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多賣一「智能背包」,谷歌,你可能要繼續被罰款了!
根據科技網站 The Verge 的報導,谷歌的 Project Jacquard 宣布推出第二款使用觸控式面料技術的產品:Cit-E 智能背包。據悉,該款背包是與奢侈時尚品牌 Yves Saint Laurent(伊夫·聖羅蘭)合作推出的,其主打特色是觸控式肩帶,可以用於控制或連接你的智慧型手機。
圖|Cit-E 智能背包(來源:YSL 官網)
關於谷歌的 Project Jacquard,DeepTech 曾報導過,這是由科技領域的著名設計師伊萬·波普列夫(Ivan Poupyrev)所領導的交互式智能織物項目,隸屬於谷歌的 ATAP(先進科技與計劃)研發部門。
近幾年,ATAP 部門在谷歌公司搞出了好多花樣,比如說谷歌曾讓該部門做 Project Ara 項目,對外展示其 Ara 模塊化手機,但由於高層換人等原因,這個項目最後不了了之。
2015 年穀歌 I/O 大會上,Levi(李維斯)公司宣布與谷歌的 Project Jacquard 達成合作,推出首款帶有智能袖子的 Levi's 夾克,售價僅比正常的高出 50 美元左右。如今,谷歌的 Project Jacquard 正式推出第二款產品,也就是智能書包,他們仍然希望,為傳統的服裝面料中添加智能功能,將技術應用於生活中,但這次,谷歌換了合作對象,並不是快消品,而是奢侈時尚品牌伊夫·聖羅蘭。
伊夫·聖羅蘭是一個奢侈時尚品牌,創立於 1961 年 7 月,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由設計師伊夫·聖羅蘭及其伴侶貝爾傑所創立。風格精緻,高貴典雅,價格區間都在奢侈品價位,最初的女裝風格曾從男裝中大量借鑑物件,如西服褲、運動夾克等等,使得品牌知名度提升。另外,該品牌也經營香水等化妝品。
但隨著科技創新時代的到來,年輕人成為了新的消費群體,奢侈品牌市場並不好做。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麥肯錫在《奢侈品報告 2019》所言,以 80 後、90 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成為了全球新的奢侈品消費群體,能否深刻理解年輕一代,並進入他們的社交圈子,已經成為決定品牌下一個十年生死存亡的關鍵要務。
當年輕人都在圍觀「科技感」產品之時,伊夫·聖羅蘭與谷歌攜手推出科技產品,成為了理所應當、強強聯合的事情。
回到 Cit-E 智能背包本身的設計,目前來看,這似乎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包,或多或少匹配你對奢侈品牌 Yves Saint Laurent 的期望。外殼由尼龍製成,內部有帆布材質襯裡,還有一些內口袋,其中包括一個用於手機,另一個用於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的較大的帶襯墊口袋。
圖|Cit-E智能書包內部(來源:YSL 官網)
而在這款背包的智能層面,與其開發的 Levi's 智能夾克產品類似,Cit-E 智能背包也採用了可拆卸的「標籤」設計,內置電池和內部硬體。一旦與手機配對,用戶就可以使用左肩帶正面的觸敏區域上的四個手勢來控制設備:向上滑動,向下滑動,雙擊並覆蓋它。
另外,與之前的 Levi's 夾克不同,這款產品上的智能標籤與 Saint Laurent 的標誌聯繫在一起,夾在包的正面,好像它是一個普通的背包。標籤位於包的頂部,可以移除以進行充電或配對,也可以用作背包上的品牌標示使用。
圖|Cit-E書包的智能標籤(來源:YSL 官網)
在價格上,這款背包較為「奢侈」,Cit-E 智能背包售價為 795 歐元,約合人民幣 6266 元。目前,該背包可以從 Yves Saint Laurent 網站預訂,並承諾在歐洲首賣,不遲於 10 月 15 日發貨。
對於智能產品來說,這款包並不稀奇,甚至在技術層面,整體思路較為老舊,但其最大特點是靈活運用在現實生活產品中。圍觀谷歌現在的困境,不難發現,這款產品背後的奢侈品市場營收才是谷歌較為看中的因素之一。
根據最近的一份財報數據,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受到部分地區罰款事件影響,其公司季度營收無法形成大的增長幅度,其公司最大營收與利潤業務都在搜索廣告上,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Waymo 、DeepMind 等投資業務,虧損較多,拉低了整體營收,而對於硬體業務的開展,雲計算業務的儘快收割,成為了谷歌想要對華爾街解釋的唯一動作。所以,對於奢侈品這種「低配高價」市場,當然是谷歌需要努力抓住的。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黑科技」成為了谷歌最近在各大媒體的代名詞,在即將發布的 Pixel 4 系列手機中,首次提到 Soli 團隊研發的雷達手勢操控技術,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創新;還有其公司發布的 AI 領域的多項新技術和深度學習框架,可以這樣說,谷歌在不斷強化其技術層面的影響力,對外展示其公司的硬實力,讓華爾街投資者們放心。
這次谷歌聯合發布的智能書包,亦是如此。
從產業階段來看,書包是一個生活用品,也是使用頻率極高的產品之一,谷歌與伊夫·聖羅蘭聯合開發的背包產品,切中的不是高端人群,而是年輕一代。所以這個價格是否算昂貴,完全取決於用戶對於科技和品牌的看法。
正如部分用戶所說:「谷歌的概念產品,就是一實驗品,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