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翠亨村歷史人物——陸皓東

2021-02-23 微南朗
點擊微南朗關注我喲

☀微南朗是中山市南朗人的生活平臺,傳承國父孫中山故鄉南朗鎮文化、關注民生、資訊發布、傳遞正能量、了解南朗最新動態!只要你的關注,每天有你不一樣的驚喜與感動!



  陸皓東(1868—1895),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為人聰明沉勇、真摯、誠懇、能書善畫。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1883年秋,在香港與孫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他提取父親的遺產作為活動經費,還積極資助在海外活動的孫中山。廣州起義時陸皓東被捕。1886年,陸皓東赴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23歲畢業後在上海電報局任譯報員。任蕪湖電報局領班旋又返粵居,常與孫中山談論傾覆朝廷情事,義甚洽,風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他親手繪製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逼供,寧死不屈,當庭奮筆疾書,痛斥清政府腐敗、投降賣國,「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孫中山後來稱譽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第一人」。

1.人物生平

少年聰慧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出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商人之家。其父陸曉帆,長期在上海經商,家產頗豐。陸皓東是獨子,他與孫中山從小就在一起,堪稱竹馬總角之交。8歲時入私塾讀書。9歲時,父親病逝。自幼「聰明好學,真摯懇誠」,對世俗深表反感。不久後,母親帶皓東返回翠亨村入讀私塾。陸皓東是獨苗,從小聰慧過人,能書善畫,曾因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肖像在同學中傳閱而被塾師責備不專心求學。他反問:「畫畫難道不是一種學問?」塾師無言以對。

追隨孫文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兩家相距不遠,兩人年齡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對世俗表示反抗,從小便成為摯友。

清光緒九年(1883)秋,孫中山由美國檀香山回國返裡,陸皓東從孫中山那裡接受許多歐美科學文化知識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孫中山在鄉間宣傳政治改革,抨擊清廷政治腐敗和社會風俗不良,陸皓東十分讚佩。一天,他倆為破除迷信,將村廟北極殿的一些神像砸毀,勸說人們勿靠神仙靠自己,結果為豪紳地主所不容,孫中山被迫去香港,陸皓東遠走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被派到蕪湖電報局任譯電員,後升任領班。

  光緒十六年,陸皓東由上海回廣東與黎小卿結婚。其時,孫中山經常在香港、廣州以行醫為名,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等互抒救國抱負,醞釀進行革命鬥爭,陸皓東也參加他們的活動。1892年,陸皓東與尤列合資在順德創辦興利蠶子公司,孫中山撰聯「興創自我,利歸於農」以示祝賀。光緒十九年冬,孫中山召集陸皓東、尤列、鄭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鳳軒開會,籌劃創設革命組織興中會,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但未形成具體組織。

  光緒二十年夏,孫中山擬北上要求清廷改革,陸皓東一同前往,並帶同孫中山找到曾與父親一起經營生意的洋務派實業家鄭觀應,經鄭引薦,赴天津上書洋務大員李鴻章,要求學習西方,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以求國家富強。經多方奔走,未得李鴻章接見,其上書也未被理睬。兩人旋即從天津到北京。這時,正值日本侵略朝鮮,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清政府卻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熱衷於籌備慈禧太后的60大壽。他們深受震動,從此放棄依賴清政府改良的幻想,堅定了推翻清王朝統治、創建民主共和國的決心。


  上書失敗歸來,孫中山轉赴檀香山,陸皓東則留在國內,從事革命聯絡工作,並利用往來於上海、漢口、廣州之間的機會,考察各地形勢,鼓吹革命,結納有志之士。他提取父親的遺產作為活動經費,還積極資助在海外活動的孫中山。

革命生涯

  1883年秋,孫中山從檀香山歸國回到家鄉,他與孫交往更加密切,並從孫那裡接受了許多歐美科學文化知識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非常讚佩孫宣傳政治革命、抨擊清政府的腐敗和社會風俗不良等行為。並同孫將村廟北極殿中的神像砸毀,為豪紳地主所不容。於是年11月被迫離開家鄉,避往香港。在香港,與孫一起加入了基督教。

