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2020-09-17 中國新聞周刊


時隔多年,清華大學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


清華園不久前正式迎新,今年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


隨著清華大學近幾年農村生源佔比逐年增加,長期以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有所回暖。然而,農家子弟上名校更容易了嗎?


比例


本科新生農村生源比例20.2%,這是清華大學近年來的新高。再往前看,2019年是19.3%,2018年是17.9%,呈逐年上升態勢。


不過,此前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清北等國家重點大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呈下降趨勢。


清華大學1990年的比例是21.7%。2000年,這一比例下跌至17.6%。2016年,348名寒門學子圓夢清華佔總招生規模的10.2%


北京大學類似,1985年農村新生比例高達38.9%,2005年跌至17.7%,2013年為14.2%


根據復旦大學每年發布的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09年至2015年,復旦大學的農村戶籍新生從未超過20%。


城鎮化導致的農村人口減少,並非名校農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因。北京大學教授劉雲杉曾將農村城市化的進度與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機率下降的速度進行對比,前者的速度要遠低於後者。


為彌補農村學子在獲取名校資源上的劣勢,清北等名校相繼開闢專門通道。清華大學2011年啟動自強計劃,北京大學2015年啟動築夢計劃。


2015年啟動築夢計劃當年,北京大學錄取農村學生比例達19.14%,一度逼近20%。不過,2016年北京大學錄取農村學生比例又跌至16.3%。


今年北京大學本部錄取2894人,國家貧困專項計劃錄取比例約佔6.6%,築夢計劃錄取比例約佔3.7%,合計10.3%。


身份


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2017年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是中產家庭的孩子,又生在北京,這些教育上得天獨厚的條件,農村學生沒有享受到。


熊軒昂道出的,是名校生家庭背景的轉換。名校大學生的主體,正由農村考生變為城市考生。


清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五位學者2013年的研究發現,中國貧困、農村地區參加高考的學生,上211工程大學、頂尖大學的機率,要比城市學生分別低11倍、43倍。


城市學生的井噴,暗含近年系列高考新政推波助瀾的結果。保送、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水平運動隊藝術團,諸多政策向城市學生傾斜。


位於一線或省會城市的超級中學,在這一浪潮中崛起,縣級中學則輝煌不再。全國知名的超級高中,每個省都有那麼一兩所,比如河南的鄭州外國語、四川的成都七中、陝西的西工大附中。


保送名額等機會,大多被各省超級高中包攬。陝西超級中學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清華北大在陝西自主招生名額的98.9%、保送名額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壟斷。


僅憑裸分進名校越來越難。以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為例,2018年清華北大在浙江共錄取約350人,裸分錄取18人,裸分錄取率5%。


與此同時,自主招生等漏洞百出,灰色地帶衝擊著高考招生的公平性。為給漏洞打補丁,今年自主招生運行17年走向終結,跨國高考移民也即「假留學生」遭到嚴厲打擊。


一直以來,高考唯分數論飽受詬病。然而,當素質教育全面鋪開,人們發現出身越底層的學生,上的學校也會越差


適應


今年夏天,「考古界團寵」鍾芳榮在引發社會熱議後留下一句話:自己的生活終究和別人無關。


鍾芳榮以676分考入北大,沒有選擇網友眼中「高薪熱門」「帶領全家脫貧」的專業,投身考古目標明確。其實更多的寒門學子,要在迷茫與不適應中度過名校生活。


北京大學學生資助中心2018年的調查顯示,50%的學生感覺自己缺乏自信並且不擅長社交,68%的人沒有明確的學業規劃。上海交通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半的自招考生可以很快適應校園生活,能達到同等水平的農村學子大約只有一成。


與城市學生的自招、保送不同,不少農村學子通過專項計劃進入名校。今年清華自強計劃錄取農村生197名,佔錄取內地學生數5.6%左右。


考大學時「殊途同歸」,進入大學後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還是「分歸殊途」。


由於綜合能力與素質的缺失,農村學生在進大學後缺乏長遠發展的潛能,心態失衡下稱呼自己為「小鎮做題家」,也叫做「985廢柴」。


這個出現僅三個多月的新詞,指的是那些通過高考進入重點高校,物理上離開了小鎮但精神上沒有辦法擺脫小地方的青年自稱,成為985、211大學生對自己精神世界略帶沮喪的描述。


