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抗疫」從不隨地吐痰開始

2020-12-22 小巨蛋說

疫情當下,路上沒有了車水馬龍,各種不文明行為也像「破了戒」「撒了歡」,隨地吐痰、闖紅燈、遛狗不栓繩等問題重新抬頭。每天走在路上,都要小心翼翼躲避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痰跡,動輒還要跳過一堆堆狗狗排洩物。疫情當下,仿佛文明也中了毒。

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公共文明話題近來引發廣泛關注。隨地吐痰,不僅是文明建設的絆腳石,更是抗擊疫情的大難題。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一口痰往往「駐紮」著成千上萬粒細菌,痰液形成的飛沫會汙染周圍數十米。隨便一口痰,就可能讓一個家庭、一個社區、一座城市罹難。這不是危言聳聽,病毒隨時都在尋找反撲機會。大役當前,仍有人照吐不誤,而且絲毫感覺不到羞恥,實屬不應該!

古人講,倉廩實而知禮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升,越來越人錢袋子鼓起來,但文明的袋子卻依舊扁扁空空。講文明、講衛生,從幼兒園一直到講到人生暮年,但有多少人能始終堅持做到呢?嚴重利己主義面前,公共文明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只要髒東西不碰到自己就無所謂,哪管自己吐出去的痰是否帶著病菌,是否會傳染給別人。疫情當下,隨地吐痰絕不是小事,而是關乎戰疫勝負的大事。我們不能因為一場疫情就讓辛勤耕耘的城市文明漏了陷,也不能因為一口痰就讓來之不易的戰疫形勢功虧一簣。疫情雖有好轉,但戰爭遠未收兵,無數白衣戰士還在一線奮戰,千萬平民英雄還在社區值守。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期,作為這座城市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應當以文明的洪荒之力,詮釋什麼是公民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防控檢驗個人公德修養和城市文明成色。大疫當前,需要對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儘快糾正。一方面要加強文明引導。講文明重在點滴養成,貴在日常堅持,需要每一個人遵守社會公德和文明秩序,通過自覺自律為文明城市加油助力。政府應當廣泛宣傳文明規範,開展群眾性文明教育,同時配套垃圾桶等公共設施,讓每一口痰既有出處,也有去處。另一方面還要依靠法治約束。治理屢禁不止的隨地吐痰,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法律的「硬核」嚴懲。在眾人眼中最乾淨的國家新加坡,吐第一口痰罰款1000新元,吐第二口痰罰款2000新元。大疫當前,國內很多城市對於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採取的也是定格處罰,不僅罰到心驚肉跳、張不開嘴,還有人因為任性一口痰走進拘留所。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疫情當下,對於隨地吐痰之類的不文明行為,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重視起來,相互監督提醒,徹底改掉陋習,這是對疫情防控和城市文明最大的貢獻。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從我做起,文明「抗疫」,這才是真正不可戰勝的「硬核」力量。

