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心得:怎樣寫評論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我忝入了評論隊伍,這裡說幾點對評論的認識。 

  評論要捷足先登。評論又稱「時評」。好文也要知時節。評論的第一要義是要快。這就要求評論員要做捷才。捷才未必都是高才,可是高才也未必能成捷才。重炮厲害,常常不如衝鋒鎗管用。中國過去有「馬工枚速」之說。司馬相如工而不速;枚臬速而不工。又速又工固然兩全其美,不過,一般說來是難以兩全的。評論員要做枚臬。 

  評論要小中見。我這裡說的評論不是指社論,我這裡說的評論是以個人名義出現的、針對人民內部矛盾而發的評論,口氣不宜太大,應當是「四兩撥千斤」。長有長的功能,短有短的效力。作為捷才的評論員的評論,是難以寫得很長的,所以有一種評論冠了一個「短」字,叫「短評」。有人瞧不起短評,似乎不長就顯不出水平。這是沒水平的人說的話。水平在長文中,水平更在短文中。不論長短都可以做到論點鮮明,論據準確,論證嚴密。短文比長文難寫。好的短文一定是「小中見大」。「小中見大」就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小中見大」的「大」,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知道,找到主要矛盾,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認識的深化,是要花一番真工夫的。反之,無病呻吟,面面俱到,不到八股不收筆的長文倒是容易寫的。好的短文一定是關乎群眾切膚之痛的。能點到切膚之痛的穴位的評論,可以收到以小勝大的社會效益。 

  評論要深入淺出。受眾的廣泛性要求評論的文字不可詰屈聱牙,文風不可故弄玄虛,不可譁眾取寵,文字要通俗,文風要樸實。有人認為通俗就是淺薄。不對,通俗有淺薄的,但是完全可以做到深入淺出。「淺出」是建立在「深入」基礎上的。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這隻講了問題的一面,還有另一面,那就是隔行不隔「理」。這個「理」,就是哲理。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文學藝術,都應該、也能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無不是經歷「複雜——簡單——再複雜——再簡單」的過程。簡單也是提升。再複雜的事物,抓住了本質就簡單了,就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了。要儘量多用短句,短句能給人喘口氣的時間。評論要「莊」,但「莊」不是一味地板閻王爺面孔,有時也可以「幽」他一「默」,亦莊亦諧,讓讀者發點笑聲。做生意講究投入產出比。評論應該千方百計讓讀者投入少,收入多。這不是小事,這關係到是不是為多數人著想的大問題。 

  評論要平淡出奇。隨著深入淺出而來的是要力爭平淡出奇。「平淡出奇」是指態度平和,觀點新穎。「出奇」就是「出新」。現在有的報刊上老話充斥,很多談思想解放的文章本身的思想就不解放,很多談創新的文章毫無新意。當然,一句套話不說也通不過,但是,作為努力的方向應當是:人云亦云,不雲!老生常談,不談!即使非說不可的老話,最好也要做到老話新說。有人說:「敏感問題不能碰。」不對!敏感點是讀者最需要你領他走過的沼澤地。評論員要對敏感點特別敏感。不要闖紅燈,學會繞道走,在前邊堵得厲害時,繞道走也可能會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平淡出奇,還包括在行文時,要夾敘夾議,敘議兼容,只敘不議,失之過平,只議不敘,失之空泛。 

  評論要做到上述這幾點,評論者要敢字當頭。評論要快,要敢為天下先,這就要求有所突破。突破難免受阻。評論者要抓住真理,不畏阻力。

  評論者要有知識儲備。好的評論能引人入勝。而要引人入勝少不了旁徵博引。評論者要儘可能擴大知識面,才能做到信手拈來,皆成文章。更重要的是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有選擇,有聯想,有風骨,有獨立思考。 

  評論要能揚長避短。評論者是雜家,要博。可是再博也不是萬能的,總有缺門缺環的地方。可是,也不可能處處用自己所長,有時也會用自己所短。怎麼辦?要學會化特短處為特長,從弱項中找出強項。特長出特色,讓各自的特長展示出不同的特色。 

