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為榮家不為身,讀書誰料轉家貧。三年行卻千山路,兩地思歸一主人。
讀書成了許多家庭唯一改變境況的出路,身處大山,地處偏遠,他們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帶來新的希望,最起碼讓生活有所改變,不要再如自己這樣艱難,這應該是大多數山區父母的一生所願。
前些年《變形計》播出的時候,城市孩子的生活與農村孩子的境況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如果不是這次機會,農村孩子可能連出大山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在年幼之時就已經負擔起家庭的重擔。而再看那些城市中的孩子,他們生活奢侈,父母對他們百般寵愛,肆意揮霍著自己的人生。很多人說這檔節目是富人們的遊戲,因為很多人靠此為自己賺取了關注度。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那些身處大山或者不幸的孩子們。
「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已經被討論了許久,有人堅信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他們不相信現在的社會中還存在什麼寒門,就像王思聰此前發問的「這年頭沒有人沒坐過飛機吧」,富人之問很多時候都會有所片面,就好像千年之前的那位帝王,面對百姓貧苦無飯可吃之時,問他的大臣們為何他們不吃「肉糜」,因為他自己已經把肉快吃膩了,他覺著百姓也一定經常吃,確實,沒有親身體會,又怎能感受他人之痛。
而生活之中,很多打工人每個月為著幾千塊錢的工資拼盡了全力,他們的背後有家庭,有親人,有沉重的負擔。但這些對於那些富人來說,卻不以為然,他們每天的消費就可以到達幾千幾萬塊,看場直播刷個禮物就可以到數萬元,這樣的生活誰都想擁有,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並不現實,如果他們不努力,自己的生活就會更加艱難,或許他們也曾抱怨為何自己的家庭沒有給自己好的資源,但抱怨過後,還是得繼續努力。
而有些人說,人家有些寒門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事例是有,但總拿個例去對比,總會顯得立不住。
家貧立志清華的龐眾望
龐眾望,是河北吳橋中學學生,父親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親下肢殘疾,常年癱瘓在床。2017年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當時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僅靠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來維持。儘管生活如此艱難,龐眾望仍然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曾經,為了治病,龐眾望一家家徒四壁,債臺高築。為了支撐這個家庭渡過難關,年幼的龐眾望曾長期撿廢品賣,補貼家用。這確實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在這樣的艱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希望,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很多人說,他既然能夠上清華,那「寒門難出貴子」的立意就是錯的,證明寒門還是出人才的。但是,不妨看一下清華招生中農村孩子的比例。在某一年的招生中,其中有3400名內地學生和400名港澳學生和國際學生,其中包括656名來自農村的學生,佔比僅19.3%,這樣的比例確實很低,要知道中國農村人口的比例很大,也就是說他們能夠進入清華的機會太小,況且這其中還包括了許多農村家庭環境稍微優越的孩子。
如果按照龐眾望那樣的家庭,很多人覺著正常的劇情,他就應該輟學打工,開始自己奮鬥的一生,但是他依然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堅持讀書圓了自己上清華的夢想,步入了清華的大門。但是,他以後的狀況會怎樣,我們並不知道,讀書出來還要有各種各樣的比拼,他的人生真的會就此改變嗎?
龐眾望也只是眾多寒門家庭中的一個個例,因為大多數的他們還是無奈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們需要承擔的更多,沒有誰不想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但是生活的無奈迫使他們去成長。而讀書反而被他們放棄了,因為這需要太長的過渡時間,他們有的選擇去打工,有的選擇渾渾噩噩的生活,甚至有的最後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寒門身上充滿了太多的戲劇性,有些註定的枷鎖好像我們一生都擺脫不了。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
古人常說「十年寒窗苦讀」,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畢竟這是古代社會中最有效的改變家庭的方式,但是再看一下這些金榜題名的人,又有多少人是那種毫無所依的家庭呢?所以,寒門難出貴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那為何寒門難以拼過家境優越的孩子呢?
首先,家庭教育環境上的差距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之前一位高考狀元在面對採訪時說道:「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這種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或許這個孩子的家庭會讓他學習許多,視野也會開闊許多,尤其是在外交官父母的影響之下,他們有更優越的能力去和別人交流以及學習。但是對於寒門學子來說,他們每天只有艱苦的生活環境,只知道讀書的途徑,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並沒有什麼經驗,或許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但在工作面試之中,卻往往會因為緊張等錯失很多機會,或許並不是能力不行,反而是考官們注重的氣質他們並不具備。
其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就比如我國的大學資源分配,有些地方可以近10所985高校,有些地方卻可憐的只有一所211高校,大學是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教育儲備資源,也是重要的人才基地,對地方影響重大。而當大城市的孩子沒日沒夜的上著輔導班,學著各種課外能力的時候,寒門的學子們或許正為了放鬆,自由的在天地間玩樂,並不是說有什麼不好,就好像別人在提升自己的時候,我們毫無所知。而高考卻是殘酷的,它不講人情,不會因為地域有差而有所降低標準,寒門和城市中的孩子還要面對同樣的要求,所以寒門需要做的就是百倍的努力。此前有一份深圳地區的高中教師的招聘名單,其中大多數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畢業,最差的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部分高中還有博士畢業的存在,而對於寒門學子來說,他們的老師不要說是碩士,有些地方的老師連本科學歷都拿不出手,而這又怎麼能夠教育孩子開闊眼界呢?
寒門確實是難出貴子,但也並不代表不出貴子。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十二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七歲小孩兒,每七年再去重新訪問這些小孩兒,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是裡面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兒,他到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努力確實是有著自己的價值的,他會讓希望更加茁壯,也會讓我們更加堅信人生的目標。
人生和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一個鬥士的一生。努力的價值就是要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或許我們努力獲得的,是別人的唾手可得,但這也是我們憑個人的能力所得,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義。如果一生要在比較中生活,那會讓自己無比沉重,甚至於讓自己迷失,倒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堅信的路上好好跋涉,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輝煌的成就,也會成為理想的那個他。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許人生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但也要記住堅守心中的執念,也許會讓自己受益一生。人生迷茫之時,多聽聽心裡最堅定的信念,讓自己的人生得到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