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話讀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2020-12-11 青檸的院子

文 | 青檸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美好!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

記不清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幾遍了,每當自己感覺到生命的挑戰,或是有一種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靜靜地坐在陽臺上,為自己沏上一杯咖啡,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慢慢品……

讀村上春樹,像讀著一個哲人,一邊慢慢跑步,一邊娓娓道來,這是一本充滿堅持、感動和人生智慧的書,是一本充滿能量的書,每次讀完,我都會拍拍自己元氣滿滿的胸膛,仿佛一隻用光電的手機,被充滿電的感覺。

這樣一本神奇的書,究竟寫了什麼?

五句話而已。

第一句: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

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客觀認知的東西來。

村上春樹是把薩默賽特毛姆的這句話發揮到極致的人,村上春樹從一九八二年的秋天開始跑步,持續跑了將近二十三年,幾乎每天都堅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馬拉松——算起來,迄今共跑了二十三次,還在世界各地參加過無數次長短距離的比賽。

不僅僅是跑步,村上春樹在寫作上也是堅定不移地執行了這句話,每天寫,每天寫,幾十年如一日,才寫出歷久不衰的文學作品。

村上春樹的成功值得借鑑的意義就在於,不論是誰,不論是任何領域,選擇一項,只要你能日日堅持,你就一定能夠做出點什麼。

第二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我們只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就對了,不必和別人較勁,也不必苟求每個人都一樣,因為世界的豐富多彩也正是基於不一樣的價值觀和不一樣的活法。

對於村上春樹來說便是能堅持跑步和堅持寫小說。

對於跑步來說,就是穿上跑鞋,在臉上和頸部抹足防曬霜,調節好手錶,來到路邊,然後開始跑步。臉頰承受著迎面而來的信風,仰頭遙望將兩條腿齊齊併攏橫空飛去的白鷺,傾聽令人回味無窮的滿匙愛樂隊的歌曲,然後,自由自在地任自己忽然浮想聯翩。

對於寫小說而言,能在同一道風景中看到不同於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於他人的東西、選擇不同於他人的語句,才能不斷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來。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關鍵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然後,堅持活出不同於別人的風採。

第三句:有什麼東西靜靜地從天空飄然落下,我明白無誤地接住了它

那是一次村上春樹喜歡的橄欖球隊的比賽,清脆的聲音響徹球場。希爾頓迅速跑過一壘,輕而易舉地到達二壘。

而就在此刻,村上春樹忽然就下定決心「對啦,寫篇小說試試」,便是在這個瞬間。村上春樹還清晰地記得那晴朗的天空,剛剛恢復了綠色的草坪的觸感,以及球棒發出的悅耳聲響。在那一刻,有什麼東西靜靜地從天空飄然落下,村上春樹明白無誤地接住了它。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偶然的一個情景或一件事情掠過,腦子裡忽然靈光一現,或者,我們也曾感到「有什麼東西靜靜地從天空飄然落下」,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住命運的橄欖枝,而村上春樹接住了,所以,才有了我們知道的那個成功的村上春樹。

細細想來,我們為什麼會忽略掉命運的橄欖枝呢?其實,是我們缺乏分辯它的本領,缺乏去嘗試它的勇氣。

所以,練就一雙能夠洞若神明的眼睛,練就敢於承受生命之重的勇氣就變得尤為重要。

第四句:「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瓏,四方討巧。」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這樣一種簡樸而規律的生活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每天跑1-2小時,寫作10小時,寫滿10頁紙張的生活,也許我們努努力,也可以做到;然而,如果是幾十年如一日呢?

村上春樹就是這麼做的。每天五點鐘起床,跑步1-2小時,然後,坐在桌子前,寫滿10頁紙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有了在文學上的成就。

是的,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瓏,四方討巧,「一夜暴富」,「一日成名」,那只是「痴人說夢」,人們的幻想而已。所有的成功都是私下裡的反覆辛勞和堅持不懈成就的。

拿跑步來說,不論是5公裡,10公裡,還是59公裡,都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跑出來的;拿寫作來說,不論是短篇還是長篇,都是一個字一個字,一頁紙一頁紙寫出來的。

第五句:「自己體內仍然有那種力量,能主動地迎擊風險,並且戰勝它!」

有人說:為什麼一定要參加馬拉松比賽呢?倘若是為了鍛鍊身體,每天跑個5公裡,不是很愜意嗎?

是的,對於馬拉松比賽需要一次跑59公裡多來講,每天跑5公裡,連馬拉松比賽的領頭都不到,確實很愜意。

然而,對於那些有追求的人來講,馬拉松比賽才稱得上是對人生的挑戰。

村上春樹在談到成功跑完馬拉松時的感受時說:

時隔半日,我終於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盡興地喝水。解開跑鞋的鞋帶,在周遭一片蒼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腳腕舒展運動。雖然沒什麼大不了,稱不上自豪,還是有一種類似成就感的東西像偶然想起來似的湧上心頭。這是一種個人的喜悅:「自己體內仍然有那種力量,能主動地迎擊風險,並且戰勝它!」這種安心感,也許比喜悅更為強烈。

「主動迎擊風險」也許意味著你要每天跑10公裡,20公裡,並且要不斷累加到足以讓人驚訝的裡程,對於村上春樹們,這些參加過幾十次馬拉松比賽的人來說,正是一次次對人生的挑戰,才讓他們面對生命中的困難和挫折時鎮定自若,遊刃有餘。

那種「安心感」,那一份生命的篤定,便是自身能力的具體表現。

寫在最後:

