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學校初試的時候都會考到「文學評論與寫作」這門科目,或者是在某一具體科目(比如中國語言基礎)中出現一道給出材料要求寫作的題目。這種題型的分值一般在50—150之間,對於專業課高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回答得好很容易出彩,回答得不好,甚至有可能造成整年考試的前功盡棄。目前涉及該考試類型的學校主要有: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蘇州大學等。
不同學校命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題幹給的是現當代的作家作品或者話題,體裁可能涉及散文、小說、詩歌;有的學校題幹給的則是對古代作家或作品的評論文字。兩種不同的題型對應著不同的複習策略和方案,本文會先講現代文的寫作備考方法,再講古文評論題型的寫作備考方法。早些年,四川大學文新學院考研學校官方是開設輔導班的(後來由於教育部嚴查,學校就不再舉辦類似課程了),課上會對考研的重點知識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包括文學評論與寫作這門科目的一些寫作技巧、閱卷標準等都有比較到位的評點。今天我們結合當年流傳下來的這些內部文檔,向大家介紹下寫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我們先來講解材料為現代文的寫作方法。
一、推薦的參考書目
<1>《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劉俐俐老師主編。本書適合寫作入門,可以由此一窺文學評論的門徑,對該學科有個大概的感性了解,教材的體例屬於「原文+評論」。缺點是對考研答題不太適用:你可能看書的過程中有醍醐灌頂之感,但合上書本自己面對一篇文章時完全不知應該如何下手。換句話說:可能會跟老師產生共鳴,崇拜感油然而生,但可模仿性不強。
<2>《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邱運華老師主編。這本書好處是前半部分理論部分非常豐富,如果掌握了這些理論內涵,在看到一篇考試文章後能匹配上對應的理論骨架,那麼寫作就會相對容易。缺點是需要費一些時間和功夫去積累,耗時相對較多。如果時間相對充裕,想要苦練內功,這本書是必備的。
<3>《小說評論》雜誌。好處是裡面精選了不少名家評點,評論問題精準老練、一針見血,讀起來感覺非常享受。缺點是需要甄選相關文章,有的也不適合我們的考試。需要在整本書中「淘」到適合的內容,然後再去欣賞和研究。
<4>《中國文學史》,任何一個版本的文學史教材都可以。我們的文學史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用處。我們既可以直接用裡面提煉好的知識點,也可以積累背誦一些準確的術語;既可以模仿裡面詩詞鑑賞方面的套路,也可以深挖它對文學作品的評論。這是一個寶庫,大家可以多分析,多思考。
二、文學評論與寫作的複習步驟
1.第一步
做好基礎理論的理解和儲備。可以參考上面的一些書目,總結出自己認為可能有用的理論進行背誦。多去分析和琢磨古代文學理論和西方文學理論,從中尋找它們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文章的連結點,試著以這些理論去解讀文學作品。
其實我們習慣的解讀文學作品的形式是文本分析,比如從作品的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去分析。這只是文學理論中的一種,是從文學作品的角度出發來剖析作品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作者的角度、讀者的角度、寫作背景(即所謂文學四要素中「世界」)等方面去考量一篇文章。
那麼這一步要做的,就是全方位地熟悉多種多樣的觀照文學的角度,去找到文學評論的學科特點,熟悉評論的方法和語言,關於理論內涵、框架結構、文章布局等,有一個相對感性的認知。
2.第二步
把理論轉化為能力。這個時期可以對照著真題進行實際練習。直接拿歷年真題來進行練習,不要隨便找一篇自己覺得熟悉的文章,因為練過10來篇文章之後你會發現,真題中出現的題目基本上難度和特點都比較接近,它都會讓每個人有話可說,但是想寫得非常好又不容易。這個階段就是精細化地練習,可以對照著教材上的理論,手邊放上你能找到的所有資料和信息,盡最大可能把文章寫到最好。
寫好之後,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把認為寫的出彩的地方,標出來進行總結,看是理論套的好,還是語句寫的準確,避免出現感覺不準的情況。如果你能非常明確地說出來文章中某部分好在哪裡,那基本不會偏差太多。相反,如果你只是覺得整篇還可以,但是好在哪裡又說不出來,多半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文章拿出來,給老師或者身邊的同學看看,讓大家一起幫忙分析一下。也許你整個方向都跑偏了,多一雙眼睛總可以幫你挑出來。考前最忌閉門造車,千萬不要畏難而放棄這塊分值。經過第二步的練習,你應該漸入佳境了。這個時候,再找一些真題來掐著時間練習。嚴格根據考試時間,看看自己在要求的時間內能寫到什麼程度,跟看書寫到底差多少。之後進一步去分析,是在破題的過程中花的時間太長,還是因為沒有事先列提綱導致寫作過程中思路斷裂,還是單純因為寫字速度慢。
3.第三步
當有了這樣的分析之後,我們的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如果是自己要考的學校的真題已經在第二階段用完了,這個時候不妨使用其他兄弟學校的真題來練習。不要怕自己能力太全面,聽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然後識器。
但是,到現在這個時期,如果大家文學評論與寫作還沒有怎麼複習的話,這樣的思路肯定是不太適用的了。就需要在每個環節上都提高效率,練習的內容可以稍微少一些,實操的部分可以多一些,靈活地進行一些變通。
三、文學評論與寫作的寫作技巧
1.標題篇
好的標題可以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瞬間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讓他忍不住往下讀。不好的標題會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水平的判斷,甚至沒有去掃一眼正文的欲望。這個到底大家都懂的,那麼一個好的文學評論文章標題一般長什麼樣呢?