  評論者要顧全大局。評論都要緊扣大局,顧全大局,都要放到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屏幕裡考慮,要審時度勢。再好的評論也只是祖國鋪在960萬平方公裡上的這篇大文章中的一個短句,再動人的篇章也不過是和諧社會交響樂的一個音符。 

  評論者一定要學習馬列。中國是信仰馬列的國家。前人曾經生搬硬套馬列,把馬列庸俗化,損害了馬列的高大形象,使得馬克思本人也不敢承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使得不少評論家的評論少「評」無「論」。可今天有些評論「只問哈佛,不問馬列」,也是矯枉過正。馬列主義是發展的。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最近成果是寫評論的銳利武器。列寧寫文章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是躲在恩格斯背後放槍的。」請問:我們今天針砭時弊難道就不需要躲在權威後邊向前衝嗎? 

  評論者一定要深入群眾。理論的源泉在實踐。有出息的評論家不是在故紙堆裡討生活,而是邁開大步,到群眾那裡去。只有在民眾中才能通達社情民意,也只有與公眾打成一片才能疏解公眾情緒。古人都懂得「下下人有上上智」,今日的評論家怎能忘了群眾的智慧呢?群眾那裡有新思想,群眾那裡有鮮活的語言。經常同群眾在一起才能用群眾的心裡話取代大話和空話。評論的質量要由群眾來打分。評論者要樂於傾聽群眾對評論的評論。群眾在評論者心裡有千斤重,評論在群眾心裡就會大於兩個五百斤。(此文發表於2009年11月2日,作者鄧偉志)

