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2020-12-13 黃淮書畫院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書者總覺得不如它的繁體字異體字美,書寫出來的簡化字總覺得不如意,曬出來唯恐業內人士不認同,自覺得有損顏面,所以索性儘可能的避開簡化字。其實簡化字有簡化字的美,尤其是那些寫起來總覺得不好看的字,就要看誰能把那些所謂的不好看的字寫得更好看。

書法上對簡化字的探索還非常初步

自秦漢之際發生隸變,出現隸書,直到1956年簡化字改革,規範漢字的字形是基本保持穩定的。但是,從出現隸書,到書聖王羲之把作為日常書寫的行書和草書字體推向巔峰,中間過了500年時間;從王羲之、王獻之,到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把作為官方規範書寫的楷書推向巔峰,又過了300年時間。這800年,實際上就是歷代優秀的中國文人不斷探索怎樣把漢字寫得盡善盡美的過程。這個過程完成之後,歷代的文人墨客學寫字就靠臨習先人的法帖,因為怎樣把漢字寫得美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再怎樣發揮創造,也不可能超過二王、歐顏柳趙。

田英章楷書書法作品

簡化字改革是隸變之後規範漢字字形經歷的最大變化,很多常用字的寫法發生了劇變;這樣一來,把簡化字寫得美實際上是一項全新的任務;而在毛筆字已經基本退出實用領域、大多數知識分子已經不再花精力在毛筆書法上的今天,要想把簡化字寫得達到歷代繁體字法帖那樣盡善盡美的程度,所需要的探索過程之漫長可想而知。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書法上的保守派會覺得簡化字「醜」。其實,繁體字的美和簡化字的醜都不是本質意義上的,習慣了小篆的秦朝人第一次看見漢隸也會覺得奇醜無比。關鍵在於,書法上對簡化字的探索還非常初步,需要充足的時間以及王羲之這樣的大師,才能讓簡化字的字形在審美上達到過去繁體字所達到的高度。當然,必須得有人去做這項工作;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閉門造車式的探索不會有什麼結果。因此,如果學習書法,一個很自然的選擇是從臨帖入手,學習書寫經過歷代大師探索已經臻於完美的繁體字。

姜秀真書法作品

寫繁體為了追求盡善盡美的藝術表現

雖然一般場合使用簡化字是規範用法,但200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還明確規定了數個場合使用繁體字是完全合法的,其中一個就是書法篆刻,但是不是說書法家就沒有簡體字作品呢?當然不是,啟功先生就有好多幅簡字作品.

書法是表現藝術,人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總想追求盡善盡美,總想把每一個字寫好,這猶如每一個人總喜歡把自己最美最帥的一面展示給世人一樣。這就又涉及到一個書法的結體問題,具體到每一個字的結體和解體是不一樣的。有的字簡體顯得單薄,用繁體表現更顯得沉穩和莊重,這時候就有必要使用繁體進行表現,反之有的字自身就具有雄渾端厚的外形,這樣就沒有必要去硬尋其繁體去表現了,這是其一。

書法家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是每個字都能盡情表現的,他也有敗筆也有寫不好的字出現,比如有些字的筆畫很少,不論你怎麼寫都寫不出那種想要的效果,這時藉助一下,以繁化簡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能藏拙,就不會影響整篇書作的表現力。

啟功書法作品

總之,並不是繁體字天然就比簡體字好,或者天然就適合用毛筆書寫。從漢字字形確定,到把漢字寫美,中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漢字的字形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寫它,並不等於能把它寫好;到底一個字怎樣寫才最美,是要經過反覆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的。

