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易混概念大匯總(一)

2020-09-09 啟達高中

1.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周年變化的現象。


2.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為劃分標準,一個回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3.氣溫遞減率與地溫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後者表示常溫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溫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溫度增高3℃。 


4.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量,指每平方釐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 8.16焦/釐米2·分。



5.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才是季風氣候。


6.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溫、溫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大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7.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8.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大氣降水到達地面以後扣除蒸發量等損耗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9.汛期與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時水位上漲的現象。洪水期則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過正常水位達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時期。


10.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則是指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於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



11.礦物、礦產與礦床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稱為礦產。有礦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是巖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則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12.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和證據。


13.斷裂與斷層

斷層是巖石在斷裂變形階段產生的,只有當巖石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移動時,才能稱斷層。形成斷層,巖石必定斷裂,但巖石產生斷裂,未必一定形成斷層,關鍵在於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易混概念大匯總(二)
    土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土地資源是對人類利用而言的,指人類在目前和預見到的將來能開發利用的各種類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屬性,又具有土地的社會屬性。其中大農業是指廣義的農業概念,主要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而小農業是指狹義的農業概念,專指種植業(耕作業)。22.耕作制度、複種指數與墾殖指數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複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 金卷先享題·知識 | 高中地理許多組易混概念辨析
    區時——國際上規定每一時區都採用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間,這種時間稱為區時。(區時屬於特殊的地方時,如東八區的區時是120°E經線的地方時) 北京時間——我國統一採用的標準時間,即東 8 區的區時或東經 120 度的地方時。 國際標準時間——即 0 度經線的地方時也稱格林尼治時間或中時區的區時。
  • 高中地理40組易混概念辨析,80%的同學都在這裡翻過船!
    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易混概念一 天體與天體系統天體——宇宙中各種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星雲等都屬於天體。區別——巖石圈的範圍比地殼層大。易混概念十二  海嶺與海溝海嶺——是板塊張裂形成,形成在生長邊界,由于洋殼張裂,巖漿湧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兩側迅速冷凝,形成海嶺。
  • 高中地理:30條易錯易混知識點,提高你的做題速度!
    今天小編在和大家分享地理30條易錯易混知識點之前,先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應該怎麼提高地理成績。首先,應該把地理的各個知識點記牢。可以根據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繫,將零星的地理知識系列化。它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認識地理事象的廣度與深度。也可以把某一地理事物和另一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鄉土地理事物同其他地理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新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其次,利用好地圖。
  • 高中地理易錯易混知識點 高分必備!
    高中地理易錯易混知識點 高分必備!各位同學對知識記憶的不準確,是各位同學失分的關鍵因素,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時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已經將這部分知識記住了,就進行下一部分的學習了,每當這個時候各位同學應該自己想一下是否已經將知識完全記準確了,而不是記了一個大概其。
  • 高中地理30組常見易混概念對比!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涵和外延比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數學生由於對這類概念沒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定時經常出現模稜兩可、莫衷一是的現象。為幫助學生在複習時能更好地掌握此類概念,現將高中地理中,一些常見的學生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較如下: 1.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天體系統是就天體的運動關係而言的,是指運動著的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層級不同的系統。
