一群教齡20餘年的老師們。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著大山裡的三尺講臺,放飛出了一個個年輕的夢想,任歲月染白了雙鬢,只為能讓鄉村孩子走出大山。
  • 好人365|「麻雀學校」老師的堅守
    如今,他所在的山區教學點只有兩名學生,他仍選擇堅守大山。他就是博愛縣寨豁鄉小底村教學點唯一的老師劉濤,今年35歲的他更是博愛縣所有山區教學點中唯一的「80後」教師。在這條崎嶇坎坷的山路上,劉濤用自己17年的堅守,守望著山裡娃的期盼和希望,也守望著心中的夢想和崇高的師魂。2017年3月,劉濤榮登「中國好人榜」。    劉濤說,山區雖然艱苦,卻給予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他要感謝這裡!
  • 鄉村教師劉漢生:大山裡的守望者
    四十載春秋冬夏,五蓮縣石場鄉山莊小學的鄉村教師劉漢生靠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傾注了半生心血,紮根鄉村教育,為山裡娃照亮了希望之路。「第一,認真地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第二,給課文分段,第三,看一看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同學們聽清楚了沒有啊。」在山莊小學六年級的教室裡,劉漢生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 用廚藝點亮大山孩子的生活 李錦記希望廚師走進「大山裡的彝族小學」
    用廚藝點亮大山孩子的生活 李錦記希望廚師走進「大山裡的彝族小學」大山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這是很多生活在涼山州孩子的困惑。一年前,涼山州布拖縣的彝族小夥子阿布力呷帶著這樣的疑問,加入「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來到成都財貿職高學習中餐烹飪。
  • 六安一個老師兩個娃:大山深處的堅守
    在安徽省霍山縣磨子潭鎮中心學校金巖教學點,58歲的項發權老師帶著2個學生奔跑嬉鬧,校園裡充滿了孩子純真的笑聲。1983年,高中畢業的項發權被分到大別山深處的金巖小學,當時,學校裡有6名老師,120多名學生。
  • 一個老師兩個娃:六安大山深處的堅守
    在安徽省霍山縣磨子潭鎮中心學校金巖教學點,58歲的項發權老師帶著2個學生奔跑嬉鬧,校園裡充滿了孩子純真的笑聲。1983年,高中畢業的項發權被分到大別山深處的金巖小學,當時,學校裡有6名老師,120多名學生。
  • 楊朝清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用教育之燈照亮鄉村
    一次偶然的機會,畢業於六盤水師專音樂教育專業的顧亞在辦公室裡彈吉他,沒想到吸引來了一群學生,他們擠著趴在窗口,眼神裡充滿好奇。看到孩子們的熱情被音樂點燃,顧亞便萌生了用音樂給孩子們帶去更多光亮與希望的想法。這一次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傳播壁壘,他們的故事有機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日照鄉村教師劉漢生:大山裡的守望者
    四十載春秋冬夏,五蓮縣石場鄉山莊小學的鄉村教師劉漢生靠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傾注了半生心血,紮根鄉村教育,為山裡娃照亮了希望之路。「第一,認真地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第二,給課文分段,第三,看一看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同學們聽清楚了沒有啊。」在山莊小學六年級的教室裡,劉漢生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 禮縣永坪鄉杏坪村餘英文 大山裡19年的堅守(組圖)
    體育課上,餘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跳繩。  他堅守大山深處,義務辦學19年;他不為名利,只願家鄉不再出現一個文盲;他生活清貧,卻精神富有。  6月上旬,我們見到了已過不惑之年的餘英文。在不足5平方米的臥室裡,堆滿了書本、教具,還有一臺500元的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