拉開城市和農村學子距離的,不僅僅是貧富差距,還有城鄉差距的疊加效應。


學者黃燈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期高校並軌市場化改革之後,個人和單位直接對接,國家分配退場。成長是獨立的個體面對和融入龐大的社會的過程,現在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大的自由,也有更多具體的困惑和挑戰。


難題


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從甘肅國家級貧困縣走出來的張薇發言道: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那是她第一次意識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異如此巨大,短暫的失落也在心底埋下了改變家鄉教育現狀的種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東平指出,高等教育機會不公平,反映城鄉二元經濟發展不均衡。


發達城市名校雲集,但不論怎麼提高農村學子進清北的比例,終究只是一小撮群體。大量農村學生的歸宿,還是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


1999年高校擴招後,農村學生比率上升,2003年首次與城市生源持平。表面上看,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機會更多,事實上依然分布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的中下層,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以高考大省湖北為例,2002年至2007年5年間,本科院校錄取的學生中農村生源比例從53%提至56%,基本穩定。專科考生則從39%提高到62%,提高了23個百分點。


連專科都考不上或不願讀的大有人在。「蟻族」概念的提出者廉思,曾選取河北一座普通村莊作為研究樣本,年輕人終日混跡網吧、桌球室,濃縮著中國基層凋敝的教育現狀。


再下探至義務教育階段,很多農村孩子早早就退出了高考競爭。「農村教育行動計劃」曾開展8次大規模調查,追蹤了近2.5萬名學生,發現2013年貧困農村地區37%的人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而城市學生基本超過90%。


城鄉差距導致的教育不均衡,體現在城鄉之間的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師管理各方面,尤其師資差距,是導致教育質量的關鍵鴻溝。


從此角度審視,專家普遍認為,要讓更多的寒門學子成才,應該把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高專辦出質量和特色,而不是集中在頭部名校。


高校擴招後,普通高校文憑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寒門學子考大學不難,難在大學畢業後。


就像學子們吐槽的,如果不能改變命運,只好淪為「連985廢物都算不上的普通院校廢柴」。


參考資料:

