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落實評估情況、「十三五」期間國家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第36個教師節系列宣傳慶祝活動安排,同時發布了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
本次發布會上有哪些重要信息?一起來速覽↓↓
01
20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公布
鍾南山、張伯禮等12人入選
從今年起,中宣部、教育部將聯合宣傳表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考慮到抗疫的特殊情況,今年額外增加了2個名額,共計推出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這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是: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 竇桂梅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 張伯禮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高夯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汴河中心小學教師 孫浩
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教師 魏亞麗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胡豫
廣州醫科大學教授 鍾南山
海南大學教授 張雲閣
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肖敏
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教師 何梅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教師 張桂梅
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師 丁海燕
02
教育部等六部門:確保鄉村教師
平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
日前,教育部、中組部、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舉措,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實現鄉村教師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鄉村教育。
意見指出,完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確保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績效工資政策,在核定績效工資時,對鄉村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民族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學校給予適當傾斜;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調整績效工資結構,合理確定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
※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完整文件
03
每年約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
會上透露,通過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鄉村教師隊伍結構趨於科學合理。35歲(不含)以下教師佔43.4%,男教師佔比接近40%,本科以上學歷佔51.6%,中級以上職稱佔44.7%。教師來源渠道更加多元,建立「特崗計劃」、公開招聘、定向培養、「縣管招聘」、退休支教等多元培養補充交流機制,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支教,每年吸引約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
04
十年約1680萬人次教師參與「國培計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公布的「國培計劃」藍皮書(2010-2019)摘要顯示,十年來,「國培計劃」為中西部教師提供了至少1次的國家級培訓,大幅度提升中西部教師專業素養。
數據顯示,2010-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國培計劃」經費172億元。其中,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投入超過159億元,佔比92%左右。十年來,國培參訓人均經費增長了約2.6倍。中央政府的財政投入帶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還吸引了社會機構的參與。
十年來,共計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約1680萬人次的教師參與了「國培計劃」,其中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參訓人次約1574萬(佔比94%),示範培訓項目也有超過60%的中西部地區參訓者。「國培計劃」已經覆蓋了全部深貧縣以及貧困地區鄉村教師。
05
將加快出臺強師惠師舉措
督促各省年內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將主要開展8項活動:召開全國教師發展大會、加快出臺強師惠師舉措、「特崗計劃」實施15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國培計劃」實施1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舉辦感念師恩宣傳活動、集中走訪慰問教師活動。
加快出臺強師惠師舉措方面,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部將督促各省份年內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支持鼓勵行業企業在向社會提供服務時給予教師優先和優待。
06
15年來累計招聘95萬特崗教師服務鄉村
教師逾八成留任
據介紹,「特崗計劃」實施十五年來,累計招聘95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地區22個省(市、自治區、兵團)的1000多個縣,為3萬多所農村學校(含村小、教學點)注入了新鮮血液,在數量上極大地緩解了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
任友群透露,特崗教師三年服務期滿以後留任率達到85%以上。這意味著有不少新一代的大學生最後選擇了留在中西部地區一千多個縣繼續工作,有效緩解了中西部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的數量不足、補充困難的問題。據統計,95%的特崗教師是在鄉鎮及以下的學校任教,其中30%是在村小和教學點,這是中國最基層的教學點,直接服務於我國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最薄弱的區域和人群。
「特崗計劃」還顯著提高了鄉村教師隊伍的質量。特崗教師中,本科學歷的達到80%以上,平均年齡25歲左右,顯著改變了邊遠鄉村學校教師老齡化的狀況。同時,「特崗計劃」還集中補充了大量英語、信息技術、音體美等鄉村短缺學科教師。
07
「十四五」支持各地建一批高水平師範大學
據任友群介紹,「十三五」期間,6所部屬師大累計招收公費師範生3.7萬餘人。目前,全國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實施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
實施三級五類師範專業認證,全國共有4000餘個師範專業納入一級質量監測,221個師範專業通過第二、三級專業認證。
中央財政加大對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同時,在分配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等專項資金時,向師範院校傾斜。
「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安排了28億元支持華東師範大學等38所師範院校,重點加強實踐辦學能力和學科建設,整體提升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辦學水平。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透露,在「十四五」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計劃支持各地建設一批高水平、示範性的師範大學。
08
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
工資收入水平目標已部分實現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布和介紹中央4號文件實施狀況監測評估情況時表示,教師待遇在穩步提升。多地採取硬招實招,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水平的目標得到部分實現,鄉村教師工資收入在持續增長。
管理體制機制逐步理順,教師編制不足問題有效緩解,「縣管校聘」改革邁向深入,校長職級制改革初顯成效。
09
半數高考成績排本省前30%的
優秀畢業生報考師範專業
張布和介紹,根據對中央4號文件的實施狀況全面的監測評估,尊師重教社會氛圍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一是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範專業的比例在發生明顯變化。據監測省份的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的時候各地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前30%的畢業生報考師範專業的比例平均是18.3%,這個比例相對來說低。2019年,這個比例達到了33.4%,這已經發生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比2018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最高的兩個省份的比例是55.3%和49.8%,這就意味著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前30%的優秀畢業生中,有超過半數或者接近半數報考師範專業的現象。
第二,各地在招聘新教師崗位的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以2020年的數據來講,某一省會城市今年招考912個中小學教師崗位,報名人數達到1.9萬,報名人數和招考崗位比例達到20:1,這個比例也是個讓人感覺到競爭非常激烈。同時,調查問卷也顯示廣大社會公眾對教師職業的認可度逐漸在提高,教師群體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度也在逐年提升。
10
深化落實「職教師資12條」
推動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時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深化落實「職教師資12條」政策,推動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擴大規模、提升素質、優化結構。
一是要加大對職教師資培養體系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設置職業技術師範院校。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學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
二是研製出臺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
三是組織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教師培訓,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作為教師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
四是組織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根據國際形勢組織創新團隊骨幹教師分批次繼續出國研修。
五是推動各地落實績效工資政策,探索符合職業教育實際的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準入制度,來激發職業院校辦學的活力,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
11
疫情期間公開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0多萬
疫情期間,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於做好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202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公開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0多萬,總報名人數突破近500萬,有力促進了大學生就業。
深化教師資格改革。配套出臺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實施「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在此基礎上推進師範生免試認定改革,加快推進允許教育類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公費師範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
12
「十三五」累計990億元改善教育基礎設施
切實保障教師辦公用房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累計安排990億元,支持一大批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以及「雙一流」高校等各級各類學校建設,顯著改善了我國教育基礎設施。
工程實施中,將教師辦公樓、教學樓、實驗室等作為重要建設內容,要求項目單位優化建設方案,切實保障教師辦公用房,努力為教師提供更加良好舒心的教學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