  不久,前往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在上海電報局任譯電員,後升任領班。1890年,回鄉完婚時,正逢孫中山在香港、廣州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等探求革命救國的途徑,他遂留下與孫等「高談造反覆滿」,被時人稱為「四大寇」。他積極「支持孫中山的政治見解」。他們一起確定了排滿的宗旨,目的在於「警醒黃魂,光復漢族」。

  1893年冬,應召與孫中山、尤列、鄭士良等8人,在廣州廣雅書局抗風軒開會,策劃創設革命組織,提議組建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後因人數不多,沒有形成具體組織。

  1894年初,隨孫回到故裡,幫助孫起草上李鴻章書稿,要求學習西方,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以求國家富強。2月,陪孫經上海到天津上書李鴻章,希望李能接受革新主張。但未被接納,他倆懷著惆悵忿懣的心情,怏怏而返。從此放棄了和平改良的幻想,一心從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鬥爭興中會成立後。他與陳少白等人在香港從事革命聯絡工作。

不幸犧牲



  1895年初,與陳少白等協助孫中山完成了聯合楊衢雲、謝纘泰等人組織的輔人文社的工作。2月21日,興中會總部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成立,以「乾亨行」的名義作掩護。3月16日,孫中山召集會員討論發動廣州起義的計劃。會上通過了他提出和精心設計的青天白日旗,作為革命軍的軍旗。不久,他和孫中山、鄭士良等到廣州,成立興中會組織,在雙門底王氏書舍設「農學會」作為掩護起義的總機關,由他主持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先後建立秘密機關數十處,聯絡防營、水師及附城一帶會黨、綠林、遊勇等。至8月底,起義的準備工作大體就緒,遂決定於10月26日起事。他奉命與鄭士良、陳少白協助孫中山在廣州指揮調度。10月26日,起義因故未能如期舉行。次日,消息洩漏,兩廣總督譚鍾麟派大批軍警到處搜捕革命黨人。他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安排機關的人員轉移,他自己最後離開機關。走到半路,忽然想起黨員名冊不知是否已由經管同志帶走,決定返回察看處理。同行的同志以形勢危險極力勸阻。他堅決地說:「黨員名冊最重要,倘被搜去,清吏按名冊株連,我黨豈尚有餘類。我個人冒生命危險去保全多數同志,實分內事。」言畢,毅然返回。到機關後,軍警接踵而至,將機關嚴密包圍。他迅速緊閉大門,取出黨員名冊燒毀,待軍警破門而入時,名冊已成灰燼。他從容被捕,被押往海南縣署審訊。

  清吏嚴刑逼供,妄圖從他口中獲悉同黨名單。他寧死不招;叱令使跪,堅不屈膝。縣令強逼供詞,他憤慨激昂,當庭直書,痛斥「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貪官汙吏,劣紳腐儒,靦顏鮮恥,甘心事仇」;直認殺滿興漢不諱。復慷慨陳辭:「今事雖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沒,九世含冤異人歸楚,吾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清吏氣急敗壞,以釘插其手足,鑿其牙齒,極盡嚴刑酷法之能事。他多次死而復甦,始終不屈,並嚴厲痛斥清吏:「你們雖以嚴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11月7日,英勇就義。後人將僅能找到的他的兩枚遺齒及衣冠,葬於他的故鄉翠享村。其「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


死後哀榮

  陸皓東的英年早逝讓孫中山心痛萬分,在其晚年回憶錄中,仍提及「皓東沉勇,其節之烈,皓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其精靈之蒙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親屬將其牙齒衣冠葬於翠亨犁頭山麓,國民政府為他建立陵墓。解放後,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將墓地闢為烈士公園,以志紀念。

