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考研不少學校初試的時候都會考到「文學評論與寫作」這門科目,或者是在某一具體科目(比如中國語言基礎)中出現一道給出材料要求寫作的題目。這種題型的分值一般在50—150之間,對於專業課高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回答得好很容易出彩,回答得不好,甚至有可能造成整年考試的前功盡棄。目前涉及該考試類型的學校主要有:四川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蘇州大學、西南大學等。
不同學校命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題幹給的是現當代的作家作品或者話題,體裁可能涉及散文、小說、詩歌;有的學校題幹給的則是對古代作家或作品的評論文字。兩種不同的題型對應著不同的複習策略和方案,本文會先講現代文的寫作備考方法,再講古文評論題型的寫作備考方法。早些年,四川大學文新學院考研學校官方是開設輔導班的(後來由於教育部嚴查,學校就不再舉辦類似課程了),課上會對考研的重點知識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包括文學評論與寫作這門科目的一些寫作技巧、閱卷標準等都有比較到位的評點。今天我們結合當年流傳下來的這些內部文檔,向大家介紹下寫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劉俐俐老師主編。本書適合寫作入門,可以由此一窺文學評論的門徑,對該學科有個大概的感性了解,教材的體例屬於「原文+評論」。缺點是對考研答題不太適用:你可能看書的過程中有醍醐灌頂之感,但合上書本自己面對一篇文章時完全不知應該如何下手。換句話說:可能會跟老師產生共鳴,崇拜感油然而生,但可模仿性不強。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邱運華老師主編。這本書好處是前半部分理論部分非常豐富,如果掌握了這些理論內涵,在看到一篇考試文章後能匹配上對應的理論骨架,那麼寫作就會相對容易。缺點是需要費一些時間和功夫去積累,耗時相對較多。如果時間相對充裕,想要苦練內功,這本書是必備的。
《小說評論》雜誌。好處是裡面精選了不少名家評點,評論問題精準老練、一針見血,讀起來感覺非常享受。缺點是需要甄選相關文章,有的也不適合我們的考試。需要在整本書中「淘」到適合的內容,然後再去欣賞和研究。
《中國文學史》,任何一個版本的文學史教材都可以。我們的文學史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用處。我們既可以直接用裡面提煉好的知識點,也可以積累背誦一些準確的術語;既可以模仿裡面詩詞鑑賞方面的套路,也可以深挖它對文學作品的評論。這是一個寶庫,大家可以多分析,多思考。
當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看看這些文學評論寫作範文(點擊藍字)。
做好基礎理論的理解和儲備。可以參考上面的一些書目,總結出自己認為可能有用的理論進行背誦。多去分析和琢磨古代文學理論和西方文學理論,從中尋找它們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文章的連結點,試著以這些理論去解讀文學作品。好的標題可以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瞬間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讓他忍不住往下讀。不好的標題會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水平的判斷,甚至沒有去掃一眼正文的欲望。這個到底大家都懂的,那麼一個好的文學評論文章標題一般長什麼樣呢?
標題一定要能夠概括你正文中想表達的主要內容,讓人一看就知道你下面想說什麼,標題給出去,閱卷人自然就被你帶入了一個心理預設,這個預設跟他心目中的答案匹配度高,那麼自然容易引起他的好感。你的標題一定是要為中心服務的,不能讓人看後不知所云。不寫標題會扣分,無關標題同樣會扣分。
切忌在考場上寫諸如《論XXX的小說創作》或者《評作品XXX》這樣的大而空的題目。建議可以使用「大題目+副標題」的樣式,大標題中寫明你分析題幹的角度,可以明白地把相關的理論術語帶上一個,小標題則表明你是以題幹中的作品為例的。相信這樣的學術寫作慣例大家在論文中經常看到。
舉個例子:「平實語言中的深沉意蘊——評艾青《曠野》」。乍一看,你可能覺得,很普通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確實,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學術要的就是規範,而不是所謂的「文採」。對於我們考研而言,最重要的是客觀、規範、準確、不極端。
我們推薦大家在寫作中採用「總—分—總」或者「總—分」的結構,文學評論的實質就是寫一篇議論文,那麼對應的三要素就都需要有了: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主要是從作品原文中來,結合我們儲備的文學理論,共同組合出一個能夠精確詮釋、解讀文本的點。論據就是文章中具體的語句,所以不要忽略在論述過程中恰到好處的引用,要堅決避免理論和內容兩張皮的情況出現。
這樣的結構會使文章結構清晰,構思起來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無論對答題者還是閱卷者都是一種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因此比較推薦。有同學為使結構更加鮮明,可能還會在文章中列舉幾個小標題,然後一一進行評述。這種結構可能會使文章的框架宏大,但是掌握的好,可以從多篇文章中凸顯出來,更容易得高分。如果前期準備的比較多,考場上對自己提煉出的幾個要點又確實比較自信,可以嘗試。
大家一定要明白:文學評論絕不等同於文學鑑賞,鑑賞是感性的,評論則是理性的,這是兩種形態和特質的活動!所以,你的文學評論應該是具有學理性的,要有理有據,一定要體現出邏輯性,全文圍繞著一個中心展開,不能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要是一個整體,不能散亂。
在你的答案中,觀點是閱卷者最看重的,其次是語言的組織。文採並不是特別重要,只要能把一句話完整準確地敘述出來,清晰地傳達你的觀點,這就可以了。沒有人會去關注你的錦心繡口,因此這裡千萬不要顛倒了主次。當然,在觀點鮮明的基礎上多用一些成語、警句是好的,但是一定不要牽強,對於拿不準的句子不要冒險嘗試。
當提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可以用「筆者」這個詞語代替,不要用「我」這樣的第一人稱代詞,否則會顯得太過主觀。
字數方面沒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有的學校會在試卷上明確寫出來。建議大家首先需要對自己的寫字速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速度太慢,一定要提升上來。
之後拿幾套試題按照考研中的實際時間去模擬幾遍,對整張試卷的結構進行分解,按照分值計算出每道題應該花多長時間去回答。舉個例子,如果你要考的學校文學評論與寫作是專業課二中的一道題,分值佔50分,那你需要在這道題上花1個小時的時間。
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提高一個小時內的寫字速度,並對這1個小時進行再次分解:破題需要多長時間、列提綱需要多長時間,寫完全部內容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規劃的時間內寫不完,其他題目能夠勻給這道題的時間是多少。所有這些問題,都應該做到心裡有數,避免打無準備之戰。
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批評態度,文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既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不同而輕易去否定某種特定風格的合理性,也不能因為喜歡某個作家而忽略他文章中的問題或瑕疵。總之,要做到:公正、寬容、合理、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