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案件能讓雙方握手言和並不容易。11月下旬,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審理7起勞動爭議案件,在承辦法官李文娟耐心勸解下以調解方式結案,雙方當事人實現雙贏,更保障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這一幕只是今年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服務保障企業發展的一個截圖。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區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創新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過程中,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緊緊扭住服務企業這一關鍵點,多措並舉,充分激發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活力,保障轄區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該院審理了公司類案件36件,解決涉案標的額1.35億元;審結合同類案件850件,解決爭議標的3.25億元;解決勞動爭議案件104件,穩定了企業內部的勞資關係。
推出「法律體檢」,幫助企業排查法律風險
為實現服務企業精準化、解決難點靶向化,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今年開展了「駐園企業法律風險體檢」活動,推出「泰有法」體檢APP,作為企業「法律體檢」平臺。這一網上平臺通過對公司治理、公司經營風險、勞動人事、智慧財產權四個方面三十一個小項的電子問卷調查,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準確分析,並利用大數據進行比對,發現、評估和分析法律風險,從而提出相應的司法對策,提高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意識,促進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該院從院長到員額法官都當起了企業「服務專員」,分批次深入園區企業「把脈」,對排查出來的勞動爭議、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等方面的問題給予分類指導與應對,為企業接種「法律疫苗」。艾美康淮生物董事長劉繼東高興地說:「法院打造的這款法律體檢工具非常有用,能讓我們企業管理者準確地了解到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更讓我們及時有效地開展防範措施。」
為進一步擴大體檢平臺的應用範圍,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通過微信公眾號、企業家QQ群廣泛推送,500餘家運用這一工具自我體檢,發現問題線上向法官「法律問診」,法官們總是耐心細緻地給出富有建設性的風險防控建議,名副其實地當起了「法律醫生」。
對一些互動較為密切的企業,該院還開展與企業結對共建活動,以業務庭局支部與企業支部共同籤署《共建協議》,全方位深入企業提供服務。中慧元通黨總支何書記介紹說:「來自法官的法律意見應該是最權威的,通過黨建共建的形式,解決了我們企業法律諮詢的需求,我們不能等到發生訴訟了再找法官,現在就可以做到依法經營豈不是更好,法官就是未病科醫生!」
最嚴格保護,守護企業智慧財產權不手軟
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具有一般智慧財產權審理的授權,今年該院出臺了《尊重專業創新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實施意見》,全面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水平和能力。今年共審結一般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113件,通過妥善處理好個案公正與一般公正、調解和判決的兩個關係,認真把控庭前審判節點、強調庭審規範嚴謹、審慎確立裁判規則、重視裁判文書寫作等四個關鍵點,實現了「小審判、大作為」。
該院同時注重發揮刑事制裁作用,震懾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行為。被告人卞某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該院以假冒註冊商標罪,判處被告人卞某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追繳違法所得。
今年4月26日是第20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宣傳活動。碩世生物、默樂科技兩家企業均從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試劑盒的研發生產,法官們當日還走訪了這兩家企業,提出了要與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員工籤訂保密和競業禁止協議,把管控工作前置,儘量用好事前防範措施的建議,確保企業智慧財產權成果守得住、保得好。這些建議得到兩家企業的積極落實。
支持企業渡難關,防疫審判兩不誤
在今年的一起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是一家主營消毒產品的企業,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後,市場需求量激增,但資金被凍結,生產能力受到了抑制。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採取第三方監管月度回籠款按比例解交法院帳戶的方式,取得了債權人諒解。帳戶解封後一個月,被執行人就產出消毒產品200餘噸,提前清結了涉案債務。
保障「六穩」「六保」,護航企業復工復產,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一直在行動。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間,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制定了「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見」21條,推出了涵蓋了立案、審判、執行、延伸服務等方面的一套「組合拳」。在參與志願服務的同時,積極實行網上辦案工作模式,努力實現防疫、審判兩不誤、兩促進。1-4月份,該院共審執結涉企案件155件,結案標的額達5000餘萬元。
辦案之餘,法官們還深入醫藥產業園、濱江工業園等4個園區、明珠街道等3個街道指導復工復產,與轄區企業座談,研討企業在生產經營、勞務用工、日常管理等方面因防疫引起的法律問題。時任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學進參加座談。他說:「特殊時期的問題會不會引發法律糾紛,心裡沒底,法官們的到來,企業老總們吃了個『定心丸』!」
泰州醫藥高新區法院院長胡欣榮接受採訪時說:「服務企業發展除在辦案中照顧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外,更要抓住關鍵時點和關鍵領域,採取多樣的服務措施,切實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有效釋放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壯大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
通訊員 陳益群 吳 兵 夏紅瑜
江蘇經濟報記者 耿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