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北大的寒門學子,被1000句嘲諷,思想貧窮的人多可怕

2020-09-04 生活好文張阿柒

多少人還記得前段時間被傳上熱搜的「騎馬男孩」。

前些日子,網上流傳著一名「騎馬男孩」,據悉這個男孩名叫蔣僑,今年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北大錄取,成了全村人的驕傲。


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村民們為蔣僑牽來了一匹高大威猛的馬,讓其坐在馬背上,視頻中的蔣僑身穿紅袍,騎著大馬,忍住笑意,被村民們拉著從村裡的每一條街道上巡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好生熱鬧,村民們對這個孩子紛紛報以最真摯的祝福。

十年寒窗,金榜題名,可以說這是所有讀書人最渴望的事情,原本這是一件好事,但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不知何時開始,卻出現了不少嘲諷的聲音。

有人不屑:「有點誇張,到底是小地方。」

有人質疑:「考上北大又怎麼樣?這並不意味著這孩子有精彩的人生。」

還有人嘲諷:「大學畢業再說吧,沒學好可就打臉了。」

諸如此類的話遍布著整個評論區,讓人不禁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努力的人會遭到如此待遇。


似乎在這些人的眼裡,農村學子考上清華北大是錯的,被報導出來也是錯了,拼盡全力改變自身命運更是大錯特錯。

那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他們正遭受著被嘲諷的困境,說一千道一萬,別人看他們不順眼,無非就是一個字:「窮」。


寒門出貴子到底有多難

這些年來,往往每次高考成績放榜,人們最熱衷的話題就是「寒門出了多少貴子」?

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其實這句話很現實,也很中肯,曾有人統計了各省高考「狀元」的出身,發現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農村出高考「狀元」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還會不斷縮小。


教育資源的匱乏,經濟發展緩慢,導致眾多農村學生的學習環境比起城市裡的同年人,往往要落後得多。不管在哪個時代,「寒門出貴子」都是很稀少的事情。

但稀少並不代表著不可能,在萬千農村學子中,總有那麼些人會通過自己的奮鬥,成功脫穎而出,被名校所錄取。對於教育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來說,村裡能出一名高材生,那是祖祖輩輩都渴望的事情,彌足珍貴。


那些嘲諷寒門學子的人,他們並不知道,在這封錄取通知書的背後,是整整兩代人的汗水,更是三代人的希望。為了這張薄薄的紙,多少農村學子夜以繼日,披星戴月,拼盡全力卻只能走到一個和別人一樣的起點。就像那句經典臺詞:「和那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少爺們不同,我們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看著某些人在評論區大肆嘲諷這些努力的寒門學子,我突然明白:某些人看似富裕,實則精神上是個窮人,他們的世界觀可怕得讓人不寒而慄。


哪有什麼「一朝成名」,只不過是兩代人的汗如雨下

拿到兒子和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時,父親當場落淚。

看著淚流滿面的男子,我們無法想像他的內心感受,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兒女雙雙考上全國有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他的內心或是喜悅,又或是想起以前的心酸付出。


李雙、李可心姐弟兩人,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靦腆的說:「我就是一直聽老師的話,跟著做題,認真學習,就考出這個成績了。」然而老師的一句話卻揭破了美好的現實,他說:「這兩個孩子,學到黑白顛倒的程度了。」

「黑白顛倒」這四個字看似簡單,但背後隱藏了姐弟倆多少汗水和心酸,我們無法想像。


為了供兒女讀書,患有嚴重風溼的母親和麻痺症的父親,兩人常年在田地裡勞作,不辭辛勞,風吹雨打,太陽暴曬,整整12年,面對大學的學費,父親笑著說只能把家裡僅有的四頭牛全賣了。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賭上一家人的生活,只為給一雙兒女尋求出路。

在這個貧困的家庭裡,父母與兒女各司其職,日夜不分,所有的汗水與付出都指著一個目標:改變命運。

像李雙,李可心他們這樣的農村家庭,如同大海的水滴一般,多到數不過來。

所有「一朝成名」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父母與子女的汗水和心酸。


努力的人,應該被尊重

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的人,很難想像這些寒門學子為了考上大學,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對於那些嘲諷的人而言,在他們心裡,這些拼了命考上清華北大的寒門學子,只不過拿到了他們不屑的東西罷了,於是他們看不起寒門學子,在評論區大肆嘲諷,讓人覺得寒心。

何曾幾時,努力的人居然會被如此嘲笑?


