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2020-12-20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

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

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是繁體字的一種變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是從當年古代繁體字中進簡化和省略的一種字體。

建國之初,為了普及文化,我們將以往的繁體字進行了減少,推廣了簡體字,作為我們使用和書寫的工具,那麼這種工作的意義就是使得我們學習漢字的成本和難度大大的下降,有利於我們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但是它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弊端,就是簡體字的使用,使得年輕的我們,完全使用簡體字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隔閡,很多人在現代接觸到繁體字的時候,已經不能夠很準確的使用和辨別他們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如果從整個社會發展以及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文字從比較繁雜的姿態向比較簡單的抽象符號演進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在從繁體字直接蹦到簡體字這個過程中,它所依賴的不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一個逐漸的演變,而是用一種行政的力量,用一種突變的方式來促成這種變化,那麼,這就會使得在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很多傳統的東西被丟棄,甚至是被拋棄掉了,造成了文化上的一種斷裂和傷痕。

所以文字不是不能夠節省,也不是不能夠進行簡化,而是我們在簡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不能一味的用行政性的命令,或者說用一種比較快速激進的方式來促成這一變化,雖然這樣的目的可能是帶有非常良好的動機,但是也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結果。

至於現如今繁體字還能不能適應現在我們的文字教育這個問題,我認為繁體字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適應我們現在文字的教學的,甚至它可以作為我們現在簡體字為主的教學過程中一種適當的補充,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設繁體字課堂,幫助學生們了解一定的繁體字知識,讓他們學會掌握,甚至書寫一批繁體字,讓他們了解到古代的繁體字文化,使得學生和繁體字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陌生和割裂,促進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

相關焦點

  • 《書法問集》416、書法一定要繁體字嗎?
    書法當然不一定要繁體字,但不要寫錯字。【繁體和簡體爭論牽扯的面很廣,只說說在書法方面的。書法當然不一定要寫繁體字,但是要風格統一不能簡繁混合。】漢字繁簡之爭,能夠不限上綱。我們只討論書法,在書法內談談。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範曾書法:簡化字與繁體字混用,是毛病嗎?一直不好意思問
    但是他的書法,偏偏就不達諸書皆成的水準,拿著毛筆寫觀感成奇怪的呆板楷書,要不稍帶行書意,書法就這兩下子,怪不得有人說他書法寫得也就是小學水平。此謂氣話,卻也有一分道理:書法天天練,不見長進和拓展,還時不時地誤入偏道,不成主流。為什麼說範曾的楷書書法和行楷書法有時誤入偏道,不成主流呢?
  • 中小學教繁體字 有必要嗎
    你認識繁體字嗎?先別急著說「不認識」,我相信中國所有的大媽和大爺,多多少少都認識幾個,比如:「發」、「萬」、「東」等等,近期出了個熱搜話題,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這事,你怎麼看?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學習毛筆書法為什麼要用繁體字?
    學習毛筆書法最好要用繁體字,這是被普遍認可的,以前參加書法考試,試卷上面會有要求,要求考生要繁簡體統一,要麼全部用簡體,要麼全部用繁體,但真要是答卷全部用簡體,總分肯定要下來。既然練習了毛筆書法了,就不差這幾百個繁體字了。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現代社會還有必要學習繁體字嗎
    無論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通俗的講就是漢字、都屬於漢字,是我們中國的文字,也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字。而繁體字則歷史悠久,可以說中國文字的歷史有多悠久,繁體字的歷史就有悠久。之所以說繁體字歷史悠久,是因為通過繁體字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國文字的起源。
  • 繁體字納入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網友都炸鍋了
    方法是:請他寫100遍「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要知道,這幾個加在一起才51畫的簡體字,用繁體寫出來,是這樣的——壹隻憂鬱的臺灣烏龜。儘管繁體字書寫複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繁體字與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
  • 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
    當年我們所使用的繁體字,它不僅蘊含著歷史底蘊,還有人文關係,非常的形象而又生動。繁體字是漢字的原始形態,是記載了每一個漢字產生過程的圖像,是認識漢字的規律性表現形式。所以,繁體字是中華民族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
  •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原問題: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 中國還有哪些地區用繁體字,繁體字是否高大上,應該被恢復嗎?
    他們為何不用我們的簡體字,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我們見香港,臺灣,澳門的報紙,覺得繁體字也很厲害嘛。感覺有點高大上,為何這些地區文盲率那麼低呢?漢字簡化是一種進步,歷史的長河中淘汰了很多文字,比如說甲骨文,金文,還有戰國六國的文字。沒有必要再恢復繁體字了。繁體字應該保存在新華字典裡,有興趣的人可以欣賞,沒有必要學,認識就行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學習,書法愛好者特別鍾愛繁體字。
  • 繁體字識讀納入中小學被拒,「由簡入繁」才更好嗎?
    小觸也因此陷入思考,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哪個更好呢?我們要不要「由簡入繁」? 因此,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更為關鍵的是,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相關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故而學校應當依法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
  • 評論:繁體字復活有意義嗎?
    在全國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電影導演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將一定數量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課程中,旨在「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在以往的兩會上,甚至還有代表和委員提出要用十年時間系統復活繁體字。看來,繁體字該不該復活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考題,很有全民討論的必要。  馮小剛委員用「親不見,愛無心」的舉例贏得了不少人的贊同。他還再三強調說,此舉旨在「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而我看,傳統文化是不是能夠很好地傳承,根本不在於要不要復活繁體字,繁體字復活沒有意義。
  • 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和書法的簡化(主要是草書字符)等方面綜合考慮推敲,對文字進行系統的簡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了《簡化字總表》。:中國書法系統的形成,都是圍繞在繁體字基礎上展開的 文字的形成就伴隨著書法的誕生,書法成熟時期完成的系統性,都是繁體字作為唯一文字系統,因此流傳下來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體字書寫而成,我們的學習傳承,都是按照繁體的法帖來展開,這樣才能學習到書法的真正內涵。
  • 書法用錯「繁體字」(附100常用繁體字用法)
    讓更多的朋友擁有更加豐富、公平的教育和發展機會青少年書法家園   書法人的樂園看來如果漢字不甘心被替代,還是要保留一點獨一無二的含義啊! 很多香港明星姓鍾,這讓文字君很好奇「鍾」這個姓氏寫作繁體時,到底是「鍾」還是「鐘」?雖然這兩個都可作為姓氏。但「鍾」是一個大姓,據說起源於複姓「鍾離」或楚大夫鍾建。從古代的鐘子期、鍾馗,到如今迷妹無數的鐘漢良,他們姓氏的繁體寫法都是「鍾」。
  • 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有必要嗎?
    繁體字承載了漢字演變的記錄,漢字做為表意文字繁體字很好的保留了「表意」的精華。不得不說,繁體字從藝術上來講比簡體字要美。面對一個繁體字,我們很容易明白它的造字法,他的來源,也能很快明白它的含義。可是如果全面恢復繁體字是不現實的。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更易接受簡潔易懂的事物,讓人們去簡就繁是很難適應的。而且如果全面恢復繁體字,意味著全國各地的機關、企業、學校的牌匾、公章等等都要重新製作,也是一個不小的支出。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雖然簡化後的漢字,在辨識、書寫、排版印刷、文字交流等方面都有許多優勢,但對傳統的書法藝術來說,簡化漢字不太適合來表現書法藝術。書法是什麼?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只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只會變成抽象畫。要展現書法各種各樣的藝術美,必須達到兩個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