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難點不在學生,而在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020-12-12 立言教語

文|立言教語

自從進入21世紀,曾經被人普遍認可的寒門貴子,變得越來越「立不住腳」。

「寒門難出貴子」反而成為不少人認可的觀點。

尤其是近幾年,通過觀察高考狀元、高分學霸可以看出,這部分人往往家庭條件都不錯,正如詩詞才女武亦姝、湖北高考狀元唐初玥等等,無不是出身於殷實的家庭。

良好的生活條件、全面的教育環境,讓這些非寒門子弟能夠接觸到寒門子弟難以接觸到的教育資源。

而大多數的寒門子弟又出身農村,可以說在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

難道真的是寒門子弟在智商方面不如城裡孩子嗎?

當然不是。

在智商方面,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差不多。

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的原因,還是在農村教育本身,相比較城裡孩子受到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正是農村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就造成了農村的寒門子弟不僅輸在起跑線,而且在中途階段也要慢上不少,在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的時間裡,落下的又豈是一點兒、半點兒?

那麼農村教育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又如何去解決呢?

01農村教育中的「硬體」問題

學校空間布局上需進一步完善大家都知道「學區房」,城裡的孩子上學是按劃的片區上學,相對而言,基本上都是在家附近上學。

然而在農村,往往好幾個村子附近才有一個學校,甚至一個鄉鎮的孩子只能到鎮上去上學。

這和近幾年學校撤有一定的關係。

其實農村學校的撤併也是出於集中教育資源,縮小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的教育差距,本質上是好的。

然而也造成了很多孩子家離上學的地方較遠,而父母比較忙,每天來回接送孩子並不方便,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路上。

有人覺得可以讓家離得遠的孩子住校,但是農村或鄉鎮學校的住宿條件往往並不好,孩子的生活也受到一定影響。

所以一味地撤併學校,其實並非就一定是好事。

只有同時保證了學生的生活、學習條件,這樣才能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在教育上硬體條件之間的差距。

02農村教育中的「軟體」問題

教育資源、信息待完善相比較城裡孩子平時接觸到的試卷、命題,農村的孩子其實要差上很多。

因為農村的孩子接觸到的教育資源,其實都是一些市面上大眾化的習題,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大眾化,在針對性以及跟進命題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反觀城裡的孩子就不同了。

城裡的學校往往有專門的命題組、調研組的老師,他們會針對最新的考試大綱制定專門的考題。

對於城裡的學生,其實所謂的升學考試,往往能夠遇到不少「似曾相識」的題目。

這本身其實就是一種「不公平」。

農村少有、難以留住優秀教師相比較於城裡的教育,農村的教育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

優秀教師的數量太少,哪怕是來了個別的優秀教師,也往往呆不久,面對農村、鄉鎮的條件,也會選擇離開。

沒有優秀的教師,也自然就很難教育好農村的孩子。

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很無可奈何的問題。

在農村,老師的待遇往往不高;相比較城裡的繁華,農村的環境往往要差上很多,當下的青年教師,自然也就在農村呆不住。

不少人覺得農村的教師可以有鄉鎮補貼,待遇並不差。

然而這也是指的在編老師,並且哪怕加上鄉鎮補貼,其實影響也不是很大。

相比較城裡生活的「體面」和舒適,對於當下的青年教師,也就很難留下來了。

待遇低和生活條件差,讓農村教育難以有優秀的教師。

而教育資源、信息以及老師等組成了農村教育的「軟體」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農村的孩子難以在受教育的內在方面獲取到更加先進的學習資料和方法,自然也就和城裡的孩子越差越大。

03如何解決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寒門難出貴子,可是寒門不能不出貴子!

農村教育事關中國數億農村家庭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不平衡,也會造成人才的短缺。

尤其是寒門子弟,農村的孩子相比較城裡的孩子往往更有一股「幹勁兒」,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這樣的精神也是當下發展需要的,農村的教育問題也該受到重視。

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讓更多的寒門子弟成為「貴子」,就應該從解決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開始。

首先,合理布局農村學校。

不要讓孩子遠距離上學,增添上下學的時間;如果必須要住校,提供住宿、飲食環境,讓孩子安心學習。

同一個鄉鎮的不同學校教育資源應該比較均衡。

其次,打通和城裡的教育資源。

相關部門真正重視起農村教育,打通農村學校和城裡優質學校的教育資源分享,助力農村的孩子也能夠有前沿的資料。

農村的孩子不該成為教育競爭的「犧牲者」。

第三,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

農村教育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優秀老師,而想要留住優秀教師,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供農村教師的待遇。

提高了農村教師的待遇,那麼哪怕不能工作在城裡,老師也可以住在附近的縣區,鄉鎮待遇對他們有足夠的吸引力。

真正切實地解決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讓農村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們的未來也才能更加有競爭力。

