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學校,存在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邊是農村優秀教師爭先恐後的進城,另一邊城市優秀教師被要求下鄉。優秀教師「進城」和「出城」之間,給我們什麼思考?又給基層教育帶來什麼影響呢?
我國城鎮化規模越來越高,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也選擇把子女帶在身邊上學,大量的農村學生湧進城市學校,使城市學校「學位」難求的現象更加嚴重,甚至在很多縣城中小學校,大班額、超大班額現象非常突出。學生的增多就需要更多的中小學教師,特崗教師和各地招聘教師大多被分到農村學校,城市學校通過選拔考試,讓農村優秀教師進城。
由於農村中小學生活條件艱苦,很多符合條件的年輕教師紛紛選擇考進城區教學,可謂是爭先恐後。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縣管校聘」改革是為了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不管是「末位淘汰制」,還是強制輪崗,如果沒有相關的配套制度,能保證的城市真正的「優秀教師」下到鄉村學校嗎?即便真是城市的「優秀教師」,到了鄉村學校後,難道就不會出現「水土不服」嗎?「縣管校聘」如果操作不當,可能使城鄉學校教育質量不均衡的程度更加嚴重。
從2020年開始,城市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城市教師為了晉升職稱,要到農村學校支教一年,這種帶有「功利性」的支教,效果很難保證。
讓城市優秀教師走出城市,很多情況下是被逼無奈。
縣城學校選調農村優秀教師都有這樣的條件:在農村學校工作夠5年以上(國家要求特崗教師必須在農村學校服務三年)。試想一下,剛剛上班的年輕教師沒有工作經驗,拿農村學生「練手」,五年時間成長起來後,優秀的鄉村教師被選調進城,然後再一批年輕教師來到鄉村學校,如此往復,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
不管是「縣管校聘」,還是支教活動,真正的城市「優秀教師」很難到鄉村學校。
農村優秀教師進城,城市優秀教師出城,這「一進一出」帶給農村學生的影響,值得相關部門反思!
我是教而育之,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也感謝您的關注、轉發、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