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在Harvard Yard盛大舉行。多好的數字,似是象徵性的一年365天。而這個數字對於身為演講代表的何江來講,更是在非常值得紀念,因為它足以吹噓一輩子。因為與他同臺的演講人,正是著名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何江,出生於湖南農村,對於這個上大學才有了進城經歷的小夥子來講,顯得多麼美好。與此同時,初次見到高樓林立、人山人海的他,不經讓人有些同情乃至好奇。同情他像初飛的雄鷹,見識短淺;好奇偏僻農村怎樣出了這樣一位「天之驕子」?而他的父母又比別的農村父母強在哪兒呢?
白屋出公卿,寒門生貴子?
很多人都在說「白屋出公卿,寒門生貴子」這句話,但卻殊不知這是建立在怎樣的條件下。首先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貧寒人家常常出顯貴的人物,公卿等高官往往出身於平民家庭,富貴並非僅依靠高貴的門第來取得。其次,寒門為什麼能出貴子,原因自然在於一個人對於一個家庭或者是一個家族的感知,因為我覺得家裡窮所以我要努力奮鬥,因為抱怨沒用。
如果很難理解,不妨再來做一個百米賽跑遊戲!規則是:1,父母未離婚長期陪伴身邊,前進5米。2,家庭有固定房產,年收入超過20萬,前進5米。3,父母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前進5米。4,父母屬於政企高管,再前進5米。……現在聽口令:預備,跑!如果你在最後的位置上,就算你跑得再快,你有可能超過前面一兩位,但你永遠超不過最前面的那位!這就是現實!
拋開家庭影響這一觀念,「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老生常談的話有錯嗎?並沒有。但是放在當下這個社會,在中國被誤解為「讀書改變命運」就不可取了。不妨反觀一下過去的30年時間,不用過久,30年足以看出:成績好、學位高、大學出身的人,反而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反倒是那些更早進入社會摸爬滾打的那類人已經獲利居多,而有事業再選擇深造的那些人更是成為了各大企業的支柱型人才。表面看來,格局對一個人來講似乎很重要。
放在當下,通過一組數據對比,很多人都能找到答案。根據權威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通過50年的研究數據表示:90年代以後,考上北大的精英弟子,比例快速攀升,而這些所謂精英只佔到了全社會人口的1.7%,其中40%的北大考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反觀哈佛的何江而言,似是也差不多。眾所周知農村與城市的受教育程度、資源肯定有很大差距,為什麼城裡的孩子們卻遠遠比不上農村的孩子,或許從何江的父母那裡就能找到答案。
面對孩子的成長,何江父母怎麼說?
我有農村親戚,我深深感到在農村蓋房子對家庭的意義,這無疑是唯一的存在感,同時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意義,是對於一個農民來講最看重的面子。關於這樣的說法,通過對照《鄉村愛情》系列劇,我們就能夠很真切的感受出鄰裡之間的那種感情,要說這部劇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也許正是被鄉村生活所吸引。高於生活的這部劇,其實在訴說的就是農村人的質樸;反觀《歡樂頌》這樣的城中鄰裡關係,許是太難遇到,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出來。
何江的父母,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就明確地認識到,不能為了錢讓自家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幾年過去了,外出打工掙錢歸來的那些人,不是砌房子就是給孩子好吃好喝供著;反觀何江的家庭情況,仍舊只是一個勉強遮風擋雨的毛坯房。」而身為人父,何江的爸爸每天都給兩個兒子講睡前故事,以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所以就算住毛坯房,同樣能夠滋養出像和江這樣的兒子,或許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何江的父母並沒有多高的學歷,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雖不能給何江帶來學業上的幫助,但是從思想層面就能夠徹徹底底的影響一代人的成長。不過,也好在何江自己足夠努力。教育無疑是父母最大的能量,而這沒有方式憑空而來,不管是身處哪個階層,都是需要父母去做出犧牲、付出代價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說是一回事,做才是真知?
何江的父親對自己的兒子自然是要求嚴苛,而鬥大字不識幾個的母親或許只能通過何江給她念書,來融入到兒子的學習,而這從小也為何江和弟弟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直到後來,何江才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不識字的母親此番做法,更像是效仿了美國最推崇的鼓勵式教育方式。
一方面母親的鼓勵式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父親的時刻監督。在這樣一對文化層次並不高的家庭裡,很容易看出現實的殘酷面,但何江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來證明著自己的努力。為了孩子的命運,何江的父母貢獻了所有的時間和僅存的智慧。所以,寒門出貴子這個問題,首先還是得建立在擁有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
寒門難再出貴子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很多人對於這個「貴」字有著太過濃烈的功利思想。尤其是在「寒門家長」們看來,貴肯定是不能是普通的貴,必須是衣錦還鄉、大富大貴的「貴」。說句不好聽的,這是在間接鼓勵先天腿部殘疾的人去參加百米跨欄勇奪冠軍。而父母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切實際的期待,往往在第一時間壓垮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是成為了一種負累。
何江是唯一的,概率素來很低。對於寒門的孩子,其實不必成為第一去變成何江或者誰;他們要做的,只是一個簡單的鼓勵,「向前一步,成為唯一的自己」,這已經足夠。
生在這個只要努力,就能被認同的年代,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是教育給了當下年輕人這個機會。而知識,不僅可以改變命運,而且是改變命運方式中最公平的一種。
小結
寒門能不能出貴子?自古難有定論。
但是在何江父母身上,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雖然概率極低,但是知難而行,才是類似於何江父母此生修行的最終目的。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憑什麼別人家孩子就能站得高望得遠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待時間去慢慢驗證。首先,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然後再進行教育似更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