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2020-12-08 騰訊網

漢字是華夏民族精魂,是千年華夏文明載體,延續華夏文明,承載了悠久璀璨的中華歷史......

一:漢字發展簡史

1:中國漢字淵遠流長,從遠古巖畫的逐漸演變,經歷了巖畫符號、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成熟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約三四千餘年的演變(考古載約三千五百餘年),漢字通過造字六法: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形成極其完善的造字系統模型,幾千年以來,都是使用這套文字系統。

2:廢除「漢字」運動

然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間,由於中國處於積貧積弱,社會動亂,政治腐朽的歷史時期,巍巍華夏像一個病入膏肓的奄奄一息的老人,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文化運動者,(都是大咖,不一一枚舉),打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提出了廢除漢字,廢除文言文,用拉丁化新文字或字母文字作為中國的文字,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文明」的傳播,從而覺醒國人,邁出當時社會的困境。

3:「漢字」簡化的歷程

從1935年至2000年間,漢字經歷了無數次的簡化、規範、推廣使用的坎坷歷程,學者們通過對文字造字法,和書法的簡化(主要是草書字符)等方面綜合考慮推敲,對文字進行系統的簡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了《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但簡化字後的文字過於抽象,部分文字存在內涵上的片面和嚴重偏離,這樣就會讓諸多文化流逝。長足看來這樣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是不利的。

二:書法書寫繁體字的必要性

1:中國書法系統的形成,都是圍繞在繁體字基礎上展開的

文字的形成就伴隨著書法的誕生,書法成熟時期完成的系統性,都是繁體字作為唯一文字系統,因此流傳下來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體字書寫而成,我們的學習傳承,都是按照繁體的法帖來展開,這樣才能學習到書法的真正內涵。文字取法屬於極其重要的內容。

2:文化的傳承

書法不僅僅承載的是文字本身的書寫;推廣民族文字,捍衛民族精神,傳承華夏文明,延續華夏文脈,也是每一個書法者應盡之責。文字改革,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而誕生的產物,至今幾十年而已,其正確性和穩定性,有待歷史的考證和檢驗。因此延續千年的繁體字是不能丟棄的。

3:書法情懷的傳承

當代書法人繼承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各個時期文人的風骨,鑄就了當下文人精神之魂,這種情懷是千年的積澱,先賢的詩文辭賦,答對和唱,都是繁體文字伴隨而誕生的,書法的韻致也是這種情懷的具體體現。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每一個繁體文字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

