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寒門學子」難進清華北大?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明顯

2021-02-07 文拓說教育

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難上名校了。

這不光是國內近年來開始逐漸出現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國外早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哈佛大學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目前哈佛在讀學生當中,有30%的學生,其父母或者親戚當中,有人曾是哈佛的校友。46%的學生,其家庭年收入可以超過600萬美元,家庭總資產在1億美元以上。

優秀父母所生的孩子,大概率也會更加優秀。而出身一般的孩子,想要和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走上同一個賽道,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狀。

1.落後的寒門學子

《中國青年報》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案例,非常引人深思。

一個名叫李林(化名)的北大學子,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李林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在鎮裡上的小學和初中,在縣城上的高中。他發現,自己在小學和初中的階段,95%以上的家庭,生活相對一般,同學家庭年收入,一般在每年5萬元以下。

但到了高中的時候,寒門家庭出身的同學,比例可能就只有50%。到了大學以後,寒門學子的比重下降到5%。等到李林進入北大讀研以後,他身邊的寒門學子,可能連1%都不到了。這並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一個現狀。在中國目前的高等學府當中,出身寒門的學生,佔比已經相當低。而且,這個比重,仍在持續下降當中。

這意味著,在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相比時,寒門學子,確實處於劣勢。

2.寒門學子差在哪裡

和那些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相比,寒門學子到底差在哪裡呢?是智力水平不同?還是學校對學生的家庭環境有所歧視?

當然都不是。

寒門學子的問題,在於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資源,遠不如富裕家庭。

據統計,清華目前在校學生當中,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已經低於20%。而且,這20%的農村學子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各種專項計劃,得以進入清華。如果刨除這些通過專項計劃進入清華的不算,單憑自身成績進入清華的,恐怕更少。

為什麼?

因為和城市相比,農村的教育資源更少。僅憑有限的教育資源,想要和那些富裕家庭比拼,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說,過去的教育,相當於是一列火車。家境不同的同學,則相當於是乘客。家境好的同學,等於是臥鋪票前往大學;而家境較差的同學,可能就是站票。但不管怎麼說,兩者最後的目的地是一樣的,速度也完全相同。

那麼現在,富裕家庭的學子,已經換成了飛機票;而寒門學子,只能騎著自行車努力奔向自己心儀的遠方。

3.教育差距仍待解決

當然,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一個問題是:有錢的家庭,未必就真的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據報導,每年各省狀元的父母所從事的職業,最多的就是公務員和老師。如果是公務員和老師的孩子,會有更大的可能成績更好。公務員和老師,未必能夠給孩子提供最為優質的物質生活,但是,卻能給孩子更多的積極影響。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

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給孩子施加更多的積極影響。和孩子一起讀書,與孩子共同進步,用自身的行為,去潛移默化改變孩子。這種努力,和家長本身的學歷或是知識水平無關,更多的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孩子看到家長在和自己一起奮鬥,自然也願意去學習。