標題一定要能夠概括你正文中想表達的主要內容,讓人一看就知道你下面想說什麼,標題給出去,閱卷人自然就被你帶入了一個心理預設,這個預設跟他心目中的答案匹配度高,那麼自然容易引起他的好感。你的標題一定是要為中心服務的,不能讓人看後不知所云。不寫標題會扣分,無關標題同樣會扣分。
切忌在考場上寫諸如《論XXX的小說創作》或者《評作品XXX》這樣的大而空的題目。建議可以使用「大題目+副標題」的樣式,大標題中寫明你分析題幹的角度,可以明白地把相關的理論術語帶上一個,小標題則表明你是以題幹中的作品為例的。相信這樣的學術寫作慣例大家在論文中經常看到。
舉個例子:「平實語言中的深沉意蘊——評艾青《曠野》」。乍一看,你可能覺得,很普通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確實,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學術要的就是規範,而不是所謂的「文採」。對於我們考研而言,最重要的是客觀、規範、準確、不極端。
2.結構篇
我們推薦大家在寫作中採用「總—分—總」或者「總—分」的結構,文學評論的實質就是寫一篇議論文,那麼對應的三要素就都需要有了: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主要是從作品原文中來,結合我們儲備的文學理論,共同組合出一個能夠精確詮釋、解讀文本的點。論據就是文章中具體的語句,所以不要忽略在論述過程中恰到好處的引用,要堅決避免理論和內容兩張皮的情況出現。
這樣的結構會使文章結構清晰,構思起來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無論對答題者還是閱卷者都是一種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因此比較推薦。有同學為使結構更加鮮明,可能還會在文章中列舉幾個小標題,然後一一進行評述。這種結構可能會使文章的框架宏大,但是掌握的好,可以從多篇文章中凸顯出來,更容易得高分。如果前期準備的比較多,考場上對自己提煉出的幾個要點又確實比較自信,可以嘗試。
3.語言篇
大家一定要明白:文學評論絕不等同於文學鑑賞,鑑賞是感性的,評論則是理性的,這是兩種形態和特質的活動!所以,你的文學評論應該是具有學理性的,要有理有據,一定要體現出邏輯性,全文圍繞著一個中心展開,不能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要是一個整體,不能散亂。
在你的答案中,觀點是閱卷者最看重的,其次是語言的組織。文採並不是特別重要,只要能把一句話完整準確地敘述出來,清晰地傳達你的觀點,這就可以了。沒有人會去關注你的錦心繡口,因此這裡千萬不要顛倒了主次。當然,在觀點鮮明的基礎上多用一些成語、警句是好的,但是一定不要牽強,對於拿不準的句子不要冒險嘗試。
當提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可以用「筆者」這個詞語代替,不要用「我」這樣的第一人稱代詞,否則會顯得太過主觀。
4.字數篇
字數方面沒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有的學校會在試卷上明確寫出來。建議大家首先需要對自己的寫字速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速度太慢,一定要提升上來。
之後拿幾套試題按照考研中的實際時間去模擬幾遍,對整張試卷的結構進行分解,按照分值計算出每道題應該花多長時間去回答。舉個例子,如果你要考的學校文學評論與寫作是專業課二中的一道題,分值佔50分,那你需要在這道題上花1個小時的時間。
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提高一個小時內的寫字速度,並對這1個小時進行再次分解:破題需要多長時間、列提綱需要多長時間,寫完全部內容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規劃的時間內寫不完,其他題目能夠勻給這道題的時間是多少。所有這些問題,都應該做到心裡有數,避免打無準備之戰。
四、文學評論與寫作的基本要求
1.批評態度
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批評態度,文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既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不同而輕易去否定某種特定風格的合理性,也不能因為喜歡某個作家而忽略他文章中的問題或瑕疵。總之,要做到:公正、寬容、合理、親善。
2.理論儲備
以中外文學理論為基礎的理論支撐。這些理論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首先是一些當代學者撰寫的通識性文學理論教程,如童慶炳老師的《文學理論教程》等。其次是古代文學理論,如《文心雕龍》、《人間詞話》等。再次是一些外國批評方法和美學方面的理論。如原型批評、精神分析、文化批評等。
3.文質並重
除了內容上的得體合理外,如果能更加重視文學性,注意自己語言的組織、句子的文雅、譬喻的貼切、形容的生動等方面,則會讓整個文章錦上添花。當然,這是一流的文章具備的要素,我們要儘可能向這個方向靠攏。
五、文學評論與寫作的考場實操步驟
1.讀題
