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玲:一堂特殊的課

2021-01-12 太陽雨文學

董愛玲,語文教師,散文《平凡的日子》曾發表在2020年11月9日《山東教育報》杏壇欄目。熱愛寫作,尤其隨筆。

一堂特殊的課

文/董愛玲

我小時候,社會實踐太多,以至於沒有時間讀書。而現在的孩子忙得沒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今天我帶著孩子去上一節特殊的課。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我決定帶領孩子去做一次孩子們愛做的事情———學習並動手做蛋糕。 下午三點半,帶上我們邀請的夥伴,三年級的張淑菲、四年級的李亞澤,還有浩宇和婉瑩,去職中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餐飲部,學習做蛋糕。孩子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眉飛鳳舞地相互交流,說話的聲音如摻了巧克力和奶糖一樣甜蜜。 到了職中餐飲部的二樓,好大的一個工作間,乾淨,明亮,涼爽。王師傅首先按順序給孩子們介紹工作間裡機器。第一:開水爐。因為在做蛋糕和面的時候,要用到開水,或者溫水,有了開水爐,用熱水方便。第二:和面機。是一臺雙向雙動力和面機,雙向是兩個方向,是相反的轉動頁扇,雙動力是可快可慢,和麵包粉,開始的時候要慢,讓面與水均勻參和在一起,並且形成拉絲,如果太快,拉絲容易斷,中間要稍快,最後再慢,快慢的掌握,要有師傅掌握,面要打成像手套一樣,鋪在手上,可以看見手上的關節和血管,這樣面就和好了。和好的面倒入鋪好油紙的烤盤裡,要放均勻,只見王師傅把倒入面的烤盤,故意往桌子上一丟,「啪嗒」一聲響,嚇得大家瞪大眼睛,然後笑了,大家都很好奇,包括我,為什麼?「這樣一丟,是為了把面裡面的氣泡放出來,」王師傅說。真不知道看似平常麵包,經歷這麼道工序,真是不入行內,不懂行內的規矩啊!

第三臺機器是風爐。何為風爐?就是循環風的電烤箱,帶有循環風的電烤箱比起沒有循環風的電烤箱,烤起東西來,火力均勻,尤其是烤制麵包、蛋糕的時候,不需要翻盤倒盤,烤出的麵包口味純正,口感好!「別看這臺機器小,三萬多塊錢呢」我們都張大了嘴巴,表示驚訝!體積的大小與價值、價格不成正比。第四臺機器是大烤箱,有一人多高,有一個人的雙臂伸開那麼寬,共三層,打開一層的門,裡面有烘烤的痕跡,這是在大型婚宴的時候才用,一次能烤十幾盤,出麵包和蛋糕的效率高。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處。第五臺機器是冰箱。比家裡用的普通冰箱大得多。有時候,做的西點需要冷藏才行,比如,停會兒咱做雪媚娘,就需要冷藏。再往裡走,還有一排的小機器,有料理機,攪拌機等等。架子上一字排開的是做蛋糕用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模具及用具。在我們參觀的同時,小師傅,給孩子們烤了蛋撻,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出爐了,要知道,這可是孩子們的最愛,大人們也喜歡喲。小師傅說,「這是我們自己用雞蛋、糖、牛奶調製的,沒有任何添加劑,你們嘗嘗怎麼樣?」我們也不顧形象了,各自拿一個就吃,還有點燙,蛋撻的託一層一層的,酥脆酥脆的,蛋撻的心松鬆軟軟的,有一股甜甜的奶香味,入口即化,比在蛋糕房裡買的好吃多了。孩子們也很聰明,每人吃兩個,留著肚子,過會兒還要吃其他的。 孩子們開始動手製作了。製作曲奇餅乾的面已經和好了,每個孩子一個饅頭一樣大小的一團,還可以在面裡加其他的料,如抹茶、芝麻、瓜子等。孩子們各自揉自己的。揉的面變軟了,就揪成一個個小丸子,放在託盤上,女兒做的是抹茶味的,最精緻,大小都差不多,很漂亮。浩宇做的是原味的,他團著團著就改變了,弄成一個個小花一樣的,各自發揮想像,喜歡什麼形狀的做什麼形狀。曲奇做好了,放到烤箱裡烤去了,「調溫180度,大約需要20分鐘」師傅說。

