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寒門難出貴子」,結果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

2020-09-09 桐溪學院

「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年代被提得特別多,是因為人們隨著信息化發展,相互交流的機會多了起來,加之時代原因,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環境跟以前相比,教育資源懸殊是空前的。因此人們篤定「寒門再難出貴子」。

隨著開學時間的到來,清華大學一則消息引爆網絡了。今年清華報到的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來自農村及貧困地區的生源佔比超過了20%!五分之一的新生是農貧地區的,網友們看完這個數字,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不是說好了寒門難出貴子?怎麼有這麼多新生來自寒門?

為什麼說寒門難出貴子?

首先我們正確認識到這個「寒門」的意思。「寒」不光指的是經濟貧寒,還指思想貧寒。

經濟貧寒,砸鍋賣鐵尚可勉強完成學業,只要肯努力,經濟條件一定會得到改善;但如果思想貧寒,那基本沒救了。父母貧窮慣了,把他的切身經歷和感想一一傳授於你,如果你全部執行,那麼你就是他們的傳人了,貧窮之後還是貧窮,寒門又怎麼會得到改變?

說好難出貴子,卻湧現出如此之多,會不會是古語佯謬

筆者剛看到這則新聞,也是被驚訝到。是呀,不是說好了寒門難出貴子,怎麼去清華的人當中竟然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出身寒門?難道是古人在騙我們?可是筆者自己也是貧困地區的,深深知道出個「貴子」是極為不易的。

網友的第一反應應該跟我差不多,我們除了驚訝之外,還是要細細思考一下這背後到底是古語佯謬還是我們的認知荒謬?

其實古語說得並沒有,我們的驚訝也沒有錯。問題是在於……

此「寒門」非彼「寒門」

這些入學「貴子」所在的「寒門」是比較泛化的,指的是農貧地區;而古人說的「寒門」則是指真正貧寒的獨個家庭。

地區和家庭雖然都是「寒門」,但實際差距卻可以非常大。比如筆者所在地區就是貧困地區,但是這裡的人真的有字面上這麼貧困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謂貧困、富裕,是對比出來的。好比一個班整體偏矮,也不能保障這個班就沒有高個兒。雖然很多學子來自農貧地區,但不一定家庭就十分貧寒。

人才出現跟寒門不寒門沒有關係,背後的付出是關鍵

其實,人才出現,跟他的出身是否寒門沒有多大關係,背後的付出才是關鍵。有個現象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越是富裕的地方,那裡孩子的學習拼勁其實是不如貧困地區的。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對吧。好比我們已經吃穿無憂,怎麼會為了一塊蛋糕而動心?但對於從沒吃過蛋糕的孩子來說,那就是他的動力,他默默努力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吃上大家都吃得上的蛋糕。

當然,筆者也認為家庭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一個人是否成才的,無論貧窮還是富裕,我覺得要恰到好處吧。怎麼樣才算恰到好處呢?剛好能激發孩子積極向上就算恰到好處。

小編想說

一直以來,其實我對「寒門難出貴子」這話是持質疑態度的,為什麼?我同樣認為「富門也難出貴子」。只是富門子弟失敗了有好的家庭兜底,人們看不出到底失敗沒有。而寒門子弟,如果發達了,是能引起人們新鮮感的,往往這種事也是少有,所以才會被總結「難出」。當然,這些都是一家之言。

那麼,對於清華新生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的現象,您怎麼看呢?

