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開放了,我跑了10公裡|《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2020-12-11 心之麗麗

2020年的春節,以一種任誰也沒有料到的方式打開了。居家隔離、延期復工……幾乎所有人都在家裡開啟了「超長待機」模式。

這是多少成年人走出校門後難得的一個長假期,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玩到自然睡。但是沒過幾天,憋不住的成年人已經開始悶得數芝麻、數豆子。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順其民意上了熱搜:

呼吸新鮮空氣、吃火鍋、看電影、喝奶茶、見朋友、工作……這些一度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事,如今卻成了最大的奢求。

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平凡生活的珍貴。

是啊,多麼懷念每個立春後的陽光明媚豔陽天,清風習習楊柳依依的玄武湖邊…

好想出去跑步,疫情過去後,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繞玄武湖跑上10公裡!

身體不能如願,那就讓靈魂運動一翻吧。從書架抽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這本書。

這是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寫的一本關於自己堅持了30多年跑步的隨筆集,書裡原模原樣、不加修飾的記錄了村上跑步時的心中所想,以及跑步給村上的寫作帶來怎樣的幫助,如同村上自己說的「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所以這本書不光是關於村上春樹跑步的隨筆,也是一本關於他自己的回憶錄。

關於村上春樹,不管你有沒有讀過他的小說,我想對他都不會陌生,在中國他是多年來最有名最有影響力的日本作家之一了,一度引起「村上現象」,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讀者。

29歲才開始寫的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便摘取了令人垂涎的「群像新人文學獎」,從此開始專職寫作,此後村上的聲譽隨著每本新書的出版而不斷擴大,直至1987年,他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挪威的森林》使他成為一顆文學巨星,此書一經出版僅在日本就有超過一千萬冊的銷量,從那時起,村上在日本就一直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雖然他本人對這種名望並無興趣,為了遠離這種公眾形象,他一度在國外生活數年,後來的作品《海邊的卡夫卡》、《1q 84》等也都是暢銷榜上的常客,在評論界也是廣受好評,多年諾貝爾文學獎「陪跑王」這個稱號足以證明他在整個世界文壇的廣泛知名度了。

真實的村上是不是也像他的小說給人的印象一樣頹喪、憂鬱呢?29歲開始寫作,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大器晚成了吧?那麼33歲才開始堅持跑步又是怎麼回事呢?跑了30多年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發呢?

接下來我將分三個部分為你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精華,長期跑步給村上春樹的寫作和人生到底帶來什麼:

第一部分,村上春樹為什麼選擇跑步,而不是其他的鍛鍊方式?

鍛鍊的方式有很多種,單就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比賽項目,就有28大項,小項目更是上百種,在這麼多的選擇當中,村上春樹為什麼偏偏選擇了跑步呢?

首先在村上春樹看來,跑步是一項非常自由的運動。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裝備和器具,也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或者其他什麼特定的場所,更不需要陪練夥伴或者一決雌雄的對手。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在興之所至時,隨意一條馬路,就可以跑起來,想跑多久跑多久。

而村上春樹這一跑就是30多年,聽到這你是不是覺得村上春樹一定是一個意志力非常堅定的人?然而村上自己卻認為這跟意志力的強弱並沒有太大關係,主要還是因為跑步合乎自己的性情因為只有真正喜歡的事情,才可以自然而然的堅持下去,靠意志力和耐力,就算做到了,也會對身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專職寫小說之前,村上春樹曾開過一家爵士樂酒吧,可是他的性格並不像你所想像的一般酒吧老闆一樣八面玲瓏善於交際,而是很佛系的認為,在十個客人中只要有一個回頭客就很好了。比起為了生意討好客人,同什麼人一起做什麼事,他更喜歡一個人獨處,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全神貫注地聽音樂等等,某種程度上,他也許是主動地追求孤絕,而跑步正是這樣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沉默的時間,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聽著自己喜愛的搖滾或爵士樂,只要凝視自己一個人慢慢跑就可以。這對村上來說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所以跑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村上生活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村上之所以選擇跑步,還有一個與他自身身體有關的因素,就是他是那種很容易長肉的體質,在剛剛成為職業小說家那會兒,因為從早到晚伏案寫作,體重逐漸增加,體力逐漸下降,想要以小說家度過漫長的人生,就需要找到一個既能保持身體健康,又能將體重維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就這樣,村上開始每天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寫作一樣,編進每日的生活循環裡,成了理所當然的習慣。

第二部分:長期堅持跑步,對村上春樹的寫作有什麼幫助?

