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吐痰不文明行為惹人厭 注重引導 不能一罰了之

2020-12-17 蘭州新聞網

為貫徹市委、市政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整體文明程度,大力倡導市民文明言行,培育文明社會風尚,提高市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深入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我市制定《開展公共場所吸菸、亂扔菸頭、亂潑亂倒、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實施方案》,並從6月1日至6月30日開始在全市各類公共場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共場所吸菸、亂扔菸頭、亂潑亂倒、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為此本報開展了「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話題,將針對這五類不文明行為展開討論,同時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自己建議和見解,共同推動整治我市公共場所不文明整治方案的貫徹和實施。

◆記者觀察

一座城市的品位不是體現在鋼筋水泥堆砌而成的高樓大廈上,而是體現在市民的素質上。在我們周圍,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既妨礙了他人,也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創建文明城市需要每個市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摒棄陋習,不隨地吐痰。據了解,隨地吐痰的不文明行為是市民最厭惡的不文明行為之一。近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雖然市民很厭惡隨地吐痰,但是這種不文明行為仍比較常見。

張掖路步行街是我市一條環境衛生比較好的街道,但記者走訪中發現隨地吐痰的現象在這裡卻屢見不鮮。中午記者在張掖路步行街上看到,雖然街道比較乾淨,但隔幾步就能看到有明顯的痰漬。記者在五六分鐘的時間裡,就發現兩位市民隨意吐痰。一位中年男子從記者身邊走過,沒走幾步,只聽咳嗽一聲,「呸……」一口痰飛到地上。在蘭大二院門口,記者看到,一位老人走出大門,低頭就是一口痰。對於這樣的行為,來看病的馬女士說,醫院人流量大,病人也多,來醫院的一般都是來看病的,隨地吐痰容易傳播病菌,「這樣的行為很不文明。」

隨地吐痰也給環衛工人帶來了不便。「平常的垃圾容易掃,但是祛除痰漬很麻煩。」採訪中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特別是紙屑沾到痰上,幹了以後,有時掃不出來。另外,市民經常往綠化帶吐痰,可能他們覺得綠化帶比較隱蔽,吐了也沒人發現。隨後記者在一公交車站看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在等車的時候,5分鐘時間內吐了兩口痰,吐完後還用腳在地上搓。環衛工人張女士說,發現一些市民隨地吐痰,她們有時候也上前提醒,遇上講理的還好,遇上不講理的還會造成衝突。通過調查發現,城市中斑斑痰跡還真不少,隨地吐痰的人也大有人在。一些人還認為,自己不吐痰,別人也會吐,區區一口痰,沒什麼大不了的。

「隨地吐痰的討厭,吐『飛痰』的更討厭!」市民魏女士告訴記者,幾天前,她打車去五里舖,開著開著,司機搖下車窗,然後飛快地向外面吐了一口痰,「當時我正好坐在駕駛座後面,而且後車窗也開著,司機吐得太突然,我根本來不及反應,但真的感覺有唾沫飆到我臉上,太噁心了!」當時,她就與司機吵了起來,司機說大家都這麼吐,反認為她在多事。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私家車主也有這樣的行為,開車中搖下車窗就開吐。對於為何不將痰先吐到紙巾上,然後丟垃圾桶的問題,許多司機認為本來開車就要集中精神,哪來功夫先吐在紙上。另一私家車主則認為,大家都這麼吐痰,吐習慣了。