— END —

相關焦點

  • 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到骨子裡
    曾經有人說到:&34;,然而清華大學的學子卻演繹了一出寒門子弟&34;的故事。清華大學是我國的高等學府,能夠考進這所大學的學生都是全國各地的&34;。而今年,清華大學在內地總共錄取了3500餘名本科新生,而其中就有20.2%的新生來自於農貧地區。
  • 700多名清華新生來自農貧地區,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據報導,這兩天清華大學正式迎來了新一屆的本科新生,在3500餘名內地新生中,來自農貧地區的生源比例達到了20.2%,有700餘名。這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寒門出貴子的典範。  這些新生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前些年在網絡上引起很大反響的:「寒門再難出貴子」討論的無聲抗議。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
  • 不是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什麼情況?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為何在當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下,出現了這麼多寒門貴子?
  • 寒門與貴子:清華2020新生兩成以上來自農貧地區意味著什麼
    近日以來清華2020級新生來源地成為熱議消息,共計3500餘名清華新生當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比達到20.2%。西部地區各省份新生人數佔所有新生人數的26.6%。相較於前些年傳遍全網的&34;的討論,今年清華給出的數據可以說已經非常亮眼,用事實證明了農貧地區的孩子們同樣有機會進入中國的頂尖學府。
  • 寒門再難出貴子?2020清華大學超兩成內地生源來自農貧地區
    曾經有句話叫「寒門出貴子」,但後來有人提出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早在九年前,2011年8月,有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一時間這種論調甚囂塵上。那麼,這種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有一點道理,但難免失之偏頗。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既出「貴子」更出「人才」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作為對比,2018年是17.9%,2019年是19.3%。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 考上清華的高材生,工地搬磚賺學費,寒門再難出貴子?
    2011年,一篇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爆紅網絡。這一理論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網友紛紛跟帖說說,現代的教育的確是需要大量的金錢。孩子從在娘胎裡就開始燒錢,從備孕、胎教,再到補習班、興趣班。一個五歲的孩子,家裡的教育投資已經上了六位數。這是很多貧困家庭想都不敢想的。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80年代清華生源農村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佔5成,根據2020年清華生源調查,這個比例已經下降至20%。很多人感慨教育越來越不公平,譴責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我反而覺得「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2017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很多人都在哀嘆階級固化,為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嘆息。前幾天,據媒體報導,9月7日和8日,清華園正式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
  • 寒門難出貴子?北大開學現最小新生:高考696分,關鍵看父母
    寒門能否再出貴子,一直是很多人探討的話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人口不斷地減少,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教育也逐漸的在優化,我們的農村孩子考上一所大學,考上一所好大學,也變得越來越難了。所以也有人感嘆寒門難出貴子。
  • ...荷蘭證實新冠病毒動物傳人傳播鏈;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
    該大火導致目前正在因新冠疫情肺炎進行隔離的希臘最大難民營——莫利亞難民營中的超過12000名難(移)民緊急撤離。據萊斯沃斯當地消息,大火發生前難民營中曾發生因對疫情隔離不滿導致的難(移)民衝突。有數十名消防隊員及十餘輛消防車參與滅火,截止目前,滅火工作仍在進行,目前無人員傷亡報告。
  • 寒門難出貴子?清華新生3800多人,僅兩成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
    能考上清華大學,自然是令人高興的,但是從考上清華的學生的來源情況來看,存在著分布不均的情況。寒門難出貴子?清華大學新生共有3800多人,僅兩成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但是我們仔細去了解這3800多名新生的來源後會發現,僅有20.2%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也就是僅僅只有兩成,而其他八成學生都來自於城市和富裕地區。近年來,通過國家專項計劃招生,清華大學實際上已經增加了在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招生力度,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和貧困地區生源的比例還是那麼低,著實讓人不安。
  • 15歲被北大錄取的女孩,從留守兒童到寒門貴子背後的痛
    很多人都認為,如今的寒門,是越來越難出貴子了。前兩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引發了廣泛熱議。記者:你對於寒門出貴子這一說法怎麼看?一個寒門女狀元如是說。就在北京狀元「寒門難出貴子」論的第二年,河北棗強,一個不知名的貧困縣,有個叫王心怡的女孩以707分的成績被北大錄取,但她卻寫道:我很感謝貧窮。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雖然有許多寒門出貴子的實例,在《我是演說家》裡北大才女劉媛媛「寒門難出貴子」的演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那句"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但這也改變不了寒門出貴子只是少數人的故事。
  • 寒門難出貴子?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農村地區的孩子上一所好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中產階級家庭仍然生活在大城市中,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基本上,每年在高考中都提到「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今年寒門學子都特別爭氣。他們奪狀元、考清華北大,人數明顯增加。例如,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的雙胞胎兄弟,一個進清華、一個去北大。他們都是大山的孩子,家庭條件很普通,應該是大家口中的「寒門貴子」。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出「貴子」也出「人才」
    ■ 觀察家據媒體報導,9月7日和8日,清華園正式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港澳臺學生60餘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
  • 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工地打工少年買機票到清華園
    孫川在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一處工地,當了整整一個月小工,賺取學費、生活費。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他還在工地上打小工。9月8日,孫川出現在清華大學報到現場。孫川表示,他是9月7日從西昌坐飛機直飛北京的,機票是自己買的,對即將開始的新學期非常期待。
  • 心理:清華大學,貧農學子五分之一,寒門逆襲
    寒門走出的貴子,學習天賦和意志終究是重要因素。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 ,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男女生比例約2:1,年齡最小新生尚未滿15周歲。寒門的貴子中,其中今年比較出名和典型的一位。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四川考生孫川還在工地打工,詮釋了清華「自強不息」的校訓。9月8日,前來報導的孫川表示,他是從西昌坐飛機直飛北京的,機票是自己買的。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光明日報》曾在《「寒門難出貴子」是個偽命題》一文中指出,中國有句俗話,「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今天,我們自然不會為苦難粉飾、亦無須為逆境歌唱。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