2主要成就

設計青天白日旗



  1895年1月,陸皓東接到孫中山回國的消息,立即與其他革命志士趕赴香港同孫中山會合,商討舉義大計。2月21日,他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香港興中會總部,成為孫中山忠誠的戰友和得力助手。3月,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戰敗求和,民情激憤,興中會總部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動武裝起義,襲取廣州作為革命根據地。陸皓東在興中會總部召開的幹部會議上指出,起義勢在必行,不能再有絲毫動搖。會議決定「分道攻城」之策,約定時期,召各地民團會黨,分順德、香山、北江三路,會集廣州,同時舉事。陸皓東在會上還提出:為了團結同志,號召天下起而響應,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幟,以示與清朝決裂。這個建議獲得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的熱烈支持。陸皓東受孫中山委託設計革命軍旗圖案。他通宵達旦地思考,終於設計出了青天白日旗(即後來的國民黨黨旗)。這面軍旗,成為發動廣州起義的標誌。

廣州起義

  起義方針既定,陸皓東與鄭士良等隨同孫中山到廣州。他們在雙門底的王家祠設革命總機關,以「農學會」名義作掩護,由陸皓東主持,暗中積極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準備,聯絡了三元裡的團防,北江、西江、汕頭、香山、順德一帶的會黨,以及城內外防營、水師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緒,孫中山決定乘全國人民對籤訂喪權失地的《馬關條約》十分憤慨之機舉行起義,日期選定10月26日(舊曆九月初九),以便利用重陽節四鄉群眾結隊到省城祭祖掃墓的風俗,乘機運械聚合。革命總機關決定由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協助孫中山在廣州指揮調度,楊衢雲在香港集合會黨,於起義當日清晨直攻廣州城內各重要官署,其他各路分途響應。起義的當日清晨,各路首領均往總機關領取命令口號,唯獨充作主力的香港隊伍未到,等了兩個小時,始得港電通知,須推遲兩天。起義計劃被全盤打亂。

  等到起義時,情況突然發生變化。因運送槍械不慎,被海關搜獲手槍600餘枝。兩廣總督譚鍾麟又先後接到密探的報告和興中會叛徒的告密,急調兵千餘回城防範,並派大批軍警四出搜捕革命黨人。陸皓東得悉消息,立刻安排同志們轉移,自己也和孫中山避往別處。他離開機關後,忽然想起黨員名冊不知是否已由經管同志帶走,隨即決定獨自一人返回察看處理。周圍同志以形勢危險極力勸阻,他卻說:「黨員名冊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著名冊株連,我黨豈尚有餘類。我個人冒生命危險,去保全多數同志,實份內事。」言畢毅然前往。到了機關,暗探跟蹤而至,大批軍警立即將機關嚴密包圍。陸皓東迅速緊閉大門,取出黨員名冊燒毀,待軍警破門而入時,名冊已成為灰燼,陸皓東則被捕。


壯烈就義

  陸皓東被捕後解至南海縣受審。他大義凜然,對坐在堂上的南海知縣李微庸投以輕蔑的目光。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絕。陸皓東索取紙筆,不假思索,揮筆疾書,痛述嚴重的民族危機,指斥清政府的腐敗和專制,毫不隱諱自己推翻清廷統治的堅強決心,慷慨表示:「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吾言盡矣,請速行刑!」清吏氣急敗壞,對他施以酷刑。陸皓東面對敵人的斧鉞梃杖,堅貞不屈,豪氣不減。他手腳被釘上竹釘,牙齒被一顆顆鑿落,渾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復甦,始終未吐露一個同志姓名,並嚴厲呵斥清吏:「你們雖以嚴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陸皓東被囚禁死牢10天,又嚴刑審問3次,終未屈服。後聞革命黨人準備聚集劫獄,李微庸大為恐慌,連忙報請譚鍾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與朱貴全、邱四等一起被綁赴刑場,在敵人屠刀下毫無懼色,英勇就義,時年僅27歲。

遺書

 

  吾姓陸,名中桂,號皓東,香山翠亨鄉人,年二十九歲。向居外處,今始返粵。與同鄉孫文同慣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官吏之貪汙庸懦、外人之陰謀窺伺,憑弔中原,荊榛滿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淚何從也。居滬多年,恰遇孫君,客寓過訪,遠別故人,風雨連床,暢談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標,孫則主滿仇之必報,思治其本。連日辯駁,宗旨逐定,此為孫君與吾倡行排滿之始。

  蓋務求驚醒黃魂,光復漢族。無奈貪官汙吏,劣紳腐儒,靦顏鮮恥,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澤,即曰我輩踐土食毛。詎知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中國,奪我土地,殺我祖宗,擄我子女玉帛。試思誰食誰之毛,誰踐誰之土?楊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尤多,聞而知之,而謂此為恩澤乎?

