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走出的貴子,學習天賦和意志終究是重要因素。
據悉,今年2020年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 ,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男女生比例約2:1,年齡最小新生尚未滿15周歲。
寒門的貴子中,其中今年比較出名和典型的一位。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四川考生孫川還在工地打工,詮釋了清華「自強不息」的校訓。9月8日,前來報導的孫川表示,他是從西昌坐飛機直飛北京的,機票是自己買的。
【資訊來源:北京頭條】,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每年高考都有這麼一個特殊群體備受關注,那就是各地考上清華北大等的學子。
其中,那些從寒門中,在各種資源和師資力量都不是很好的環境中,走出的寒門貴子,尤其備受關注。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賦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在克服各種艱難環境下,認真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的學子,尤其受到關注。
為什麼會尤其關注這類群體?
那或許代表了一種存在的奇蹟,一種在艱難環境中創造出來的奇蹟。
那或許代表了一種改命的可能,從平凡走向榮耀的一切皆有可能。
那或許代表了一種力量,一種生生不息,為千萬人所嚮往的向上力量。
那是一種榜樣,榜樣的力量,一直綿延不息,給千萬學子的樹立的榜樣。
寒門依然能出貴子!
從古至今,登高者,學達至極。
在學習這條路上,達到至極,學得更快,學得更好,學得更深。
同一個知識點,若是分理解層次,學渣和學霸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
對知識的理解的越深,我們掌握得就越牢固,越能記住以及更能靈活運用。
萬般知識和技藝,皆是如此的道理。
知識的理解程度是分級的。我們在社會中,已經深得其中真諦。
為什麼古人會有三重境界說?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對於學習來說,不也是同樣的道理麼!
所以,這些寒門學子,或許沒有優越的條件,當他們心思更純粹,信念更堅定。
在知識的學習上,若能夠領悟得更深、更廣、更好,那麼自然能在高考中鯉魚跳龍門。
人生學習之路,學達至極,成其大,登高巔峰。高考如此,其他任何學習亦是如此。行業領域專家,皆從知識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