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最新論文實錘新冠病毒源自美國?這篇文章分析清楚了

2020-12-17 騰訊網

劃重點:

  • 1這篇論文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中提取了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組成了系統進化網絡。
  • 2他們發現全球感染人類的病毒可分為ABC三個類群。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裡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B群新冠病毒,被認為是通過A群突變而來,分布以亞洲為主,但是亞洲以外的每個B群都進化出了突變;而C群冠狀病毒被認為是B群突變而來,在中國大陸不存在,主要在歐洲分布。
  • 3為何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這可能是因為A型並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可能是因為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感染者傳染出去的,即遺傳學上的「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
  • 4其實,這篇論文本身其實並沒有直接回復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還是中國」。據悉,作者已經更新了他們的樣本至1000例,但目前尚未通過同行評議發表出來。
  • 5關於病毒的起源,我國的學者也發布過不少論文,劍橋大學這篇研究幾乎是在重複我國學者的工作,正如歐美的防疫一步步驗證我國已經驗證的問題(比如戴口罩、加強隔離等)。

一場新冠病毒疫情,始於2019年年底,結束似乎還遙遙無期,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但是,這次疫情源頭是哪兒,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一項來自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團隊的研究引發熱議,他們從新冠患者分離的第一批160個完整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起源可能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武漢患者。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進化研究引發爭議。來源:劍橋大學官網)

無獨有偶。4月1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海外疫情時也表示:「如果(疫情)沒有控制住,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可能除了武漢以外,還有別的源地,我們沒有發現,也許在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也許是因為他們防疫措施不到位。」

(曾光教授判斷,病毒源頭不排除來自國外的可能性。來源:中新視頻)

新冠病毒的來源,已經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它到底來自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冠病毒源自哪裡?

3月30日,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ANS)以「Contributed」( 註:Contributed的一種機制,即可通過院士內推發表論文。)的形式發表了一篇針對病毒溯源的研究,他們發現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並且這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各不相同[1]。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關於新冠病毒進化的研究快速發表。來源:PNAS官網)

仔細看來,這篇論文沿用了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現的BatCovRaTG13病毒[2](即新冠病毒在動物中的」祖先」)作為源頭,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中提取了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組成了系統進化網絡。

(通過全球不同地區來源新冠病毒基因組做出的進化樹。來源:劍橋團隊研究[1])

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裡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上圖可以看出:A群在中國、東亞、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均有分布。

這項進化分析研究的作者將A群分為了兩個亞群:

T-等位基因亞群中,有4個中國人(來自中國廣東省)帶有祖先基因組,而3名日本人和兩名美國病人則有許多突變,據報導,這些美國患者有曾在武漢疑似疫情暴發地的居住史;

C-等位基因亞群,其中包括來自武漢的5個人(有兩個攜帶祖先基因),另外8個來自中國其他地區和鄰近國家的東亞人,該亞群有近一半(15/33)主要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

(劍橋新冠病毒進化研究對病毒起源的分析。來源:劍橋團隊研究[1])

B群新冠病毒,被認為是通過A群突變而來,分布以亞洲為主(93個裡面佔74個),中國武漢22例,東部其他地區31例。較早的B群完全在東亞傳播(共26個),但是亞洲以外的每個B群都進化出了突變(共19個),作者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不是因為B群在中國傳播而自然發生的突變導致的,而是因為B群本身適應了亞洲人群,需要再次突變以適應歐美人群。

而C群冠狀病毒被認為是B群突變而來,在中國大陸不存在,主要在歐洲分布(11例),新加坡有5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也有。

該論文作者還討論了病毒在歐美的傳播鏈條:

巴西的第一例病人是訪問義大利後感染的,其病毒屬於C群;

墨西哥的病毒也是義大利起源的,是2020年2月28日在墨西哥的義大利旅行者身上被檢測出來;

義大利的病毒源頭是德國,一位在慕尼黑Webasto公司工作的員工。

結合上述信息,這篇論文本身並沒有回覆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還是中國」。

據悉,作者已經更新了他們的樣本至1000例,但目前尚未通過同行評議發表出來。

而後,論文作者Peter Forster博士接受了環球時報耿直哥採訪表示[3],不論是哪篇論文,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來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他對A族群的分布問題,也做出了回應:

「為何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這可能是因為A型並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可能是因為,武漢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感染者傳染出去的,即遺傳學上的「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

至於A型為何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他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A型更適應那裡人的免疫系統。

但是,A型在武漢出現過,感染過一些武漢人,也感染過有武漢居住旅行史的美國人。

所以,從現有證據來看,美國的A型病毒仍然可能是從武漢居住史這個途徑過去的。而並不是有些人猜測的「起源於美國」。

(Peter Forster博士回應耿直哥採訪原文。來源:環球時報評論[3])

「病毒源自美國」真的實錘了嗎?