  要之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以光復漢族,非誅除滿奸,又不足以廢滅滿清,故吾等尤欲誅一二狗官,以為我漢人當頭一棒。今事難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歸楚,五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3遺蹟

陸皓東故居

  陸皓東故居位於南朗鎮翠亨村,由一道不高的庭院小牆圍繞著。故居建於清代晚期,佔地面積446平方米,建築面積170平方米,是具當地傳統建築特色的二進三開間磚木結構平房。廳內懸掛有烈士大幅半身遺像,右邊掛有烈士的公事略。1989年6月29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皓東墓

  陸皓東墓,又稱陸皓東烈士墳場。位於翠亨村犁頭尖山腰,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於1937年,坐北向南,墓地面積350平方米,墓前建有石牌坊,橫額上書「陸皓東烈士墳場」,為民國時中山縣縣長楊子毅題。沿墓道東邊建有花崗巖石四柱方頂涼亭,亭內三面有花崗巖石櫈,中間有圓石臺;西邊是花棚架,主墓道矗立著陸皓東烈士石雕塑像,像基座刻烈士碑記。墳場最後是圓頂墓穴。2008年11月18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人情況

孫中山少年時的玩伴與摯友


  1867年的中秋佳節,正值桂花飄香,皓月當空,陸皓東誕生於上海,因此取名中桂,字獻香,號皓東。陸皓東的原籍是廣東香山縣翠亨村,與孫中山同村。年幼孫中山一歲的陸皓東在童年就經常與孫中山在一起嬉戲,年齡稍長,即共同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諸如放牛、砍柴等等以及私塾學習。陸皓東的父親陸曉帆早年長期在滬經商,依靠經營南北雜貨,從而積蓄下一些產業。陸皓東作為獨子,性情豪爽,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陸皓東13歲父親病故,陪同母親、妹妹扶柩回鄉之後,孫中山及其戰友經常聚在陸皓東家中商談革命事宜。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從香港乘輪船,遠涉太平洋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孫眉。這次遠行使孫中山「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1883年,孫中山從檀香山返回翠亨村後,看到村民們利用所謂仙丹,實為香爐灰治病的現象,非常反感。年方16歲的陸皓東則對孫中山帶回來的西方文化科學書本和孫中山講述的民主思想異常羨慕。同年秋天,孫中山和陸皓東到翠亨村村廟北極殿遊玩時,正好遇見村民在求神。為破除陋習,二人遂誠懇勸人不要迷信,指出崇拜偶像毫無用途。為證明此理,孫中山、陸皓東二人還跳上供桌,打斷北極神的手指,並將左廊「金花夫人」的臉皮刮破。並說:「它們自己還不能幫助自己,誰說它們能幫助我們?你們看,我們拉掉他的手指,它還照舊在笑,這樣的神能保佑我們的村嗎!」此舉震動了當地,遭到了鄉紳的責難,甚至連素有聲望的孫中山的父親達成公也受到了詰難。兩人被迫離開了家鄉,孫中山出走香港,陸皓東則逃奔上海。

