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寒門孩子的教育夢到底在哪裡?該如何來選擇呢

2020-08-28 愛培樂學

剛剛看到《中國慈善家》發布的一篇題為「農村「後浪」:失落的教育夢」的文章,用大量的數據論證了當前農村的教育整體水平和教育現狀。針對這個方面問題,我們也來討論討論吧。

2020年南京市中考文化考試現場

小編經常深入農村學校做公益,對於農村的教育環境還是比較了解的。

由於這幾年教育政策的變化調整,生源也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在不斷激增,城市的受教育情況愈演愈烈。就拿今年西安的小升初來說,zf的政策引導也在向著公辦學校傾向,但學生基數很大,其中就包含大量的農村孩子擠入城市教育體系。

但真正走進農村學校,雖說硬體方面不斷調整變化,但教育師資簡直就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在西安市鄠邑區一所鄉村小學,由於學生生源大量流出,導致師資力量也無法按照標準配備,小編親眼目睹了,一個學校的音樂課,是全校11名學生、三個不同年級在一間教室上課。與該校索校長溝通中了解到,這幾年,不管是從硬體的改善,還是從教育教學的細節入手,他帶領幾名教師也在不斷努力中。但最讓他頭疼的就是教師的流失,農村學校留不住好老師。

反過來我們也不難理解,像上面的這樣的學校,一名優秀的老師,貌似也沒法在這裡施展才華!!!

雖然這只是個例,但足以呈現當前農村教育條件的失衡現狀,這也正是農村教育整體水平嚴重不如城市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來,國家教育政策不斷在做調整,能上高中的比例將不足50%,這個指標將會影響更多的學生無法參加高考。

基礎教育的競爭非常激烈,也在影響著農村家庭和農村學生家長,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早早擠入城市學校,這也許就是當前農村學生改變教育夢的唯一途徑了吧。

但對於農村寒門的學子,就只能選擇當地的教育了。

整體的教育水平自然而然會低下,包括很多以前還挺厲害的縣城中學,近幾年各方面力量都在影響著其發展,早已沒法和城市優秀學校來比對了,更不用說考上清華北大了,每年考上的估計也寥寥無幾了。