寒門子弟,在家庭條件上本就落後於城裡的孩子,如果在教育上再受「欺負」,又如何讓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希望在以後,農村教育和城裡的教育相差無幾,有越來越多的寒門貴子!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

相關焦點

  • 農村青年:並不存在「寒門難出貴子」,大部分人不懂得什麼是貴!
    農村青年:並不存在「寒門難出貴子」,大部分人不懂得什麼是貴!最近幾年,中國教育的「城鄉差距」越來越明顯,考上名牌大學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了了。於是網絡上很多人就說,拯救農村教育,刻不容緩,仿佛農村教育真的比城市教育差一大截似的。
  •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
    但在現行教育體制下,現代優勢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對於小縣城,尤其是農村,其實優質教育資源是嚴重稀缺。一方面是優質教育資源往大中城市集中,另一方面是受教育成本越來越高,這些都令「寒門出貴子」較前難得多了。當寒門的孩子,還在地裡刨食,還在田裡勞作,還在工廠的車間旁邊玩耍的時候,家庭條件好的人家的孩子,正在學習鋼琴、美術、體操,以及其他更多的教育資源。從起步就落後一大截。
  • 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難出貴子,我覺得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我手裡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來證明此事,但是從我們這兒近幾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好的大學一般都是縣城的孩子,農村孩子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寒門難出貴子而現在的家長更重視教育。當老百姓的孩子在教育設備落後,師資力量匱乏的學校裡上課時,而那些有錢有勢的家庭中的孩子們卻已經在重點學校上課,甚至家長陪讀。
  • 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名校中農村生源越來越少,是這樣嗎?
    以前,寒門出貴子,是因為所謂&34;的基數大,大都是寒門。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寒門出的貴子很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寒門的基數小了。相比之下,寒門的教育資源,與非寒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應試大環境下,考試的英語成績,物理化學的實驗,寒門所處的學校,都無法滿足。要想考上理想的學校,更是難上加難。而城市裡學生,基數大,偶有貧困生,也很難拼過眾多的非寒門學生。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然而,由於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境沒有就此消除,「寒門難出貴子」的論調依舊存在於教育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但是近年來,「農村孩子上清華北大難於上青天」的報導頻見報端,社會上批評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例過低的聲音越來越多。這讓筆者感到,寒門貴子的上升之路愈發複雜,而「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更值得探究。筆者認為,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社會階層流動環境的變化、社會階層結構形態的轉變、社會教育資源分布,以及家庭教育投入等方面息息相關。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 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 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 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為何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是目前很多網民爭論較大的一個話題。在有些人看來,當下隨著教育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誕生貴子的概率越來越低,即便能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大學畢業以後在社會裡也未必能一路順風。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出「貴子」也出「人才」
    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港澳臺學生60餘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既出「貴子」更出「人才」
    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20.2%,說高,未必算得上——城市戶籍學生依舊是絕對的大頭;說低,考慮到近年來逐步回升的本科新生農村生源比例,再慮及中國農村人口佔比的逐年減少,這勢頭令人欣慰。而給寒門學子多些機會,顯然是在教育公平上做加法。
  •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所以自古就有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但是現在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我,根據我的見解和經歷,客觀分析一下為什麼寒門難處貴子?1 貧窮的教育資源。 有的人生來命好,出生就是別人的終點。但是那些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家庭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收入。窮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 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是農民們的無奈
    農村俗語有很多,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農村俗語只有短短的6個字,背後卻有無數農民們的辛酸與無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寒門難出貴子?高考狀元告訴你,現實並非如此!
    就在大家紛紛認同「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時,有媒體報導了一位高分的寒門貴子,在低矮逼仄的家中,說她想當一名法官。肖澳彬,2018年巨鹿縣高考文科第一名,634分。她的家在河北巨鹿夏舊城村。進入低矮的小院,院裡擺滿了各種農具,客廳裡沒有家電,只有兩個破舊的沙發和一張桌子。
  • 寒門難出貴子?看鄭強、曹德旺、陳丹青怎麼說
    教育的問題一直受普羅大眾的關注,學區房能夠炒出天價,也都是因為中國家長對孩子的基礎教育極其重視。教育一直都是中國家長的心頭大事。而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廣大普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憂心。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都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有不同見解。
  • 勝天半子,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農村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曾幾何時「寒門出貴子,白戶出公卿」激勵著許許多多的農家子弟,這讓他們努力奮發圖強,甩掉了貼在身上的「農二代」的標籤。幾年前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的主角祁同偉想著勝天半子的經歷讓人們再次熱議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一個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採訪中,他說到: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不,他們一直為寒門崛起貢獻力量
    所以在教育資源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多很多捷徑。真如這位狀元所說,寒門學子們上名校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小嗎?近日,兩位寒門學子考入名校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