為共和革命捐軀



  1885年,陸皓東進入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任職於蕪湖電報局。由於勤奮好學,工作認真,很快升任領班。這在當時的中國,已經是令人羨慕的工作了。然而耳聞目睹於國土的淪喪,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清政府的腐敗無能,1890年,陸皓東滿懷改革現狀之志,毅然辭職返回廣東。陸皓東返回故鄉之後,即遵母命娶同縣莆山村黎元吉(歸僑)的長女黎竹青為妻。繼續與孫中山保持密切的革命聯繫。1892年,陸皓東與孫中山等人在翠亨村村口試驗炸藥的威力,至今閘門上「瑞接長庚」四個大字仍留有裂痕,這是孫中山、陸皓東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孫中山曾滿懷感激之情說道:「得到皓東這位知己,亦是終生無憾矣!」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了興中會總部,陸皓東積極參與了總部的籌建事務。他還配合孫中山詳細制定了廣州起義計劃,準備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革命黨人密謀在發動起義,因為這一天是人們登山或祭祖的日子,從香港來的起義隊伍易於進入廣州城裡。在廣州由陸皓東、陳少白協助孫中山指揮調度起義隊伍;在香港則由楊衢雲、黃永商集結會黨,於起義之日集結於廣州城下,進攻戰略要點。其他隊伍遙相呼應。接近起義之時,不料運送槍枝彈藥出了差錯,海關搜出手槍600多支。孫中山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將起義無限期推遲。就在此時,清政府駐港偵探偵知此事,遂電告兩廣總督衙門。兩廣總督譚鍾麟立即調動1000多名防勇回城,大肆搜捕革命黨人,革命形勢變得十分複雜。陸皓東隨即指揮革命黨人四處躲避,其本人也轉移至城外安全之地。由於會員花名冊還留在指揮機關內,如果洩密,後果將不堪設想。陸皓東決定只身前往城內將其取回,而周圍人都勸其不要冒此風險。但是陸皓東認為此事關係興中會的前途和同志的生命,如落入清政府之手,將給興中會帶來滅頂之災,於是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只身前往。由於會員朱淇變節,向清政府告密。10月27日,當陸皓東返回起義指揮機關時,清政府兵丁跟蹤而至,陸皓東雖終於將會員花名冊和起義文件燒毀,但不幸被捕。

就義前後



  孫中山獲悉陸皓東被捕的消息,萬分焦急。首先請求美國領事出面調解,進而要求陸皓東曾經供職過的電報公司出面,作證陸皓東只是這家公司的一名普通僱員,並不會認真鬧革命的。然而,人們顯然低估了陸皓東的革命積極性。因為當美國領事前往中國官府為營救陸皓東而展開斡旋時,卻發現陸皓東早已承認起義之事了。面對公堂之上的嚴刑拷打,陸皓東大義凌然地宣布了自己的意願:「今事雖不成,我心甚慰。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吾言盡矣,請速行刑。」這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27歲。孫中山在日本獲知陸皓東死難之事,萬分悲痛、放聲大哭。孫中山讚譽陸皓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並深切懷念道:「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是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今及,仰止無窮,二公(此處指陸皓東和史堅如)雖死,其精靈之縈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後,曾於1912年5月27日回到翠亨村,次日即與其兄孫眉及村中父老,前往陸皓東家中探望。孫中山抑制住心中悲傷,說道:「皓東成仁取義,留名千古,雖死猶生,後人景仰。」隨即取出3000大洋,以安慰烈士眷屬,其中1000元用作陸皓東的兒子少東結婚費用。1927年,廣東省政府楊鮑安提出,每月發給陸皓東家屬贍養費200元大洋用作日常支出,一直持續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家鄉人為永久紀念這位革命先烈,於1937年在其故鄉犁頭山麓,修築了陸皓東陵墓,這是一座衣冠墳,裡面掩埋了陸皓東生前穿過的一套衣服。陵墓前豎有陸皓東塑像,莊嚴肅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遊覽孫中山故居時,曾賦有《謁翠亨村》三首。其中一首寫有:「當年首義同村者,大節堂堂天下聞。一代人豪爭想像,犁頭山下陸公墳。」此詩表達了對陸皓東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在今天的臺灣和反映民國歷史的影視片中,人們可以看到隨風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面旗幟最初的設計者,卻是犧牲在孫中山策劃的第一次反清起義中的陸皓東。