你是不是也曾認為,像村上春樹這樣頂級的大師級的作家,只要想開始寫作,便如滔滔江水一洩而出,猶如手握神筆,一氣呵成?村上確實不否認才華在寫作中的分量,他說才華如同汽車的燃料,與其說是必要資質,不如說是成為優秀作家的前提條件,沒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車也無法開動。然而越是好的東西,往往越是與我們的一廂情願毫無相干,才華正是如此,什麼時候來,來多少,都不是主人自己可以掌控的。所以,村上春樹認為,對優秀的小說家來說,才華之外,最重要的資質便是集中力和耐力了。這二者更需要體力的支撐,每天跑步讓村上原來略呈增加的體重逐漸趨於穩定,身體也更加健康,這些身體上真實的改變為村上長期寫作提供了基礎保障。

村上說自己許多寫小說的具體方法,也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自然而然學到的。如果不是當初改行做小說家的時候,痛下決心開始長跑,自己的作品跟現在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有很大不同。究竟會如何不同呢?村上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到差異肯定是存在的。

寫小說,雖然是用文字去展現一個故事,但是作家將要描寫的不光是故事裡光亮的一面,更需要把藏身於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毒素一般的東西剝出來,展現給大家。一個優秀的作家或多或少都要與這毒素正面交鋒,因此寫小說被稱為「不健康的營生」。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從電影、電視甚至新聞裡看到有的作家、藝術家頹廢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選擇自殺。

村上春樹認為,如果希望把寫小說作為一種職業長期進行下去,就必須打造出一個能與這種危險的毒素相對抗的免疫體系。想要處理不健康的東西,人們就必須儘量更健康,越是不健全的靈魂,越是需要健全的肉體,而長期的訓練給村上增添了許多自然樂觀、積極向上的活力。

第三部分:長期堅持跑步的村上春樹,給了我們哪些不一樣的人生啟發?

作家史鐵生說「我曾走過山,走過水,其實只是藉助他們走過我的生命;我看著天,看著地,其實只是藉助他們確定我的位置」。

村上春樹在這本書裡誠實的記錄自己跑步時感到的、想到的點點滴滴,又何嘗不是藉由書寫跑步來書寫自己呢?

人生如同跑步,更多的是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兒,也尤為重要,這種高度自律和勤奮,不需要意志力的調動,不需要去曬朋友圈,不需要自我感動,更不需要自我說服和強迫。只是因為他認為不論是長跑還是人生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昨天的自己。

過了四十五六歲的村上春樹,哪怕認認真真地訓練,馬拉松的成績卻仿佛退潮的潮水,緩慢地,卻是實實在在地在後退。跑步不再像從前那樣,是無限的樂事一樁,被一種徐緩的倦怠所替代,他仍然憑著手頭現有的東西,勤勉耐勞、不惜體力,拼盡過程,結果隨它去好了。從前開酒吧如此,現在的跑步、寫作亦如此,這大約就是村上春樹的人生原則吧,對待一切選擇淡定從容。

30多年的長跑,每天定時定量,哪怕成績後退,依舊一步一步緩慢地奔跑,也許你會說,這樣的生活多無聊啊,可是,出彩的人生從來不顧及他人的評論。

重要的東西不是肉眼可以看見的,需要用心靈去感受。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如海。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都是通過緩慢地、刻意加工的過程才可獲得的。這是村上對活著的看法,並不是因為有了結束,過程才具有意義,而是為了便宜地凸顯這過程的意義,才在某個地點姑且設置一個結束。