人生在世,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成功的道路一定是充滿艱辛卻有跡可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便是通過村上春樹本人的訴說,揭示了成功的章法,只要你認真去讀,每一次都會給你不一樣的人生啟迪。

這是一本有關人生、成功、哲理的書,值得反覆琢磨,認真領悟。

END

相關焦點

  • 靈魂在紙背上——《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著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來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個被作者村上春樹寫在序中的句子一度在我的朋友圈中流傳甚廣,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以及「跑步」這個關鍵字,開始重新關注這個一度被我束之高閣的作家的作品。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作家也能向陽而生
    印象中依靠靈感創作的作家也是如此,所以當我聽說有一位作家,堅持長跑三十年,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時覺得真是不可思議。於是翻開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憑藉第一部作品《 且聽風吟 》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 挪威的森林 》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連續七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講述的是村上春樹自己跑步的心路歷程。雖然語言非常樸實,卻很打動我。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認識村上春樹,從那部著名的《挪威的森林》開始。他的行文基調輕盈,紀實手法與詩意語言並重,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各種打臉的行為,比如說你要跑步減肥,杜絕肥胖,但現實中真正能做到堅持下來並且成功的朋友能有幾個人呢?不過,我今天介紹的這本書的作者——村上春樹,真的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也是我最佩服得!
  • 村上春樹和我們談跑步
    可以說,跑步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5年,為了總結自己的跑步心路歷程,他開始創作一本只寫自己的書《當我談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尋找自己跑步的意義。他書寫了自己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跑步歷程當中的所見所聞。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歡跑步了
    最近我喜歡上了作家村上春樹,並一舉榮登我最喜歡的作家排名,沒有之一。事情的起因是:我已加入互助跑團3個月,並定下每周20KM的打卡目標,可是最近漸漸感覺已到達瓶頸,總是提不起勁來,有的時候跑跑就累了,會在跑步的中途中停下來休息一會。
  • 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也愛跑步,寫了一本《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書中有一句話說,「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更為有效地燃燒,哪怕只是一丁點,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在我來說還有寫作)一事的隱喻。他通過跑步一事,在談活著的意義,燃燒生命,燃燒自己,有目的,生氣勃勃的活著。就像他自己做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跑步10公裡,平均一周要70公裡。這樣一個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吐血的目標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最近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叫「都市跑指南」的公眾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
  • 讀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所感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講的是一個人怎樣通過跑步去悟道的感覺,不只是悟出了一個小說家的真實,摘錄了一部分書中我個人覺得很不錯的語錄分享給你們。1、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2、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保持人生活力,不只跑步這麼簡單
    於是他選擇和以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訣別,一邊寫作一邊開始跑步,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戒了香菸。寫了許多"別人"的故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次記錄自己的文字。書中的文字自然樸素,沒有過分的修飾,真切的記錄了他奔跑過程中的所感所想,和對寫作與人生的感悟。
  • 在你談跑步時,你在談些什麼?
    記得讀過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初為好奇,好奇書名還可以這麼長。好奇他在談跑步時到底會談些什麼。後來讀過書之後,才明白談跑步,其實談的不僅僅只是跑步,而是每天都在做的事,而每天都在做的事,也就漸漸成了哲學。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世界圖書日《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散文集,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講的是一個人怎麼樣通過跑步去悟道的感覺,不只是悟出一個小說家的真實,鍛鍊出一個小說家的身體、精神和意志,還鍛鍊出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境界。
  • 《當談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寫作就是一場長跑
    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從夏威夷的考艾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2009年,村上春樹把他這25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地東西集結成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
  • 公園開放了,我跑了10公裡|《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是啊,多麼懷念每個立春後的陽光明媚豔陽天,清風習習楊柳依依的玄武湖邊……好想出去跑步,疫情過去後,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繞玄武湖跑上10公裡!身體不能如願,那就讓靈魂運動一翻吧。從書架抽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這本書。
  • 讀書篇 | 村上村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一個牛逼又低調的作家。他1949年出生,初中上學時就是十分叛逆的問題少年,整日廝混。他痴迷爵士樂,一直至今。
  • 書薦: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走這麼長的路要做什麼呢?其實朋友自己也不明白;有時因為心情煩悶、有時因為天氣很好,但最常讓他穿上鞋邁步走的原因,只是很單純地想要走路而已。在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村上就提到:「常常有人問起,我在跑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堅持是我們選擇的磨難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他在這部書中真實地寫下自己跑步時的心情。這本書名義上是在寫跑步,實則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他在書中直言不諱自己在跑步和寫小說中遇到的失敗、迷茫和掙扎,書中提到他覺得可以用來簡潔歸納馬拉松比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用腳步去丈量一個春天
    三月份一個朋友發過來二月份的跑步記錄,平均每天都是六公裡以上,每天早上背英語單詞看書跑步,晚上還在聽學習講座,如此自律令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讓我想起一個人,村上春樹。喜歡跑步的人看到這樣的文字就會心有戚戚焉,就如同每次看到村上的照片,那個瘦瘦弱弱的中年作家,看起來臉色還有些嚴肅,而內心暗藏著一股源源不斷的能量,「不管奔跑的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淺析實現人生目標必不可少的三因素
    然而從跑步App整體用戶數據來分析,大多數用戶的跑步熱情呈逐步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很多人並沒有堅持下來。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困難重重的阻力,僅是外力對自身意志力的考驗。考驗還沒有開始,有的人就已經放棄了,更不必談自律和堅持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我們不夠熱愛。