  •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匯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匯總樣張:三、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1.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3.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築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
  • 高中地理30組常見易混概念對比,建議收藏!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涵和外延比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數學生由於對這類概念沒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題時經常出現模稜兩可的現象。為幫助大家在複習時能更好地掌握此類概念,現將高中地理中,一些常見的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較如下: 1.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高中地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地理重點知識大匯總!超全
    只要高中地理學得好,天文地理都通曉,走街串巷不迷路~東南西北,方向辯位,時差天氣,風向辨別~小說有尋龍訣八字口訣辯位,現實有天文地理知識應用~所以!學姐為大家整理的此篇《高中地理重點知識大匯總》,刷到了就好好讀一讀,不光考試用得到,聊天也能炫一炫,何樂而不為?
  • 高中地理必修:高考「蠱惑人心」的「易錯易混點」!分清才能提分
    高中地理知識很多,命題方式也很靈活,不像政治、歷史一樣很多問題的答案在課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學習,說到底就是一個方法的學習,所以地理成績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與技巧。今天學長就帶大家來看看高中地理必修一到必修三的常考易錯易混點匯總,大家要好好理解哦!篇幅限制,只能上傳部分,私信回復【地理27】即可領取完整版!
  • 道法:中考易混知識點匯總
    中考易混知識點匯總 (聲明:本文內容由萬唯中考原創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停課不停學丨道法:改革開放簡答題匯總
  • 中考學霸:地理必背知識點匯總(最全),用心總結,考試回回領先
    地理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一年級之後開始學習的一門學科,但由於是一門副科,一直沒有受到孩子們的重視。事實上,不僅是學生,還有一些老師也不太重視地理和生物。因此,這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度。雖然初中地理只學了兩年,但一些地區也會參加中考,即使他們不參加中考,初中二年級也會有結業考試,因此,你不能不重視這個科目。同時,也並沒有阻擋大量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熱愛,原因很簡單,因為地理真的很有趣!
  • 初中地理(人教版)中考總複習知識點、考點匯總
    前幾期學霸天下君分享了初中數學、歷史的中考總複習知識點、考點匯總,每個內容都附帶有專項練習。收到很多家長私信,資料對孩子很有幫助,希望能做一期初中地理的中考複習知識點、考點的內容。新課標方案中,地理考試成績雖然不計入中考總分,但考生均須參加考試,且須達到B等級以上(即60分及以上)方可被第一批次高中學校錄取。
  • 高考地理超詳匯總(一)
    (3)計算陡崖的絕對高度:陡崖崖頂的絕對高度:H大≤H頂<H大+d;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H小-d<H底≤H小 3、根據等高線判斷區域自然地理特徵:(2)結合地形特徵判斷氣候特徵及差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每上升1000m,氣溫下降60C;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氣稀薄,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 知識點還會搞混嗎,高中政治近3年熱點/易混點/丟分點匯總
    所以今天我整理了高中政治近3年熱點/易混點/丟分點匯總!
  • 地理老師熬夜整理,高一到高三地理600頁全部基礎知識點匯總
    地理老師熬夜整理,高一到高三地理600頁全部基礎知識點匯總高中地理很簡單,每年考的也就這40來個點!但很難記!去年接觸過的一個文科班學霸,她的地理幾乎每次都能考95分上下,從不低於90分的!她說她的地理,從來不死記硬背,但地理的基礎知識點是一定要記的!而且要系統性的去梳理,特別是一些考點技巧方法都要好好梳理,和理解通透!地理很多考點都是相通的!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的相關概念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高中地理,(知識總結)高中三年地理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
    高中地理是文科屆的小王子,因為具有辦文本科的科學性質,所以大家難免不了要背大量的文人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相關知識點,還要熟練的掌握各種地形圖和氣候圖,這是你高考高分的前提!地理知識整理對同學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知識點難整理還要參插著各種地形圖,所以很多同學乾脆三年就不寫筆記。
  • 【資料分享】高中地理高頻考點整理
    ;中國人口問題【地理微視】太陽系真實的運動軌跡【地理微視】地形;典型地貌【地理微視】氣溫【地理微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地理微視】GPS,地理信息技術(3S技術)【地理微視】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地理微視】巴塔哥尼亞尖峰航拍大片【地理微視】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 地理乾貨丨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常考易錯易混點匯總
    我國西北地區降水比華北地區少得多,但華北地區對水的需求量大,故華北地區比西北地區乾旱災害嚴重。37、寒潮危害最大與寒潮勢力最強是有區別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對農作物而言,一般發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勢力最強一般發生在冬季。38、地震的震級與烈度兩個概念要區分開: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有多個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區相同條件下,烈度與震級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