寒門學子靠自己的努力學習,能成嗎?這個問題,大家一起留言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寒門難出貴子,難點不在學生,而在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那麼農村教育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又如何去解決呢?農村少有、難以留住優秀教師相比較於城裡的教育,農村的教育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優秀教師的數量太少,哪怕是來了個別的優秀教師,也往往呆不久,面對農村、鄉鎮的條件,也會選擇離開。
  • 勝天半子,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農村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中央電視臺來採訪了,這在這個窮山溝裡是不得了的事情。中央電視臺來的那天,地區領導和縣裡領導都跟著來了,這大概是他出生到長大最榮耀的時刻。中央電視臺來的那天,他並不知情,他還和奶奶在田裡割稻穀。大隊幹部把中央電視臺一行人帶到田間,指著在田裡那個身材瘦小皮膚黝黑的孩子說「他就是XXX!」記者和地區領導都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孩子就是省理科狀元。大隊幹部趕快跑過去對他說「中狀元了,你中狀元了!」
  • 為何「寒門學子」難進清華北大?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明顯
    優秀父母所生的孩子,大概率也會更加優秀。而出身一般的孩子,想要和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走上同一個賽道,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狀。1.落後的寒門學子《中國青年報》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案例,非常引人深思。一個名叫李林(化名)的北大學子,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李林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在鎮裡上的小學和初中,在縣城上的高中。
  • 農村孩子選考古專業被勸退,那些清北畢業的寒門學子命運怎樣了?
    話題內容是這樣的:如何看待高考703分的天津考生,最終選擇南開大學化學系。話題的爭議點在於,如此高的分數明明可以報考清北這樣排名更靠前的學校,該考生為何選擇南開。讓人意外的是,考生本人親自在該話題下做出了解答,並得到了2萬多網友的認同和點讚。
  • 農村教育和城市差距越來越大,該如何縮短城鄉教育差距?
    現如今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很大,尤其是各大高校的農村學子比例更是少之又少。這是農民孩子的智商問題嗎?顯然不是,但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現如今城市和農村的教育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兩個地區在教育上的資源問題和教育觀念問題。
  • 為何農村孩子很少考上985,211名校呢?網友:出生環境限制發展
    確實在曾經真的有不少寒門孩子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考上好學校,迎來美好人生,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來這樣的寒門貴子越來越少。如今可真是鳳毛麟角,1000個裡邊也出不來一個,那麼為何現在農村孩子很少考上985,211名校呢?有4點原因是關鍵,而這些原因也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實太殘酷了。
  • 農村孩子是否應該接受差等教育?
    教育向來講究公平公正,而真正實行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城市和農村的教育環境、師資力量、學生水平的差異簡直是大差大離,那麼農村的孩子是不是就應該接受差等教育呢?只是,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城市教育摻雜了更多的社會資本,成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而農村的學校卻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只不過是另外一番樣子,合校並點,說是集中教育優勢資源,其實還是和城市教育相去太遠,望塵莫及。上級撥發教育教學設備的時候也是先照顧城市學校,然後才是農村學校,城市學校可以選拔成績好的學生,而農村學校卻只能被選擇,撿那些被城市學校挑剩下的學生來教。
  • 龍頭英語:農村孩子小學英語教育
    有句俗話叫「寒門出貴子」,如今這個社會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進步,而孩子們的教育當然也越來越重要。國家也在不斷重視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這幾年特崗教師主要分配在各個縣的農村學校,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學校的學生在不斷流失,很多去了縣城或者市裡邊的私立學校,其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農村小學的英語教育現狀如何呢?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農村老師更要想辦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 社會中下層家庭,如何給孩子好的教育?寒門學子應該這樣逆襲
    他們覺得,既然都沒有希望了,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躺著當一條鹹魚不好嗎?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也許從某種角度看來,寒門出貴子的概率確實在降低,但誰也不可否認,這個概率其實還是存在的,誰還不認識幾個「鹹魚翻身」的真實案例?
  • 如今,是寒門再難出貴子?還是教育觀念的缺失?
    這837名狀元中,近五成的父母是高知,近兩成的父母是公務員,而來自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家庭的狀元,所佔比例直線下降。北大副教授劉雲杉做過一個統計: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
  • 「媽媽,咱家很暖,不是寒門」:寒門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有個農村的孩子霸氣回答:我爹我娘。看慣了親子之間的戰爭套路,突然有人出來挺自己父母,我這顆中年老母的心,陡然一熱。他的回答只有四個字,斬釘截鐵,沒有任何的補充和說明。毫無疑問,他一定有深愛他的父母。這一切,和錢財無關,和權勢無關。
  • 「寒門學子」就是農村學生嗎?學生的貧窮和志氣,沒有戶籍的區別
    ,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那麼,曾經我們認知的寒門子弟,是否能夠等同於農村學子?可能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應該說是農村出現寒門子弟的概率更大一些。2020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固始縣高級中學的李昊同學,以裸分是724分問鼎狀元,其中語文136分、數學147分、外語147分、綜合294分、聽力11分。不得不說,李昊是真正的「學霸」。
  • 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是農民們的無奈
    農村俗語有很多,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農村俗語只有短短的6個字,背後卻有無數農民們的辛酸與無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寒門出貴子",可重點大學裡城市孩子越來越多,農村的越來越少
    ;,也只能靠自己努力來改變命運了,&34;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但是如果一個家庭真的一貧如洗的話,根本沒錢送孩子去讀私塾接受教育,又怎麼能出&34;呢?也就是說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考中的人,出身都不是很窮的家庭。我甚是懷疑這句的正確性。
  • 我的寒門之路:從一窮二白的農村女孩到女博士
    人窮並不會多種樹,更大的可能是多生孩子,人多力量大,說不定哪個孩子有出息了能帶領一家人脫離苦海呢!所以,當時周圍的家庭都是四五個孩子。偏巧我和妹妹要出生的時候開始計劃生育政策,把我和妹妹當成超生了兩個孩子收罰金。
  • 若農村的孩子高考成績優秀,可家裡貧窮上學困難,他該如何選擇?
    高考分數公布後,考生們就該選擇學校,填報志願了。如果農村的孩子高考成績優秀,可家裡貧窮上學困難,他該如何選擇?十年寒窗苦讀,對於一個寒門學子及他的家庭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他未來幾年的求學路會更加艱難。但是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只要他不輕言放棄,還是會有許多選擇的,辦法總會比困難多。
  • 農村孩子教育需要的愛點在哪裡(一)
    農村孩子教育需要的愛點在哪裡                             文/賈洪敏
  • 寒門子弟為何很少考進北大清華?鄉村教育路在何方
    只有鳳毛麟角的少數高考生,能夠以寒門子弟的身份,考進北大清華。這是為何呢?不少人認為,原因在於城鄉差別:不是農村孩子不努力,只因為區域分數懸差太多。北京孩子6百多分,就可進入清華、北大。這樣的話,孩子放在城市受教育,和放在農村受教育,結果也是有所區別的。但是,學費的制約,卻讓城鄉的差別,越來越大了。農村人想通過讀書找出路越來越困難了,教育商業化,已經堵死這條路。就算普通的院校,農村孩子想讀也不容易了,高昂的學費、生活費,有幾個農村家庭能承受得了的?目前的鄉村教育,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劣勢。
  • 農村孩子該去哪裡上學?
    七八十年代農村的孩子,大部分都在本村上學,那時候小學實行的是五年制,記得那時我們村一共五個年級,我們班大概是30多個人。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幾個小夥伴就結伴去學校,有時候到學校太早了,教室門沒有開,就一起在校園裡玩耍,也沒什麼特別好玩的,就是你追我趕,在院子裡瞎跑。下學以後,經常結伴出去玩,玩什麼呢?
  • 寒門難再出貴子?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現實比想像的更殘酷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教育看似越來越公平,每個孩子在學校裡都能接受平等、快樂的教育,貌似每個孩子在學習都能無憂無慮的成長。但是在我國高校中,農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少,當今社會,寒門幾乎很難再出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