事實上,關於病毒的起源,我國的學者也發布過不少論文,劍橋大學這篇研究幾乎是在重複我國學者的工作。正如歐美的防疫,一步步驗證了我國已經驗證過的問題(比如戴口罩、加強隔離等)。

2月21日,國內的預印本網站ChinaXiv上曾發表過一篇論文,也是將新冠病毒分為了三個族群。

(國內學者2月份發表的新冠病毒進化傳播研究。來源:ChinaXiv[4])

當時,這篇論文主要的熱點集中在破除了「病毒源自華南海鮮市場」的認知,但我們仔細閱讀下來就會發現,劍橋大學的研究幾乎和該論文如出一轍。

(國內學者2月份新冠病毒進化傳播研究裡的全球分布地圖。來源:ChinaXiv[4])

可以看到,同樣的有A、B、C三個族群,不過我國學者是以B群為最早期的病毒群;

而後來我國學者這篇論文,被臺灣某節目引用論述是否源自美國而大火,騰訊醫典此前也曾專門做過解讀:

美國雖然有更多的病毒種類,但是基本上都與中國患者有關:患者要麼到過中國,要麼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接觸過中國的患者。

(美國確診病例分布和溯源。來源:美國CDC[5])

因此,分析了這麼多,源頭到底是哪兒?目前暫未可知。

不過,從越來越多的研究追溯發現,中間宿主可能是分布在東南亞國家的馬來西亞穿山甲,病毒的起源可能不是中國。

尋找真正的源頭是科學問題,也是讓類似的疫情不會再次上演的重要因素,我們就讓子彈再繼續飛一會吧。

參考文獻

[1] Peter Forster, Lucy Forster, Colin Renfrew, et al. 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PANS. 2020.

[2] Zhou P, Yang XL, Wang XG,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579(7798):270-273.

[3] 環球時報新媒體. 《這篇論文,能說明「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美國嗎」?》

https://view.inews.qq.com/a/20200411A0627T00

[4] Yu WB, Tang GD, Zhang L, et al. Decoding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s of novel pneumonia coronavirus using the whole genomic data. ChinaXiv. 2020:202002.00033.

