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皓東,青天白日旗設計者,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

2021-02-07 歷史回憶

▶點擊歷史回憶 → 點擊右上角[...]→ 選設為星標 ★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他和孫中山是志同道合的親密朋友和戰友。早在學生時代,陸皓東就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肆無忌憚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他在悲憤之餘,萌發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強烈願望。

圖1:翠亨村舊照

最初,陸皓東想通過改良來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1894年,他陪同孫中山,帶著一封寫給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信,長途跋涉到天津,想懇求李鴻章接受他們富國強兵的主張。不料,李鴻章根本不理睬他們。通過這件事,陸皓東徹底放棄了改良主義的幻想。他認識到:救中國必須反清,解救中國危機的惟一出路就是革命!

圖2: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回到廣州後,陸皓東立即把父親留下的遺產變賣了,當作活動經費,在廣州和香港之間進行革命聯絡。這時候,孫中山已經到了美國檀香山,在那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

圖3:陸皓東

1895年1月,孫中山返回香港,在陸皓東的協助下,籌備建立興中會總部。總部成立這天,陸皓東和孫中山並肩宣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不久,傳來了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的消息。接著,清政府又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上簽字,頓時舉國震驚,群情激憤。興中會決定於同年10月26日(農曆九九重陽節)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奪佔廣州。陸皓東興奮極了,他親手設計繪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的旗幟。這就是後來的國民黨黨旗。總部交給陸皓東的任務是:在廣州建立起義的領導機關。

圖4:陸皓東親手設計並繪製的青天白日旗

起義的計劃確定以後,陸皓東迅即從香港回到廣州,租下雙門底的王家祠,建立了起義的總機關,還特意掛上一塊「農學會」的牌子作掩護。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陸皓東配合孫中山,聯絡了廣東各地的會黨和各路好漢,購買了6千支新式手槍,還預定從香港調入3千名勇士,準備工作大體就緒。

隨著起義日期一天天臨近,陸皓東也一天天消瘦下來,可他的精力卻絲毫不減,渾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勁兒。

圖5:陸皓東故居

起義的那天清晨,發生了叛徒告密的不幸事件。敵人在廣州的防衛加強了,還四處搜捕革命黨人,形勢急劇惡化。陸皓東聽到風聲以後,果斷髮出通知,疏散起義人員。為了戰友們的安全,他直到大家走盡才離開指揮部。行進中,他突然想起興中會會員的名冊還留在指揮機關,立即返身回去取。身旁的一位戰友勸他:「現在回去已經來不及了,是要冒生命危險的……」陸皓東打斷了他的話,神色嚴肅地說:「會員的名冊太重要了,一旦落入敵人手中,按名冊捉拿我們的同志,後果將不堪設想,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全多數的同志,這是我的責任!」

就這樣,陸皓東毅然返回了機關,剛關上大門,就被軍警團團圍住。他毫不慌張,迅速地取出名冊,引火點燃。當敵人衝進來的時候,名冊已經化為灰燼。他怒視著敵人,嘴角露出一絲勝利的微笑。

圖6: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陸皓東被捕

陸皓東被捕以後,敵人對他嚴加審訊,喝令他跪下。他昂首挺胸,拒不下跪,表現出一個革命黨人的浩然正氣。敵人讓他交代「罪行」,他大筆一揮,當場寫下一篇慷慨激昂的「供詞」:「……當今的政府是腐敗專制的政府,當今的官吏是貪汙無能的官吏,洋人正陰謀吃掉我們,國家已到了遍地哀鴻的地步,誰見了能不傷心落淚……起義的事雖然沒有成功,但我並不遺憾。你們只能殺我一人,卻不能殺盡我的後來人……」

敵人喝令陸皓東交代他的「同黨」遭到嚴詞拒絕後,竟對他施行了慘無人道的酷刑,用鐵釘釘他的手腳,用鑿子鑿他的牙齒……陸皓東幾次被折磨得昏死過去,但他一甦醒過來,就大罵敵人不止:「你們可以嚴刑拷打我,但我肉痛心不痛,你們休想讓我屈服!」