相關焦點

  • 長篇小說創作心得
    作者:喬奕斐/圖片提供:喬奕斐/白泉山書院 讓讀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所談長篇小說創作經驗,純屬個人心得,有錯誤或不妥之處
  • 分享創作心得贏取豪禮
    每一期視頻課程的評論裡,都能看到大家的努力與認真!學習了這麼多創作知識,針對【短視頻拍攝】這個課題,你又有怎樣的理解與心得呢?進擊課堂邀你一同分享你的創作心得,成為進擊課堂專屬金牌講師,參與活動更有豪禮相送噢!
  • 怎樣創作精美的嵌字聯
    我在創作嵌字聯時,大多是將人名嵌入對聯,在此談一下自己製做嵌字聯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我覺得把人名嵌入對聯,首先要對相關人名進行解析,然後對其展開聯想,挖掘兩個字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繫。我有一個同事,名字叫做何飛,先解析,何飛,意思就是往哪裡飛,既然是飛,那麼肯定是往高處飛。
  • 乾貨:關於科幻小說創作的心得與感悟
    我是周敬之,之前靈玄同學找到我,希望我能給大家講講一些關於創作的心得,其實談不上心得,更多的還是自己的一點看法,以及過程中的一些收穫。因為關於這些經驗之談,有的人認可,有的人不認可,有些人已經進展到比較深的程度了,但也有些人還需要一點啟迪,所以就請大家各取所需。我曾經的網名是那一串我也不知該怎麼讀的英文,不過朋友們都叫我w。
  • 詩詞創作 學習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
    我看到的這個問題是:自己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古詩詞,其實是指古人的詩詞作品,我們寫的當然不是「古詩詞」。但是這樣提問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歧義。相對於新詩而言,古詩詞一般被稱之為「舊體詩」,題主的意思是要想學習舊體詩的創作,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民國初期的文人,如魯迅、聞一多、胡適等人,他們自小還是接受舊式教育,詩詞創作是必學課程。
  •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在香港書展分享創作心得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在香港書展分享創作心得 2017-07-21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社香港7月21日電 (應悅 許禕玥)香港書展進入第3天,內地著名作家、締造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收視神話的編劇周梅森21日現身名家講座,與讀者分享創作經驗與心得
  • 秦朔、葉檀、陳斌……七位媒體老手告訴你:怎樣寫評論?
    後來,每天寫評論、編輯評論,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選題的方法。 評論要為公共事務而寫,這是選題的一把標尺。評論與新聞一樣是易碎品,但我們可以寫出獨家評論,讓子彈多飛一會兒。 出圈、撈乾貨、帶私貨、向評論大家學習,每一種方式都是好選題的探尋之路。
  • 2021年天津師範大學電影學899影視創作與評論考研詳細解析
    >【才思·考研】天津師範大學電影學的 專業二考試科目名稱為899影視創作與評論。一、899影視創作與評論概述天津師範大學的專業二在考試時,是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考察,考試時間為14:00-17:00,考試分值150分。通過分析近年來天津師範大學的題目,山西師大對專業一的考察主要集中於:電影創作、中外電影史、電影批評 等內容。
  • 唯心主義的創作理論的中心是「寫虛假」(上)
    唯心主義的創作理論的中心是「寫虛假」。主張「寫虛假」的創作理論,憑空捏造一套唯心主義的創作模式,隨心所欲地從作家的自我觀念出發,狂熱鼓吹「主題先行」論,意顧倒文藝和生活的關係。「主題先行」論是悖的。我們知道,主題依賴於題材,它是從題材中提煉、概括出來的。文藝工作者總是先獲得創作的素材和題材,然後再從素材和題材中確定作品的主題。
  • 暢銷書大神分享科幻創想與創作心得
    ——所謂「科幻」 對於本土科幻小說創作,幾位大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與寫作心得。「中國科幻仍然在一個起步階段。」冰河指出,「儘管我們已擁有了享譽世界的優秀作者,未來的路依然很漫長。雖然有人稱目前全世界的科幻文學都處於低谷期,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周期性的低迷。
  • 【每日一答】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
    粉絲問題:單位每次學習都要寫心得體會,到底什麼是心得體會,怎麼寫比較合適?起帆答: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學習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主要是指:自己在接觸某種事物和學習某本書或某篇文章講話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產生的感想和領悟到的東西。然後再通過文字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出來。
  • 花20小時完成法律碩士「畢業」論文——吳躍飛律師的創作心得
    約二十日前,我正在愁去哪裡找一個法律類自媒體文章的主題,正巧碰到一個人諮詢我商品三包的問題,就無意間接觸到了貨物買賣合同關係中的檢驗期、保修期及質保期,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三包」問題,認為這個主題蠻有意思的,就想試著寫幾篇系列文章,可是寫了前面幾篇後,一發不可收拾,至少要寫滿二十篇才能收手,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 小作家蔡亦青「2018北京書市」分享創作心得:我把數學寫成冒險故事
    蔡亦青在活動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長篇小說《逃離數學島》是繼《一盒巧克力》《奇怪的暑假》之後,蔡亦青創作的第三部"巧克力系列"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依然是兩個頑皮的巧克力奇奇和怪怪以及魔法師瓶蓋花種子,他們誤入了神秘的數學島,被怪物公司派出的各種數學怪攔截追殺,在險象迭生中,大家齊心協力破解各種難題,最終成功逃離。
  • 是時候學些讀書筆記的高級記法了,例如讀書心得
    怎樣才算高效閱讀?合理掌握閱讀時間,會做閱讀筆記。閱讀時間靈活支配,我們重點說說「升級版」的讀書筆記的做法。一、寫讀書心得一提到讀書心得,孩子們恨不得咬著筆桿愁眉苦臉。在孩子們看來,讀書心得無非是這本書好不好看,為什麼好看。寫完這兩句話,想破腦袋也寫不出來了。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怎麼寫好音樂評論
    下面我就為大家談談,怎麼寫好一篇優質音樂評論。什麼叫音樂評論,音樂評論的定義是什麼?其實,說白了音樂評論,就是對音樂的一個概括,一個總結。拓展了音樂境界和思維,音樂評論是總結性的文章。寫好音評,應注意以下四點:1、評論大綱準備一個評論大綱,這個評論大綱不需要很正式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這兩個人設標籤重點有兩個:一個是跑步;一個是創作,這是村上春樹人生中兩個重要課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講述跑步和創作兩大部分,村上春樹一方面敘說跑步心得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將關於創作的心得娓娓道來。
  • 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
    以前參加春遊秋遊,老師一定會布置作業:參加XX活動後的心得體會。那個時候也不會覺得詞窮,想起什麼事情就寫什麼?反觀現在,參加了無數次的活動,但真的要自己寫心得體會的時候,卻無從下手。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呢?
  • 初中家長心得體會怎樣寫?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一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光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 學習心得體會的寫法
    二、學習心得體會的寫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換句話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價,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字,從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