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為何再難出貴子?

2020-09-08 濃濃故鄉情


最近,高考錄取通知書正在陸續發送。考生和家庭,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固然,沒考上重點大學的人,可能也會有精彩的人生,照樣也能出人頭地。但,終歸只是少數,概率太低。今非昔比,時代不同了,現在社會各行業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都在水漲船高。對於普通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而言,沒學歷沒文化,意味著人生之路會更加艱難,進入中上層社會的希望更加渺茫。

高考雖然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種選拔人才制度,然而這只是結果的公平,教育的起點和過程是無法公平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和客觀的,有社會和個體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耗資巨大的投入,現在考大學,更是一項綜合實力的考驗和較量。教育成功與否,起決定因素的首先是孩子本身,要自律自強是那塊料,但家庭背景、經濟實力、教育理念,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重點大學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日益稀少,令人嗟嘆。綜合分析之後,似乎也正常——雖然,答案有些殘酷。

二三十年前,參加高考的學生,也許大多數考生還能在一個相對公平、差距不太大的起跑線上競爭。那時,普遍家庭都不是特別地富裕,考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差距還不算太大。那時,校外補習班也還很少,偶爾會在校內補一下。那時,教育也還沒有「產業化」。那個年代,學生只要刻苦努力,下足功夫別貪玩,寒門子弟也能考上大學,甚至是重點名校。

此一時,彼一時。經過二三十年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涮,整個社會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考試經濟如火如荼、教育產業欣欣向榮、教培市場紅火一片,早已將原有的教育理念、方式、環境、規則打破,早已進行解構重組。教育投入,幾乎已佔據許多家庭的一半收入。各類教育、補習、培訓機構,更是呈星火燎原式的發展,養肥了無數機構和無數人。很大程度上,現在的教育拼的是金錢。了解時代背景,或許更能接近真相。

寒門再難出貴子,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寒門子弟家境貧窮,從小所受教育基礎弱、底子薄、根基淺。條件好的家庭,從胎教就開始了(這點,信不信隨你)。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城鄉差異化自不必說,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內地邊區小縣城、鄉鎮農村,接受的教育水平差距不言而喻。例子: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在上著英語等特色班了。有的還是外教,甚至是一對一的遠程教育。而家庭條件差的,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差距之大,難以言狀。

二是寒門子弟的父母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無力教導、輔導,家庭教育幾乎為零。寒門子弟中,絕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接近於文盲。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引導和輔導,即便是小學低年級階段,也有心無力。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在很多方面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教育、引導、輔導,而且還能以身示範,營造良好的家教氛圍。

三是寒門子弟受經濟條件限制,無力進行系統紮實的校外補課。二三十年前,補課只是學校針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現在,城裡的孩子,估計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都在補課。而且,成績越好的越補。補課費,自然價格不菲。甚至,有的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校外補課,一直補到初中、高中。不參加校外補課但成績也好的學生,有嗎?也會有,但太少,屬於鳳毛麟角。

比如小升初補習班,那些有名的教培機構多年來都是門庭若市火爆得一塌糊塗。有些家境好的,不惜在周末從各地市趕來省城補課,專程接送。甚至聽聞:為給孩子補到優質課程,有的坐飛機往返。優異的學習成績,是可以用錢砸出來的。不僅是上輔導班,甚至是請名師「一對一」的補(學費更高),只要孩子願學,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寒門子弟,多數無力去校外補課,只能全靠自己單槍匹馬、孤軍奮戰。

有對比,就會有傷害。看看這些,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如果寒門子弟也有機會補課,如果……但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四是寒門子弟的父母多數為生活奔波外出打工,無法管娃。許多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或放任自流。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緒波動,都無從及時關注。對於很多寒門子弟而言,他們只是在生存,而不是生活。在家庭清貧的學生家裡,除了課本外,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書籍,孩子閱讀面比較窄。他們的父母通常因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吃飽穿暖,孩子學習上的事,幾乎管不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看考試成績,綜合素質愈發重要。

五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影響,消耗了寒門子弟的許多精力和志氣。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對人類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多方面的。龐大的「低頭族」裡,也有許多孩子的身影。一部手機,足可以毀掉一個人。二三十年前,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寒門子弟通過十年寒窗苦讀,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如今,許多孩子,尤其是缺乏管教和關愛的寒門子弟,被智慧型手機、網絡、遊戲給毀了。無心學習、不思上進,沒了努力和拼勁,寒門子弟還有什麼優勢呢?

六是教育理念面臨現實的諸多考驗。市場經濟大潮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不斷催生許多新的行業。一些大學畢業生,也存在短期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現象。或者,找到的工作收入也並不高。與此同時,一些沒上大學的人,早早進入社會,通過打工等摸爬滾打,有人也會有不錯的收入。在骨感的現實面前,「讀書無用論」「讀書不如早點打工」的思想,還存在一定的市場。家長的貧困思維,直接動搖著對教育讀書重要性的長遠認識,也限制著寒門子弟的出路和方向。

寒門難出貴子,或許還有其他原因。總之,已是讓人無語的殘酷事實。但無論如何,生活還得繼續。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城鄉差別還會進一步拉大,教育也不例外。當今時代,寒門子弟要想成功,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家庭,只有面對現實。寒門子弟別無選擇,必須努力拼搏,決不能自暴自棄。無論高考結果如何,只要真正努力過奮鬥過問心無愧,就可以人生無悔。

