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690考上清華,自稱沒考好,他的學習動力只有一句話

2020-09-04 我女兒最喜歡藍色

今年高考,諸多寒門學子紛紛逆襲,在學習資源極度匱乏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頂級名校,其中不乏被清華北大錄取的高材生。

雖然說,在總體水平上,寒門學子的錄取率依然遠低於城市中產階層。但這些寒門學霸們的榜樣作用依然是對貧困學生最好的激勵。



安徽臨泉縣的貧困學生高琦玉也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年高考以69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這個成績在安徽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是165,而今年安徽考生總數超過52萬。

這是個極為出色的成績,但高琦玉本人對這個成績卻相當不滿意,他認為是考差了。特別是數學只考了139分,這個分數只比他高二時候多一分,他本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數學會考得這麼差。

高琦玉是被清華大學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對於這個專業,他也明確表示,這不是他喜歡的專業。



他父親告訴記者,他一直想去北京大學數學系,這次考得不是很好,就報了個清華。(這句話怎麼這麼耳熟,考不上北大,只能去清華?)

對於未來,高琦玉的打算是先練好普通話,(他目前的普通話確實不標準,帶著很重的安徽口音)練好英語,以後出國可能會用得上。另外在專業課上爭取在全系排到前列,考研準備去北大。

高琦玉是一個極為坦率的人,他認為大家的學習方法都差不了多少,就看誰更能堅持了。而他學習的動力,來自於一句話,「不想一輩子呆在這個破地方,就肯定會去奮鬥」。



絕大多數貧困家庭出身的寒門學子,他們的目標都非常樸實直接,就是想通過學習,走出那個貧困的地方,這也是他們改變命運唯一的一條路。

高琦玉認為只要遠離手機和電腦這些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只要再多堅持一下,成功並不是那麼困難,也沒有那麼誇張。

他明顯地忽略了一個問題。他本人或許天資聰穎,不需要太多的助力,但對於絕大部分的寒門學子來說,即使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夠達到他的水平。



學習這件事,除了內在動力以外,還取決於很多外在的因素,這其中包括學校的師資,學習氛圍,家庭的經濟基礎和家庭基礎教育等等。

而農村的孩子,在這些方面全面落後,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和城市裡的孩子之間的競爭是在條件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展開的,這種競爭先天就是不公平的。

家庭無法選擇,但師資上的巨大差異使得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這種不對等的競爭中被壓製得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差異目前看不到任何的改變,甚至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寒門學子的路將會越來越艱難。



因此,儘管在今年的高考中,出現了不少寒門高分考生,比如湖南的鐘芳蓉,黑龍江的趙桂寧,本文中的高琦玉都是其中的典型。

但這類的寒門學子依然太少太少,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和城市高分學生相比都完全不成比例。

應該看到,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這條路雖然依然存在,但這條路正在變得越來越窄。



不能因為極少部分天賦出色的貧困學生考出高分而忽視了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不然,以後,寒門學子的路將會變得愈發艱難。