圖7:陸皓東烈士園

1895年11月7日,年僅28歲的陸皓東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在反對腐敗的清朝政府的革命浪潮中,陸皓東最先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揮灑在祖國的土地上。孫中山稱讚他是:「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人。」

版權聲明:文圖收集於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感謝你讀到這裡  

相關焦點

  • 今日說辛亥,共和第一位犧牲者,他設計了青天白日旗代表什麼意思
    時逢10月10日,值辛亥革命勝利106周年,那些為了喚醒民族意識振臂疾呼的志士都已作古;那些為推翻封建帝制而犧牲的革命先行者都將名垂千古。然而在四人被殺以前,還有一位在逮捕時的人叫陸皓東,在當時清軍圍捕的情況下,毅然返回指揮部,燒毀革命黨人花名冊,最終因為錯過逃跑時機,被當場槍殺。他被孫中山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說起這個陸皓東,可能並不被人們熟悉,只因英雄犧牲的太早了。
  • 南朗翠亨村歷史人物——陸皓東
    1895年他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他親手繪製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逼供,寧死不屈,當庭奮筆疾書,痛斥清政府腐敗、投降賣國,「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孫中山後來稱譽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第一人」。
  • 民國歷史人物——陸皓東
    廣州起義時陸皓東被捕。1886年,陸皓東赴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23歲畢業後在上海電報局任譯報員。任蕪湖電報局領班旋又返粵居,常與孫中山談論傾覆朝廷情事,義甚洽,風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他親手繪製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
  • 他率軍第一個攻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扯下青天白日旗,後授銜少將
    彭勝標成名的一戰,當屬解放戰爭中他最先攻入南京總統府,還扯下總統府的青天白日旗。當時彭勝標是第三野戰軍第35軍103師政委,親自率領307團,坐著特務連從下關發電廠找來的一艘火輪,頂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率先度過了長江。登陸之後彭勝標立刻對南京市區發起了猛攻,隨著巷戰的節節勝利,彭勝標很快就推進到了南京核心區域。
  • 臺灣隊在印度參賽被允許持「青天白日旗」
    圖為臺灣地區代表隊(圖片來源:臺媒)  日前,印度部隊非法越界中國洞朗地區,致使中印部隊對峙已經超過一個月。印度方面至今「執迷不悟」,有臺媒報導稱,此事也波及到了「數學競賽」上。2017年國際數學競賽在印度舉辦,據悉,因中國大陸8支隊伍臨時取消參賽,臺灣地區代表隊竟「被允許」手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參加開閉幕式。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率領臺灣地區代表隊參加2017年國際數學競賽的孫文先表示,大陸代表隊與臺灣代表隊存在旗幟問題,此前參賽雙方會先討論要不要掛旗以免紛爭。
  • 允許掛青天白日旗?越南緊急否認,臺灣「國際能見度」越來越低!
    這兩天,「青天白日旗」持續攪動輿論。7月底,多家臺媒興衝衝分享了一則新聞:「防止被認為是中國大陸企業遭到『誤砸』,越南允許臺灣企業懸掛中華民國國旗」,甚至聲稱「這是以前沒法辦到的事情」。然而,這股興奮勁兒還沒持續多久,就被啪啪打臉。
  • 禁止升「青天白日旗」!臺灣網民酸:什麼國家這麼「紅」
    事情源於昨天:據多家柬埔寨媒體6日報導,柬首相洪森日前對青天白日旗下禁令。洪森宣布,不管何時何地,哪怕是臺灣所謂「國慶日」或是在酒店中,升臺灣青天白日旗都被禁止。柬埔寨《高棉時報》援引洪森的話說,「我們不會在臺灣問題上做任何影響中國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的事」,在涉藏問題上也一樣。
  • 他率部首先衝過長江,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拽掉青天白日旗