作為一名長跑者,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從每一次的失敗和喜悅之中,切實地不斷汲取教訓,最終到達一個自己無限接近的境界。在人生的跑道上,拾階而上、循序漸進,勢必花費時間和精力,然而也無可奈何,靜水流深,涓涓不息,用自律和堅持,日積月累澆灌出來的人生,終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相關焦點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最近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叫「都市跑指南」的公眾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
  • 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也愛跑步,寫了一本《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書中有一句話說,「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更為有效地燃燒,哪怕只是一丁點,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在我來說還有寫作)一事的隱喻。他通過跑步一事,在談活著的意義,燃燒生命,燃燒自己,有目的,生氣勃勃的活著。就像他自己做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跑步10公裡,平均一周要70公裡。這樣一個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吐血的目標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歡跑步了
    這時我就想尋找一種精神寄託式的東西,剛好這時在書單中看到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前經常聽到村上春樹的名字是在段子裡:常年陪跑的小李子都已經拿到奧斯卡了,@村上春樹,你還要陪跑到什麼時候,心塞。其次是村上春樹的著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哦不是名著《挪威的森林》。
  • 五句話讀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記不清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幾遍了,每當自己感覺到生命的挑戰,或是有一種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靜靜地坐在陽臺上,為自己沏上一杯咖啡,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慢慢品……讀村上春樹,像讀著一個哲人,一邊慢慢跑步,一邊娓娓道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用腳步去丈量一個春天
    不滿意自己的節奏,就跑快一些。喘不上來氣的時候,就調整呼吸與肌肉,只要不停下,就一切皆有可能,村上說他其實在鬱悶的時候跑更快時間更長,我想起來金庸在《天龍八部》裡塑造了一個無名老僧,可謂是神來之筆。掃地打雜地位最低的僧人,卻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什麼王圖霸業,什麼血海深仇,都被老僧的話語一一擊中煙消雲散,這也許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世界中尋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的跑步「回想錄」
    如果你想感知、體悟這些,請您和小編一起復盤一下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小編將還原村上春樹在書中描述的有關跑步和跑者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感受一下作家的跑步力量和跑者精神,感受一下作家的文字和表達力量。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薦|樹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經典語錄
    閒來無聊,便隨手從書架中取了一本書來讀,花了小半天的時間看完了樹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雖然是圍繞跑步展開的書,卻處處是人生哲學,處事態度,所以,我將閱讀過程中畫線條的部分都摘抄了下來,希望你可以通過最快的時間讀到最經典的文字。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剛好前晚看了一篇有關晨跑益處的文章,那就開始跑步吧。春節的超長假期使體重增加了好幾斤,再加上年前做過一次手術,身體也確實要好好鍛鍊了。第二天來到了附近的公園。春天的公園鮮花盛開,各種顏色的花朵在風中搖曳,美不勝收,置身在此景中的身體也一下充滿了能量。做了幾組伸展運動,我便開始了慢跑。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保持人生活力,不只跑步這麼簡單
    於是他選擇和以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訣別,一邊寫作一邊開始跑步,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戒了香菸。寫了許多"別人"的故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次記錄自己的文字。書中的文字自然樸素,沒有過分的修飾,真切的記錄了他奔跑過程中的所感所想,和對寫作與人生的感悟。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作家也能向陽而生
    印象中依靠靈感創作的作家也是如此,所以當我聽說有一位作家,堅持長跑三十年,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時覺得真是不可思議。於是翻開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憑藉第一部作品《 且聽風吟 》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 挪威的森林 》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連續七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講述的是村上春樹自己跑步的心路歷程。雖然語言非常樸實,卻很打動我。
  • 西雅圖跑步終極攻略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跑步告訴我:我一定會跑到終點。跑步讓我對自己的寫作才能保持信心。通過跑步,我得以明了可以在多大限度內向自己索取,什麼時候需要休息,什麼時候休息過了頭。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極限在哪裡。 跑步讓我無從知曉自己的極限,因為不經意間就會有所突破:從起初跑個一兩邁就喘,到漸漸加到五六邁,甚至十邁都跑過;速度也是由10min+/mi逐步提到6-7min/mi。我尤其鍾愛早晨7-8am和夜晚9-10pm這兩個時段,因為那會兒trail上人不多,跑著跑著便會油然生發出那種天下之大盡歸我有的掌控感,仿佛瞬間擁有了整個世界。
  • 《當談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寫作就是一場長跑
    但是拋開「諾獎陪跑」的標籤,村上春樹是一個實打實的「跑步愛好者」。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從夏威夷的考艾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2009年,村上春樹把他這25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地東西集結成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各種打臉的行為,比如說你要跑步減肥,杜絕肥胖,但現實中真正能做到堅持下來並且成功的朋友能有幾個人呢?不過,我今天介紹的這本書的作者——村上春樹,真的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也是我最佩服得!
  • 靈魂在紙背上——《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著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來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個被作者村上春樹寫在序中的句子一度在我的朋友圈中流傳甚廣,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以及「跑步」這個關鍵字,開始重新關注這個一度被我束之高閣的作家的作品。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原來,除了職業作家這一身份,村上春樹還是一位執著的跑步者: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的村上市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堅持跑步近30年,一直在奔跑。
  • 講給風聽——讀《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當時光之輪已轉至半百之時,在一個無聊的下午,猛然發現自己前半輩子竟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渾渾噩噩」。然而可笑的是,在這之前,我還經常用這樣的詞來形容別人的人生。是的,現在這個詞用在我身上卻是如此貼切至極,我一點也沒有誇張。
  • 書薦: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走這麼長的路要做什麼呢?其實朋友自己也不明白;有時因為心情煩悶、有時因為天氣很好,但最常讓他穿上鞋邁步走的原因,只是很單純地想要走路而已。在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村上就提到:「常常有人問起,我在跑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淺析實現人生目標必不可少的三因素
    你有多久沒有跑步了?上一次跑步是什麼時候?跑了多久?又堅持了幾天?根據中國行業研究報告網數據顯示,跑步運動成為國民第一運動,69%的運動健身用戶經常參加跑步活動。跑步App也成為滲透率最高的運動健身類App,使用率高達70%。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世界圖書日《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散文集,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講的是一個人怎麼樣通過跑步去悟道的感覺,不只是悟出一個小說家的真實,鍛鍊出一個小說家的身體、精神和意志,還鍛鍊出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