相關焦點

  • 寒門又出貴子!安徽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自稱沒考上理想專業
    安徽臨泉貧困生高琦玉以690分的成績,考上清華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自稱沒發揮好,考研想上北大。考上清華,是一家人未來的希望;高琦玉數學和英語分數只比高二時多了1分。孩子稱沒有發揮得更好!「兒子考上清華大學是我們一家人最驕傲的事!想想之前受過的苦難都值了!家裡的未來又有新的希望。」高振魁一家有5口人,2006年妻子因為白血病離世,這個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三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只能靠東挪西借,那時的高琦玉剛滿3歲。
  • 安徽阜陽學子690分上清華,自稱沒考好,將來還要考北大研究生
    他們沒有城市中那麼好的教學條件,甚至老師水平也不如發達地區,對於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來說,能上大學已經是很幸運的一件事了,如果誰家孩子能考上一所985,211之類的名校,沒準會被鄉鄰們認為祖墳冒青煙了,如果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那肯定是文曲星降世,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 高考690分進入清華,嫌自己沒有考好,一心只想考北大數學系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寒門很難出貴子,從很多文章當中我們也能發現,大家對於農村地區的學生以及來自於貧困家庭的學生有誤解。事實上,寒門很難出貴子的原因,並不是在於農村孩子不夠努力,而是受限於農村地區的教育情況,他們很難有機會進入城市裡面,上更好的學校,所以總體進入名校的貧困孩子不多而已。今年有一位貧困學生,高考的分數為690分,最後成功考上了清華大學。
  • 考上清華北大的寒門學子,被1000句嘲諷,思想貧窮的人多可怕
    有人質疑:「考上北大又怎麼樣?這並不意味著這孩子有精彩的人生。」還有人嘲諷:「大學畢業再說吧,沒學好可就打臉了。」諸如此類的話遍布著整個評論區,讓人不禁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努力的人會遭到如此待遇。
  • 他高考690分,考上清華大學,父親一臉愁容,說出原因網友樂了
    他高考690分,考上清華大學,父親卻一臉愁容,說出原因網友樂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學子們無不以考上這兩所高校為榮。當年高考,我僅以不到兩百分之差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這也成為了我一生的遺憾。如果現在再給我一個機會的話,兩所高校不管哪所學校想要我,我肯定會屁顛屁顛地跑去了。
  • 父親鋼筋工,母親早逝,家境貧困考上清華,他卻說我不是寒門貴子
    班主任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把自己的手提電腦和手機借給他,他才和其他孩子一起,正常上課學習。結果沒想到,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來了清華。我覺得我家就是中國大地上普通農村家庭的模樣,不算寒門。我也不認為考上清華就是貴子,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名學子。」
  • 寒門學子趙桂寧被清華錄取,他為何兼職搬磚,辦班補課不香嗎?
    說到寒門學子,我們可能都會想到一句話:寒門難出貴子。「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意味著寒門出不了貴子,比如今年高考就湧現出了一些來自寒門的學霸,比如被清華北大爭搶的湖南耒陽寒門學子鍾芳蓉,再比如我們馬上要了解到的黑龍江寒門學子趙桂寧。
  • 清華學霸:作為寒門學子,如何在高中三年逆襲讓自己考上重本?
    清華學霸:作為寒門學子,如何在高中三年逆襲讓自己考上重本?作為寒門學子,本身在高考競爭中就處於一定的劣勢,同樣的教育環境,城市孩子在高中時期利用業餘時間會去報一些補習班或者強化班,能很好的改善自己的成績,可是,作為寒門學子因為經濟上的問題,很難去做到像城市學生一樣,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寒門學子如何逆襲呢?從寒門學子逆襲清華學霸的學生就給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親身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鑑。
  • 清華聽了會沉默……安徽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卻說沒考好、想去北大
    人在逆境中拼搏的故事總是特別能激勵人心,近日,安徽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的故事又成了熱聞。不過,這位考生走紅不僅僅是因為艱苦奮鬥的經歷。據了解,安徽臨泉縣的貧困學生高琦玉母親因病離世,父親為了家庭外出打工,他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儘管條件如此艱苦,但他今年仍以690分被清華大學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這原本是個感人的勵志故事,氛圍卻被他一番話破壞了。
  • 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稱沒發揮好,考研想上北大
    安徽臨泉縣貧困學生高琦玉,今年以690分被清華大學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他說這次沒有考好,數學和英語分數只比高二時多了1分,考研時希望能上北大。「終於等到了,激動的想哭。」高琦玉看著手裡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說。
