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如果生源向城市流失,鄉村教育會怎麼樣?我們來看圖說話

2020-08-29 微雨潤苗

作為農村一線教師,我在鄉村學校已經從教了第18個年頭。在這18年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農村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就拿我畢業後任教的第一所學校來說,原本我在那所學校任教的時候,一個班級的學生數是四十多人。但是現在是什麼情況?上個學期我去那所學校一趟,發現有的很多班級的學生數「非常精緻」,有的甚至一個班級只有五六個學生。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流失的學生到底去了哪裡呢?經過調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是在縣區、市區附近上班,所以他們就順便把自己的孩子也帶在身邊,於是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數量自然就越來越少。

農村學校如果生源向城市流失,鄉村教育會怎麼樣?接下去我們來看圖說話——

這是一張某個學校六年級學生的畢業「合影」。如果單單看學生人數的話,用「合影」這兩個字明顯是不合適的,用「獨影」可能會更貼切一些。很多人可能都會好奇,該校畢業班怎麼只有一個學生呢?那麼這個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豈不是每次無論考多少都可以回去很自豪地告訴家長:「爸!媽!這次考試我又考了第一名!」不過,如果這位學生的家長問這麼一個問題那就尷尬了:「孩子,這次你們班級最後一名是誰?」估計這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就立馬變得窘迫不安了。

農村學校如果生源向城市流失,鄉村教育就會舉步維艱。在我從教的這18年中,農村學校因為學生數量太少(整個學校學生數不足100人)而被撤併,其他剩餘的學生被「分流」到離他們家比較遠的學校去,如果這些學生沒有家長接送的話,就會給這些學生的上學和放學造成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農村學生數量越來越少,農村的教師也會相應越來越少,農村的教育同樣也可能會越來越落後,這種如同「鬼打牆」一般的惡性循環會讓鄉村教育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那些稍微有點能力的家長,基本上都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紛紛讓孩子去縣區、城區的學校去就讀。

留不住好生源,就更留不住好師資。鄉村教師除了工資待遇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什麼收入,所以很多有「人脈」、想「進步」的老師都紛紛「逃離」鄉村學校,前往待遇更高、教學氛圍更好、交通更便利的學校去任教。

如果鄉村教師的家就在農村,倒是可以兼職農民,搞點農作物讓自己的口糧更充足一些。至於有償補課之類的,基本上很少有農村教師做這樣的事:一方面農村地區很多班級的學生數量並不多,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學校對有償補課現象抓得比較嚴,再加上學生家長對孩子平時的學習一般不會怎麼重視,農村家長中的一些人認為:與其交錢補課,不如拿錢買排骨給孩子補一補身體。