[5]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ases-in-us.html

【主創團隊】

作者:蔣永源:知乎大V@阿源老師 第三軍醫大學內科學碩士

編輯:葉正興、王鳳靈、喬輝

排版:周舟

運營:趙亞楠

統籌:張寧

相關焦點

  • 劍橋最新論文實錘新冠病毒源自美國?這篇文章分析清楚了
    近日,一項來自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團隊的研究引發熱議,他們從新冠患者分離的第一批160個完整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起源可能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武漢患者。(劍橋大學新冠病毒進化研究引發爭議。來源:劍橋大學官網)無獨有偶。
  • 專訪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要分析起源,更多蝙蝠來源病毒序列...
    這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其實並非同一種,而是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分為A、B、C三個類型),且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不同。研究結論稱,遺傳序列較為原始的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由A型突變而來的B型毒株,後者在東亞國家病例中更為普遍。
  • 這篇分析中美流行病毒類型的論文,究竟寫了些什麼?
    耿直哥找來論文原文進行了研究,並採訪了第一作者。發現該論文的初衷是通過對160個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進行分析,以求解開病毒變異的密碼,找到病毒在全球擴散的路徑。武漢出現過原始的新冠病毒,但該類型更多出現在美國的病例中 這篇科研論文,目前已經發布在了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
  • 研究稱新冠病毒更早版本在美國更常見,劍橋這篇論文有何結論?
    4 月 8 日,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的更早版本在美國更多見,而在武漢少見。論文通訊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任職於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其研究方向為人類的史前起源和祖先。該研究分析了 160 個完整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根據突變分析,研究人員將新冠病毒分為 A 型、B 型和 C 型。
  • 白宮敦促用AI分析數萬篇新冠病毒論文
    白宮敦促用AI分析數萬篇新冠病毒論文美國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16日向研究人員「下戰書」,希望有人能藉助人工智慧(AI)技術分析大約2.9萬篇研究新冠病毒的學術文章,獲取有關這種病毒的關鍵信息。白宮的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說,已同微軟、谷歌等企業合作,將新冠病毒相關學術文章匯集在資料庫中,提供給研究人員。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先前尋求幫助,希望更好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和傳播方式,繼而推動疫苗和治療方案研發。
  • 新冠病毒到底源於何地?劍橋大學最新報告溯源!
    關於「新冠病毒的系統發育網絡」劍橋大學的研究顯示,隨著COVID-19疫情從中國和亞洲漫延到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病毒已經發生了基因突變。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病毒的傳播繪製了病毒的「初期超新星」圖,他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用來幫助識別未記錄的感染源。
  •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於...
    CGTN獨家專訪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4月8日,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已演變成三種,最原始的一種以美國居多
    4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的生物和醫學研究者們通過對新冠病毒的基因分析研究發現,該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變異成了3種不同的毒株,具有明顯的區域人群分布特徵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
  • 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劍橋大學最新發現:「零號病株」出現在美國!
    4月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了一篇題為《病毒的相關變種和傳播路徑》(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的研究文章,第一作者為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①
  • 病毒從何而來?劍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源頭來自於美國或澳大利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關於新冠病毒從何而來的爭論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其中流傳最廣泛的則是日本和俄羅斯,指責去年底至今年初的「美國流感」就是新冠疫情,以及美國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是自然形成的2種說法。
  • 我幫大家解讀了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於是這兩天我扒完了關於新冠病毒的所有學術文章!扒完後發現,事情跟大家想的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吃一吃學術瓜,分析一下新冠病毒究竟出了多少論文、該不該在這時候發這麼多論文、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現在究竟發了多少篇論文?新冠病毒的文章數量在持續增長。
  • 新冠病毒和美國有關?劍橋大學福斯特博士這樣解答
    新冠病毒和美國有關?劍橋大學福斯特博士這樣解答!國際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學術期刊,名叫《美國科學院報》。近日,在《美國科學院報》上,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美國科學院報》上還顯示,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彼得.福斯特!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於是這兩天我扒完了關於新冠病毒的所有學術文章!扒完後發現,事情跟大家想的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吃一吃學術瓜,分析一下新冠病毒究竟出了多少論文、該不該在這時候發這麼多論文、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 01.現在究竟發了多少篇論文?
  • 為什麼「新冠病毒人造論」站不住腳?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首先,現有科學證據已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徵是人為操作不可能達到的,只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機構參與的國際團隊3月17日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分析比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認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人體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效率之高,是人類基因工程所無法達到的。
  • Science 封面最新論文:揭露新冠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具體來說,該論文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細胞表面受體 ACE2 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 ACE2 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是自本次疫情全球爆發以來《Science》雜誌所刊載的第一篇專門研究新冠病毒的封面論文。
  • 蝙蝠會告訴我們哪個新冠病毒更古老嗎?
    有媒體將其解讀為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和澳大利亞。這裡,本文嘗試從學術角度探討該論文的數據代表性和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的問題。1Forster等的主要證據在該論文唯一的一幅圖裡,Forster 等人展示了新冠病毒的單倍型網絡 (haplotype network) 。
  • 臺灣節目說新冠病毒源頭在美國?拜託專家,請認真讀論文
    隨著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一條「臺灣節目追溯新冠病毒源頭,然後追到美國去了」的視頻火了。節目中,有關嘉賓判斷新冠病毒源頭可能在美國的主要依據,正是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在ChinaXiv論文預印本網站上聯合發布的一篇論文。
  • 關鍵信息出錯,頂級期刊新冠病毒論文鬧「烏龍」
    德國的「無症狀傳染」案例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1月30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這篇論文說了什麼。論文講述了德國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4位患者的經歷。據論文報導,一位中國公民於1月19日從上海飛往德國出差。20、21日,她在德國的公司參加會議,當時她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可疑的症狀。
  • 英國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劍橋大學等機構參加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23日消息,該大學和「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將耗資2000萬英鎊,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旨在幫助政府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傳播。「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NHS中心和政府共享。新冠肺炎確診病患的病毒樣本將被送往一個測序中心網絡,該網絡目前囊括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在內的13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