◆大家談

採訪中,許多市民對隨地吐痰的不文明現象深惡痛絕,市民孫先生說,隨地吐痰在城市中很常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陋習,這不僅僅不雅觀,也極不文明。其實大家只要隨身攜帶紙巾,喉嚨不舒服有痰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以用紙巾包好,丟到垃圾桶中。市民陳先生說,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容易出現隨地吐痰的行為,比如汽車站。每次出差去外地,一靠近汽車站就會發現有人隨地吐痰,因為這裡人流量大,素質也參差不齊。雖然到處都有禁止隨地吐痰的標識,但總會有人忽視,隨意吐痰。市民許先生說,他最厭惡隨地吐痰,特別是有些人吐痰前還要「醞釀」,咳得很大聲,喉嚨呼嚕幾聲,再吐出來,最後還要用腳碾幾下,這畫面真是想起來都覺得不舒服。確實有些人隨地吐痰成了習慣,每個人應該懂得常識,支配習慣,而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你這一吐,丟掉的是你的修養。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地吐痰既破壞公共衛生,又影響他人健康。很多人的痰中帶有病菌,痰裡的結核桿菌生命力很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可以存活七八個月之久。此外,還有很多種病也是通過空氣傳染的,如麻疹、流感、流腦等。

◆本期話題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應該怎麼辦?誠邀您對此展開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法。

網友「一路向西」建議,整治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應加強公益宣傳,著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比如拍攝了以「愛護環境,關心關愛環衛工人」為主題的公益宣傳廣告,在戶外廣告牌、商圈大型LED顯示屏、樓宇電視、公交移動電視、市政圍擋、市政設施上開展公益宣傳。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在街頭開展不文明行文勸導。

對於隨地吐痰、亂扔菸蒂等現象,我市一社會科學專家認為,罰款是有必要的,主要起到教育的作用。但是,如果光是處罰,又容易引發市民的反彈心理,也不利於解決問題。可以考慮綜合多種手段來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比如說,中國人都是好面子的,如果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可以考慮在媒體上曝光,或者強制其參加一些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不一定要用罰款。」

網友「風情月淡」認為,首先要出臺相關的規定,對隨地吐痰行為有一定的懲罰和監督方法;其次媒體多播放出版相關的小視頻和圖片等,宣傳文明行為;並建立獎勵機制,對堅持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市民進行獎勵,可以發小紅包,溫馨小禮物等,提高市民文明榮譽感。

◆措施

網友「楓葉紅了」建議,從重處罰,隨地吐痰罰100元。如果隨地吐痰的人不繳罰款的話,就讓吐痰者把地上所有的痰都打掃乾淨,讓其知道打掃起來有多難。對於司機開車往外吐痰行為,應給予扣分或罰款的處罰。

市民馬先生認為,要從根本上減少「源頭」。應從小環境入手,灑水掃地,溼布擦拭,減少灰塵,加強公共場所的清潔;宣傳教育,讓大家遠離菸草,不吸菸,從而不產生痰;加大媒體宣傳,形成一個氛圍,教育大家要餐後漱口、刷牙等,這些都有助於不產生痰、減少痰的產生機會。其次要有吐痰地方,不是「隨地」,而是為大家確定地方,提供吐痰的位置。公共場所要多設置痰盂、垃圾桶,從而減少隨地吐痰現象的發生;在人員密集的地方提供紙巾、清潔袋,方便人們。公共衛生產業要加大投入,要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各種必要的設施,並且及時維護衛生硬體設施,為人們提供便利條件。另外要加大處罰和監督的力度,公共場所有禁止隨地吐痰規則、法規,要有人來處理、矯正隨地吐痰行為。另外要利用輿論導向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念。

◆提示

本報下一篇「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為公共場所亂吐口香糖不文明行為應該怎麼辦?市民可以將自己的觀點發送至184423139@QQ.com,也可以將有針對性、有典型性的建議發送到本報微信平臺或者微博,或撥打本報新聞熱線6132888反映。