  中國在封建社會原本沒有國旗,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因為外交需要設計了一面「黃龍(微博)旗」。興中會成立時提出了「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把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和實現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聯繫起來,這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興中會會員在入會時,更採取以奉之神明、信誓旦旦的方式表示忠於實現民主共和這一信念。陸皓東正是懷著這種熱切希望的心情,在1895年3月16日舉行的興中會會議上,提議主張用青天白日旗(青白旗)取代清政府的黃龍旗,並得到了孫中山等人的同意。就這樣,陸皓東親手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登上了歷史舞臺。廣州起義醞釀時,就相約以陸皓東所創製的「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可惜,陸皓東身死殉難,他是在用鮮血為「青天白日旗」祭旗。青天白日旗幟首度揭開革命行動序幕,孫中山常思懷念。1906年,同盟會舉行會議討論未來的國旗問題,孫中山主張沿用青白旗,「謂乃陸皓東所發明,興中會諸先烈及惠州革命將士先後為此旗流血,不可不留作紀念」。由於孫中山的倡議和主張,同盟會後來發動的起義中,青白旗被普遍作為革命標誌。而且孫中山雖然共和之路跌宕起伏,但只要他所到之處,一定懸掛青白旗,那是對陸皓東等先烈們的永久紀念。一個人的犧牲成就了一面旗幟的歷史,陸皓東也為後人所銘記。

綜合來源網絡 微南朗內容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南朗微信號:nanlang2015


1.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推薦給你的朋友!

2.你的支持我們一定做到更好!

3.歡迎商務合作!

4.報料給我們有3-100元現金或話費獎勵滴!