高考是這個世界最公平的事情,特別是對於萬千寒門學子而言,那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最簡單的方式,也許這個方式在某些人看來是如此低下,但請記住,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住在城堡裡,吃飽喝好,豐衣足食。

誠然,農村學子的經濟條件差了些,但這些敢於奮鬥的孩子,在精神上卻遠比那些嘲諷的人要富裕得多,物質上的匱乏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但精神上的匱乏,只會讓人越發無知和可怕。


對於大山裡學子來說,大山是他們的起點,走出大山,在城市紮根是他們的終點。出身沒落的原生家庭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用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出身,他們的下一代會過得更好,一代人之所以要奮鬥,就是為了下一代人過上比上一代人更好的生活。


那些滿嘴嘲諷的人,人們可以理解你精神上的貧窮,也可以體諒你的無知,但請尊重一下這些努力奮鬥的寒門學子,也許往上三代,你的長輩也曾和他們一樣渴望走出大山。

在這場與命運的較量中,這些寒門學子都是勝利者,他們是自己的英雄,用汗水和奮鬥築起了通向遠方的橋梁,每一個努力的人,都應該值得被尊重。

相關焦點

  • 寒門雙胞胎同上清華北大,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處貧窮而不自知
    清華北大不一定全是貴族學子皇天不負苦心人,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雙雙考取了680多分,同時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寒門學子」、「雙胞胎兄弟」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熱搜詞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趙稞、趙棣兩兄弟發奮讀書,在父親的鼎力支持下,兩兄弟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瑣事打擾,在父親拼命創作的安逸環境下,才考上了清華北大。試想一下,如果父親認為讀書無用,並且帶著兩兄弟一起去工地打工,那麼我們今年還能聽到兩兄弟雙雙考上清華北大的美談嗎?答案是否定的。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雖然有許多寒門出貴子的實例,在《我是演說家》裡北大才女劉媛媛「寒門難出貴子」的演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那句"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但這也改變不了寒門出貴子只是少數人的故事。
  • 寒門子弟還有多少機會不用感謝貧窮,站著考進北大清華?
    這個社會上比她窮的人肯定還有很多,或者說生活像她一樣困難的也還有很多,但這些人中,絕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是淪入社會底層,而不可能考上北大。如果窮就能考上北大,為什麼這些人沒有?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關鍵的問題在於,能不能站著把北大考了,誰也不感謝,包括貧窮?
  • 普通家庭孩子通過努力能考上清華、北大嗎?網友:難,但是有希望
    二、錄取成績要求高要考上清華等名校,每個科目都要有相當好成績,並且不能偏科。這樣才有機會能進入全省前50名,從而被清華錄取。可以說能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都是學子中的佼佼者。綜上分析,普通人考上清華名校難於上青天,但希望還是有的。很多寒門學子為貧窮家的孩子做了好榜樣。比如「感謝貧窮」河北寒門學子王心儀,2018年高考707分考入北京大學,其中數學150分,更是讓人驚嘆。
  • 15歲被北大錄取的女孩,從留守兒童到寒門貴子背後的痛
    貧窮究竟有多可怕?最可怕的是,由於天生條件差異,寒門學子們在起跑線上便落後了,這又直接導致了眼界的狹隘。作為寒門學子,有可能自己努力了很久,才能站到別人的起點。所以儘管很多人都不願意接受,但這就是現實。只能說,這不是寒門學子的悲哀,而是貧窮帶來的天然束縛。
  • 清華寒門學子工地搬磚被熱議:沒有經歷過他人的疾苦,請不要嘲諷
    一個寒門學子考上了清華還有人說:考上清華政府都會給獎勵啊,最少也好幾萬啊,你搬什麼磚呢?太蠢了。未曾在貧苦環境中長大的人,又怎能理解那些寒門學子的身不由己呢?我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人和人之間真的不同,他們要面臨的困境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它不僅包括貧窮,更包括資源和環境。
  • 691分考入清華男生暑期工地搬磚,誰還敢說寒門難出貴子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2019年同樣有兩位寒門學子在工地賺錢得知被清華大學錄取,連續三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另外,趙桂寧這句話說出了很多農村孩子的心聲,說到人們的心坎上。同時,趙桂寧再次證明了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家境貧寒艱苦,同樣可以金榜題名,拔得頭籌,進入高等學府,發光發亮。大家是否記得2019年同樣有兩位農村學子在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一位是來自雲南曲靖19歲考生林萬東,他在2019年全國高考中,理科高考成績713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評論區留下10000句嘲諷你沒窮過你根本不懂
    數年寒窗苦讀,得此佳績,本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評論區卻出現了一些嘲諷的聲音。「有點誇張,到底是小地方。」「考上北大並不意味著這孩子有精彩的人生。」「大學畢業再說吧,沒學好可就打臉了。」就像《銀魂》裡那句經典的臺詞:「和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少爺們不同,我們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評論區數千人嘲諷:窮人的孩子翻身到底有多難
    數年寒窗苦讀,得此佳績,本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評論區卻出現了一些嘲諷的聲音。「有點誇張,到底是小地方。」「考上北大並不意味著這孩子有精彩的人生。」「大學畢業再說吧,沒學好可就打臉了。」就像《銀魂》裡那句經典的臺詞:「和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少爺們不同,我們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你沒窮過,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於一個出身農村的孩子來說,考大學意味著什麼。
