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在臨床藥物研究中的神奇作用

2020-12-20 生物谷

美洲大蠊 ( Periplanetaamericana) 屬昆蟲綱,蜚蠊目,蜚蠊科,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 3.5 億年,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強、最古老、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昆蟲類群之一,其體內無疑具有最優秀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特殊生理機制。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味鹹寒,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痺,內寒無子」,將之列為中品,屬於既能治病,又能養身的中藥。臨床應用,歷史久遠,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

本草綱目

》記載,「蜚蠊,行夜,蛗螽三種,西南夷皆食之。」,《唐本草》中稱美洲大蠊「食之下氣」,《名醫別錄》記載其「通利血脈」。藥用昆蟲是中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應用昆蟲類中藥治療疑難病證,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經驗,且資源豐富,潛力巨大。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藥物學家李樹楠教授就開始以美洲大蠊為原料藥做藥物研究,首創了從一種動物原料藥中提取分離出有不同治療作用的多種新藥的連環工藝技術,發現了康復新液對組織和細胞的修復再生作用,研製開發出康復新液。


藥理作用


康復新液是從美洲大蠊提取液中分離和精製而成的生物製劑。主要成分為多元醇類及肽類活性物質,含有 18 種胺基酸。康復新液創面修復作用從藥理學角度分析,康復新液富含多元醇類和多肽( 表面細胞生長因子 EGF) ,能促進表皮細胞生長和肉芽組織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面壞死組織脫落,加速創面修復。


康復新液還含有粘糖氨酸,能增強巨噬細胞和 NK 細胞 ( natural killer cell) 的吞噬能力,分泌類白細胞介素、幹擾素、白三烯等物質,消除炎症水腫


臨床觀察表明該藥有抗炎、消除炎性水腫的作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迅速修復潰瘍面,縮短傷口癒合時間


現代研究證實,康復新液通過抑制蛋白質及 RNA 的合成,達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應減輕,滲出減少,從而促進創面癒合,且有對皮膚的刺激性小,滲透力強的特點。



第三軍醫大學學者研究發現康復新液可明顯促進合併放射性損傷傷口的癒合,其促愈作用可能與促進巨噬細胞( Macrophage) 離子通道開放而促使細胞功能激活有關。康復新液能改善中性粒細胞 ( Neutrophils,Neu) 的自發運動和趨化運動功能,使傷口周圍 Neu 數量增加和趨化功能增強,吞噬功能明顯提高,利於創面清理和傷口的修復,這是康復新的促癒合作用機制之一。損傷的中性粒細胞( Neutrophils,Neu) 對其傷口癒合啟動和肉芽生長有關,康復具有調節 Neu 潛在促愈啟動的作用傷後傷口局部細胞數量減少和表皮細胞中表皮細胞bFGF含量下降是合併放射損傷後創面難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復新對傷口的細胞遊走、增殖及表皮細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肺結核病為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特異炎症,其治療主要通過抗結核藥物的殺菌作用,而康復新對非特異性炎症有一定消炎作用。康復新對空洞型肺結核,能促進病灶吸收,加速空洞縮小及閉合,且無明顯毒副作用


康復新液還能消除炎性水腫及提高免疫力,其藥效穩定,故在服用抗癆藥物的基礎上輔用,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痰菌的陰轉率,減少服用抗癆化療藥品的毒副反應,增加患者免疫力,彌補了單純西藥化療的不足之處,並與化療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有學者提出惡性腫瘤的發展可能和身體防禦機能的破壞、細胞免疫的缺陷、兔疫監視失敗以及機體抗腫瘤生長潛力的減少和不平衡有關。按此觀點,腫瘤患者術前細胞功能全部低於正常值以下,且

腫瘤

越大,免疫功能值越低。術後使用康復新,病人免疫功能都提高到正常值以上,且 2年內癌症無復發現象。因此,康復新可能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可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抗癌和預防復發的目的,不失為一種配合手術治療癌腫的有效良藥。


藥用品種


蜚蠊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昆蟲,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種類繁多,據報導,全世界有5000餘種,我國分布的有 250 餘種。美洲大蠊是蜚蠊科唯一有標準的可以入藥的品種等的乾燥成蟲。面對上千種殺滅劑以及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該昆蟲群體依然生存繁衍,顯示蜚蠊的生命力極強,其體內或具有某種特殊物質和特殊功能。