讀題就是對給出的原文進行閱讀,佔有材料並調查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要做到點面結合,又要做到深淺結合。「點」是指題目中給的文章,「面」是指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的特色等。只有通過閱讀作品,才能把話說到點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和錯誤判斷。
所謂「深」就是對作品的閱讀要深一些,挖的透一些,這樣才能產生真知灼見。閱讀方法一般可以採用「整體—部分—整體」的步驟,先通讀一遍,再對具體細節進行精讀,最後概括原文,探究重點內容在全文中的真實含義。
總之,閱讀的目的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認識,對作品的傾向和藝術性做出自己的理解與判斷。考場上時間有限,推薦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及時記錄下自己一些靈光閃現的評點和想法。
2.破題
所謂「破題」就是選擇和確立評論主旨的過程。在考場上千萬不能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旦題目定的過大,往往容易膚淺,使答案完全沒有新意和深度。同時,如果太小,又會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到捉襟見肘、舉步維艱。
在定題的過程中,要堅持不同體裁區別對待。體裁不同,確定評論中心的角度也應該不同。如:敘事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該著眼於人物塑造、矛盾衝突等方面。抒情文學的評論,重點應該放到藝術境界、感情抒發等方面。
同時,在破題的過程中,要儘可能挑選自己可能有創新的類型。評論必須從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出發,對於一篇作品,是分析人物形象,還是評論情節架構,是觀照思想意義,還是解析語言風格,都需要一雙慧眼。自己預先想好,後面在下筆時才會更流暢。
3.行文
行文過程中,時刻不要忘記自己的核心論點,一切的論述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對題目中文章的基本看法要明確清晰,一定要能夠自圓其說,形成自己的敘述宇宙。
要有明確、充分和有說服力的論據。文學評論的論據,主要應該從作品的人物、情節和藝術手法中對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具體分析。一切脫離原文的臆想都是無效的。
最後,一定要有文學批評的當代意識。也就是說,能夠在寫作中綜合運用學過的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史知識、美學知識、修辭知識、語言學知識等,針對作品具體分析。不要把文學評論作為孤立的一塊內容,它跟整個考研複習的方方面面都是緊密相連的。一句話:它考的其實是考生運用已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恰到好處地展示你的武器也是非常好的技巧。
六、當前文學評論與寫作科目的複習技巧
在當前這個階段,對我們今年馬上要考試的同學來說,一定要掌握事半功倍的複習方法,這裡僅舉一例:抓關鍵詞法。
你會發現,可能看了很多關於某個理論的材料,依然抓不住重點,不會用,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你沒有理解它的實質是什麼。其實一個理論,它的內核只有一個,把這個核心找到,再進行合理的延展,就是完整的一個理論了。下面通過幾種理論簡單介紹一下。
1.社會歷史批評
實質:把文學作品與它創作時的社會歷史現象、作者情況聯繫起來。
適用作品:現實主義作品居多
關鍵詞: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環境、具體性、個體性、豐富性、真實性、地域文化研究等。
2.敘事學批評
實質:研究現實生活中的作者和作品中隱含的作者、理想的讀者、現實的讀者、敘事的技巧、敘述的可靠與否。
敘事的視角:全知視角、限知視角
關鍵詞:敘事的時間快慢、省略、概況、懸念、語無倫次的敘事、場景、延宕等。
3.心理批評
實質:從創作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作品中出現的情節和人物故事。
適用對象: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關鍵詞:接受者心理的變化、人格結構理論、無意識的本我、現實的自我、超我、夢的理論、夢的象徵意義等。
以上講的是比較全面的內容,主要是應對以現當代文章作為題幹的題目,對於以古代作品的評價作為考題的題型來說,準備起來更簡單。基本就是用中國傳統文學評論的觀點來準備即可,不需要看特別多的外國文學理論。
中國傳統文學評論的內容這裡試舉幾例:儒家對審美主體與倫理人格關係、文學思想、審美性的基本觀點;道家虛靜文學思想;佛家心境美學;「辨味」法、妙悟法等。
總之,文學評論寫作是一門需要長期練筆的科目,從理論到寫作本身,循序漸進,才能在考場上用短時間寫出流暢而抓人眼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