相關焦點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書法,能不能寫簡化字?
    簡化字是學術退步麼?書法不能寫簡化字麼?今天,我們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書法創作必然要遇到簡化字問題。如何應對簡化字問題,目前學界尚未達成共識。書法界普遍承認的是「書法只能寫繁體字」。至於什麼是繁體字,為什麼只能寫繁體字等等問題皆未有深入的討論。
  • 書法能不能寫簡化字?
    簡化字是學術退步麼?書法不能寫簡化字麼?今天,書思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文/成聯方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書法界普遍贊同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這個觀點卻有很多漏洞。一是因為古代經典碑帖、古代典籍中都有簡化字,二是因為國家文字政策也要求書寫簡化字、推廣簡化字。
  • 書法創作寫簡化字可以嗎?
    引言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簡化字的時代,書寫習慣早已革新,書法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書寫性,筆墨當隨時代,簡化字也是脫胎於古漢字,國家早已大力推行簡化字,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書法到底能不能寫簡化字?書法寫簡化字就是沒文化嗎?書法寫簡化字不符合規矩嗎?
  • 孫曉雲對書法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小時候主要寫繁體字
    在當下書壇,孫曉雲的書法造詣無疑是非常突出的。這位書法家從名不見經傳,一步一步走上書法頂端水準,除了刻苦的書法修煉之外,還在於她對書法藝術有獨特的理解方式。孫曉雲不僅是一位用毛筆寫書法的書法家,還是一位認真思考過書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法理論家,她的書法理論集,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從理論層面讀透書法提供了平臺和思路。孫曉雲對書法的理解有許多獨特的觀點。比如她曾經說書法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筆去寫,還要用心去寫。這種書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似乎很少人能夠達到。
  • 範曾書法:簡化字與繁體字混用,是毛病嗎?一直不好意思問
    但是他的書法,偏偏就不達諸書皆成的水準,拿著毛筆寫觀感成奇怪的呆板楷書,要不稍帶行書意,書法就這兩下子,怪不得有人說他書法寫得也就是小學水平。此謂氣話,卻也有一分道理:書法天天練,不見長進和拓展,還時不時地誤入偏道,不成主流。為什麼說範曾的楷書書法和行楷書法有時誤入偏道,不成主流呢?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寫書者不把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血液,是無法在字的方寸之間表達出文化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這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這套簡體中文其實並不全是簡化字,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平時閱讀繁體字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所以即使有幾個不認識的繁體字,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輕鬆的理解閱讀。但是文字閱讀和書寫確實是兩個概念,讓我們寫繁體中文,我覺得除了個別一些喜歡書法創作的,沒有幾個人能知道怎麼寫。
  •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原問題: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沒有簡化之前的漢字,許多字在書寫上,往往有好幾種寫法,對識字不多的人,容易引起認知上的混亂。四是為了適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便於把漢字編碼後輸入計算機,方便電腦輸出。,沒有節奏變化的書法,就體現不出氣韻美,而氣韻美又是書法藝術中最重要的審美趣味之一。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今天,書思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 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書法界普遍贊同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這個觀點卻有很多漏洞。一是因為古代經典碑帖、古代典籍中都有簡化字,二是因為國家文字政策也要求書寫簡化字、推廣簡化字。所以,書法界如何應對簡化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
  • 為什麼簡化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好看?
    簡化字為什麼沒有繁體字好看?為什麼書法作品通常都寫繁體字?這個問題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疑惑,首先「好看」這個詞如果往深層次去探究,可能會牽扯進來太多的關於美學和個人審美的理論,本文只從表面的,大眾的角度去探究簡體繁體的「好看」問題,歸結起來大致有兩點,此兩點足以解惑,另外大家也可以通過這兩點去判斷某一個字有沒有寫法不同的繁體字。
  • 書法中易誤寫為繁體字的「兩個姓氏」!不要貽笑大方了
    書法中易誤寫為繁體字的「兩個姓氏」!不要貽笑大方了。1.沈的繁體有兩種,一種是跟我們現在簡化字一樣的「沈」,一種是「瀋」,當沈作地名「瀋陽」時可以用「瀋」,寫作「瀋陽」,但是我們要注意作姓氏用時只可以用「沈」,千萬不要寫成「瀋」了,編者見過有的沈姓的人把「沈」寫成「瀋」,還說瀋陽過去寫「瀋陽」,看了上面希望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了。
  • 馮小剛: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
    相反,它還為漢字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如今的學生不學繁體字,但是看到繁體字時大多能認識,「學簡識繁」一直是國家語言教育部門對學生的要求。對於古代典籍,我們也有專門的學者進行研究,普通人根本沒有必要一定要學習繁體字。
  •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一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大家應該知曉老梁吧,他雖然不算是娛樂圈的人,但是他卻是一位媒體評論人,對於娛樂圈中的事情,可是針針見血啊!而在某一期的《老梁觀世界》的節目中,老梁說起了一個話題,一個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話題,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不論是電腦上的文字,還是紙稿上的文字,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但是在臺灣卻更推廣繁體字。於是就有人表示繁體字多漂亮啊,但是那簡化字就什麼美感都沒了!
  • 《書法問集》416、書法一定要繁體字嗎?
    書法當然不一定要繁體字,但不要寫錯字。【繁體和簡體爭論牽扯的面很廣,只說說在書法方面的。書法當然不一定要寫繁體字,但是要風格統一不能簡繁混合。】漢字繁簡之爭,能夠不限上綱。我們只討論書法,在書法內談談。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