對於鄉村學校的這種情況,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
    但城鄉教育差距還是很大。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源嚴重不足。前幾天開學,我去了一所較偏僻的學校,順便了解了一下他們的生源。這首學校位於城鎮較偏遠郊區,全校總共有九個老師。學生一共有45個,而且是一所完小。我們一直希望教育資源公平,但現實總是殘酷的。農村學校硬體設施是遠遠比不上城裡面,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的解決。將來農村學校很可能會沒有了生源。
  • 鄉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只怪大環境,教師不需要反思嗎
    小編所在的小城就有四五所小學初中一體的私立學校,成績全校拔尖的就有兩所。而私立學校的主要生源就是各個鄉鎮的學生,這就把鄉村公立學校的生源搶走了。農村家長教育觀念更強了。這些是大家公認的鄉村學校生源流失的原因。但我覺得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大環境。【大環境不背「所有鍋」】小編覺得大環境影響不都是絕對的,這樣的大環境應該更能激發鄉村學校的活力!
  • 河南農村教育現狀堪憂 生源流失嚴重教師短缺
    生源流失,教師老化,農村學校陷窘境  策劃人語  近幾年,由於適齡人口的減少,一些有條件的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城區學校,再加上農民工隨遷子女到城市學校就讀而我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大部分人口還分布在農村。那麼,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在農村學校這樣的境況下,農村教育該怎麼辦?農村學校未來的出路在哪裡?近日,記者在我省一些縣市進行了調查採訪,形成了一組報導,共分3期刊發。本周先發第一期,敬請關注。  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  「同學們,這一節課咱們學習7的乘法。
  • 城市教師想盡辦法調往鄉村學校,為了發展農村教育還是另有打算?
    前幾天開學聽說了一些事情,我校(區直小學)一位老師調到了市裡的一所名聲更好的小學,已經將關係調走,在和其他老師聊天才了解到這位老師的本意是調去農村學校任教,可惜名額已經夠了,既然去不了農村就去市直屬的小學了,聽到這裡很多小夥伴會疑惑,為什麼城市的教師要去農村,現在不是農村的教師想去城市嗎?
  • 生源流失,農村高中面臨困境;「普職融通」,廣安市探索出新路!
    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劃與調整,家長對優質教育需求增強,招考政策和辦學思路變化,區域間的教育競爭,無不影響農村中學的發展。「必須找到突破口求生存。」在廣安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劉中平看來,教育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空間布局調整而改變和轉型,是大勢所趨。只有改革才能救自己,才能謀發展。
  • 鄉村學校教師流失現狀:炊事員代班語文課
    中新網 資料圖  記者近日赴河南、湖南、甘肅、遼寧等地調研後發現,我國農村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生源流失、教師老齡化、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等。  甘肅10人以下「麻雀學校」達3700多所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孟家山小學是一所按照百人規模建設的小學,上學期僅有6名學生,還分布在4個年級。  「現在不愁別的事,最愁的就是孩子越來越少,這麼好的學校如果沒有了學生真是可惜。」孟家山小學校長陳愛邦說。
  • 鄉村學校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好了,我們正式開始。俗話說,「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又說「對症下藥」,那麼鄉村學校的問題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鄉村學校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有兩個:生源流失和教師流失。再者,這幾年國家出臺了好多關於鄉村教師的政策,農村教師這幾年在收入、職稱、宿舍等方面的的確確得了實惠,這也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國家有出臺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舉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鄉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鄉村教育。那麼,為什麼鄉村學校的學生會流失,教師會流失呢?
  • 【深思】鳳山0一本,教師、生源雙流失 ,會不會發生在宜州?
    他欣慰地說,學生剛入學時會若無其事地當著老師的面抽菸,如今看到老師會慌忙把煙掐掉,向老師問好。「如果沒有我們,近千名學生得不到教育,就這麼流進社會」,這位班主任認為,鳳山高中的定位不是「拔尖」,而是「兜底」,能讓那些中考300分的考生在3年裡不輟學、不違法,成功地將他們護送進大學校園,「已經成功了」。 「育人」比起「教書」,是更加急迫的任務。
  • 農村寒門孩子的教育夢到底在哪裡?該如何來選擇呢
    剛剛看到《中國慈善家》發布的一篇題為「農村「後浪」:失落的教育夢」的文章,用大量的數據論證了當前農村的教育整體水平和教育現狀。針對這個方面問題,我們也來討論討論吧。由於這幾年教育政策的變化調整,生源也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在不斷激增,城市的受教育情況愈演愈烈。就拿今年西安的小升初來說,zf的政策引導也在向著公辦學校傾向,但學生基數很大,其中就包含大量的農村孩子擠入城市教育體系。