相關焦點

  • 捍衛文明 宣戰陋習 | 市城管局倡議市民: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但是,在整體環境大幅提升的同時,一些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陋習依然存在,這與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極不相稱。無論你是不是西安戶籍,是常住還是短暫停留,抑或是臨時過境,只要你踏上西安這片土地,您就是這座千年古都的一分子,你的形象就是西安的形象,你的行為舉止就體現西安的文明風範。當你在西安的街頭巷尾舉止優雅、文明有禮,你就為西安贏得了良好聲譽;當你在西安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就會給別人造成「西安人不文明」的壞印象。
  • 別讓隨地吐痰「吐」了文明,髒了城市
    眼下,疫情趨於平穩,人們紛紛開始走出家門,享受新鮮的空氣。但隨地吐痰等一些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市民:對隨地吐痰的行為深惡痛絕市民徐麗俊說,自己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些人車窗搖下來,隨地吐痰,讓人避之不及。還有一些居民會從樓上吐痰下來,走路經過的時候都很擔心。
  • 禁止隨地吐痰,堅決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禁止隨地吐痰,堅決向不文明行為說不!,這看似只是一個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實際上卻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隨地吐痰也有很多危害,嚴重影響他人健康。為什麼要禁止隨地吐痰?隨地吐痰有什麼危害?想要吐痰時又該怎麼辦?4張動圖了解一下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
  • 向隨地吐痰說「不」!
    「有痰不亂吐,小事見文明」「給自己一個良好習慣,給別人一個文明環境」「不隨地吐痰,做文明市民」……在潞州區堠北莊鎮各村的主要街道、顯要位置,隨處可見不隨地吐痰的宣傳標語,大喇叭循環廣播著禁止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相關知識;潞州區英南街道梅輝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們進學校、進小區、進門店,開展文明志願服務宣傳活動,呼籲大家從自身做起,做舉止文明的長治人;上黨區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 不隨地吐痰 愛己也愛他人
    新冠疫情形勢下,「不隨地吐痰」被寫進國家衛健委編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中,從而使得這一行為再次引發廣泛關注,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隨地吐痰」理念已深入人心,市民的衛生意識強了,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好。  4月28日一大早,家住順慶區濱江路的韓大爺如往常一樣出門晨練。
  • 印度嚴懲隨地吐痰 違者坐牢
    印度聯邦政府16日出臺最新抗疫指南,其中一條規定,凡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者,最高可判處1年監禁並處以罰款。  印度內政部發言人普尼婭·斯裡瓦斯塔瓦說:「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因此在當下,隨地吐痰是危險行為,我們必須採取最嚴厲的懲罰措施。」
  • 向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說「不」
    但在一些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仍時有所見,這與當前大西安正在積極推進的國際旅遊名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服務「一帶一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極不相稱。我們相信,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打造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是生活在這個城市每個人的共同願望。為此,我們向廣大市民倡議: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共同建設乾淨美麗的文明西安。
  • 向不文明行為說NO!宿遷專項整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行為
    請不要再隨地吐痰、亂扔菸頭、亂扔垃圾啦!即日起,江蘇宿遷啟動開展了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危害公共衛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五大類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其中包括禁止隨地吐痰、亂扔菸頭、亂扔垃圾等。  據悉,宿遷市城管辦啟動開展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危害公共衛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長效建設,切實加強市容環境整治,營造乾淨、規範、有序的城市環境,引導廣大群眾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行為習慣。
  • 乘客隨地吐痰?如何勸告是門大學問!
    如今的社會是個文明社會,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隨意吐痰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一種行為,尤其是在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上面,不僅給其他乘客帶來噁心的感受,更會使得環境變得不好,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是不文明的行為,也是沒有公德心的體現。
  • 象山人,這有一封不隨地吐痰倡議書!
    不隨地吐痰倡議書廣大市民朋友們:非典的傷疤還未痊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又向我們肆虐。直接危害身體健康的首惡之敵,就是隨地吐痰的陋習。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我們發出不隨地吐痰倡議:1.人人行動起來,做文明習慣的引領者。要管住自己的嘴,帶頭做好不亂吐瓜皮果殼,不隨地吐痰。要吐痰的時候隨身攜帶衛生紙,吐到衛生紙上,並自覺包好,扔進垃圾桶裡。2. 人人行動起來,做文明理念的傳播者。自覺摒棄不良習俗和不文明行為,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 「隨地吐痰真的很丟臉」
    東城:發放1萬納痰袋  「五一」黃金周,東城區在王府井等7個地區啟動了創建公共文明示範區暨整治亂吐亂扔活動,活動啟動當天,2萬餘名志願者參與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共發放宣傳折頁5萬多份、清潔袋、納痰袋1萬餘個。  崇文:文明小使者上街  「希望您勸阻周圍的人不要亂吐亂扔,感謝您為北京奧運會所做的貢獻。」
  • 怎麼改不了隨地吐痰的陋習?女記者上街擦痰動人心
    據《大連晚報》報導「不準隨地吐痰」,這是每個中國人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但隨地吐痰的惡習依然隨處可見。  今年卻有這樣一個中國人,突然站了出來,她「衝」到了大街上,彎下了腰,開始了她的擦痰歷程。她就是大連日報社記者孫劍,她擦痰擦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孫劍是大連日報社一名搞涉外報導的記者。
  • 我是怎樣學會不隨地吐痰的
    該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為提倡講衛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本市擬在年內將某日定為「禁痰日」,具體日期及正在商討之中。(《京華時報》2月29日)  「禁止隨地吐痰」的告示我們見多了。
  •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
    ,2020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實施後,隨地吐痰就不再只是個人的不文明行為,而是屬於違法行為,違法者將面臨最高500元的罰款。隨地吐痰害處多 眾所周知,隨地吐痰陋習由來已久,既不衛生也不文明,看似小事,實屬大事,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晉中市大力宣傳貫徹《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今年以來,晉中市結合「愛國衛生季」活動,在全市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和《晉中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切實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 隨地吐痰,要挨處罰!《城市管理當場處罰決定書》來了
    隨地吐痰既不衛生,也不文明,還極易傳染疾病。痰含有大量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大多通過飛沫傳播的呼吸系統疾病,通過痰液都可能進行傳播。 一些隨地吐痰者甚至在吐痰後會用腳踩一下,這種做法更是不可取的。這樣非但不會防止細菌傳播,反而會因為增加了細菌、病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快傳播速度和範圍。
  • 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掩鼻、不隨地吐痰 防疫從習慣開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掩鼻、不隨地吐痰—— 防疫,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報紙、電視、廣播、網際網路以及大街小巷的橫幅標語都在不斷提示居民注意個人防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部分民眾的文明素養卻並未得到提升。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吸菸、咳嗽噴嚏不掩鼻、食用野生動物等陋習依然隨處可見。恰恰是這些不文明習慣,加劇了一些疾病的發生和蔓延。防疫期間,如果依然我行我素,不改掉壞習慣,就有造成疫情蔓延的風險。 倡導良好的文明生活習慣,不僅在「疫」時,也要在平時,這是一件既利己又利人的事情。
  • 為衢州打造「不隨地吐痰」城市點個讚
    此後,衢州市委市政府還發出了打造一座「行作揖禮」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一座「不隨地吐痰」的城市的號召。衢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衢州發布」的簡介中稱:「南孔聖地衢州有禮」,這是一座最有禮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禮、使用公筷公勺、不隨地吐痰的城市。 (12月3日澎湃新聞)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為浙江衢州打造「不隨地吐痰」城市點個讚。
  • 如何不讓隨地吐痰刺激國人神經?無需警察,用這幾招即可
    從結構上看,出國遊比例的提升,顯著表明中國人的腳步漸行漸遠……然而,出國遊客滿意度的測評卻始終在「基本滿意」上徘徊,以隨地吐痰為標籤的各種陋習備受外人詬病,這無疑給素有「禮儀之邦」的殃殃大國帶來難言之癮……當然,在國內,這些隨地吐痰的亂象也屢屢見諸報端。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6月1日實施 首日太原開出...
    「隨地吐痰早就開始罰款了,現在又出新規了?」賈女士的女兒在河南上大學,一大早她準備送女兒去上學。「這項規定好,疫情期間,大家更應該做個文明人,遵守國家規定。」聽了小店區城鄉管理行政執法局南站中隊工作人員的介紹,賈女士表明了自己的立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