相關焦點

  • 向不文明行為說NO!宿遷專項整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行為
    據悉,宿遷市城管辦啟動開展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危害公共衛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長效建設,切實加強市容環境整治,營造乾淨、規範、有序的城市環境,引導廣大群眾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行為習慣。
  • 北京擬加重對隨地吐痰、亂倒垃圾等處罰 最高罰200元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北京擬加重對隨地吐痰的處罰,最高罰200元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隨地吐痰作為一種常見的不文明行為,深受市民厭惡。在北京,對這一行為處罰擬加重,最高可能被罰200元。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進行了兩次審議。條例草案規定,北京對隨地吐痰、便溺,亂丟廢棄物,亂倒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重點治理。立法過程中,有意見提出,前述不文明行為屬於群眾普遍厭惡的頑症痼疾,雖然《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對這些行為已經規定了法律責任,但處罰過輕,建議提高處罰額度。
  • 盤點旅遊不文明行為「十宗罪」:不衝廁所亂吐痰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旅遊、出行過程中最常見的十大不文明行為:  一。隨處拋丟垃圾、隨地吐痰、吐口香糖  豈一個「隨」字了得,丟者倒是隨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卻噁心了別人。毫無疑問,隨處丟垃圾、隨意吐痰、吐口香糖無疑是我們在出行和旅遊過程中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
  • 重罰不文明行為 效果可期
    隨地吐痰、亂丟菸頭、亂倒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破壞環境,降低公眾生活舒適度,也危害人體健康。北京擬提高這類不文明行為的處罰額度,如果真正實施,應該能夠取得一定成效。據報導,2003年上海對隨地吐痰者的最高額罰款從50元提高到200元後,上海街頭隨地吐痰現象越來越少。這就是明證。  文明不是與生俱來的。文明是倡導、教育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 文明「抗疫」從不隨地吐痰開始
    疫情當下,路上沒有了車水馬龍,各種不文明行為也像「破了戒」「撒了歡」,隨地吐痰、闖紅燈、遛狗不栓繩等問題重新抬頭。每天走在路上,都要小心翼翼躲避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痰跡,動輒還要跳過一堆堆狗狗排洩物。疫情當下,仿佛文明也中了毒。
  •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2020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實施後,隨地吐痰就不再只是個人的不文明行為,而是屬於違法行為,違法者將面臨最高500元的罰款。
  • 【注意】最高罰3萬!佔道經營等不文明行為下月起要被罰!
    亂貼「牛皮癬」,最高罰3萬元城市牛皮癬是人們形容城市裡車站、街道、廁所、小區等公共場合非法張貼或者塗寫小廣告的現象。多數情況下,這些廣告是不合法的,涉及辦假證、非法行醫等違法經營行為,而且數量大、清除困難,對城市的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
  • 向隨地吐痰說「不」!
    市城市管理局執法人員引導市民遵守《規定》。文明入法、德法共治,以「硬制度」促進文明習慣「軟著陸」。《規定》的施行,從「小切口」入手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祛除「隨地吐痰」這一「頑疾」。為認真貫徹落實《規定》,我市同步開展了以整治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亂扔菸頭為重點的「亂扔亂吐」集中專項整治行動。
  • 愛豆不文明行為:夏瀚宇亂丟菸頭,賴冠霖隨地吐痰,他在街頭小便
    在夏瀚宇之後,何昶希等人也陸續抵達了飯店,現場的氣氛也逐漸熱鬧了起來,但很快,夏瀚宇就獨自出門了,到隔壁的便利店買了一包煙。可能是他的菸癮犯了,還沒回到飯店,夏瀚宇就迫不及待的點上煙,不顧形象地當街抽了起來。
  • 本市發起問卷調查:哪些不文明行為該罰?
    隨地吐痰、遛狗不牽繩、垃圾不分類投放、廣場舞擾民等不文明行為或將依法規範,並受到相應懲處。記者日前從市委宣傳部獲悉,本市將通過立法規範市民文明行為。8月5日起至8月25日,市民可線上或線下參與促進文明行為社會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將為立法提供重要參考。
  • 禁止隨地吐痰,堅決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禁止隨地吐痰,堅決向不文明行為說不!,這看似只是一個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實際上卻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隨地吐痰也有很多危害,嚴重影響他人健康。為什麼要禁止隨地吐痰?隨地吐痰有什麼危害?想要吐痰時又該怎麼辦?4張動圖了解一下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
