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錄取通知書正在陸續發送。考生和家庭,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出意外,在重點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不要說狀元了,就是一本線的各所名校,寒門子弟也很少了。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沉重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在中國高考上大學依然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於普通人家、農村家庭的孩子而言,考個好大學是他們擠進社會中上層、改變命運的硬體之一。雖然此路很狹窄,但別無選擇。
固然,沒考上重點大學的人,可能也會有精彩的人生,照樣也能出人頭地。但,終歸只是少數,概率太低。今非昔比,時代不同了,現在社會各行業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都在水漲船高。對於普通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而言,沒學歷沒文化,意味著人生之路會更加艱難,進入中上層社會的希望更加渺茫。
高考雖然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種選拔人才制度,然而這只是結果的公平,教育的起點和過程是無法公平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和客觀的,有社會和個體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耗資巨大的投入,現在考大學,更是一項綜合實力的考驗和較量。教育成功與否,起決定因素的首先是孩子本身,要自律自強是那塊料,但家庭背景、經濟實力、教育理念,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重點大學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日益稀少,令人嗟嘆。綜合分析之後,似乎也正常——雖然,答案有些殘酷。
二三十年前,參加高考的學生,也許大多數考生還能在一個相對公平、差距不太大的起跑線上競爭。那時,普遍家庭都不是特別地富裕,考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差距還不算太大。那時,校外補習班也還很少,偶爾會在校內補一下。那時,教育也還沒有「產業化」。那個年代,學生只要刻苦努力,下足功夫別貪玩,寒門子弟也能考上大學,甚至是重點名校。
此一時,彼一時。經過二三十年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涮,整個社會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考試經濟如火如荼、教育產業欣欣向榮、教培市場紅火一片,早已將原有的教育理念、方式、環境、規則打破,早已進行解構重組。教育投入,幾乎已佔據許多家庭的一半收入。各類教育、補習、培訓機構,更是呈星火燎原式的發展,養肥了無數機構和無數人。很大程度上,現在的教育拼的是金錢。了解時代背景,或許更能接近真相。
寒門再難出貴子,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寒門子弟家境貧窮,從小所受教育基礎弱、底子薄、根基淺。條件好的家庭,從胎教就開始了(這點,信不信隨你)。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城鄉差異化自不必說,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內地邊區小縣城、鄉鎮農村,接受的教育水平差距不言而喻。例子: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在上著英語等特色班了。有的還是外教,甚至是一對一的遠程教育。而家庭條件差的,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差距之大,難以言狀。
二是寒門子弟的父母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無力教導、輔導,家庭教育幾乎為零。寒門子弟中,絕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接近於文盲。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引導和輔導,即便是小學低年級階段,也有心無力。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在很多方面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教育、引導、輔導,而且還能以身示範,營造良好的家教氛圍。
三是寒門子弟受經濟條件限制,無力進行系統紮實的校外補課。二三十年前,補課只是學校針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現在,城裡的孩子,估計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都在補課。而且,成績越好的越補。補課費,自然價格不菲。甚至,有的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校外補課,一直補到初中、高中。不參加校外補課但成績也好的學生,有嗎?也會有,但太少,屬於鳳毛麟角。
比如小升初補習班,那些有名的教培機構多年來都是門庭若市火爆得一塌糊塗。有些家境好的,不惜在周末從各地市趕來省城補課,專程接送。甚至聽聞:為給孩子補到優質課程,有的坐飛機往返。優異的學習成績,是可以用錢砸出來的。不僅是上輔導班,甚至是請名師「一對一」的補(學費更高),只要孩子願學,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寒門子弟,多數無力去校外補課,只能全靠自己單槍匹馬、孤軍奮戰。
有對比,就會有傷害。看看這些,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如果寒門子弟也有機會補課,如果……但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四是寒門子弟的父母多數為生活奔波外出打工,無法管娃。許多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或放任自流。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緒波動,都無從及時關注。對於很多寒門子弟而言,他們只是在生存,而不是生活。在家庭清貧的學生家裡,除了課本外,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書籍,孩子閱讀面比較窄。他們的父母通常因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吃飽穿暖,孩子學習上的事,幾乎管不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看考試成績,綜合素質愈發重要。
五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影響,消耗了寒門子弟的許多精力和志氣。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對人類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多方面的。龐大的「低頭族」裡,也有許多孩子的身影。一部手機,足可以毀掉一個人。二三十年前,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寒門子弟通過十年寒窗苦讀,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如今,許多孩子,尤其是缺乏管教和關愛的寒門子弟,被智慧型手機、網絡、遊戲給毀了。無心學習、不思上進,沒了努力和拼勁,寒門子弟還有什麼優勢呢?
六是教育理念面臨現實的諸多考驗。市場經濟大潮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不斷催生許多新的行業。一些大學畢業生,也存在短期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現象。或者,找到的工作收入也並不高。與此同時,一些沒上大學的人,早早進入社會,通過打工等摸爬滾打,有人也會有不錯的收入。在骨感的現實面前,「讀書無用論」「讀書不如早點打工」的思想,還存在一定的市場。家長的貧困思維,直接動搖著對教育讀書重要性的長遠認識,也限制著寒門子弟的出路和方向。
寒門難出貴子,或許還有其他原因。總之,已是讓人無語的殘酷事實。但無論如何,生活還得繼續。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城鄉差別還會進一步拉大,教育也不例外。當今時代,寒門子弟要想成功,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家庭,只有面對現實。寒門子弟別無選擇,必須努力拼搏,決不能自暴自棄。無論高考結果如何,只要真正努力過奮鬥過問心無愧,就可以人生無悔。
客觀差距,短期內無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雖然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但每年依然有寒門子弟金榜題名、魚躍龍門。所以,人的本身秉性才是決定性的。世間道路千萬條,無論是哪一條,它永遠鍾情於自強不息、自律自省、奮發向上的人。
來源:黑馬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