《沒考上985, 就不配自稱「小鎮做題家」嗎?丨對話黃燈》,2020年9月4日,新京報書評周刊

《談從清華、北大的農村新生比例看教育公平》,2019年3期,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窮孩子沒有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201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相關焦點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既出「貴子」更出「人才」
    雲南貧困縣的高考神話:10年來上百人考上清華北大。新京報動我們視頻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和「小鎮做題家」等新詞將「寒門學子」話題帶入輿論場後,又一則新聞引發了公眾對「寒門學子」的關注——清華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據媒體報導,9月7日和8日,清華園正式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出「貴子」也出「人才」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此前一些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一度引發不小討論,擊中了很多人的痛點。2006年1月,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對國家重點高校進行了調查。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寒門不只出「貴子」也出「人才」
    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2020年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18年是17.9%;2019年是19.3%。這是近年來的新高。
  •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2017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很多人都在哀嘆階級固化,為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嘆息。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很多人又歡呼雀躍,為寒門仍能出貴子而愉悅。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以676分高居湖南文科第四名,被北大考古專業錄取,屢次登上熱搜榜。一名山村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勇敢地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 寒門再難出貴子?2020清華大學超兩成內地生源來自農貧地區
    曾經有句話叫「寒門出貴子」,但後來有人提出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早在九年前,2011年8月,有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一時間這種論調甚囂塵上。那麼,這種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有一點道理,但難免失之偏頗。
  •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今年清華大學的農村生源告訴你真相
    又是一年新生開學季,現在不提倡報導高考狀元,所以大家看到關於寒門貴子的報導比原來少很多,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農村泛濫「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讀書真的沒有用嗎?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清華大學作為全國TOP2高校之一,其生源狀況最能揭示農村孩子還有機會讀名校嗎這個論題。最近幾天,清華大學迎來了2020屆新生,3800餘名風華正茂的學子走進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清華園,誰人沒有一個清華夢?
  • 寒門仍出貴子!清華大學本科新生農村生源超兩成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清華大學始終堅持多措並舉,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力促教育公平。2020年,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降分錄取優惠認定人數及錄取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 寒門難出貴子?清華新生3800多人,僅兩成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
    能考上清華大學,自然是令人高興的,但是從考上清華的學生的來源情況來看,存在著分布不均的情況。寒門難出貴子?清華大學新生共有3800多人,僅兩成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但是我們仔細去了解這3800多名新生的來源後會發現,僅有20.2%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也就是僅僅只有兩成,而其他八成學生都來自於城市和富裕地區。近年來,通過國家專項計劃招生,清華大學實際上已經增加了在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招生力度,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和貧困地區生源的比例還是那麼低,著實讓人不安。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
  • 寒門與貴子:清華2020新生兩成以上來自農貧地區意味著什麼
    近日以來清華2020級新生來源地成為熱議消息,共計3500餘名清華新生當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比達到20.2%。西部地區各省份新生人數佔所有新生人數的26.6%。相較於前些年傳遍全網的&34;的討論,今年清華給出的數據可以說已經非常亮眼,用事實證明了農貧地區的孩子們同樣有機會進入中國的頂尖學府。
  • 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名校中農村生源越來越少,是這樣嗎?
    以前,寒門出貴子,是因為所謂&34;的基數大,大都是寒門。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寒門出的貴子很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寒門的基數小了。相比之下,寒門的教育資源,與非寒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應試大環境下,考試的英語成績,物理化學的實驗,寒門所處的學校,都無法滿足。要想考上理想的學校,更是難上加難。而城市裡學生,基數大,偶有貧困生,也很難拼過眾多的非寒門學生。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
  • 說好的「寒門難出貴子」,結果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
    「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年代被提得特別多,是因為人們隨著信息化發展,相互交流的機會多了起來,加之時代原因,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環境跟以前相比,教育資源懸殊是空前的。因此人們篤定「寒門再難出貴子」。隨著開學時間的到來,清華大學一則消息引爆網絡了。
  • 2020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高考能否成為寒門學子的命運一躍?
    「寒門出貴子」再受熱議進入九月,清華北大的新生報到,也頻繁被大家關注。9月7日和8日,清華大學本科新生報到入校,學校的花式迎新也頗受關注。新生共來自全國1100多所中學,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少數民族考生佔9.7%。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一時間,「寒門出貴子,高考改變命運」,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研究【摘要】「寒門」能否出「貴子」是近年來社會熱議的話題。本文從歷史的維度對「寒門出貴子」這一現象進行了系統考察,分析了當前寒門學子實現社會階層流動與上升的時代窘境,並從社會資源佔有、教育資源分配、家庭教育投入等方面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寒門子弟階層流動的逆襲途徑。
  • 不是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什麼情況?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為何在當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下,出現了這麼多寒門貴子?
  • 清華本科新生,農村及貧困地區僅佔兩成!寒門仍難出貴子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清華大學始終堅持多措並舉,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力促教育公平。2020年,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降分錄取優惠認定人數及錄取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 「留守兒童」被北大清華爭相錄取,寒門還能出貴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寒門難再出貴子,當下的教育已經不再單單是拼努力拼勤奮,成了一種多種資源的綜合比拼,更多的是拼資源、拼父母、拼投入,拼人際關係,但是,這幾天,一個留守女孩,考了全省第四名,被北大清華爭相錄取的消息,再次燃起了寒門父母,學子的信心,只要自身足夠的努力,寒門一樣可以出貴子
  • 感謝貧窮走紅網絡 寒門出貴子的故事還能有多少呢
    感謝貧窮的爭議還在繼續,大家又開始了「寒門出貴子」的討論。古往今來,寒門出貴子的案例有很多,但是也還有另外一種言論「寒門再難出貴子」。記得上大學時大三下學期臨近尾聲,輔導員召集所帶的所有班級的學生,開了一次大會,會議的主題就是寒門能否再出貴子。其實她只是想鼓勵我們考研,但是以這個話題作為了開始。
  • 寒門難道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不僅僅是指老少邊窮地區農村孩子還包括現在城市裡沒有相應的政治背景經商背景的孩子。貴子自古以來金榜題名時,榜上有名即為貴子。寒門終出貴子,這位正值18歲的女孩在她最絢爛的年紀開出了最甜美的果實。,「寒門」「貴子」再次引發大家的熱議,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在今年高考中兩人分別以687分、685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