而那些選擇對孩子耳提面命,只會用打罵責罰教育孩子的家長,明顯就落了下籌。

相關焦點

  • 寒門子弟為何很少考進北大清華?鄉村教育路在何方
    有心人曾經做過統計,每一年,能夠考上北大清華這類重點大學的,大多數來自於城市。只有鳳毛麟角的少數高考生,能夠以寒門子弟的身份,考進北大清華。這是為何呢?不少人認為,原因在於城鄉差別:不是農村孩子不努力,只因為區域分數懸差太多。北京孩子6百多分,就可進入清華、北大。農村學生呢,則要達到680分以上,才能考取清華、北大,相比較,有50至60分的差距。而且,高考生們的試卷還一樣。所以,農村孩子上清華北大的少。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2016年,348名寒門學子圓夢清華佔總招生規模的10.2%。陝西超級中學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清華北大在陝西自主招生名額的98.9%、保送名額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壟斷。僅憑裸分進名校越來越難。
  • 2020高考揭秘:別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今年貧困學子集體爆發
    隨著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再加上農村向城市大遷徙,農村教育與城市的差距越發大了。農村地區孩子能考上一所985大學,難度係數陡然上升了幾個級別。曾經一出生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北大生從多個角度闡述「寒門再難出貴子」,其中有關教育資源方面分析得非常有信服力,歸根結底就是階層固化,多數高考狀元都來自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而農民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只會越來越難。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既出「貴子」更出「人才」
    雲南貧困縣的高考神話:10年來上百人考上清華北大。新京報動我們視頻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和「小鎮做題家」等新詞將「寒門學子」話題帶入輿論場後,又一則新聞引發了公眾對「寒門學子」的關注——清華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據媒體報導,9月7日和8日,清華園正式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
  • 寒門出貴子,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比較認同的。畢竟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境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有很大差距的。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而在去年被清華錄取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和廣西狀元楊晨煜,家庭都是背景都實力相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寒門想要出貴子,不單單只是拼努力那麼簡單了。而寒門再難出貴子,才是當代社會折射出的現狀。甚至每年的學費還是依靠節衣縮食才能省下,在綜合素質和技能方面是遠遠不如城市學生的。這是由於家庭背景與經濟實力帶來的限制。農村地區的學生想要考進名校,就必須非常非常努力。畢竟農村的教育資源也沒辦法與北上廣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想要進名校,就只能實打實的依靠高考成績。所謂一考定終身,這對於農村學子來說,的確是實現逆襲的最佳途徑。而自主招生的出現,對於農村學子來說很不利。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指出:主要是因為這項制度
    而在去年被清華錄取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和廣西狀元楊晨煜,家庭都是背景都實力相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寒門想要出貴子,不單單只是拼努力那麼簡單了。而寒門再難出貴子,才是當代社會折射出的現狀。我看到過這有一個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問鄭強教授:為什麼寒門現在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便提到了一個原因:有沒有想過關於自主招生!
  • 寒門難、寒門苦,寒門學子難考985?清華兩學霸2段話發人深思
    在教育中,「馬太效應」正在廣泛演繹。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清華學霸熊軒昂,就說了這樣一段直話:優質教育資源在遠離寒門子弟當今社會,學生學業水平主要來源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教育等教育資源、教育條件。而這些方面,在貧富家庭的差別都很大。
  • 農村教育和城市差距越來越大,該如何縮短城鄉教育差距?
    現如今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很大,尤其是各大高校的農村學子比例更是少之又少。這是農民孩子的智商問題嗎?顯然不是,但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現如今城市和農村的教育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兩個地區在教育上的資源問題和教育觀念問題。
  • 寒門學子趙桂寧被清華錄取,他為何兼職搬磚,辦班補課不香嗎?
    說到寒門學子,我們可能都會想到一句話:寒門難出貴子。「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意味著寒門出不了貴子,比如今年高考就湧現出了一些來自寒門的學霸,比如被清華北大爭搶的湖南耒陽寒門學子鍾芳蓉,再比如我們馬上要了解到的黑龍江寒門學子趙桂寧。
  • 寒門雙胞胎同上清華北大,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處貧窮而不自知
    只有比別人更拼才能彌補和別人之間的差距,才能趕上甚至反超他們。「寒門學子」、「雙胞胎兄弟」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熱搜詞彙。寒門不難出貴子誠然,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孩子想要趕上城裡的孩子十分困難。
  • 考上清華北大的寒門學子,被1000句嘲諷,思想貧窮的人多可怕
    教育資源的匱乏,經濟發展緩慢,導致眾多農村學生的學習環境比起城市裡的同年人,往往要落後得多不管在哪個時代,「寒門出貴子」都是很稀少的事情。但稀少並不代表著不可能,在萬千農村學子中,總有那麼些人會通過自己的奮鬥,成功脫穎而出,被名校所錄取。對於教育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來說,村裡能出一名高材生,那是祖祖輩輩都渴望的事情,彌足珍貴。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很多人拼盡全力的,或許只是別人的唾手可得!
    前些年《變形計》播出的時候,城市孩子的生活與農村孩子的境況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如果不是這次機會,農村孩子可能連出大山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在年幼之時就已經負擔起家庭的重擔。而再看那些城市中的孩子,他們生活奢侈,父母對他們百般寵愛,肆意揮霍著自己的人生。很多人說這檔節目是富人們的遊戲,因為很多人靠此為自己賺取了關注度。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劉玲認為寒門是指經濟基礎薄弱的家庭,一般多處於相對城市而言的農村偏遠地區,也包括城市的貧困家庭[3]。有學者把寒門默認為農村生源,如劉鵬通過對農業大學農村生源銳減現象的觀察,認為社會文明的發展使得「寒門」之路被堵,寒門子弟成為「貴子」的機會也就隨之遇阻[4]。劉堯認為清華北大對農村考生進行政策傾斜[5],「寒門學子」能更多地圓夢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
  • 寒門學子進得了名校,抹不去貧困烙印?
    時下網絡上的很多書籍和文章,也在討論同樣的問題,還有研究得到過如下的結論:  家境相對較好的家庭,因為父母有相對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較為豐富的物質條件,對於孩子的教育投入就更加有方向、有力度,也比較容易將孩子送入好的大學。
  •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她解釋說:「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張小林發在知乎提問下的回答帖被廣泛轉發。在圍繞「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討論中,「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再次引起網友對「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關注。
  • 寒門難出貴子?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農村地區的孩子上一所好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中產階級家庭仍然生活在大城市中,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基本上,每年在高考中都提到「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今年寒門學子都特別爭氣。他們奪狀元、考清華北大,人數明顯增加。例如,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的雙胞胎兄弟,一個進清華、一個去北大。他們都是大山的孩子,家庭條件很普通,應該是大家口中的「寒門貴子」。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只有讀書學習,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超越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或者說,農村學生很難考上清華北大,想要學業有成、事業順利,也越來越不容易。但其實,人生好比逆水行舟,只有愚不可及的蠢人才會整天抱怨命運,希望自己能夠出生在大富之家,擁有其他孩子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財富和奢侈。
  • 農村孩子選考古專業被勸退,那些清北畢業的寒門學子命運怎樣了?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由於資源、人脈的缺乏,亦沒有殷實的家庭兜底,代表著試錯的代價更高。考上清北的寒門學子怎麼樣了?兩天前,《冰點周刊》發布了一篇報導,報導採訪了幾位和鍾芳榮有過類似經歷的寒門學子,追溯了這些高考佼佼者後來的命運,內容讓人看得沉痛。當談及鍾芳榮的專業選擇時,他們的說法很為扎心。
  • 清華姚班名單來自全國有名的重點中學,他們如此輕鬆,寒門學子呢
    以上這些中學相信,很多家長和同學們都不陌生吧!全部的都是全國的重點中學,能進入這些重點中學的,絕對是成績優異的同學。下圖中幾乎全部都是大城市的重點中學,而小城市或者18線城市的學子,想要通過奧賽保送幾乎是難上加難,他們唯有通過高考唯一的一條路考上清北,可以想像這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多麼的艱難。再看看考取清華北大人數的高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