接下來就做雪媚娘和冰皮月餅。這一塊面是用糯米粉、澱粉、牛奶、雞蛋和好的,揉好,揪成一個個小面塊,然後擀成很薄很薄的皮,薄的像紙一樣,然後,把切好的水果丁包在裡面,加點奶油,放下託盤裡,就做好了,做好的雪媚娘就可以吃,浩宇做好一個就放嘴裡吃了,但是王師傅說:「最好放冰箱裡冷藏一會兒,這樣,雪媚娘的皮就更脆,口感好」。每一種甜品,都有自己的特有的製作程序,每一種甜品都自己的品味。下一個是冰皮月餅。還是剛才的麵團,只不過,擀的皮稍微厚一點,裡面包上豆沙,放在月餅的模具上一壓,冰皮月餅就做好了,有了剛才做雪媚娘的經驗,做這個冰皮月餅更簡單,做好後,還是放冰箱裡冷藏一下即可食用。 最後一個是壓軸戲,也是最難做的生日蛋糕,需要自己動腦筋思考,做什麼樣的。蛋糕已經烤好了,用模具切成不同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正方形的,多邊形的,還有圓形的,師傅說,每人做個五層的吧。女兒選擇的是正方形的,切了五塊正方形,她想做五層樓的,有個小細節,就是切蛋糕時,儘量不浪費,邊邊角角都用要上,既不浪費,又做的漂亮,那才叫會做。第一層蛋糕先放在支架上,上面擠一些果醬,加點水果和奶油,再放第二層蛋糕,同樣一直到第五層完全排好,再在外面抹一層奶油,再撒上一些巧克力麥片,已經很好看了。最後,最上一層要做的更加精細一些,花樣多一些,各人設計各人,每個人做的都與眾不同。女兒先把一個曲奇餅乾插在一角,用綠色的果醬畫了個愛心,愛心裏面加一個愛心是黃色的。蛋糕的四周又用兩個顏色鑲邊。女兒看了又看,選擇哪種原料及顏色,她拿起一個瓶子,仔細一看是巧克力醬,笑著說:「黑色的,我還以為是鞋油呢? 說得大家都笑了!」最後,女兒愛不釋眼的看著自己的傑作,臉上露出成功的自豪。她又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的,自負的說:「他們做的花花綠綠的,沒有我的好看!」女兒也是自我欣賞。一直到七點半,所有想做的都做好了,面板上除了成品蛋糕令人滿意,其他盆盆罐罐,用具,放的亂七八糟。 王師傅做總結:「大家都很辛苦,忙活了好幾個小時,但是,我們做完工作之後,還要把成品放好,包裝好,打掃好衛生,面板擦乾淨,各種東西歸位,地面要衝刷乾淨,這是工作人員最基本的工作。今天大家都累了,衛生我來打掃」。 真是一位熱心腸的師傅!我們都非常感謝王師傅給我們上了一節烹飪課,讓我們學到了在教室的課堂裡學不到的知識,認識製作甜品的機器,學會製作各種甜品的技巧,以及任勞任怨的精神。在這裡感謝王老師的辛勤付出,我們帶著自己戰利品,帶著勝利的喜悅與疲憊,帶著除了口福,還有製作甜品的知識,回家。

