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已演變成三種,最原始的一種以美國居多

2020-12-17 騰訊網

小小的新冠病毒,卻在全球掀起這麼大的波瀾,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新冠病毒到底有多少秘密,也有待科學家們揭開!

4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的生物和醫學研究者們通過對新冠病毒的基因分析研究發現,該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變異成了3種不同的毒株,具有明顯的區域人群分布特徵。

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將其分為A、B、C三種新冠病毒類型,其中與蝙蝠和穿山甲身上發現的新冠病毒的祖系病毒最為接近的被稱作A型,因此A型人也被全球認為是最早最原始的新冠病毒,並且認為它是本次疫情爆發的根源,而B型病毒是由A型衍生而來,但是被兩個突變產生的差異分開,C型則又被認為是B型衍生出來的。

根據這三種病毒的不同,研究者們繪製出了新冠病毒在全球擴散傳播的地圖,發現A型新冠病毒以美國和澳大利亞居多,也就是說在美國和澳洲的新冠患者中發現的病毒的主要類型也是最原始最早的新冠病毒類型,我國武漢雖然也有少部分,但武漢新冠患者的病毒樣本中更多的是B型新冠病毒,該型病毒在中國和韓國等國家中較為普遍,但A型和C型較少,而C型病毒則在歐洲較為普遍,而A型和B型較少!

那麼如果以病毒的主要類型來區分的話,則可以認為美國和澳洲的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更早,我國和東亞國家居後,歐洲稍晚。所以英國劍橋大學的這篇研究論文還被不少網友認為是我國不用再為病毒源頭背鍋的證據,不過由於論文中稱武漢早期新冠患者也有少部分A型病毒,因此還不能這樣認為。

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還發現新冠病毒「正在快速突變,以適應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統抵抗力」,說明這種病毒的確很狡猾很強大,它的形成和所具備的強大功能還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

《南方都市報》4月11日文章《新冠病毒在全球變異成3種毒株!專家警告正在快速突變》

《封面新聞》4月11日文章《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最普遍》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已變異!英國劍橋大學發現3大「毒」族,美國最接近源頭
    近日英國科學家公布了部分研究結果,如今的新冠病毒已經產生了變異!有跡象表明病毒煩人變異還在持續中!有三種變異類型已經被發現,最早的變異體就是來自於美國患者提供的病毒樣本!
  • 劍橋報告:「爆發根源」新冠病毒在美國最普遍,其他國家多是變種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通過對病毒毒株基因研究來溯源病毒來源就成了重中之後重。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新冠病毒是一種來自於大自然的病毒,蝙蝠或和穿山甲都可能是病毒的原始宿主,然而通過一種中間宿主傳給了人類,但是疫情最早在哪個國家出現的無法確認。
  • 劍橋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原始病毒廣泛存在於美國和澳大利亞
    劍橋大學發布病毒溯源,根源多見於美澳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新冠病毒分為A、B、C三個變種。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
  • 新冠病毒到底源於何地?劍橋大學最新報告溯源!
    — 彼得·福斯特要點搶先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了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新冠病毒的進化歷史,原始冠狀病毒在世界上有三種不同但關係密切的變異:A型、B型與C型。A型病毒與在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原始冠狀病毒最接近,有兩個感染亞群:一個與武漢部分病例相關,另一個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很常見。
  • 英劍橋大學確認,全球有三種不同病毒,中美都存在最原始毒株!
    英國劍橋大學分析了從去年12月到3月份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的發展史,發現了三種不同的密切相關的毒株,對這些類型毒株分析表明,最原始A型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和蝙蝠向人類傳染,研究人員發現,A型病毒最大的流行地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總共有超過40萬例的COVID-19病例!
  • 劍橋大學研究成果出爐:原始毒株在美國最普遍
    就在最近,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給出了自己的研究進展,只不過這個答案顯然有些過於「有趣」:根據劍橋大學的溯源追蹤顯示,最原始的一種毒株在美國最為普遍,甚至遠甚於中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實際上並非是同一種,而是變異分化成A、B、C三種類型。
  • 新冠病毒和美國有關?劍橋大學福斯特博士這樣解答
    新冠病毒和美國有關?劍橋大學福斯特博士這樣解答!國際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學術期刊,名叫《美國科學院報》。近日,在《美國科學院報》上,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美國科學院報》上還顯示,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彼得.福斯特!
  •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於...
    CGTN獨家專訪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4月8日,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 病毒從何而來?劍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源頭來自於美國或澳大利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關於新冠病毒從何而來的爭論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其中流傳最廣泛的則是日本和俄羅斯,指責去年底至今年初的「美國流感」就是新冠疫情,以及美國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是自然形成的2種說法。
  • 專訪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要分析起源,更多蝙蝠來源病毒序列...
    這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其實並非同一種,而是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分為A、B、C三個類型),且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不同。研究結論稱,遺傳序列較為原始的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由A型突變而來的B型毒株,後者在東亞國家病例中更為普遍。
  • 劍橋大學最新論文實錘新冠病毒源自美國?這篇文章分析清楚了
    2他們發現全球感染人類的病毒可分為ABC三個類群。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裡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 近日,一項來自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團隊的研究引發熱議,他們從新冠患者分離的第一批160個完整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起源可能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武漢患者。
  • 美國確診突破68萬,劍橋大學公布新冠病毒起源證據!
    論文由來自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撰寫,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新冠病毒的起源簡圖 個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組的數據,發現了三個主要SARS-Cov-2變體,並根據胺基酸變化不同將其命名為A、B和C型。
  • 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劍橋大學最新發現:「零號病株」出現在美國!
    4月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了一篇題為《病毒的相關變種和傳播路徑》(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的研究文章,第一作者為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①
  • 劍橋最新論文實錘新冠病毒源自美國?這篇文章分析清楚了
    來源:格上理財1、這篇論文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中提取了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組成了系統進化網絡。2、他們發現全球感染人類的病毒可分為ABC三個類群。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裡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
  • 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這份新冠病毒變種報告分析了從病患身上取得的前160份完整病毒基因組,得出新冠病毒通過突變產生的不同病毒譜系: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而A型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在武漢更常見的是從A型突變的B型毒株。另外,由B型變異而來的C型主要出現在歐洲。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上觀
    12月9日,義大利《共和國報》報導稱,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位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早在今年6月,義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曾在官網發布報告稱,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和都靈,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便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新華網  作者:梁海燕  2020-12-22 美國新冠疫苗和藥物攻關計劃「曲速行動」首席顧問蒙塞夫
  • 劍橋博士:原始病毒是A型,而武漢蔓延的多是B型以及變種C型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 英媒稱,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新冠病毒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的基因變化圖,發現了三個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9日報導,對毒株的分析顯示,A型——由蝙蝠經穿山甲傳染給人類的原始病毒——並不是在中國最常見的毒株。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
  • 研究稱新冠病毒更早版本在美國更常見,劍橋這篇論文有何結論?
    4 月 8 日,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的更早版本在美國更多見,而在武漢少見。論文通訊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任職於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其研究方向為人類的史前起源和祖先。該研究分析了 160 個完整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根據突變分析,研究人員將新冠病毒分為 A 型、B 型和 C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