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歷史回憶 → 點擊右上角[...]→ 選設為星標 ★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他和孫中山是志同道合的親密朋友和戰友。早在學生時代,陸皓東就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肆無忌憚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他在悲憤之餘,萌發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強烈願望。
圖1:翠亨村舊照
最初,陸皓東想通過改良來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1894年,他陪同孫中山,帶著一封寫給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信,長途跋涉到天津,想懇求李鴻章接受他們富國強兵的主張。不料,李鴻章根本不理睬他們。通過這件事,陸皓東徹底放棄了改良主義的幻想。他認識到:救中國必須反清,解救中國危機的惟一出路就是革命!
圖2: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回到廣州後,陸皓東立即把父親留下的遺產變賣了,當作活動經費,在廣州和香港之間進行革命聯絡。這時候,孫中山已經到了美國檀香山,在那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
圖3:陸皓東
1895年1月,孫中山返回香港,在陸皓東的協助下,籌備建立興中會總部。總部成立這天,陸皓東和孫中山並肩宣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不久,傳來了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的消息。接著,清政府又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上簽字,頓時舉國震驚,群情激憤。興中會決定於同年10月26日(農曆九九重陽節)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奪佔廣州。陸皓東興奮極了,他親手設計繪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的旗幟。這就是後來的國民黨黨旗。總部交給陸皓東的任務是:在廣州建立起義的領導機關。
圖4:陸皓東親手設計並繪製的青天白日旗
起義的計劃確定以後,陸皓東迅即從香港回到廣州,租下雙門底的王家祠,建立了起義的總機關,還特意掛上一塊「農學會」的牌子作掩護。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陸皓東配合孫中山,聯絡了廣東各地的會黨和各路好漢,購買了6千支新式手槍,還預定從香港調入3千名勇士,準備工作大體就緒。
隨著起義日期一天天臨近,陸皓東也一天天消瘦下來,可他的精力卻絲毫不減,渾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勁兒。
圖5:陸皓東故居
起義的那天清晨,發生了叛徒告密的不幸事件。敵人在廣州的防衛加強了,還四處搜捕革命黨人,形勢急劇惡化。陸皓東聽到風聲以後,果斷髮出通知,疏散起義人員。為了戰友們的安全,他直到大家走盡才離開指揮部。行進中,他突然想起興中會會員的名冊還留在指揮機關,立即返身回去取。身旁的一位戰友勸他:「現在回去已經來不及了,是要冒生命危險的……」陸皓東打斷了他的話,神色嚴肅地說:「會員的名冊太重要了,一旦落入敵人手中,按名冊捉拿我們的同志,後果將不堪設想,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全多數的同志,這是我的責任!」
就這樣,陸皓東毅然返回了機關,剛關上大門,就被軍警團團圍住。他毫不慌張,迅速地取出名冊,引火點燃。當敵人衝進來的時候,名冊已經化為灰燼。他怒視著敵人,嘴角露出一絲勝利的微笑。
圖6: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陸皓東被捕
陸皓東被捕以後,敵人對他嚴加審訊,喝令他跪下。他昂首挺胸,拒不下跪,表現出一個革命黨人的浩然正氣。敵人讓他交代「罪行」,他大筆一揮,當場寫下一篇慷慨激昂的「供詞」:「……當今的政府是腐敗專制的政府,當今的官吏是貪汙無能的官吏,洋人正陰謀吃掉我們,國家已到了遍地哀鴻的地步,誰見了能不傷心落淚……起義的事雖然沒有成功,但我並不遺憾。你們只能殺我一人,卻不能殺盡我的後來人……」
敵人喝令陸皓東交代他的「同黨」遭到嚴詞拒絕後,竟對他施行了慘無人道的酷刑,用鐵釘釘他的手腳,用鑿子鑿他的牙齒……陸皓東幾次被折磨得昏死過去,但他一甦醒過來,就大罵敵人不止:「你們可以嚴刑拷打我,但我肉痛心不痛,你們休想讓我屈服!」
圖7:陸皓東烈士園
1895年11月7日,年僅28歲的陸皓東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在反對腐敗的清朝政府的革命浪潮中,陸皓東最先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揮灑在祖國的土地上。孫中山稱讚他是:「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人。」
版權聲明:文圖收集於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感謝你讀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