  • 鄉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只有明晰鄉村教育存在的困境並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到鄉村教育振興的突破口。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鄉村學校的教學與管理逐漸城市化。鄉村教育的管理模式、知識體系、課程設置與城市並無二致。這樣的狀況使得鄉村教育逐漸演變成一種「離農」教育,原來根植於本土的傳統和文化傳承逐漸消失。這樣的教育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使得鄉村教育既無鄉土傳承又無城市學校的再造之力,教育逐步「邊緣化」和「離土化」。
  • 縣城學校不斷擴張,鄉村學校不斷縮小,農村教育該何去何從?
    我們老家一個鄉鎮就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學了(除一個較大鎮外),我們讀書時基本村村有小學,三四個村就有一所初中,兩三個鄉鎮基本有一所高中。現在小學、初中大部分集中到縣城了,四所普高三所在縣城,只有一所在那較大的鎮。如此下去,鄉鎮的小學和初中不至於完全消失,但招生人數會越來越少。農村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了。
  • 農村學校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本人在農村從事教育已有十餘年,一直站在一線講臺上,發現農村學校的發展遇到了瓶頸。這不僅僅是我們學校所面臨的問題,我相信在廣大農村學校都存在著這樣的困難。以下是我發現的農村學校的一些問題:一、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經費緊張。
  • 鄉村教師流失「另類解讀」
    一般而言,鄉村教師多半因生活所困而離職。比如某農村代課教師,雖執教有方,頗受鄉親尊重,但受困於工資微薄,無法供孩子上學,只能棄教外出打工。比如某鄉村教師,由於工資經常欠發,維持生計都變得困難,無奈之下只能棄教養豬。此類肇始於生活壓力而離職的例子舉不勝舉。因此,鄉村教師通過離職或前往更發達的地域求職,追求更高的收入,謀求體面的生活,這契合普遍的人性,符合常理。
  • 鄉村小學的現狀: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學校越來越孤獨
    昨天在我們老家微信群裡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某位大姐去送孩子去學校,發現三個年級才6個學生。而旁邊另一個村的小學也才7個人,這讓我不禁為鄉村教育的未來感到非常驚訝和擔憂。這些年來,鄉村學校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那就是房子越來越漂亮,學生人數卻越來越少,農村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去了更好的縣城,鄉村的中小學變得越來越孤獨。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狀?
  • 農村學校如何留住生源以及教師?
    農村學校生源聚減,教師隊伍減少,造成許多學校變成了「袖珍校」,針對這些情況,如何留住生源以及教師成為了制約農村學校發展的關鍵問題。下面談幾點淺薄的建議:一、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文化建設。教育質量是立校之本。好的教學質量是學生真正追求的價值所在,也是家長們擇校的關鍵因素。
  • 教師老化、學生流失——農村學校該怎麼辦
    我的工作單位在鄉鎮,關注農村事情比較多一些。隨著農村的發展,教育問題成了一個難題了。比如說:國家提倡重視和恢復農村教育,但是農村的實際情況是教師逐步老化,新教師補充不進來,學生不斷流失,教學設備也得不到更新,農村學校的教訓質量也不行。農村的學校該怎麼辦?拿我所在的鄉鎮來說,20多年前,有16個村委會,有16所小學,一所中學。學生數量沒有統計,但是應該不少。
  • 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
    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從薄弱校到口碑校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執行校長肖志彬目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二年學制、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王佐鎮中心。
  • 鄉村不滅的「燭光學校」閃耀中原大地
    曾經,這座有著90年歷史的鄉村小學遠近聞名。20世紀90年代,該校師生規模高達500餘人。「進入21世紀後,教學樓年久失修,加之整體校園環境不容樂觀,我們學校遇到了發展瓶頸。」張東江介紹說,尤其是一些生源不斷向城市流失,在校師生一度僅剩100餘人。2016年,五龍口鎮民盟燭光小學落成揭牌,一座煥然一新的學校屹立於王屋山下。
  • 我國鄉村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3.國家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與資源配置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差距化變大,主要原因在於國家對鄉村扶持與補助不夠。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0%。若使社會發展有顯著進步,就得加大投資力度,尤其是對鄉村教育的發展方面,在制訂政策的同時要致力於將它們落到實處,相對於城市教育而言,鄉村教育更需要關注與投入。
  • 鄉村學校教師管理的怪圈
    1、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飛速發展,鄉村學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在鄉村學校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教師的頻繁的調動會影響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發展,因此教育局才規定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在基層必須工作滿三年才可以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