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換殼為本。——網友改編自諾基亞slogan
文 / 巴九靈(吳曉波頻道)
經歷了高速增長的十年後
全球手機市場感到了一絲絲疲憊
2017年
全球手機銷量首次下滑了100萬臺
最終賣出了14.72億臺
2018年
這一數字繼續下滑
只賣了14.049億臺
然而,淘金的金子越來越少
在金礦賣水的人,生意卻一如既往的好
這不,一家替華為代工手機殼的公司
正大張旗鼓地準備上市了
這家公司叫做傑美特
在2018年,賣了5804萬個手機殼
收入6.47億,淨利潤為6129.54萬元
那這個淨利潤算什麼檔次呢?
小巴告訴大家
2018年中國在A股上市的
所有3646家公司中
有1/3的公司比不過它
手機殼有多賺錢
2017年,羅永浩曾經吐槽過
錘子科技推出的各檔位價格手機中
1499元的手機沒什麼利潤
1799元的微利
但是都不如賣手機殼和保護套賺錢
那麼,手機殼到底有多賺錢呢?
根據這家準備上市的公司的財報
平均每個手機殼價格在11元左右
以此為錨定
對標市場上的手機殼售價
我們一起來感受下
華為官方認證的手機殼
原裝最便宜的一款要49元
最貴的要999元
蘋果的手機殼也不便宜
iPhone XS的手機殼
在官網上售價為389元
然而,還有更貴的
LV就曾推出過一款蘋果手機殼
價格在38500-42000元人民幣
最貴的是鱷魚皮+黃金版本
價格接近適配手機的七倍
同樣的,Burberry、Gucci
也都有各自的天價手機殼產品
除了以上那些奢侈品大廠
豆瓣、故宮
樂高、大眾汽車等也湊過熱鬧
對它們來說
自己賣的不是殼,是情懷
手機殼市場的未來會怎麼樣
市場研究機構NPD曾做過一項調查
有75%的手機用戶會購買手機殼
而會購買手機殼的消費者中
又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買了不止一個
以便替換用
消費者購買手機殼
除了想要保護手機機身外
主要是個性化的需求
功能機時代
有滑蓋、直板、翻蓋、全鍵盤等
任君選擇
而智慧型手機呢
除了改改攝像頭方位和顏色
好像真的沒有什麼花樣了
iPhone:磨砂黑,亮黑色,銀色,大紅色,金色,玫瑰金……OPPO/vivo:金色、玫瑰金、黑色、熱力紅、青檸黃、冰幻藍、活力藍……華為:鑽雕金、曜石黑、玫瑰金、鑽雕藍、陶瓷白、草木綠……榮耀:魅海藍、海鷗灰、琥珀金、幻夜黑、知更鳥藍……
但這也怨不得智慧型手機做的模式單一
智慧型手機先鋒HTC
曾經也想搞個性化
2008年至2012年
HTC一共發布了超過50款手機
差不多一個月一部
但它很快嘗到了庫存積壓的苦果
谷歌和摩託羅拉
也有過模塊化手機的構想
讓消費者隨心搭配不同的配置
結果....反正結果大家都知道
而蘋果早早就採取了「斷舍離」
比起自由定製
它認為消費者想要的是
更輕、更薄、更強大的手機
於是蘋果砍掉了
可拆卸電池、SD卡、耳機孔
減小了SIM卡以壓縮空間
自此,智慧型手機的玩法被固定了下來
即只推出精品且種類少的產品
這當然不能滿足具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
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
於是,手機殼就撿到了時代的「大便宜」
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
如果智慧型手機不能徹底解決個性化問題
那麼不管手機變成摺疊屏還是什麼屏
陶瓷機身還是什麼機身
消費者都會產生一種衝動
給自己的愛機套上一個手機殼
當然,手機殼也不是唯一嘗到甜頭的
同樣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某些天然「缺陷」
而因此獲利的還有很多
比如充電寶、無線充電器
充電耳機二合一轉換頭
藍牙遊戲手柄等等
最有名的當屬
因為手機續航不足
而前來「打補丁」的充電寶
光小米充電寶
2019年1月的累計銷量突破了1億件
其背後的製造商紫米科技
也順勢將2019年的銷售目標提高40億元
據調研機構FMI的調查
2025年之前
全球手機配件市場
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6.9%。
一起開個手機殼淘寶店?
那麼,假如我們看中了手機殼這門生意
想在淘寶上開店,是否可行?
於是小巴根據手頭的資料
算了一筆帳
假設我們一個月能賣1000個手機殼
平均下來一天要賣34個
如果每個手機殼的價格定為50元
能賺多少錢?
機器生產每件手機殼的成本為4元
包裝+小贈品(貼膜,手機支架等)
需要2元左右
每件包裹的運費可以談到4元
那麼每個手機殼的總成本
就是4+4+2=10元
定價50-10=40
賣出一個手機殼的利潤有40元
一天能賺1700元
但要是算上推廣費用
事情就不妙了
畢竟,淘寶上的競爭對手可太多了
淘寶賣家中心的數據顯示
淘寶上手機殼的日均搜索量為71239次
而淘寶上的手機殼總共有2193785種
用戶每次搜索對應的是31種手機殼產品
這啥時候才能看到我家的手機殼呢?
小巴再次算了筆帳,
正常情況下想達到每天34單成交
我們需要1000個左右的消費者點進來
而這1000人,我們只能花錢去找
淘寶上的手機殼類目
一個訪客的成本大概是2.5元
為了每天能獲得1000個訪客我們需要付出2500元
50元的售價,每天利潤只有1700元
投入的成本卻要2500元
所以.....
此外,其實定價50元還算是高了的
淘寶上的手機殼價格
大都集中於10元到20元之間
而我們定價50元的話....
那還有什麼辦法能夠提高利潤
做得好的企業不是都準備上市了嗎
市面上的技巧有兩個
小巴簡單科普下
第一個方法是給大品牌代工
都是華米OV的時代,若華為「搶註」了
還有小米、vivo、OPPO
以及最近因為5G而頻頻露臉的一加呢
換言之,與其做C端的生意
不如打打B端的主意
第二嘛,就是眾所周知的「出海」了
像傳音手機那樣
推出了專屬於非洲手機用戶的機型
難道非洲兄弟就不需要個性化了嗎?
小巴還聽說
對岸的美國朋友不愛用手機殼
要麼也發展下這方面的需求?
一個玩笑,但終究落一個道理
只要跟隨用戶的需求
不斷深挖創新
做出讓用戶心動的產品
市場永遠都在
本篇作者 | 拾月 | 當值編輯 | 應詩琦 | 責任編輯 | 鄭媛眉 | 主編 | 魏丹荑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