相關焦點

  • 董愛玲:首尾照應
    董愛玲,語文教師,散文《平凡的日子》曾發表在2020年11月9日《山東教育報》杏壇欄目。熱愛寫作,尤其隨筆。首尾照應文/董愛玲一篇文章,講究首尾呼應,感覺是不錯的文章。世界上萬事萬物哪個沒有始終?一輛列車,在風中穿行,在雨中奔跑,不也是首尾一致嗎?
  • 寧鄉全體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 一起看看~
    近日寧鄉全體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大家全神貫注、不時流下感動的熱淚場面是這樣的↓↓↓這到底是一堂什麼課?原來這堂讓孩子們收穫頗多的疫情防控思政課由寧鄉市教育局精心準備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展示了我國抗擊疫情取得的成績號召學生用行動愛國愛家
  • 「女童保護」+「行走的作文課」:一堂特殊的暑期公益課
    中國報導訊(記者 徐豪)8月17日上午,由「女童保護」與「行走的作文課」聯合開展的一堂特殊的暑期公益課在北京京師律師大廈舉行。「女童保護」負責人、鳳凰公益頻道主編孫雪梅為30多名小學生和家長講了一堂兒童防性侵課程——「愛護我們的身體」,接著「行走的作文課」創始人任晶惠教小朋友根據授課內容寫成作文,強化吸收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為孩子們帶來了雙重收穫。孫雪梅從小遊戲開始,告訴孩子們什麼是性侵害,如何分辨和防範性侵害,以及遇到性侵害之後應該怎麼做。
  • 董愛玲:朋友圈
    董愛玲,語文教師,散文《平凡的日子》曾發表在2020年11月9日《山東教育報》杏壇欄目。熱愛寫作,尤其隨筆。朋友圈文/董愛玲世界是大圈,家庭、單位是小圈,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圈子有大有小,圈與圈之間各有內涵,也有交集。
  • 最近,香凝學校上了兩堂特殊的課
    最近,在何香凝紀念學校,有兩堂特殊的課,上課的對象都不是小學生,但兩堂課同樣意義深遠,讓人受益匪淺。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為了改善教學環境,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香凝學校打造了兩間新教室,教室裝修好了,設備還沒著落,聽說這一情況後,愛心企業主動攬下這個活,送來學校急需的設備
  • 一堂特別的體育課
    今天,大侶紅衛小學六年級的41名小朋友迎來了一堂特別的體育課,原來是諸暨市擊劍協會下屬諸暨市越銀河國際擊劍訓練中心的教練員們應邀給孩子們普及擊劍知識。課上,這群特殊的老師給大家展示了整套的擊劍裝備,向大家傳授擊劍的常規知識和基本動作,孩子們個個聽得認真,看得仔細、學得用心,接觸了新知識,感受了擊劍魅力。
  • 一堂特殊的主題班會
    2月10日晚,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電視臺錄製,在北京衛視播出的《老師請回答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第三期節目「疫情當前誰在逆行」裡,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蒙曼、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院管理處處長張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北師大二附中高三班主任何杰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護理部主任張志雲等專家,圍繞上述問題作了精彩的解答,為大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
  • 交通安全教育日裡一堂特殊的「交通安全第一課」
    新邵交警大隊聯合縣教育局,結合當前「網際網路+教育」的模式,組織開展交通安全線上教育,給全縣50000多名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交通安全第一課」。此次活動,讓交通安全知識以新穎的方式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走進校園,實現了交通安全宣講「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得到全縣師生的一致認可。「這次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除了和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生和老師都在家實時收看外,我們還利用「村村響」廣播進行輪播宣傳,基本上實現了全縣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全覆蓋。」
  • 桃園村裡的這堂特殊班會課很走心
    9月6日下午,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北港小學601班的同學們就利用一堂特殊班會課,向他們的老師致敬。「本來您應該在家休息,卻偏偏要忍痛來給我們上課,這就是您的『不對』了。」位於梧桐街道桃園村的槜李堂內,這堂特殊的班會課正在進行。學生胡逸晨在即興創作——「我們的故事」這一環節中,通過詼諧的語音,講述了與英語老師吳海芬之間的感人故事,以此表達對吳老師的敬愛。胡逸晨告訴記者,他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吳海芬身體不適,念英語單詞的發音都變形了,但為了不耽誤學生們的功課,她還是堅持把課上完。「這就是您的『不對』了」,這句話看似在埋怨,其實卻包含了滿滿的真情實感。
  • 洋縣中學高一新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課
    8月25日上午,洋縣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知識宣講團走進洋縣中學高一新生軍訓營,針對防疫和應急知識,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課程」。
  • 一堂有趣的課
    一堂有趣的課這堂有趣的課上,小朋友們都穿上了白大褂,他們除了在教室認真學習各種牙科知識外,還現場當起了「實習醫生」,動手檢查同伴的牙齒防護情況。
  • 最後一堂課
    近些年來,我幾乎都是固定在周二上課,教學秘書排課也習慣了,其中大概也有對老同志任性的關照吧。2015年6月23日,這個周二卻不同尋常,因為,這是我大學從教整整30年的最後一堂課。之前,我按學期默默進入了「3、2、1」的倒計時。這學期,我又按周默默進入了「3、2、1」的倒計時。當真的倒數至「1」時,心裡的坦然成了五味雜陳。
  • 一堂有趣的英語課
    前兩節課十分難熬,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80分鐘,仿佛過了兩個世紀,好不容易熬到第三節英語課。只見胡老師風風火火地走進教室,看到同學們昏昏欲睡的樣子,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胡老師沒有批評我們,這讓我們有些驚訝。老師習慣地扶了扶眼鏡,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單詞:road(道路)。然後問同學們:「這個單詞怎麼讀?」同學們支吾了半天,不會讀。
  • 百小學子迎來一堂特殊「直播課」
    這堂別開生面的「直播課」持續了1個小時左右,沈石溪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聲情並茂地講解自己的創作經歷。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觀看直播的千餘名師生,同時也讓同學們重新認識了神奇的動物世界,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課外閱讀和寫作興趣。
  • 最後一堂課|比起說再見,我更想說_____
    大四的最後一堂課,總是充滿了各種複雜的情感。我們總相信,在未來的哪天裡,會重新相遇。還記得大一上的第一堂課是什麼,手機裡還有當時拍下來的知識點。現在聽到鈴聲,還會條件反射地覺得是要上課了。教室旁掛著的手機袋,見證了一屆又一屆的大四。我們也曾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上早八,埋怨過課表裡的滿課,吐槽過這個老師那個老師。
  • 分享一堂課很貴的課,Get it!
    結構化思維搭建—信息流帳戶—很貴的一堂課。很多運營喵都連結信息流帳戶結構搭得好對帳戶的後期優化至關重要,對後期的種種操作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一堂很貴的課,希望對你有用,如何用結構化思維搭建信息流帳戶?下面分三部分解析:一、構建結構化思維
  • 【公益H5】最後一堂課
    案例:最後一堂課品牌:騰訊公益亮點:1.創意定位
  • 老教授的最後一堂課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 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 如何評價一堂課?
    本質都是通過一堂課的解讀看一個教師的授課能力。所以,無論是試講還是說課,想要,就必須了解評價一堂課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一堂課才是好課。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一堂課可以從哪些方面去逐一分析評價。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具體、適宜。
  • 名師講堂 | 開學第一課,一堂全民受教的思政課
    陳薇、張文宏等抗疫英雄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戰「疫」故事在全民齊抗疫的背景下這一堂課顯得特殊又讓人難忘合肥的老師和同學們對這堂特殊的「第一課」有何感想一起來聽一聽吧崔世峰琥珀名城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一堂全民受教的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