相關焦點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毛筆寫簡體字,書友表示不能稱為書法
    說起書法,現在很多人略懂。這就是一個拿毛筆來玩墨水的遊戲。很多大師把墨水玩得非常到位。書法不外乎就是:筆墨紙硯加漢字。幾千年了,前面幾種工具沒有太多變化。變化最快的就是漢字。很多人好奇,毛筆字一定要用繁體字寫嗎?簡體字寫書法真的不行,還是說不好看。
  • 用簡體字寫書法就是不尊古?看看啟功先生的書法就全明白了!
    規定性文件的出現,在書法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書法界,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得到普遍贊同的。書法是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在古代所書寫的書法作品都是繁體字。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寫書者不把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血液,是無法在字的方寸之間表達出文化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
  • 景堂漫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書法創作中簡體字與繁體字的運用
    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書法家在長期臨帖的過程中,形成了寫繁體字的習慣。由於他們學習書法時,在古帖中見到的多是繁體字和各類異體字,在長期的臨帖過程中,書寫繁體字已經成為習慣,所以進行書法創作時,習慣地運用繁體字書寫。我自己的感覺,每次拿起毛筆,往往就會習慣性的寫繁體字。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顏真卿《多寶塔碑》從書寫的簡潔性和方便性來看,簡體字確實要比繁體字有許多優勢,但從視覺效果和藝術趣味來看,一些簡體字的筆畫過於稀少,不利於書法家謀篇布局,容易導致一個字體,或一幅書法作品喪失應有的節奏變化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書法不能寫簡化字麼?今天,書思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 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書法界普遍贊同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這個觀點卻有很多漏洞。一是因為古代經典碑帖、古代典籍中都有簡化字,二是因為國家文字政策也要求書寫簡化字、推廣簡化字。所以,書法界如何應對簡化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這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這套簡體中文其實並不全是簡化字,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平時閱讀繁體字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所以即使有幾個不認識的繁體字,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輕鬆的理解閱讀。
  •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原問題: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 書法創作寫簡化字可以嗎?
    書法密碼微店 關於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 摘要 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書法界普遍贊同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這個觀點卻有很多漏洞。
  • 學書法不能寫簡體字嗎?不,簡體字比繁體字還難些!
    寫毛筆字可以寫繁體,可以寫簡體,都可以。寫「影後」的書法大家又不是沒見過!這就是繁簡體不會用而鬧笑話的人。比如沈尹默弟子胡問遂,就是繁簡體都寫的書法家。還要一個不太出名的「敬世江」,在書法轉換器中常見。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回復051查看《[備課必看] 有趣的骰子遊戲》;056《美國教材如何介紹中國古代史》)然後後臺就很多童鞋問我是不是米帝的中文學校都教繁體字,關於這個問題,答案是醬滴:一般學校是哪的人開的,就教什麼字。比如臺灣人開的學校就教繁體字、大陸老師開的學校就教簡體字。公立學校的學區也是一樣,基本上中文項目的創始人是哪裡人就教什麼字。
  • 繁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看過王羲之創造的簡體字你就明白了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歷經了很多朝代,其中也有過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時期,但是我們的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傳承,而且從來沒有中斷過。說到底,這都是漢字的功勞。現在各位平時所閱讀的所看到的,就比如你正在看的這篇文章,都是用我們現在通用的簡體字書寫的。爆炸君曾經聽過很多這樣的抱怨,說什麼不該簡化繁體字,一簡化了就感覺沒意思了。
  • 寫書法,這些繁體字和簡體字的雷不要踩到
    學書法,簡體字和繁體字的糾纏必定會遇到。不少名家就踩到了簡繁轉變的雷區。這裡我們就不舉例了。我們在這裡只是強調,你寫繁體書法作品,一定不要簡單地在電腦上簡繁轉化順手抄來。有時候,電腦的轉化會簡單粗暴。莫讓藝術成笑話。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簡繁之爭,自簡體字出現以來就開始爭論。啟功先生的觀點我個人非常同意。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01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黃簡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寫於溫哥華。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至五日《明報》加東版一連四天刊載。
  • 《書法問集》416、書法一定要繁體字嗎?
    書法當然不一定要繁體字,但不要寫錯字。【繁體和簡體爭論牽扯的面很廣,只說說在書法方面的。書法當然不一定要寫繁體字,但是要風格統一不能簡繁混合。】漢字繁簡之爭,能夠不限上綱。我們只討論書法,在書法內談談。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04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04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寫於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