  • 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稱沒發揮好,考研想上北大
    安徽臨泉縣貧困學生高琦玉,今年以690分被清華大學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他說這次沒有考好,數學和英語分數只比高二時多了1分,考研時希望能上北大。「兒子考上清華大學是我們一家人最驕傲的事!想想之前受過的苦難都值了!家裡的未來又有新的希望。」高振魁一家有5口人,2006年妻子因為白血病離世,這個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三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只能靠東挪西借,那時的高琦玉剛滿3歲。
  • 「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消費社會善意褻瀆寒門學子
    近日,幾段「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的視頻火了。同一個小姑娘,爸爸一會兒是「工地上的工人」,一會是「撿瓶子的」,一會兒是「植物人」。視頻創作者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是段子手,想傳遞正能量,就策劃了「考上清華」系列視頻;因為缺乏經驗,沒有標註清楚作品為段子。」因為騙贊騙互動,相關視頻已經被平臺下架。
  • 湖南懷化寒門學子:積極面對生活,終考上清華成國家棟梁
    誠然,在如今這個大學生不值錢、研究生遍地走的社會中,不是每個走過高考獨木橋的學子都能獲得好的工作,所以總有人在宣揚讀書無用論。而人們往往會從高考的公平性說起,說起教育資源、地區的不公,但不可否認,高考的確是社會中難得的較為公平的競爭機會之一。出身寒門尤其是對於寒門學子,高考是一條改變生活軌跡的便捷通道,楊堋就是其中之一。
  • 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的話,揭示了寒門逆襲關鍵
    235分高考生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鬧劇剛剛平息,最近,「雙胞胎分別考上清華北大」的新聞又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一次因為下大雪封路,沒了班車,父親沒法見到兒子,便讓老師發來孩子在教室自習的視頻,這才算安了心。而談起父親的陪伴,趙稞、趙棣說:「父親是我這三年的動力,雖然不能在學習上給予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瓶頸,只要有父親在,我們便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 690分寒門學霸被清華錄取坦言「考的爛」,考研目標定在了北大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有了回報,說到高琦玉出自於寒門之家,自小高琦玉就沒了媽媽,父親為了讓這個家可以過得更好,常年在外地打工,而且高琦玉的學業也基本靠自己。但就是這樣的寒門之家,並沒有妨礙高琦玉的優秀,自小品學兼優的他,成績一直都很好,特別是進入到中學以後基本是學校中無敵的存在,在高中階段幾乎沒有花過錢,因為成績優秀,常常可以拿到獎學金。
  • 寒門雙胞胎同上清華北大,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處貧窮而不自知
    在高中的三年時間裡,父親每個周末都會抽出時間,從工地趕到學校,了解兩兄弟的學習、生活情況,鼓勵兩個孩子堅持下去。當兩兄弟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小學文憑的父親沒有什麼大道理可以說,只有一句話教育孩子:「挺住,這三年你們必須挺住」。
  • 寒門出貴子,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比較認同的。畢竟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境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有很大差距的。
  • 湖南「寒門"雙胞胎學霸為何能同時被北大清華錄取?
    與此同時,「雙胞胎學霸」、「寒門學子」這些關鍵詞都成了他們的代名詞。趙稞、趙棣兄弟都是來自普通的家庭,在這個人人都說著「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究竟是什麼支撐著這對湖南「寒門」雙胞胎考入中國頂級學府清華北大呢?今天,湖湘君就來為您揭秘!
  • 2020高考,寒門學子高分人數增多,就說明教育資源對學習不重要嗎
    這位同學同樣出生在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親在上海打工,母親文化水平很低,這樣的家庭條件,學習只能完全靠他自己了。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自律到了極點,早上6點開始學習,晚上11點睡覺。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一直在學習,從高一到高考,他一直是全校第一,拿下狀元也毫不令人意外。
  • 他713分考上清華,錄取通知書送到時,正跟母親在工地搬磚
    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沒有太多選擇的寒門弟子而言,「知識改變命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最早提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李嘉誠已經成了香港首富,一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商人。但早年也因家庭原因而輟學,靠著邊工作邊學習,才漸漸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看來,寒門弟子更是要加倍努力,才能實現人生的轉變。林萬東就是他所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