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渴望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展現。這就有了人才的流動。
孫悟空上天庭,被封了個弼馬溫的官職,不僅本領沒處施展,還遭人嘲笑,他想啊,玉皇大帝本領也沒自己強,他做得了天庭皇帝的位置,自己就做不得?於是,回到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大旗。後被佛祖壓在五行山,又跟了唐僧去西天取了真經,終於找到展現價值的途徑。
設想一下,孫悟空要是一輩子都呆在天庭,他後來會成什麼模樣?天庭又會發展成什麼模樣?天庭的環境不適應我,那就換個地方唄。
當然,學校不是天庭,也不比天庭。這裡說的是人才的流動。
為什麼公立學校的教師要辭職去私立學校,難道呆在公立學校發揮不了他們的才能麼?
首先要聲明的是,這樣的現象不具有普遍性。並不是每個公立學校的教師都想辭職去私立學校,這些老師在公立學校也找到了能施展個人價值的崗位。但也不排除一部分老師內心是想去私立學校的,只是經過考量,最終還是留了下來。還有一部分老師,經過認真考量,辭去公立學校的編制,轉戰私立學校。這部分老師是怎麼想的?我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經濟因素。私立學校的待遇一般比公立學校的待遇高,這點毋庸置疑。私立學校要發展,必須兩手抓,一手硬體,一手軟體。軟體方面,招聘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是重中之重,只有擁有一支專業過硬的教師隊伍才能吸引更優質的生源,更好地推動學校的發展。直接從公立學校招聘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是一條捷徑,要想找到這樣的老師,那你開出的條件肯定要相當誘人,不然人家憑什麼來你學校。所以,老師想啊:我當然想拿更高的工資啦。
第二,地域因素。私立學校一般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帶,從一線城市裡發展,到現在三四線城市也大量出現。大城市擁有各種優質的資源,更適宜人類的生存,從個人的人生規劃、家庭的建立和維護、子女的教育等等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而私立學校在這些資源上無疑在建立初始就已經站在制高點上。所以,老師想啊:我當然想在更好的環境裡工作啦。
第三,工作因素。公立學校的教師,因為在體制裡,會有很多無關教學的工作,這點讓很多教師極為的討厭。另外,公立學校一般建校時間較為悠久,人員配置難免會出現排資論輩的情況。而私立學校建校時間一般不是很長,教師都是憑實力競爭進來的,要想出成績,要想得到更好的待遇,那就真刀真槍的幹,更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所以,老師想啊:我當然想我的能力能得到證明啦。
論其因素,當然不止這幾點,我只是從這幾個方面儘量站在這些老師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那你問我支持這些老師嗎?當然支持,但不支持每個公立學校的老師都跳槽到私立學校,畢竟人人不都是孫悟空,那不現實。解釋一下,這裡提到孫悟空,不是說跳出公立學校的都是本校裡最為優秀的,留下來的人就不優秀,天庭裡不是還有王靈官及雷府眾將跟孫悟空打得不分勝負嗎?
人才的流動能打破制度下的一潭死水,讓僵硬的機制鬆動,變得有活性。不過,這樣的流動,可能會導致教育的不平衡。中新社就報導說,吉林大學流失的人才可以再辦一所「211」大學,蘭州大學流失的人才可以再辦一所蘭州大學。這是另外的話題了,這裡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