隨著對傳統中藥資源開發研究的需求與重視,從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我國醫藥工作者對以美洲大蠊為原料研製的康復新液等新藥相繼問世,廣泛用於臨床防病治病,療效顯著。


好醫生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康復新液溶液劑,並建立了國內首個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科學規範的養殖技術,規模化繁殖飼養,控制藥材來源的質量。為了保證其藥品品質和進一步研究,2016年12月10日,由中國中藥協會會上,主辦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好醫生集團

和四川大學共同發布了康復新液及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揭示了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美洲大蠊的基因組圖譜。該研究為美洲大蠊實現種源基因鑑定、優化種源及養殖技術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後

基因組學

研究將使美洲大蠊科學研究產生革命性的飛躍,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相關新藥研發,帶動美洲大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今後動物類中成藥的科技加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已知美洲大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蛋白質含量高達 57%,含 17 種以上胺基酸,其中 7 種為人體必須胺基酸: 蛋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2種為半必須胺基酸: 組氨酸、精氨酸;肽類,已分離鑑定的神經肽有 50 餘種,如抗菌肽、咽側體神經肽、肌抑制肽、肌刺激肽、焦激肽;脂類,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1. 9%,豐含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卵磷脂、蟑螂油;糖類,如粘多糖;酶類,如蛋白酶、酯酶、澱粉酶、消化酶;信息素: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維生素 (B1、B2、C),細胞色素 (a、b、c),輔酶 A,甲殼素,鞏膜素,幾丁質及鈣、鎂、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須的物質。



好醫生康復新液原料藥材為美洲大蠊,其GAP養殖基地分別於2010年、2013年兩次獲得國家工信部中藥材扶持項目立項支持;2011年,好醫生美洲大蠊及康復新液科研項目獲「華夏科技一等獎」。2014年,康復新液被國家科技部等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好醫生通脈養陰生肌法治療慢性難癒合創面的循證醫學及產業化研究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李時珍醫藥創新獎」,2016年,好醫生康復新液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納入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成藥大品種標準化建設項目,好醫生集團中藥大品種康復新液系統創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好醫生康復新液獲第十二屆百姓安全用藥「品質智勝獎——最受臨床信賴品牌」,好醫生集團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榮獲國家

智慧財產權

局頒發的「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2018年「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排行榜,好醫生康復新液上榜,位列消化領域第一名。

