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中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意思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再難的事情都可以做成。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
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有幾個人設標籤:他是跑步愛好者,堅持不間斷地跑步三十幾年;他是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自從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貝爾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入圍諾獎,都無緣獎項。
這兩個人設標籤重點有兩個:一個是跑步;一個是創作,這是村上春樹人生中兩個重要課題。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講述跑步和創作兩大部分,村上春樹一方面敘說跑步心得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將關於創作的心得娓娓道來。
01 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哲學
薩默塞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
村上春樹曾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說,寫作是徹底的體力勞動,從中而得出他跑步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村上春樹小說創作起於他29歲,這在文學創作領域算是大器晚成。在這樣的年齡才開始從事創作,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要想保持康健的體魄支撐,堅持體育鍛鍊是首選,而其中跑步是他的愛好。
原因之二是,創作長篇小說靠的是體力勞動,要堅持創作長篇作品,就要保證身體能夠足夠承受。強健體魄,是創作的基本條件。
原因之三是,村上春樹將跑步和創作兩者結合起來,碰撞出它們之間相互磨合,相互激勵的靈感火花。從跑步中得到寫小說的許多方法,在創作中堅持長跑,感受到人生的快樂。
在寫作中進行體育鍛鍊的作家有很多,但只有村上春樹把跑步和創作做到極致,讓它們相互為對方發揮作用,提起作家村上春樹的創作特點,無不想到跑步和寫長篇小說。
也正如《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章節標題設置,和創作情節設定,都是邊跑步,邊談創作。
如:第二章 2005年8月14日 夏威夷州考愛島 (跑步的時間、地點)
人是如何成為跑步小說家的 (在跑步時總結的創作心得)
再如:第三章講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個四十二公裡,第四章說的是寫小說的方法是從跑步時學到的。
村上春樹是一個富有特色的作家,他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學。
他將跑步做到極致,堅持三十年,跑過馬拉松,是跑步者的典範;他是職業小說家,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他將跑步與創作結合,成就自己的人生哲學。
02 至死都是十八歲,跟村上春樹學創作
優秀偵探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說:「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
村上春樹在書中談到自己的性格,孤僻的,有些頑固的,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的,常常懷疑自己的,感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村上春樹,性格上有諸多缺點,如何能夠戰勝自己,保持活力,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呢?他靠的是長久的耐力和堅持不懈地努力。
堅持跑步三十年和創作長篇小說,沒有哪一項不需要持久的忍耐力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們學到的一點就是:堅持創作。
很多創作者之所以沒有實現「作家」夢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堅持寫作。雖然村上春樹說寫作需要一些才華,但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關鍵的是堅持不間斷地創作,即所謂的耐力。
如果村上春樹寫完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獲獎了,就覺得大功告成,成為一個小說家了,就沒有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問世。
如果村上春樹跑步堅持一段時間,就不再繼續了,覺得年齡大了不適合長期跑步,我們就看不到現在的活力跑者,也看不到他創作的更優秀作品。
堅持創作更是如此,如果寫作堅持一個星期,就覺得好難,自覺辛苦或沒有可寫的東西就中途放棄,永遠也不會創作出一部好作品。每天集中精力寫作,堅持一年兩年,甚至是三年十年,再看看結果如何。
除了耐力之外,村上春樹說還要有集中力。將自己有限的才能匯集在一起,發揮其最大效用,傾注在寫作上,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如果寫作,就專心致志地寫,其他事情什麼都不要想。不被其他瑣事打擾,讓心靈跟著寫作的腳步緩速前進,寫出心中所想,讓大腦充分爆發潛能,專注在創作上,長此以往,定能寫出好作品。
集中力應用在創作時間上,最好選擇晨起寫作。早晨起來,不要打開各類社交軟體,此時大腦處於空白狀態,沒有其他事情或思想的侵擾,伏案寫作,創作狀態最佳。
村上春樹每天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個小時,將所有的意識集中於創作,寫出優秀的長篇小說,就是最好的一個範例。
03 從村上春樹的個人品格魅力,看他的創作特點
村上春樹自我評價說,「我並非挑戰記錄的無邪青年,亦非一架無機的機器,不過是一介洞察了自身的局限,卻盡力長期保持自己的能力與活力的職業小說家。」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次寫自己,從他平淡敘述的文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鮮活的人,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魅力影響著他個人的創作。
堅毅的品格,促成他的成就。一個跑者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是堅持不了三十年的,村上春樹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踏上希臘馬拉松長跑的古道,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力和堅定不移的勇氣。
就像他從《且聽風吟》到《刺殺騎士團長》的長篇小說創作一樣,堅毅的品格鑄就了他堅貞不屈的靈魂。
越努力越幸運。年齡的壓力讓他不得不比其他人更努力地奔跑,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雖然他說,要以自己的進步為參考標準,但毫無疑問的是,他的努力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性格的不足,促使他的內驅發展。人的「天性「,所謂「綜合性傾向」的東西,他無法脫離與擺脫,比如說不善於交際的、自我懷疑的性格。既然不能改變,就讓它們進行內部調整,發揮其所長。
他曾是學校的「問題少年」,不僅對學校教的知識不感興趣,還有逆反心理,抽菸、逃課。正是源於對學校不好的印象,所以他多次在作品中提到,不贊同學校教育,認為在學校之外可以學到更多。
但他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喜歡聽爵士樂,喜歡寫作,愛好跑步。這些愛好成就了他,他在跑步中戒菸,在跑步中欣賞音樂,在寫作中表達自己,表達世界。
毅然決然的抉擇,讓他成就自我。當村上春樹決心專門從事小說創作,將酒吧轉讓他人時,周圍很多人提出疑問:創作並不影響酒吧經營,可以將酒吧讓其他人幫忙經營。
村上春樹卻說,無論做什麼事,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他將酒吧轉讓,專心開始創作,過起職業作家的生活。
做事情不給自己留後路,以免瞻前顧後,失敗之後還有另一條可以走,往往造成分心分神,不能集中精力和全力以赴。
正是他毅然決然的選擇從事創作,我們才看到現在的優秀的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
儘管評論說村上春樹的作品太過張揚個性,缺乏宏觀敘事,比如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不用上班,沒有遠大的理想,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是社會邊緣人。
不過,我們從村上春樹本人的品格魅力中,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中「活出自我」的人。就像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擁有「獨立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