  • 亂吐檳榔汁、遛狗不栓繩將被罰!海南出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近日,海南省文明辦發布消息,《海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通過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實施後,隨地吐痰、搶座、公共海灘裸泳、遛狗不栓繩等不文明行為的處罰都有了更加明確的標準。
  • 西寧市20天勸導不文明行為上萬起 處罰1483起 罰款18.9萬元
    8月19日,一男子亂扔菸頭,西寧市城北區城管局朝陽執法指揮中心執法人員對其批評教育,罰款50元。截至8月20日,西寧市不文明行為專項執法共勸導不文明行為10139起,處罰1483起,罰款18.9萬元。8月19日,南川城管部門巡查至南川水際公園,發現有市民在河道及公園內野炊、酗酒,立即糾正其不文明行為,並勸離;西寧市火車站廣場內,有市民躺臥在花壇邊、踩踏公共座椅,城東區城管局執法人員趕忙勸導……為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力做好2020年創城測評迎檢工作,西寧市城市管理局印發《集中開展不文明行為執法工作方案》。
  • 崖州區:向亂吐檳榔汁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說「不」
    三亞日報記者從崖州區了解到,從8月23日起,崖州區開展集中整治不文明行為大行動,將重點對亂吐檳榔汁、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開展集中整治。同時向市民、遊客發放《「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倡議書》,動員號召廣大居民爭做展現崖州魅力的文明窗口,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 三亞多部門聯動整治「亂吐檳榔汁」不文明行為
    多部門聯動整治「亂吐檳榔汁」不文明行為三亞對「檳榔紅」說不  本報三亞12月27日電 (記者林詩婷)「隨地吐檳榔汁,你知道錯了嗎?」  此次三亞開出的首張亂吐檳榔汁罰單,處罰依據來自今年8月三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三亞市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其中第十九條提到,隨地吐檳榔渣汁,將按照《海南省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責令清除,並處50元罰款。  「吐檳榔汁往往是一瞬間的行為,具有不定時性,且儘管當場抓獲亂吐檳榔汁行為人,其對政策不理解、拒交罰款,有力執法仍難開展。」
  • 向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說「不」
    但在一些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仍時有所見,這與當前大西安正在積極推進的國際旅遊名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服務「一帶一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極不相稱。我們相信,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打造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是生活在這個城市每個人的共同願望。為此,我們向廣大市民倡議: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共同建設乾淨美麗的文明西安。
  • 廣州廉租戶亂吐痰7次要退保障房
    廣州廉租戶亂吐痰7次要退保障房 、亂停放單車、高空擲物、不交廉租房租金……今後,廣州的保障房住戶出現這樣的違規行為,將被扣分,兩年內累計被扣20分將被退房。  保障房住戶的哪些不文明行為要被扣分?《扣分辦法》按照違規的嚴重程度,把29項違規行為劃分為4大等級,所扣分值分別為3分、5分、7分和20分。  記者看到,根據《扣分辦法》,亂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菸蒂等,在公眾地方隨地吐痰、便溺,在公共場所焚燒紙錢、元寶、柴火,亂停、亂放機動車輛、單車、殘疾車等,都屬於輕微違規行為,將被扣3分。
  • 臨夏市丨觀影不文明行為惹人煩
    臨夏市丨觀影不文明行為惹人煩 2020-12-07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擬規定:隨地吐痰最高可罰200元
    4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召開,會議聽取關於提請審議《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決定(草案)》的議案,擬規定對隨地吐痰、便溺,亂丟廢棄物,亂倒垃圾等行為的罰款額度由20元以上50元以下,提高到50元、情節嚴重的200元。
  • 捍衛文明 宣戰陋習 | 市城管局倡議市民: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但是,在整體環境大幅提升的同時,一些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陋習依然存在,這與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極不相稱。城鄉環境衛生保持經常化乾淨整潔,是廣大保潔員和城市管理人員不辭辛勞、披星戴月、加班加點努力工作的結果,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自覺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果核、菸頭、紙屑、口香糖、飲料瓶、包裝袋等廢棄物,不亂倒垃圾、渣土、汙水及其它汙物,不在露天場所焚燒樹葉、垃圾等雜物,不在生活垃圾分類的區域亂丟廢電池、螢光燈管等有毒有害物質,不在沿街店鋪門外擺放爐灶、商品等影響環境衛生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