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來自美國的黛博拉·肯尼博士創辦的特許學校「哈萊姆鄉村學校」震撼了全美教育界,紐約時任市長麥可·布隆伯格稱該校為「美國傑出典範」,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親赴她的學校後,呼籲全美學校都應以之為楷模。
在哈萊姆鄉村學校,學生幾乎是清一色的公立學校「學渣」,但進入哈萊姆鄉村學校之後短短幾年,這些學生進步神速,學習成績名列紐約州榜首,學生品格教育更是出色,校園欺凌事件為零。
黛博拉說:「在這十年裡,人們不再將教育的失敗歸因於貧窮、家長或特定的課程設置,大家普遍明白了在孩子的教育中,人才——出色的老師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黛博拉·肯尼在其回憶錄《奇蹟學校》一書中說到:「老師們是優秀的腦力勞動者,而腦力勞動者只需要管理者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自主權,就會產生生產力,可現在卻被當成體力勞動者一樣對待。我們應當停止對老師工作的限制,把他們提升到正確的位置——作為腦力勞動者來對待。」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其著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清晰、系統地揭示了教師自主權的重要性和美國教育體系中最關鍵的因素。該書中說:「體力勞動者需要管理者明確告訴他們如何去做,才會有生產力;但腦力勞動者只需要管理者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自主權,就會產生生產力。」
黛博拉認為,教育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非常需要、也應該得到優質的教育;學校不是一個可以設計和複製的產品,想糾正美國公共教育系統,唯一的方式就是學校要吸引、支持並鼓勵有才能的老師。
正是優秀老師成就了優質學校。優秀學校的唯一共同要素就是:教職工都是有才能且工作積極的人,而優秀學校的每一位卓越教師都是無法複製的,優秀教師都關愛孩子、重視教學質量、享受教學過程,而不是想著早早下課回家或者機械地完成工作。
黛博拉花了十年時間去尋找一個答案: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優秀的老師?
她認為,教育的重點不在於開發產品,而在於培養教育人才,而老師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優先提高教師素質,解放教師。
但培養優秀教師並不容易。
迄今為止,我們的教育主要還是沿襲遠古教育的範式,主要依靠教師的個人能力及其教學經驗,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判斷和制定教學策略。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就是要將老師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尊師重教,把老師當作創新者和創造者。
我國擁有龐大的教育體系,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逾2.8億人,擁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達1732萬人,其中包括數百萬鄉村教師、近百萬特崗教師、數十萬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地區的支教教師。
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教師隊伍,教育的進步也離不開教師隊伍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養,形成了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組織、慈善機構和社會力量主辦,以及市場化師資培訓機構參與的三大教師培養模式。
第一類是由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發起的各類教師進修研修活動,以及組織設立的各級師資培訓中心。
比如著名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該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國培計劃」全面啟動十年來,已培訓各級各類教師超過1600萬人次,有效提高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保障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師資提升。
今年3月4日,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做好「2020年國培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按照計劃,今年「國培計劃」將分層分類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青年教師助力培訓、骨幹教師提升培訓及教師培訓者團隊研修和校園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及專題培訓。
根據要求,今年的「國培計劃」將重點圍繞學科育德、學科知識體系、課堂學習指導與有效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等方面完善培訓課程設置,並增加網絡研修比重,推進教師校長自主選學,實施混合式研修,同時還將實行任務驅動教學,突出教師參與,強化教師實踐,注重成果產出。
此外,國內還有諸多由主管部門協調組織各高校和廣大教育名師,設立的各級各類師資培訓中心,如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北京市幼教師資培訓中心等,它們有力促進了我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第二類,是由各類公益慈善機構組織發起的各種形式的教師發展活動。
比如今年2月,為響應國家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名師之路」攜手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及知名專家,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網上教研活動——「著名特級教師網絡公益直播課程」,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受到全國各地教師的歡迎和一致好評。
又比如「西安當代名師教育研究院」,該院作為經西安市政府相關部門批准、由西安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其宗旨是積極做好名師推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展教育資源交流,其主要業務包括名師之路、區縣教育、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等方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中國而教」( Teach Future China,「TFC」),其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是一個依靠基金會等社會機構、企業和個人資助運作、致力於改善我國農村教育的公益項目。項目支持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學校全職任教兩年,期間提供持續而系統的培訓,培養和集結關心教育的優秀人才。
第三類,則是日益興起的市場化師資教育培訓機構,它們為我國師資培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內容、方式和渠道。
北京教培師訓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教師教育網」,該機構秉承「伴隨教師終身學習,成就教師專業發展」的宗旨,為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系統培訓服務,現已擁有中小學各學科領域的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教研、課例等多門類的教師培訓課程;
又如京師教培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的「全國教師培訓網」,其作為專業的教師繼續教育服務平臺,通過網絡遠程教師培訓,形成更為有效的培訓模式,分享各類教學和培訓資源,實現教師隨時隨地的終身學習;
此類師資教培機構還有如大視野教育集團,該公司聚焦於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業務涉及教師培訓、教育圖書、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教育媒體、教育高峰論壇、國際教育、辦學服務等各個領域,形成了12家子公司、8個國內培訓基地、3個海外培訓基地、62個子/分公司和辦事處的規模。
某師資培訓機構部分課程展示
此外,市場化的師資教培機構還有德立教育(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招教考試培訓、特崗考試培訓、教師資源平臺)、山香教育(中國教師一站式服務平臺)、易漢語(國際漢語教師培訓中心)、我愛教師網、易公教育、當老師、教師在線、益師在線、超格教育、Are Talk、優路教育、學府北辰、雪天教育、科文教育、華邦教育等。
教育創新不僅包括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課堂管理、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也包括教師培養機制、師資培訓組織形式等方面的創新。
前方,任重而道遠;我們,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