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寒門出貴子,白戶出公卿」激勵著許許多多的農家子弟,這讓他們努力奮發圖強,甩掉了貼在身上的「農二代」的標籤。幾年前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的主角祁同偉想著勝天半子的經歷讓人們再次熱議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最過於激勵讀書學生的就是1986年這個地方出了一個省理科狀元,這個故事經過了三十五年還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高中生。
這個貧困縣的一個貧困村,有一個孤兒和他奶奶相依為命。在那個時代窮人家的孩子真的是早當家,他讀書時候每天早上先幫奶奶提滿要用的水,每天早上自己起床用土罐子洗好米,裝好熱了好幾次的鹹菜,這些就是他每天的午飯。每天放學立即幫奶奶幹活,晚上在煤油燈下寫完作業。那時候村裡人遇到他奶奶就說這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奶奶聽到這話心裡也很高興。然而他沒有讓奶奶失望,他學習一直很努力,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都是名列前茅。
1986年他參加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省理科狀元,息傳來整個縣城乃至地區沸騰了。中央電視臺來採訪了,這在這個窮山溝裡是不得了的事情。中央電視臺來的那天,地區領導和縣裡領導都跟著來了,這大概是他出生到長大最榮耀的時刻。中央電視臺來的那天,他並不知情,他還和奶奶在田裡割稻穀。大隊幹部把中央電視臺一行人帶到田間,指著在田裡那個身材瘦小皮膚黝黑的孩子說「他就是XXX!」記者和地區領導都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孩子就是省理科狀元。大隊幹部趕快跑過去對他說「中狀元了,你中狀元了!」這個孩子還是很淡定,奶奶看到來了這麼多人,知道這是真的。
記者採訪他時候問他有什麼學習秘訣時候,他說不想再讓奶奶受苦,不想以後的孩子窩在大山裡種田。記者問他想去哪裡讀書時候他說省城吧隔著奶奶近……後面記者寫了一篇報導,大概意思就是寒門出貴子,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確實!這在當時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據說當地教育部門和當地學校把他的事跡作為精典講了幾十年。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日子變好了,農村人對孩子的學習教育也開始重視了,但是當下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卻不能像以前的一樣,個別農村大學生的不良行為就讓媒體給農村學生貼上了「寒門難再出貴子」的標籤。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後,祁同偉的遭遇讓很多寒門子弟產生共鳴,無權無勢無背景的農家子弟要想越出寒門,改變自己的境況只有向現實低頭,做出違背自己初心的選擇才能勝天半子。這也造就了很多人對農家子弟出身的大學生說沒有關係別考公務員,別進體制內,寒門再難出貴子。
我命由我不由天,寒門學子只有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精神,持之以恆的奮鬥,不斷提高自己能力,腳踏實地的實幹用自己的雙手必定能託起自己的夢想!必定能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