    他率部首先衝過長江,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拽掉青天白日旗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驚心動魄的渡江戰役,蔣介石的長江防線迅速崩潰,隨後解放軍攻佔了南京,標誌著蔣介石的時代結束了。
  • 勵軒|再造中國:從「五族共和」到「中華民族」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黃興濤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435頁,59.00元皇姑屯事件之後,張學良將原來懸掛的北洋政府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於1928年12月29日通電南京
  • 美國超市官網掛「青天白日旗」 被報導後悄然整改
    原標題:美國超市官網掛"青天白日旗" 被報導後悄然整改  在Costco公司的官方網站上,「臺灣」前面原本存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案已經悄然消失。  近日,海外網跟蹤報導了即將入駐上海浦東的美國連鎖超市Costco高層具有「臺獨」立場,引發中外媒體和網友廣泛關注。
  • 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聊聊孫中山民族觀的轉變
    孫中山提出「五族共和」的標誌性事件是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提出的「五個統一」,其中第一個統一就是「民族統一」。「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7]        而一度甚囂塵上的「仇滿」、「排滿」情緒,此時卻成為孫中山等人急於消解的對象。
  • 1901年的今天,比孫中山資歷更老,中國革命的第一人楊衢雲被刺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一)【1901年1月11日】1901年的今天,比孫中山資歷更老,中國革命的第一人楊衢雲被刺殺中國的近代革命,首推孫中山。然而,歷史學家唐德剛在著作《晚清七十年》裡,卻寫到:「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qú]雲開始寫的。」
  • 據說此地是升起第一面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中間鋪築三 合土路面為走道。從王城的北半部,包括獨秀峰、月牙池一直到西邊的城牆為界,都築有圍 牆。沿路栽種松樹、柏樹。把玉皇閣改建為中山紀念館,有一幅孫中山的巨幅畫像懸掛館中。 玉皇閣周圍種植了很多梅花及其他花草樹木。獨秀峰東麓,離玉皇閣不遠處建有一亭,名仰 止亭,寓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亭前建有中山紀念塔。
  • 共和之路一波三折 立憲失敗導致共和成功(組圖)
    這一年,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的主要人物紛紛登場,考察,思辨,行動,為古老的中國尋求一條新的道路。  兩大陣營博弈之立憲派  立憲決定獲得輿論好評  改革得從戊戌變法講起。官方的做法激起了民憤,各地相繼罷課、罷市、抗租,尤以四川為烈,成立了數十萬人的「保路同志會」。清廷為了鎮壓保路運動,派湖北、湖南等多路軍隊前往剿撫,武昌起義正是趁湖北軍空虛,從而打響第一槍。  兩大陣營博弈之革命派  談共和無異於對牛彈琴  回顧歷史,辛亥革命第一人非孫中山莫屬。
  • 江西共和第一人—李烈鈞——李氏名人
    光緒三十四年,李烈鈞自日本回國,任江西混成協第五十四標第一營管帶,因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被下令逮捕,幸得曾任江西武備學堂總辦汪瑞闓暗通消息,及資助路費,逃至上海,通過馮國璋與雲貴總督李經義等人介紹,於宣統元(1909年)春到昆明任雲南講武堂教官兼兵備提調。不久,接任陸軍小學總辦(校長),曾暗中協助同盟會雲南支部長李根源在學堂和軍隊中宣傳反清,進行革命活動。
  • 壯志未酬的宋教仁,為民國憲政獻身第一人是否死得其所?
    中華民國的創建,是各派力量反覆較量的結果,其締造者很難鎖定為某個人或某個黨派。而當年最大的議會政黨國民黨,卻有宋教仁堅持不懈地奔走聯絡、苦心經營的功勞。借用孫文的話說,為締造現代化的議會政黨而付出生命的宋教仁,是「為憲政流血」的第一人。  「逃」向革命之路   宋教仁字得尊,號遁初,別號漁父,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化名宋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