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了高富帥,也別當窮屌絲。
前些天,微博上一對雙胞胎學霸火了,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鄉村裡,兩兄弟的父親沒有文化,但是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十分清楚:
大山裡的孩子沒別的出路,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父親因為沒文化,也沒有什麼賺錢的法子,只有出賣苦力為兩個孩子賺取學費,為了讓孩子吃好點,父親在張家界景區工地一天背2噸多水泥,比其他人超出一倍。
在高中的三年時間裡,父親每個周末都會抽出時間,從工地趕到學校,了解兩兄弟的學習、生活情況,鼓勵兩個孩子堅持下去。當兩兄弟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小學文憑的父親沒有什麼大道理可以說,只有一句話教育孩子:「挺住,這三年你們必須挺住」。
這個貧苦的家庭知道,孩子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兄弟倆也很爭氣,學習也很努力,雖然剛開始因為城鄉差異,成績跟不上城裡的同學,但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績慢慢從倒數變成了上遊水平。
兩兄弟知道父母的辛苦,平時唯一的愛好就是學習,兩兄弟偶爾也會打打桌球放鬆一下。高中三年,兩兄弟從來不碰電子產品、電子遊戲,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沒有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兩兄弟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自律。這兩兄弟知道,他們基礎比不過城裡的同學,父母也沒有閒錢給他們報補習班,只有通過平時爭分奪秒查缺補漏才能打好基礎。只有比別人更拼才能彌補和別人之間的差距,才能趕上甚至反超他們。
更讓人欣慰的是,兩兄弟高中畢業了還利用高中的假期,對高中三年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為一個多月後的入學做準備。
皇天不負苦心人,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雙雙考取了680多分,同時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寒門學子」、「雙胞胎兄弟」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熱搜詞彙。
誠然,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孩子想要趕上城裡的孩子十分困難。同樣是80分,可能對於城裡孩子來說就是隨隨便便,但是對於鄉下孩子可能是永遠無法觸及的高分。
當城鄉差距、家庭差距過大的時候,自律就成了寒門貴子唯一的法寶。遍歷所有的成功人士,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自律,而且是高度自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註定失敗的,寒門之所以是寒門,寒在「教育理念」、寒在「讀書無用」、寒在「教育短視」。
上文的父親非常重視讀書,認為讀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趙稞、趙棣兩兄弟發奮讀書,在父親的鼎力支持下,兩兄弟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瑣事打擾,在父親拼命創作的安逸環境下,才考上了清華北大。
試想一下,如果父親認為讀書無用,並且帶著兩兄弟一起去工地打工,那麼我們今年還能聽到兩兄弟雙雙考上清華北大的美談嗎?答案是否定的。
寒門學子不難成功,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並且重視教育,這是唯一成功的途徑。
「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這個是實話。有錢人家的孩子從三歲就開始參加各種補習班,學習機構,會講話就學英語。到讀小學的年齡,有些孩子英語就有四級水平了,在家裡都和父母用英語交流,你寒門怎麼比?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境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對於農村學子而言,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且還是羅馬王子。但是,難道比不上你就不比了嗎?人家三代人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條件,你憑什麼認為十年寒窗比得過人家三代人的努力?
比不過不是你不努力的理由,你努力了起碼可以脫離貧窮的生活,讓父母和後代脫離寒門境地,不努力你就只能一輩子和貧窮緊密聯繫。
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全國的大中小學校在網上授課,按理說網課可以回放,還可以實時提問問題,雖然方式新穎,可也還是學得進去的。結果沒想到,這根無形的網線,把有形的學子分了個三六九等。
有些人在網課期間成績突飛猛進,成績力爭上遊,悄悄地拔尖。有些人因為沒有老師的監督,別人上網課的時候,他在吃吃喝喝,困了就睡覺,睡飽了就玩遊戲。一提問就說網速不好,攝像頭壞了;上課吃零食,躺著刷網課更是常態……
今年湖南省文科狀元何潤琪,高一時媽媽去世了,家境貧困,平時就靠父親和哥哥打零工維持生活,家裡還有年邁的奶奶需要照顧。家庭條件不好,一家六口,擠在農村瓦房裡,白日屋子裡都是黑漆漆的看不見亮光。家裡沒有電腦、網線、更沒有手機。
這種情況別說上網課了,就連打電話都十分困難。慶幸的是,班主任知道他的情況後,把自己的電腦手機借給了何潤琪,這時候何潤琪才能正常上課。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何潤琪考取了707分,名列湖南省第一。
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門,我們能靠的只有自己。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低的起點,不是為難你,你要你通過自己的一生去演繹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身處寒門而不自知。努力後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困難就放棄,還沒努力就放棄的思維。
這才是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