  • 寒門學子,690考上清華,自稱沒考好,他的學習動力只有一句話
    今年高考,諸多寒門學子紛紛逆襲,在學習資源極度匱乏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頂級名校,其中不乏被清華北大錄取的高材生。雖然說,在總體水平上,寒門學子的錄取率依然遠低於城市中產階層。但這些寒門學霸們的榜樣作用依然是對貧困學生最好的激勵。
  • 父親鋼筋工,母親早逝,家境貧困考上清華,他卻說我不是寒門貴子
    文|芊和近年來,「階級固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討論,「寒門再難出貴子」正在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是每年的高考過後,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少年讓我們眼前一亮,他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和同齡的很多孩子相差甚遠,可是他們卻不僅僅成績優秀,反而各方面都相當出色。
  • 寒門學霸被北大錄取騎馬戴花返鄉慶祝遭嘲諷,淺析背後的2個原因
    這名考入北大的高考學生,名字叫做蔣僑,是一名農村學子,今年高考取得好成績,被北大錄取,是名副其實的寒門學霸,更是父母和全村人的驕傲與榮光那麼,為什麼有人嘲諷這種迎接狀元的方式?為什麼「寒門學霸」如此高調?對農村孩子來說,考上名校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今天一起來分析其背後的原因。
  • 湖南雙胞胎考入清華北大,家庭背景曝光: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
    2020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雙胞胎學霸」、「寒門學子」這些關鍵詞,讓兩兄弟的熱度久居不下。網友紛紛表示:「父母做夢都要笑醒了。」「難怪我沒考上清華北大,原來是沒有一個雙胞胎兄弟。」
  • 寒門女孩畢業典禮發言刷屏: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
    1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前段時間,一位寒門女孩清華畢業典禮發言上了熱搜。她叫張薇,個子小小,站在講臺上,柔弱但堅定地講述了自己作為寒門學子在求學中遭遇挫敗而奮起逆襲的故事。而有些人之所以能贏了,是因為他們永不認輸,不服輸。真正可怕的不是貧窮,也不是貧窮帶來的苦難,而是身處底層卻失去了突圍的決心和勇氣。其實,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
  • 寒門出貴子,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
    其中仍有少部分勵志寒門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逆襲,考入了國內最高學府,對於他們而言,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小鄉村有一對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在今年高考中,兩兄弟分別取得了687分以及685分的高分,彼此之間僅有2分的分差。其中哥哥趙稞略勝一籌,分數要高一些。
  • 2020高考揭秘:別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今年貧困學子集體爆發
    農村地區孩子能考上一所985大學,難度係數陡然上升了幾個級別。曾經一出生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北大生從多個角度闡述「寒門再難出貴子」,其中有關教育資源方面分析得非常有信服力,歸根結底就是階層固化,多數高考狀元都來自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而農民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只會越來越難。
  • 寒門子弟龐眾望命運多舛,卻自律自強考上清華:永遠不要畏懼困難
    文|芳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國內頂尖的學府,是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而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天賦固然重要,還要後天的自律努力,而家庭條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我們都知道,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大多數都是擁有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條件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其中考上清華北大的,也有些是寒門子弟,他們自強自律得有點讓人心疼,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寒門子弟就是清華學子龐眾望。一、寒門子弟龐眾望命運多舛,父母患病,家徒四壁。
  • 抱著媽媽遺照上清華的男生:「你錯了!我才不是寒門貴子。」
    後來,他以他自己也沒想到的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清華。 很多媒體在報導時,稱他是寒門貴子。」,而且以清醒犀利的言辭之劍,刺破了寒門家庭的這些謊言: 比出身寒門更可怕的,是拿「寒門」當幌子,理直氣壯地把自己變成混子。
  • 抱著媽媽遺照上清華的男生:「你錯了!我才不是寒門貴子.」
    後來,他以他自己也沒想到的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清華。很多媒體在報導時,稱他是寒門貴子。對此,何潤琪並不認同。他將這視為,媒介和輿論為了在貧富對比中,製造轟動效應,而故意採取的說辭。他相信窮人很多,相信寒門有之,但更相信,所謂的寒門,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 貧困家庭姐弟雙雙考上985,同是寒門,為何有的家庭能出貴子?
    前幾天一篇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因為今年我們看見了許多寒門家庭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打破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其實不難發現歷年來出身寒門的孩子考入高等院校往往要比其他的考生更吸引眼球,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的出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