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同學在後臺留言問:如果高考被錄取了,但是不是自己的理想院校,可以不去報到嗎?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被大學錄取後不去報到,會有什麼後果?
1、當年不會被其他高校錄取
根據教育部規定,考生被正式錄取後,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檔。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報任何志願、不得再被其他學校錄取。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
2、來年可同應屆生一樣參加高考
大多數被錄取不去讀大學的原因,是考生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水平,決定去復讀。這種情況是完全不受影響的,來年可以和應屆畢業生一樣參加高考。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復讀生在高校錄取中與應屆生有所區別,甚至有些專業受限制。
3、個別省份或地區,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於被錄取不去上學這種情況,會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甚至會直接停止錄取,或減少明年的志願填報數量。因為這畢竟是一種浪費高校招生名額的行為。
舉個例子:比如《河南省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就明確指出——填報志願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於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
對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
4、可能會出現重複學籍
一般來說高校學籍都是在開學時進行註冊的,但總會有人為疏忽,即使本人沒有前去報到,仍然被註冊了學籍。如果復讀後考上了另一所大學,很可能會出現兩個學籍。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很可能自己讀了四年大學,最後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
雖說現在全國高校學籍系統是聯網和統一的,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在開學之前給錄取你的高校招生辦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不去報到的意向,確保你的大學學籍不會被註冊。
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可以了解下學校裡的轉專業制度,如果對自己的學校不滿意,可以努力學習考研升學。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決定復讀了,就不用瞻前顧後。
那麼,放棄大學的錄取資格,對自己復讀有有沒有影響呢?
放棄錄取資格,對復讀到底有沒有影響?會不會被錄取學校因誠信缺失不錄取考生?
答案是:略有影響,影響不大。
如果因為考生被錄取不去就讀,影響高考生復讀的話,那麼全國每年就不會有那麼多復讀生了。如果復讀不錄取高考生,那豈不是一考定終身,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
復讀對高考生有哪些影響?
部分省份明確規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學錄取後,又不去報導浪費高考招生名額,將其計入誠信檔案。部分院校招生有要求:同一考分報考同一院校同一專業,優先錄取應屆生。其他無任何影響。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浪費招生名額,希望被錄取的高考生能夠及時到大學就讀。如果高考生放棄錄取,不去就讀,其實沒有影響。
雖然說同一考分優先錄取應屆生,但是高考志願填報的學校那麼多,同一高分又報考同一學校且同一專業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遇到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也不會影響你後面的錄取。
最後提醒各位考生要慎重思考,謹慎填報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