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作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用智慧點亮人生,用熱血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
一大早,高小明老師就來到了學生宿舍,挨個檢查學生的作息,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開始。作為土生土長的罐壩人,高小明從教生涯已長達27年,選擇回到老家長期任教,其中包含的是他對於這片鄉土的熱愛和對學生的摯愛。在全寄宿制的條件下,年近50的高小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成天圍繞著學生忙裡忙外。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教師 高小明:我們這個寄宿制辦學實際上從星期一早上到了學校到星期五,整個在我們學校不回家這種,其實從吃穿住行啥子方面全程是要我們老師陪同和監護,算得上既當爹又當媽。
由於學校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上,罐壩小學的老師們手把手的耐心教學;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老師們要料理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放棄走出大山為的是讓學生走出大山,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將自己的愛化作點滴,融入孩子們的心靈。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學生 王錫霜:有時候,老師他們發現我們在咳嗽,或者發現我們不舒服的時候,老師們就會立馬聯繫衛生所,帶我們去醫院抓藥,有時候我們頭髮髒了的時候,他們也會立馬在他們的寢室裡面燒熱水,讓我們洗頭,在學校裡,他們不僅僅是老師一樣在教我們學習,也像家人一樣在陪伴著我們。
與高小明一樣,副校長廖通也是罐壩小學的「老保姆男」了,16年紮根山鄉教壇。除了承擔日常的行政工作外,廖校長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崗位,用心用情精細化管理、啟發式教學,為的是斬斷家鄉的貧困代際傳遞,用情懷與責任詮釋著一名人民教師的真正含義。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副校長 廖通:作為我也是當爸爸媽媽的人了,我們就當一個父母。孩子到學校來了,本身就是老師的責任,我做了這一行,肯定就要盡心盡職,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它做好。
三尺講臺,黑髮變白頭;默默耕耘,桃李芳滿園。罐壩小學距萬源城區30餘公裡,四面被大山包裹,全校只有9名教師、20多個學生,典型的袖珍式寄宿制山村小學,但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同等優質教育的理念深深根治在全體教師心中。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寓教於樂,從不言棄,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罐壩小學收穫了無數榮譽,也讓老師們在這裡找到了教育的意義。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副校長 廖通:雖然我在這裡堅守了16年,但我將繼續,是因為,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讓我更加堅定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追求,作為大山深處的教師,我們的工作更關乎著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正是大山深處人民對教育的渴望,給予了我堅守教育事業,堅守山區教育的力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對於罐壩小學的老師來說,堅守和奉獻,只是他們人生寶典的一部分,平凡中的偉大,更在於用愛和教育,一筆一划給大山裡孩子們勾勒出多彩的畫卷,成為孩子們真正的領路人。詩詞歌賦,頌不完他們的崇高價值;加減乘除,算不盡他們的奉獻精神。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老師 曾璇:我作為一名年輕老師,特別是在老教師的帶動下,他們平時在生活上,還有學習當中,都對孩子們有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覺得我們老師也做得非常好,老師也辛苦了。
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校長 曹緒偉:學校自2014年秋開始全員住校,為此,教師便既當爹又當媽,除了承擔日常的教學外,還要負責學生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尤其是晚寢的紀律和安全,儘管如此,教師是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深受學生、社會和家長的好評。他們之所以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工作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百倍的教育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為他們驕傲。
來源:萬源發布 羅華容 卿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