5.商務合作或報料請聯繫微信號:lz335120779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陸皓東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人物簡介陸皓東(1868~1895,名中桂,字獻香,號皓東。清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人。父親陸曉帆一向在上海經商,家境富裕。陸皓東是獨子,9歲時,父親病逝。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兩家相距不遠,兩人年齡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對世俗表示反抗,從小便成為摯友。
  • 陸皓東,青天白日旗設計者,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
    ▶點擊歷史回憶 → 點擊右上角[...]→ 選設為星標 ★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早在學生時代,陸皓東就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肆無忌憚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他在悲憤之餘,萌發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強烈願望。圖1:翠亨村舊照最初,陸皓東想通過改良來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1894年,他陪同孫中山,帶著一封寫給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信,長途跋涉到天津,想懇求李鴻章接受他們富國強兵的主張。不料,李鴻章根本不理睬他們。
  • 探訪:南朗左步村,孫中山元祖在這裡上岸,阮玲玉故居只剩一塊地
    這片背靠五桂山、面向珠江口的富饒土地孕育了一批環境優良、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左步村牌坊,和多數廣東村落一樣,進村的路口都有牌坊,村口的指示牌介紹裡面的景點。(南朗左步村)左步村在名氣上稍遜於孫中山故居所在地的翠亨村,但其歷史文化的深厚程度卻絕不遜色。 該村也是著名的首家民族資本企業的創辦人方舉贊、粵漢鐵路總監歐庚祥、影星阮玲玉、漫畫家方成、革命家歐初等名人的家鄉。
  • 廣東中山:南朗左步村,歷史名人眾多,一起去看看
    左步村,位於中山南朗鎮,該村有600多年歷史,是孫中山的祖居地, 該村也是著名的首家民族資本企業的創辦人方舉贊、粵漢鐵路總監歐庚祥、影星阮玲玉、漫畫家方成、革命家歐初等名人的家鄉。(南朗左步村)歐氏宗祠,村子主要有三姓:歐、孫、阮,各有宗祠,而又各出了些人物。
  • 南朗:美麗鄉村加快建設 民生實事有效落實
    穩步實施鄉村振興 農村發展欣欣向榮實施雨汙分流工程、重建孫氏宗祠、興建古牛棚遺址文化公園、完善左步人文歷史展館……一系列振興鄉村的工程正在南朗左步動工。近日,記者在左步村了解到,作為2018年度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對地級以上市實績考核中山的三個精品試點村之一,左步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各項民生工程和文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
  • 「中山南朗崖口」觀賞日出全攻略(內含旅遊指南)
    而南朗鎮是位於珠江口伶仃洋邊一個村莊,與孫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村毗鄰。雖然日出很美,但例如出現「耐不出起床時的疲勞」,「天氣突如其來的惡搞」等等問題,都一不定觀賞的到。不過不用著急,拿起板凳讓小編來告訴你們解決辦法吧!
  • 中山:漫步稻田 尋香南朗
    這樣的風景在「孫中山故裡歷史文化遊徑」線路中比比皆是。我們再次探訪這條入選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的線路時發現,盛夏裡此處的美景與美食一樣「不可辜負」。 左步稻田吹夏風「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一首《稻香》將在稻田裡嬉戲玩耍的時光描繪成了惹人嚮往的童年回憶。
  • 中山南朗治水記
    「五桂山下,蘭溪河畔,原野飄香,宛若天堂……」 《我們的孫中山》唱出了翠亨村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但由於受到農業、工業和生活廢水的影響,蘭溪河的國家地表水水質監控斷面——翠亨賓館斷面卻長期處於劣Ⅴ類水質。但今年以來,翠亨賓館斷面附近的石門村村民們發現:蘭溪河的河水變清了。
  • 看南朗南朗房價走勢
    其中南朗南朗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274元/平,環比6月下降1.51%,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95%。一、南朗二手房房價走勢南朗南朗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3274元/平,環比6月下降1.51%,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95%。最近一年中,8個月房價上漲,4個月房價下跌。
  • 來中山南朗聽一場稻田音樂會
    2020中山南朗稻田音樂節在南朗鎮左步村稻田區開幕。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胡妍 手拿小糖人,欣賞藍天白雲,聞著微風帶來的陣陣稻香,聽著悅動的音符在稻田裡激蕩,品嘗著各種農家美食……這就是中山南朗稻田音樂節的場景。
  • 30位團友前往南朗「一日遊」
    本報訊 伴隨著導遊的歌聲和滿車的歡笑,昨日上午9時許,一輛旅遊大巴從石岐區出發,駛向南朗旅遊點。據了解,遊客全部來自中山,旅遊路線包括南朗鎮國家溼地公園、崖口村、左步村一日遊,主題為「花開『疫』散,再出發」,旨在讓遊客多角度感受南朗魅力。記者看到,出發前,導遊依次為遊客派發口罩、消毒、測量體溫 。「左步是明代永樂年間建村的,有600多年的歷史,歐、孫、阮三大姓村民在這裡聚居。
  • 市人民醫院南朗分院掛牌
    10月9日上午,市人民醫院正式全面託管南朗醫院,市人民醫院南朗分院正式掛牌。這是我市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道路上邁出的又一大步。副市長徐小莉出席相關活動。南朗醫院始建於1955年,是全鎮唯一的二級甲等公立醫院。
  • 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組圖)
    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南朗左步村:中山四大名人故裡
  • 灣區新徑界①|沿著孫先生的足跡尋找灣區歷史記憶
    ,重讀那段灣區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地標:中山1866年,位於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一家姓孫的農戶,誕下了一位大人物——孫中山。小南為你推薦以下兩條路線:①中山-珠海孫中山故裡遊徑中山-珠海孫中山故裡遊徑跨越中山、珠海兩市,其中中山市是以國道228為連接線,整合左步村、翠亨村兩大名人故裡,同時在翠亨村依託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整合景區及周邊的孫中山文化遺產資源點,形成一段可徒步遊覽的實體遊徑,本段實體遊徑長約2.5公裡,重點展示孫中山故裡文化、特色村居民巷主題。
  • 民宿老闆手繪旅遊地圖 推介南朗鄉村旅遊資源
    本報訊 1月20日,位於南朗鎮崖口村的禾田鄉野民宿內,老闆譚健正在收拾庭院,小院營業一年多來,不僅摘得廣東省十大最美民宿,主人近日還專門製作了南朗旅遊美食線路圖,供來往遊客按圖索驥,推介南朗鄉村旅遊資源。
  • 歷史人物簡介!陳粹芬簡介
    1980年墳墓由孫乾遷移到翠亨村孫家祖墳地。人物經歷光緒十八年(1892年),她經陳少白介紹認識孫中山。出於對孫中山的崇拜,自願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照顧孫中山的起居飲食,身兼護士與衛士,無怨無悔地與孫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過著流離轉徙、擔驚受怕的日子。辛亥武昌起義前孫中山蟄居日本期間,她以妻子的名分掩護孫中山的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