客觀差距,短期內無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雖然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但每年依然有寒門子弟金榜題名、魚躍龍門。所以,人的本身秉性才是決定性的。世間道路千萬條,無論是哪一條,它永遠鍾情於自強不息、自律自省、奮發向上的人。

來源:黑馬樂園

相關焦點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
    前段時間無意間刷視頻看到了一個演講節目裡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我翻閱了一下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寒門再難出貴子》,簡單交代下背景,家在蘇北農村,算是很貧窮的農村,初中時還吃不飽飯的那種,父母是老實巴交農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對我的教育也僅限於學習學習再學習。小學初中時自己成績不錯,基本上都是前一兩名吧,高中之前沒去過鎮上之外的別的地方...高中在縣城,也在那裡慢慢變得自卑。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02、為何寒門難出貴子?03、寒門是難出貴子,並不是出不了貴子當然了,世上有沒有特例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
  • 寒門再難出貴子
    自古以來「寒門出孝子,豪門出敗家子」這一觀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裡,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逐漸發現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 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 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 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而有的人則認為當下寒門照樣能出貴子,並且列舉出大量的案例,某某名人是寒門出身,某某富豪是寒門出身。首先,要說說什麼是貴子?考上名牌大學算不算是貴子?大學畢業考上了一個金飯碗算不算是貴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上了領導算不算貴子?有房有車算不算是貴子?開了個公司,有一點小小的事業算不算貴子?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每一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各大省份狀元的家庭背景也隨之被媒體報導出。大部分省狀元都出自書香門第。今年山東省的高考狀元孟令昊,父母都是山東大學的畢業生,在家中一直營造的氛圍就是民主,對孩子從來都是鼓勵引導為主。而孟令昊本人呢?從小學習大提琴,很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級證書。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寒門想要出貴子,不單單只是拼努力那麼簡單了。而寒門再難出貴子,才是當代社會折射出的現狀。我看到過這有一個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問鄭強教授:為什麼寒門現在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便提到了一個原因:有沒有想過關於自主招生!
  • 不是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什麼情況?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為何在當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下,出現了這麼多寒門貴子?
  • 為何總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老梁:這4點原因太過現實!
    為何總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老梁:這4點原因太過現實!每年高考結束之後總是會有人說,寒門其實是再難出貴子的,除了極個別寒門子弟外,絕大多數寒門子弟相比較家庭條件優異的學生發展更一般。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寒門子弟從小吃苦耐勞長大, 經歷過的困難也要更多,他們更努力才對。但是為何寒門子弟的發展之路卻要更為艱辛呢?著名節目主持人梁宏達在一次演講中透漏出: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就拿下面4點來說,這無疑是寒門子弟心中最大的「傷痛」。
  • 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
    之前有一位在銀行工作了十年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他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比我們父輩那代更難了,引發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今天,我這個不起眼的窮人,想對此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出生農村家境貧寒,這一路走來,難嗎?難!
  •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所以自古就有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但是現在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我,根據我的見解和經歷,客觀分析一下為什麼寒門難處貴子?1 貧窮的教育資源。 有的人生來命好,出生就是別人的終點。但是那些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家庭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收入。窮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一個坑
    這個耿直的小朋友說出了現在很多人不願意直視的問題:社會資源和教育資源越來越向大中城市以及大中城市裡中產階級以上家庭集中,貧困家庭以及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接受到好的教育。於是又有人開始驚呼:「寒門再難出貴子。」1真的如此嗎?出生於「寒門」的孩子就此沒有機會了嗎?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寒門再難出貴子?個例不具有普遍性
    但對於有些貧窮的農民而言,復讀的費用是難以承擔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了······不禁有人感慨:「寒門再難出貴子!」難道寒門真的難再出貴子了嗎?老穆認為,此事必牽涉到許多人,所以一時半會難以出結果,但老穆心中還有幾個疑惑,如下:【1】頂替者家庭為何選擇貧寒家庭的陳秋媛,而不是家庭相對較好的孩子?難道是考慮到她的家庭貧寒,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無權無勢,想不到調查此事?
  • 別說寒門難出貴子,就連貴門也難出貴子;成為「貴子」並不簡單
    有許多的文章或者評論都指出:現今社會,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出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偏遠山村的孩子,缺少資源,沒有人脈,即便能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從社會的底層開始打拼,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更別說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相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家庭,不僅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且能為孩子「開道鋪路」,讓他們獲得非凡的成就。那麼貴門是不是真的容易出貴子呢?恐怕也不一定。
  • 某些教育機構的騙局,讓「寒門再難出貴子」
    可現代教育下,寒門再難出貴子。一代人的努力幾乎不可能實現直接走出貧窮。堅定我這個想法的,是一個培訓機構演講老師的自我獨白。這位老師以極度愧疚的心態,寫下這篇文章,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難度在這:拋去基因遺傳,再拋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剩下的精英本就不多。一些昧著良心的教育機構更是帶走一大部分。寒門怎麼出貴子?貧窮仿佛陷入輪迴這裡的貧窮與寒門,多指那些山區的家庭。正常的家庭,父母的文化不會太低,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
  • 他們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實,我們依然可以淡定的說一句「so what?」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ID:jinrongbaguanv),作者黃明亮。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大概一年以前,有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決賽演講《寒門貴子》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有人說,她用四分多鐘的演講讓整個世界沉默。
  • 回應《寒門再難出貴子》
    昨天某專業教育媒體轉發了《中國青年研究》的一篇題目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
  • 第357期:為何「寒門難出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