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雷射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解讀超強超短雷射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超強超短雷射被稱為最亮光源,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極端物理條件與全新實驗手段,利用它能探索到自然界更多的奧秘。」16日,在「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第二場「探秘雷射-從在地球上造小太陽說起」主題講座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李儒新說。那什麼是超強超短雷射?超強超短雷射能產生哪些極端條件?為什麼要研究超強超短雷射?活動現場,李儒新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什麼是超強超短雷射?它有什麼特點?

超強超短雷射一般指峰值功率大於1太瓦(1太瓦=1萬億瓦),脈衝寬度小於100飛秒(1飛秒等於1千萬億分之一秒)的雷射。「家用燈泡功率一般是幾瓦至幾十瓦,而超強超短雷射一瞬間的功率能達到十億瓦甚至一百億瓦。」李儒新生動地介紹,超強超短雷射的最大特點是「強」和「短」,「短」是指時間上非常短,很快。

 

超強超短雷射的「超強」「超短」有什麼作用?

「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時,照片往往會變得很模糊,但是當雷射很「短」時,就能探測到很快的運動,就像照相機快門一樣,快門越短就能拍出越快的運動。」李儒新形象地比喻,利用「超短」的特點,雷射能捕捉到非常高速的運動,哪怕是飛秒級的電子運動,也能清晰地記錄下來。而對於「超強」,李儒新表示,「超強」雷射可以為科學研究創造更多極端條件,例如,超高的能量密度、超強的光壓等,這些極端條件一般在恆星內部或是黑洞邊緣才會產生,對科學研究非常有幫助。「假如我們想研究太陽內部物質的狀態,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靠近太陽,所以也難以進行研究,但有了超強超短雷射,科研人員可以利用它將一個物體加熱至像太陽一樣的溫度,同時,用強雷射從四面八方向物體施壓,使物體達到高密度狀態,因此科研人員就能模擬出像太陽一樣的環境條件,在地球上進行實驗。」除了能在實驗室模擬天體物理條件以外,超強超短雷射還能廣泛應用於雷射清洗、超快雷射以及材料切割、加工等領域。

 

怎麼製造超強超短雷射?

李儒新分享,雖然在1960年時雷射器已經被發明出來,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在其性能上尋求更大突破,在這個過程中諸多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湧現,而目前獲得超強超短雷射最基本的方法則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熱拉爾·穆魯和唐娜·斯特裡克蘭發明的「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在雷射的放大過程中,如果增加雷射的能量,雷射的功率就會迅速升高,可能超過雷射材料的損傷閾值導致材料被破壞。這也是此前雷射的功率提升中遇到的一大瓶頸。「『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則很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李儒新介紹,「啁啾脈衝放大」技術能將一個短脈衝在時間上拉寬後再進行能量的放大,然後再進行時間上的壓縮,當脈衝拉寬時,功率也會變得很低,即使能量達到很高的倍數,功率也能保持在一定可承受範圍內,材料也不會被破壞。然後,再在時域上對脈衝進行壓縮,這樣則可以極大增強雷射脈衝的功率。

2013年,我國實現了當時最高峰值功率2拍瓦(1拍瓦=1千萬億瓦)雷射輸出;2016年8月,我國實現了5拍瓦雷射放大和脈衝壓縮輸出,刷新了雷射脈衝峰值功率的世界紀錄;2017年10月,我國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回顧我國超強超短雷射研究歷程,李儒新稱並非一路坦途,經過無數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才實現了從追趕到局部領跑的跨越。

主題講座後,李儒新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陳衛標、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冷雨欣圍繞大型雷射裝置發展現狀與趨勢、超強超短雷射未來研究趨勢等熱點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科協大講壇、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市雷射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等承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江世亮主持活動,活動吸引了300餘人參加。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鍾豔平   [責任編輯: 劉丫]

