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農村學校獎教助學表彰會接近尾聲的時候,村支書問校長:「聽說我們學校因為英語老師經常更換,好多學生都轉學到中心校去就讀了,這是什麼情況?」老師們說沒這回事,只是轉學一兩個而已,並非「好多」學生轉過去。
其實在一些農村小學,別說普通學生,就是教師讓自己的子女前往鄉鎮中心小學就讀的並非個例:相當多的農村基層小學老師每天早上把自己的孩子接送到鄉鎮中心校就讀,然後中午寄讀在校園周邊,下午又一次去接送孩子,有的老師甚至不顧路途遙遠,風雨無阻這樣去做同樣的事情。
是這些老師閒得無聊才這樣做嗎?當然不是。農村基層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就拿我所在的學校來說,我們學校年紀最輕的是體育老師,最年輕的主科老師就是我,一個年齡達到38歲的油膩中年人。可以說,教師隊伍「斷層」不單單是我們學校的特色,而且還是很多農村基層學校的特色。校長說,我們學校再過五六年,教師會嚴重缺編,因為到時候會有一大群老師會在那一兩年同時退休。
每年,農村基層學校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學生「跳出農門」,前往鄉鎮中心校或者縣城、市區的學校就讀,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都還算不錯。農村學校如何留住優秀的學生?其實「妙招」就是:把優秀的教師引進來。
我們知道,農村地區的學校,一些優秀的教師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一些專業素養不錯的老師,一些教學能力比較強悍的老師,往往比較容易受到鄉鎮中心校、縣區實小、城區實小或者中心校的「招安」,逐漸完成讓農村學校心疼的「遷徙」行動。
農村的優秀教師越來越少,農村學校的吸引力自然就越來越弱,於是優質生源流失的程度也就越來越快。為農村優質生源的流失「緊急剎車」,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住農村的優質師資力量,甚至要想辦法把優秀的教師引進來,那麼農村基層學校的教育生態自然就會越來越好。
城裡的老師要評更高一級的職稱,只要到農村基層學校支教一年,也就是「鍍金」一年就可以如願以償;而農村的一些優秀教師大半輩子堅守在農村基層學校任教,但是他們別說一年後評上副高,就是18年甚至20多年教齡也還是初級職稱的也並非沒有,原因只有三個字——「沒職數!」沒有職稱評聘的名額,農村教師不管有多麼優秀,終歸與更高一級的職稱無緣。
如果大半輩子紮根在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在職稱評聘方面「一路綠燈」,如果農村基層學校的優秀老師不會為三鬥米而折腰,如果農村基層的優秀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有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他們還會背井離鄉去其他學校任教嗎?
救救農村學校,提高農村基層教師的待遇,讓農村基層學校的老師在職稱評聘方面少一點後顧之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