相關焦點

  • 重慶一女子服藥後發現吃下去的竟是美洲大蠊蟑螂提取物
    ­  藥品含有蟑螂提取物­  「藥品成分上寫著『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物』,我很好奇這究竟是什麼。」陳女士說,自己看到美洲大蠊,頓時來了興致,於是便用手機在網上搜索。­  搜索結果顯示,美洲大蠊就是俗稱的蟑螂,知道真相後的陳女士瞬間感到噁心,差點嘔吐。
  • 好醫生康復新液 - 美洲大蠊生存力強,斷頭也能活_養生貼士_育兒...
    美洲大蠊身體結構很特殊,即使無頭仍能存活9天。曾有一個科學家在做實驗時把一隻美洲大蠊切掉頭部,過了一會發現原本在實驗臺上的蟲子不見了。1周後他偶然在一個廢紙簍發現了這隻無頭的蟲子,這時候它不僅活著,還產下了卵,並且還孵出了幼蟲。  有一種「黑兇」病毒,昆蟲非常容易感染並死亡,但是美洲大蠊從不會感染,它的免疫系統與一般昆蟲相比也有特殊性。
  • 室內體型最大的蟑螂-美洲大蠊
    【形態】美洲大蠊是室內蟑螂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蟲體長35~40mm,體呈紅褐色。翅發達,雌蟲翅伸展剛好蓋住腹部,雄蟲翅伸展超過腹部。雌雄蟲爬行速度很快,飛行能力弱。美洲大蠊具孤雌生殖能力,在高溫情況這種現象更常見。美洲大蠊一般晚上9點出現活動,12點到凌晨1點達到高峰,凌晨5點活動終止。美洲大蠊3~4月份開始活動,5~7月達到高潮,而在8~9月會出現第2個活動高峰。10月份減少,11月下旬消失。在上海和江浙地區,美洲大蠊的季節消長與該地區的黑胸大蠊的季節消長相似。美洲大蠊以若蟲、成蟲和卵鞘越冬。
  • 《本草中國2》全新展現中醫藥文化 講訴美洲大蠊的奧秘
    在《本草中國2》紀錄片中,就講訴了北京通州的公交車司機孫師傅的故事,孫師傅在30年前患上嚴重的食管潰瘍,在配合以美洲大蠊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康復新液口服,並佐以中藥湯劑調理3個月後,孫師傅的食道潰瘍徹底消失,並且,藉助藥物的預防輔助,孫師傅的食道潰瘍再也沒有復發。
  • 康復新液的作用與功效
    康復新液,是外科用藥,主要成分為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物。本品為淡棕色的液體;氣微腥臭,味甜。那麼康復新液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在廁所遭蟑螂圍攻,中國學者轉而發起研究:發現斷肢再生奧秘
    研究團隊比較了美洲大蠊、白蟻和果蠅之間的上述感受器的基因家族。美洲大蠊基因中一共發現154個嗅覺感受器,是其它參照物種的兩倍。研究團隊認為,嗅覺感受器的擴張幫助美洲大蠊更易追蹤到食物,尤其是美洲大蠊最喜歡的發酵食物。
  • 《小喬治的神奇魔藥》中的藥物毒理學分析
    《小喬治的神奇魔藥》中的藥物毒理學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00:02 英國皇家德比醫院Graham Johnson團隊對《小喬治的神奇魔藥》中的藥物進行了毒理學分析。
  • 盤點臨床試驗中的抗抑鬱症藥物
    兩個安慰劑對照研究已經完成,現正積極超募受試者開展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膽鹼能調節劑腦中高膽鹼能狀態可能是抑鬱症的另一成因,所以,抗膽鹼能藥物在抗抑鬱治療中或有一席之位。強生公司正開展一項臨床試驗評價 Sirukamab 輔助治療的抗抑鬱效果。神經激肽 - 1 受體 (NK-1R) 拮抗劑多次臨床試驗結果均顯示,阿瑞匹坦和卡索匹坦的抗抑鬱作用都未能優於安慰劑組。
  • 單抗藥物最新臨床研發進展 - 癌症研究專區 - 生物谷
    在單抗藥物中,風頭正勁的PD-1/PD-L1抑制劑就屬於單抗藥物,是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研究的熱點。已上市的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屬於PD-1抑制劑,主要用於黑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對腎細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療效還在大規模臨床試驗中。
  • 高血壓藥物的神奇作用!或能治療其它多種疾病!
    同一研究小組先前的研究發現氯沙坦在乳腺癌和胰腺癌動物模型中的作用相似,相關實驗療法目前正處於臨床II期。我們知道,癌細胞通過生長,以及它們產生的細胞外基質分子所施加的固體壓力會壓縮血管,從而減少藥物和氧氣向腫瘤的輸送,」作者說道,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誌上。 「細胞外基質本身可以阻止高分子量藥物穿透腫瘤,血管緊張素信號傳導有助於基質形成。
  • 炎症性腸病——處於臨床前的小分子藥物研究進展
    針對IBD的小分子藥物已成為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現對處於臨床前研究的IBD藥物進行綜述。1合成三萜類化合物合成三萜類衍生物(如CDDO-Im/CDDO咪唑化物)可以抑制STAT3和 NF-kB 通路的激活。此外,合成三萜類化合物也能夠上調Nrf2的表達,及上調抗氧化酶的水平如血紅素加氧酶-1 (HO-1)。
  • 一分鐘讀懂藥物臨床試驗
    隨著各種抗病毒藥物的湧現,也讓臨床試驗這個屬於醫藥研發領域的專業詞彙高頻地出現在很多抗疫新聞中。 什麼是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願者)進行藥物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揭示試驗用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
  • 麝香保心丸的功效與作用很神奇!《自然》雜誌子刊發文揭秘
    近日,《自然》雜誌子刊《實驗室研究》(Laboratory Investigation)針對麝香保心丸的功效與作用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揭示此藥具有促進缺血心肌治療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機制。研究顯示,其可通過20-HETE調控EPCs(內皮祖細胞:是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促進血管新生。高藥物濃度時還具有誘導主動脈環內皮細胞出芽的活性作用。
  • 國家癌症中心與CDE聯合發布2019中國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數據
    提升抗腫瘤藥物研發水平、促進腫瘤患者藥物可及性、加快抗腫瘤藥物可獲得性是醫藥企業、各醫療機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加快藥品上市審評審批、促進新藥研發和仿製藥發展。自2016年起,我國抗腫瘤藥物研發創新和臨床研究迸發勃勃生機,各機構項目承接能力和臨床試驗水平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