相關焦點

  • 【微活動】2019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第二講——探秘雷射...
    系列活動二探秘雷射-從在地球上造小太陽說起 主 題:探秘雷射-從在地球上造小太陽說起 主 辦: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
  • 高大上的雷射前沿,再不懂就OUT了!
    日前,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在「探秘雷射」的主題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李儒新從「地球上造人造小太陽」說起,分享了雷射在科學技術前沿問題中的應用。
  • 產生反物質的雷射有多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則新聞廣為傳播。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不過,很多網友在被「反物質」一詞吸引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另一個更重大且更有意義的成就——中國在「超強超短雷射」上的一些突破。
  • 科學家的浪漫,用超強超短雷射在頭髮絲上刻字
    什麼是超強超短雷射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超強超短雷射有兩大特點:第一大特點是超強,雷射的強度特別高,光強可以達到1021W/cm2。
  • 屢破世界紀錄的超強超短雷射有多強?
    人類想要探索太空,拿到探索宇宙的鑰匙,就必須要掌握目前人類所能創造的最強光源技術—超強超短雷射。2017年10月,中國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到底超強超短雷射有多強?
  • 上海光機所李儒新研究員、上海有機所俞飈研究員
    3月29日,第九屆「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公布,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李儒新研究員、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俞飈研究員、東華大學丁永生、華東理工大學李春忠和上海交大張大兵等5名中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今年的牡丹獎取消了頒獎儀式,而是上門把獎項送進獲獎科學家的實驗室。
  • 雷射領域中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盤點|雷射脈衝|院士|聲子|雷射|非線性...
    3超高功率雷射脈衝輸出2016年,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研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實現了5拍瓦雷射脈衝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如何理解5拍瓦雷射脈衝輸出呢?1拍瓦等於1千萬億瓦,相當於全球電網平均功率的500倍;這樣強的雷射脈衝時間僅為1飛秒(1秒的1千萬億分之一)。
  • 物理所研製成功350太瓦峰值功率的超強飛秒雷射裝置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魏志義、張杰等在中國科學院儀器研製項目和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等項目的支持下,研製成功了峰值功率大於350太瓦的超強飛秒雷射裝置——「極光III」裝置。該裝置於2006年12月27日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鑑定,標誌著我國超短超強雷射技術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 上海光機所接力奮鬥54年 研製「最強韌」雷射薄膜
    國慶長假後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薄膜光學實驗室研製的雷射反射薄膜,在競爭激烈的2018基頻雷射反射薄膜元件雷射損傷閾值國際競賽中,以高出第二名20%的性能優勢
  • 院士解讀:雷射電視為什麼護眼?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雷射電視為什麼護眼?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在第二屆全球雷射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從原理上做了系統解讀。許祖彥院士表示:第一,從成像原理來看,雷射顯示採用反射成像方式,人眼接收到的光線非常柔和,同時像素之間無邊緣效應,可以實現全像素髮光,有效降低了單位面積內光強,長時間觀看不易引起人眼視覺疲勞。第二,雷射電視的亮度適中,300-400尼特之間,位於人眼視覺感知線性區,觀看舒適的同時又可展現出高色飽和度和細膩的色彩變化。
  • 多位知名學者解讀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意義
    伴隨著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未來,它將與已有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等一起,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世界領先的光子科學中心將在張江崛起。」
  • 感謝母校給了我能夠給予的一切——校友李儒新院士在天津大學2020...
    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科院超強雷射科學卓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作為校友代表蒞臨發言。尊敬的李家俊書記、金東寒校長尊敬的各位母校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作者中國工程科學,江蘇雷射聯盟轉載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刊作者:劉軍,曾志男,梁曉燕,冷雨欣,李儒新編者按:超快超強雷射兼具超快時域特性和超高峰值功率特性,為人類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快時間、超高強場、超高溫度和超高壓力等極端物理條件
  • 想像一下,把雷射變成鑷子,抓住物體
    知乎機構號:知識分子(300+ 贊同,知乎編輯推薦,收錄於知乎圓桌)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 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用於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將一半授予 Arthur Ashkin「用於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另一半授予 Gérard Mourou 和 Donna Strickland,「為他們生成高強度,超短光脈衝的方法
  • 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上海開工,投資近百億元
    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上海開工,投資近百億元 4月27日,「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建設啟動儀式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
  • 納秒雷射、皮秒雷射、飛秒雷射,你分得清嗎?
    10-12秒1fs (飛秒)=0.000000000000001秒=10-15秒搞清楚了時間單位,我們就知道了飛秒雷射是一種極其超短脈衝的雷射加工近十年來,超短脈衝雷射加工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超短脈衝雷射的意義人們很早就嘗試利用雷射進行微加工。但是由於雷射的長脈衝寬度和低雷射強度造成材料熔化並持續蒸發,雖然雷射束可以被聚焦成很小的光斑,但是對材料的熱衝擊依然很大,限制了加工的精度。唯有減少熱影響才能提高加工質量。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阿什金的貢獻為「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 莫如和史翠蘭的貢獻為「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 本文將重點介紹這種「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和超快光學之間的關係.與啁啾脈衝放大和克爾透鏡鎖模技術相結合, 鈦寶石雷射飛速發展, 逐漸成為到目前為止在超短和超強雷射脈衝領域應用最廣泛的介質。
  • 羅切斯特大學研發出超短、超快、功能更強、成本更低的雷射脈衝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7月17日,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的論文中,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系助理教授威廉·雷寧格(William Renninger)和他的實驗室成員開發了一種新的裝置,稱為「拉伸脈衝孤子克爾諧振器」,創建了比過去雷射源更寬波長範圍內的超短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他們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物理諾獎專題
    本文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由中科院物理所科學傳播協會諾獎小分隊翻譯,標題為譯者所加。文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科學網和果殼網的相關文章,在此表示感謝。為保證文章內容更符合中文語言邏輯,便於讀者理解,譯者對文中部分段落的行文順序進行了調整。由於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今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項工作,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走進長春理工大學主題日|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於1964年5月,是我國簡歷最早、規模最大的雷射科學專業研究所。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已形成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發展大型雷射工程技術並開拓雷射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所。研究所重點學科領域為:強雷射技術、強場物理與強光光學、空間雷射與時頻技術、信息光學、量子光學、雷射與光電子器件、光學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